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互聯網醫療從不缺領頭羊,微軟、谷歌、BAT比比皆是。
相對于這些巨頭而言,蘋果的相關布局似乎不算早,然而它的每一次產品發布都會引起騷動。
幾乎是“人未至聲先行”,甚至可能引領整個行業的走向。
因為幾乎在所有人的意識里,它就是“顛覆”、“創新”的代言人。
用它們自己的話說叫“switch”,本篇我們一起來看看蘋果是如何創建自己的互聯網醫療帝國的。
潛移默化的“布局”蘋果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試水,大家一般會認為,是HealthKit開源平臺的發布。
而實際上,在這之前,蘋果的觸角已經悄無聲息地伸進互聯網醫療領域。
在2006年蘋果就與Nike合作推出Nike+ iPod產品,將可放置在鞋中的傳感器與iPod進行連接,監測運動狀況。
6年后,于2012年12月底,蘋果推出可偵測身體數據的EarPod耳機。
這期間,其硬件(iPhone、iPad等)的廣泛使用也促進了醫療領域的開拓。
根據曼哈頓醫療市場調研公司在2012年采訪的3000多名執業醫師后發現,62%的醫療機構和個人在醫療過程中使用iPad。
有些醫生用它來搜索藥物臨床信息,也有醫生將它作為一種診斷工具來遠程監控患者。
就此很多醫療機構希望和蘋果取得進一步合作,通過推出定制iPad等方式為醫療提供便利。
接著,蘋果在2013年給推出的iPhone 5S增加了一個M7芯片,一度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
M7可持續監測各種傳感器的數據,例如加速度計、陀螺儀、電子羅盤等,將各種傳感器數據直接交給專門的芯片處理,可得到更快速即時的數據,達到更多元化的應用。
然而有一個不積極的現象是,蘋果自2010年發布iPad以后,遲遲沒有發布新的產品。
就在大眾猜測蘋果的下一個亮相產品時,2013年頻頻有消息傳出,大批科學家、工程師、生物醫學技術專家、葡萄糖傳感器經理人和大眾健身設備經理人等跳槽到蘋果。
直到2014年2月的一則消息,曝出蘋果正式把觸角伸向了互聯網醫療。
“蘋果公司運營高級副總裁Jeff Williams已經與FDA局長瑪格麗特·漢堡(MargaretHamburg)博士和該局負責監管醫療設備審批的JeffreyShuren博士會晤,討論“移動醫療應用軟件”問題。
”截至2014年中旬,蘋果挖到近10位生物醫藥領域的絕對權威專家的加入。
此外,還招到了超百名醫藥和相關硬件設備領域的專家。
一切就緒后,于2014年6月,正式向互聯網醫療邁進。
變革的2014——發布HealthKit在2014年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大會上,蘋果正式對外發布了移動健康應用平臺HealthKit。
蘋果是這樣描述HealthKit的:“它允許提供健康服務的應用相互之間及與最新的健康應用共享數據。
”使用者可以決定與第三方共享多少自己的健康相關信息。
通俗點說,Healthkit是一個面向第三方的開放式軟件平臺,它提供數據存儲和聚合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相關硬件獲取體能生理數據,并提供給它進行分析。
然而在三個月后,HealthKit因不斷存在bug使其平臺的眾多應用被迫下線,因此也推遲了開放和使用,這些問題使得一些軟件廠商由原先的積極態度轉變為更保守的觀望態度。
不過以蘋果的技術含量,加上它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平臺優勢,完善的數據呈現及匯總體驗,是能夠扭轉乾坤的。
到2015年2月,蘋果已經與美國14家頂級醫院達成了合作,協議內容就是讓醫生通過蘋果自帶的健康系統對慢性病患者進行指導,在發病前及時給予健康建議。
同時,還有超過600個開發商將HealthKit整合到了它們的健康和健身應用中。
HealthKit的優勢就在于為普通用戶和醫療機構、開發者搭建了一個健康數據平臺。
能夠徹底改變健康產業與人們進行交互的方式。
目前,梅奧診所、Epic、耐克的Nike Fuelband和三星的Gear Fitd等公司已經開始使用該應用。
在發布HealthKit一個月后,有消息指出蘋果正在加大自己在醫療設備研發領域的投入,尤其是那些內置了可以預測心臟病傳感器的醫療設備。
