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創業資訊 > 政府雙創

政府雙創

硅谷創投教父:沒有瘋狂激情 做不了創新者

分類: 政府雙創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02-06

閱讀 :366

彼得·蒂爾身上,貼滿標簽——探索者、顛覆者、獨行俠……就連放言“2100年主宰太陽系”的狂人、特斯拉汽車CEO伊隆·馬斯克,都把他視為異類。

  其中一個名號更是無人可以挑戰,那就是“硅谷創投教父”:在網絡泡沫破滅的1999年,彼得·蒂爾創立全球第一個在線支付平臺PayPal,3年后以15億美元價格出售;接下來,他又以50萬美元的投入,成為知名社交網站Facebook的首個投資者,8年后,獲利11億美元;他同時是特斯拉等硅谷熱門公司的投資人。

  作為一家創新公司的創始人,彼得·蒂爾有著怎樣的創業心得?作為投資人,他又是怎樣在海量的初創公司中,挑選出那些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公司的?  上月,彼得·蒂爾攜新書《從0到1》,首度開啟中國巡講之旅。

在“上海站”,他接受了《解放周一》的獨家專訪。

  從0到1VS從1到N  1968年,彼得·蒂爾在德國法蘭克福出生,父親是一名化學工程師。

因為父親工作的緣故,他們一家先后在南非、納米比亞和美國的俄亥俄州生活,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定居舊金山灣區。

  1999年,彼得·蒂爾創辦了全球第一個在線支付平臺PayPal.3年后,上市;8個月后,以15億美元賣出。

他用這筆錢創立了 Clarium 對沖基金,開始了他的創投之路。

  2012年,他在斯坦福大學教授創業課程。

一名學生將聽課筆記發到網上,引發巨大反響,幾乎每一位硅谷創業者都爭相閱讀了筆記內容。

  2014年,彼得·蒂爾以這些筆記為基礎,寫成 《從0到1》一書,引發全球熱讀。

  解放周一:“從0到1”聽上去很特別,在你看來,0和1分別代表什么?  彼得·蒂爾:“從0到1”,就是從什么都沒有的“0”里,創造出以前沒有的、全世界第一個的那個“1”。

  我試圖用這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書名,強調我們要“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一些新的、與以往不同的、人們從未見過的東西。

比如,新的科學規則、新的機器、新的企業,總之是一些帶來顛覆性的東西。

  解放周一:與“從0到1”相對應,你還創造了“從1到N”的概念,兩者有什么不同?  彼得·蒂爾:“從1到N”,意味著不斷復制已經存在的東西,做的是同樣的事情。

這是一種水平方向上的廣泛進步,其實質是復制。

比如“全球化”,就是把某國、某地的有用之物推廣到世界各地。

而“從0到1”是垂直方向上發生的深入進步,其本質是創新。

  現在的人們喜歡談論全球化,認為世界的未來由全球化決定,我卻認為科技將更有影響力。

沒有科技創新,我們的能源產量在未來20年內也許會翻倍,但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會翻倍。

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種舊方法去創造財富,那么,創造的將不是財富,而是災難。

在資源稀缺的今天,丟掉科技創新的全球化不會長久。

  解放周一:“復制”往往會提供一條捷徑,但方向卻掌握在別人手里。

  彼得·蒂爾:方向不對,不會有好的結果。

幾乎所有的商業教材都在教你如何去競爭,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尋找沒有競爭的創新,“從0到1”就是沒有競爭的創新。

  解放周一:人們總說競爭帶來創新動力,你為什么不看好競爭?  彼得·蒂爾:有時候恰恰是競爭扼殺了創新。

當你進入一個充滿著競爭的領域,就意味著你可能在做一件“從1到N”的事情。

而“從0到1”是這樣的空間:你所看到的,對別人來說完全不存在,根本沒有人跟你競爭。

  解放周一:你的意思是另辟蹊徑,然后一騎絕塵,這可能是每個創業者的“豐滿”理想,但現實畢竟“骨感”:一旦你所做的為人們所認可、喜愛,山寨、模仿和競爭往往便會接踵而來,那怎么辦?  彼得·蒂爾:在大家都想要創新的時候,要創立一家“從0到1”的企業的確非常難,尤其在中國,你一定要快,但其實在硅谷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當你打算創立一家公司時,你要想想:別人能以多快的速度模仿你?如果很容易被模仿,這個項目就沒什么好做的。

  解放周一:怎么提高不易被模仿的門檻呢?  彼得·蒂爾:你的技術一定要有突破性,不能只是“微創新”式的改善。

“從1到N”也可以有創新之處,比如對現有產品的微小改進,使自己與同類產品產生微小差異,但這樣的技術很容易被人模仿。

如果你的技術是獨特的,那就不需要擔心“假如微軟也進入這個領域,我該怎么辦”。

即使是那些閃亮得不得了的大公司也會發現,抄襲你的產品很困難。

  解放周一:如果沒有人模仿,會不會意味著你的選擇是錯誤的?孤獨,可能是因為獨具慧眼,但也可能會讓人在獨行中“死”去。

  彼得·蒂爾:新技術本身的獨特性很重要,但采用新技術的節點也很重要。

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這有點像在大海里沖浪,要在巨浪打來之前一點采取行動,如果等巨浪到來才行動,那就太晚了,你沒有機會作反應,會被浪打翻;可是如果你開始得太早,等不到浪,那也是徒勞的。

  解放周一:你說的“浪”也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勢”。

但是在創新這件事上怎么等到“浪”、把握住“勢”,常常讓人感到困惑。

  彼得·蒂爾:從一些模式去切入和思考,創新還是有跡可尋的。

  在硅谷,大家最熟悉的是一種快速迭代式的創新活動。

比如設計一款產品,然后不斷地去改進它。

第二種模式是研發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如比特幣,它的出現具有顛覆性。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的是第三種模式,那就是基于復雜協調性的創新,就是將已經存在的很多想法,用一種全新而復雜的方式匯總起來,產生新的東西。

  “蘋果”的創新之處是什么?是喬布斯將原已存在的東西整合起來,包括產品,也包括供應鏈。

特斯拉也是如此。

我們通常習慣于把眼光盯著前兩種模式的創新,而忽視了第三種。

  虛擬的互聯網+VS現實的挑戰  彼得·蒂爾的標志性投資,是投給那些“瘋狂”的公司,比如制造可回收火箭的、移居火星的、研發智能機器人的、研制抗癌藥物的,等等。

這些都是風險投資者輕易不去碰觸的重資產、高風險行業。

2008年,當他決定投資伊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時,他的基金合伙人在給他的郵件中寫到,“投資一家火箭公司,實在太愚蠢了。

”  確實,投資一家制造火箭的私人公司,這聽起來就有點瘋狂。

但現在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解放周一:你曾經說過,“互聯網+沒有提升社會生產力”,并抱怨“我們想要得到一輛飛翔的汽車,結果得到了140字的字符”。

你似乎對互聯網熱情不大。

  彼得·蒂爾:我確實說過類似的話,但那并不意味著我反對互聯網。

“蘋果”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推特的140個字同樣偉大,但過度關注它們,會使我們忽視其他領域的創新。

  改變世界,光有互聯網這樣的比特層面的創新是不夠的,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是原子層面的創新。

我們需要更多原子層面的創新,比如清潔的、可持續的能源,能夠治療癌癥、老年癡呆癥的新藥,新的、安全的食品,等等。

  解放周一:但在今天的中國,一提創新,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便是互聯網領域的創新。

在創新上,我們是不是有些“偏科”了?  彼得·蒂爾: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美國和歐洲的很多國家。

在美國,很多有才能的人選擇從事電腦游戲行業,而不是研究抗癌藥物。

因為當你設計了一款很酷的游戲,你可以由此創立一家公司,獲得成功。

但研發新藥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失敗的風險很高,還有各種各樣的監管,成功顯得特別遙遠。

  我承認,互聯網領域至今還存在著很多創新的機會,但我們更應認識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比如在85歲人群中,每3人中就有一人患老年癡呆癥,就像我的父親。

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眾多挑戰之一。

可是,相比醫藥和生物科技,研究互聯網更直截了當,更吸引人。

30年前的通訊條件和現在完全沒法比,但包括醫學在內的很多意義重大的領域,其進步速度遠遠落后于互聯網。

硅谷被稱為“科技之都”,但科技不能僅限于信息科技。

  “失敗者”的競爭VS創新者的壟斷  “壟斷不是商界的癥結,也不是異常存在,而是每個成功企業的寫照。

”對于壟斷,彼得·蒂爾的觀點有些驚世駭俗。

  他認為,人們始終沒有很好地理解他在書中談及的壟斷。

他眼中的壟斷企業,是指那樣一些企業,它供給消費者的產品是其他企業無法供給的,它靠為人們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而獲得壟斷地位。