并且連負責人都被“人肉”出來了,由曾在Lucasfilm公司的著名音頻工程師湯姆林森-霍爾曼(Tomlinson Holman)負責,并將主要通過監視用戶通過大動脈的血流來判斷心臟病的發病幾率。
如果此言屬實,對于蘋果打開醫療市場也是功不可沒。
接著同年9月9日,蘋果2014年秋季新品發布會上,蘋果CEO蒂姆·庫克宣布產品Apple Watch。
Apple Watch共有普通款、運動款和定制款3種版本,跨越了不同價位段,囊括數千元到數十萬元的價位級別。
在功能上,Apple Watch主打的是健康監測和提醒。
其設計、價格徹底顛覆了外界對于智能手表的表象認知,并預裝了8款醫療App,不過截至目前已有超200款。
自此,蘋果開始涉足醫療監測領域。
開放的2015不僅是蘋果,在全球手環、貼片、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已是如火如荼。
這些可穿戴設備大多自身內置豐富的傳感器,同時保持著較小的體積和較高的便攜性。
它們可以監測和分析包括運動量、睡眠質量、心率、血糖、血壓在內的多項體能指標,可以輕松地積累大量健康數據。
但是數據再多,如果沒有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分析,價值也不大。
如何盤活用戶積累的海量數據,蘋果再次出招,推出開源框架——ResearchKit。
3月10日,蘋果發布了全新醫療應用ResearchKit。
ResearchKit事實上與去年6月發布的HealthKit一樣,可以收集和分析用戶的健康數據。
比HealthKit更高級一點的是,ResearchKit傾向于將重心轉移到醫療領域,一頭連接七億部iPhone用戶,而另一頭則搭上醫院。
并聯合全球多家著名醫療機構用ResearchKit框架開發了首批五款App,分別是針對帕金森的 mPower、針對糖尿病的 GlucoSuccess、針對心血管的 MyHeart Counts、針對哮喘的 Asthma Health、針對乳腺癌的 Share the Journey。
此次破天荒的舉動,無論蘋果是否會從中獲益,今后隨著ResearchKit生態圈的不斷加碼,相信它定能造福于全人類的醫療研究。
4月中旬,蘋果全面開放了ResearchKit。
4月底,蘋果又將HealthKit大規模接入醫院電子病例,開展深度合作。
隨著蘋果向醫療領域的滲透,更多專業應用將逐漸投入使用、收集到的用戶數據也將增多。
在今年蘋果有一個大方的動作就是,與IBM冰釋前嫌。
4月,與IBM(IBM醫療健康產業布局)以及全球最大醫療設備制造商強生、美敦力等達成合作協議,把來自Watch的健康數據交給醫生和保險公司,并為髖關節置換和糖尿病患者創建個性化治療方案。
蘋果將向IBM提供多種運動健康應用的用戶數據。
在征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IBM將把這些匿名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分析,用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而最近的消息是,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蘋果正在與美國多家研究機構合作,推出能夠讓iPhone用戶擁有DNA檢驗機會的App。
以上信息從發展方向來看,蘋果的動作主要圍繞兩個方面——移動硬件和應用平臺拓展互聯網醫療戰略,兩大合作模式——醫院與科技公司,對接第三方醫療健康類應用和可穿戴設備。
下圖為已公布的蘋果近年的互聯網醫療動作。
在蘋果各應用平臺和硬件對接的醫療健康類App上,根據動脈網的粗略統計,截至目前,iOS系統已接入84000多款醫療健康類應用,然后是HealthKit有超900款,Apple Watch也有200+款,而開源的ResearchKit目前還僅處于初始發布狀態,僅5款。
從當前的數字可以看出,ResearchKit平臺的App要少于HealthKit。
這也說明了雖然ResearchKit比HealthKit更為開放,但領域更為專業,所以接入的App要求也相當高。
下一篇:小米空氣凈化器正式發布,售價899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朋友圈廣告500萬起步?騰訊否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