  比如谷歌,早在2002年,它就成為了領先的搜索引擎,在過去13年間,它幾乎沒有遇到過真正有威脅性的競爭,每年產生數十億、上百億美元的利潤。

  解放周一:你反對競爭,贊美壟斷。

壟斷難道不會阻礙科技的發展?  彼得·蒂爾:如果這個世界是靜態的,如果所有的機會都已經被發現,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壟斷是糟糕的,它會阻止科技的進步,產生人為的稀缺。

但世界是動態的,還有很多領域沒有被探索,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被解決。

嘗試去探索那些領域,去解決那些問題,成功實現壟斷,對這個世界是有益的。

  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公司,一種是壟斷公司,他們是世界上唯一能做某件事的一群人,因為是唯一的,所以處于市場中非常有利的地位。

另一種公司始終處于瘋狂的競爭中。

如果你喜歡競爭,你可以去開餐館。

這個行業的競爭,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非常可怕的,不管是在北京,還是在舊金山,或是在硅谷,餐館實在太多了。

在我眼中,失敗者才去選擇參與這樣的競爭,創新者應該選擇壟斷。

  解放周一:對于一家初創公司來說,該去哪里尋找實現壟斷的機會?  彼得·蒂爾:人們總喜歡追尋大市場,大公司找大市場是對的,但一家初創公司就應該在非常小的市場內起步,寧可過小也不能大。

理由很簡單:在一個小市場里占主導地位,比在大市場里容易得多。

  但是,從小市場起步并不意味著去尋找一個不存在的市場。

我們在經營PayPal的早期犯過這樣的錯誤。

我們的第一個產品是讓人們可以在掌上電腦上進行交易,這是個有趣的技術,當時沒有人那么做過。

但是,全球百萬掌上電腦用戶不會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地方,他們的共同點也很少,而且他們只是偶爾使用掌上電腦,沒人需要我們提供的產品。

總結教訓后,我們就把目光鎖定在eBay的拍賣交易會上,那里有數千個“超級賣家”,希望有便捷的支付方式。

僅僅專注地努力了3個月,我們的產品就被其中25%的賣家使用。

  解放周一: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壟斷,靠的是什么?  彼得·蒂爾:首先還是技術。

你要確保自己的技術在某些維度上是最好的,不能只是在上海、在中國最好,而是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都好。

要好上10倍、20倍,而不是10%、20%。

PayPal之前,傳統的支付方式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到賬,但PayPal是即時的,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亞馬遜在網上賣書,它的鋪貨量至少是實體書店鋪貨量的10倍以上。

  其次是網絡效應。

一項技術,越多人用越有用,但首先要求你的產品是有價值的。

  提不出問題的教育VS引發爭議的休學創業  彼得·蒂爾創辦了旨在鼓勵高中和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的“20Under20”項目。

這個項目,每年在全球范圍內選出20到25個20歲以下的天才青年,兩年之內給他們10萬美金,讓他們去做他們最想做的創業項目。

  項目引發巨大爭議,人們指責這個項目鼓勵學生追求商業成功而偏離學業。

但同時也廣受歡迎,麻省理工學院在項目成立之初就熱烈祝賀它的兩名學生入選,并鼓勵他們想回來時隨時回來。

  在這個項目的官網上,寫著這樣一句話:Some ideas cant wait.(有些想法不能等)。

在彼得·蒂爾看來,假如比爾·蓋茨或馬克·扎克伯格等到從哈佛畢業再創業的話,人類就可能不會有微軟和Facebook,或者微軟和 Facebook 就不是比爾和馬克的了。

  解放周一:“20Under20”項目的網站首頁,引用了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我從來沒有讓上學這件事干擾我的教育”。

你這是在挑戰傳統教育嗎?  彼得·蒂爾:在美國,很多人得借錢才能上大學,對他們來說,讀大學并不容易,所以要考慮上大學是不是真的值得。

創新和創業并沒有規定什么時間是最佳時間,你可以在19歲時開創公司,也可以在71歲時。

但如果你在19歲時有了好主意,激情迸發,那為什么不馬上試試?另外,休學不等于輟學,只不過停上兩年學,之后還可以回到學校,繼續讀書拿文憑。

  解放周一:哈佛大學前任校長薩默斯說這個項目是“10年來導向性最錯誤的慈善項目,它旨在賄賂學生拋棄學校教育”。

你不擔心此類指控給你帶來負面影響?  彼得·蒂爾:相比這種擔心,我更擔心人們盲目地學習,而不提問題,也提不出問題。

教育代替你在做思考。

  一個人,在他人生最初的18年里,被不斷灌輸“考分最重要”的想法。

18歲時,你考上一所好大學,人們祝賀你,說你從此不必擔心人生了。

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很可怕:進了一所好大學,就把自己的未來鎖進保險箱,這種穩妥的人生設定,從大學延續到職場,如今彌漫在整個社會中。

  解放周一:可以預期的人生,確實很難產生創新動力,你在書中,對從社會到政府、高校,人們普遍缺乏創新精神的現狀提出了批判。

  彼得·蒂爾:今天的人們,不再相信世界上仍有秘密存在,四種社會趨勢合力瓦解了人們的好奇心。

  第一是漸進主義。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做事要積跬步以至千里。

如果你超過了學校的正常教學進度,學習了考核范圍以外的知識,你并不能因此而多拿學分。

而如果你嚴格按照學校要求一步步去做,并且做得比你的同學稍好一些,你就會得到好的成績。

所以,學者們總是喜歡爭相發表無足輕重的論文,而不去探索世界。

  第二是風險規避。

如果你的目標是一生不犯錯,那你就不會有勇氣去探索。

  第三是自滿。

社會精英最有能力去探索,但恰恰是他們,最不相信秘密的存在。

每年秋天,頂尖法學院和商學院的新生歡迎詞里都暗含了這樣的信息:“進入精英學校,你的人生就高枕無憂了。

”  第四是扁平化。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人們認為世界是一個同質的、激烈競爭的市場。

鑒于這一假設,任何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在有勇氣探索之前都會先問自己:如果有可能存在新事物,難道全球人才庫中那些更聰明、更有創造力的人沒有發現?這種對自我的懷疑,阻止了人們探索秘密的腳步。

  可事實是,還有許多秘密等待我們去探索,只有堅持不懈的探索者才能發現這些秘密。

我們可以研制能夠治愈癌癥、老年癡呆,以及所有代謝衰變的藥物;我們可以開發新能源,避免化石燃料引發沖突;我們可以發明更快捷的交通工具,還可以徹底離開地球,去新的星球定居。

  解放周一:這些聽起來都很有激情,激情也是創新者不可缺少的特質之一,除此之外,創新者還要有哪些特點?  彼得·蒂爾:太正常的人,沒有那種瘋狂的激情,做不了一個創新者。

偉大的創新創業者們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會比別人想更長遠的未來,他們會想20年、30年以后世界會變得怎么樣?他們愿意花時間想一想,怎樣創造更好的世界?這樣長遠的目光,是非常必要的。

  手記  保持第一眼看世界的新奇  從彼得·蒂爾眼中,你可以讀到好奇:對世界,他始終保有好奇心,并喜歡思考。

  他曾這樣寫道:“實現從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獨立思考。

只有重新認識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到這個世界那樣新奇,我們才能重構世界,守護未來。

”  下一個扎克伯格不會創立社交網絡,下一個佩奇不會創立搜索引擎……創新沒有秘籍,“因為任何創新都是新穎獨特的,任何權威都不可能具體規定如何創新。

”  但創新又確實有基本原則可以遵循,那就是努力尋找獨特性,努力讓未來變得別具一格,更加美好。

  美好的未來是創造出來的。

“很多美國人坐在電影院里,吃著爆米花,看一部關于未來的電影。

他們什么也不做,以為未來會自動發生。

”  而對忙碌的中國,彼得·蒂爾十分期待:“此時此刻,中國非常接近這樣一個時點——她將走上前線,領導全世界來做新的事情。

”  針對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彼得·蒂爾給出的建議是:政府推動固然重要,但人們首先要對世界始終保有好奇,專注于科技創新,專注于創立偉大的企業。

“硅谷是‘自然生長’出來的。

”他如是說。

02-06

下一篇:創業者如何把握騰訊開放平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炒股App全調查:比模式更瘋狂的是“圈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 天堂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gogo少妇无码肉肉视频| av无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aⅴ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午夜无码人妻av大片色欲|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