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很少有一個時代,能像今天這樣,讓創業者們聚在一起,迸發出許多新思維、新思想,并有很多機遇和平臺幫助他們去付諸實踐。
在這個全民皆創業的時代,創新創業之風遍布大江南北。
本文將目光聚焦在創業者大軍中最“生猛”的一批——90創業者身上,盤點他們身上的創新精神,看看他們在創業這條道路上是如何堅定跑下去的。
張天一(1990年)北大法學碩士畢業后,張天一創立了伏牛堂,把湖南米粉做成品牌開到北京。
半年時間內,成為與雕爺牛腩、黃太吉齊名的互聯網+餐飲品牌。
現任伏牛堂美食連鎖創始人和北大1898咖啡聯合創始人。
張天一說,創業就要有“霸蠻”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往前走。
溫城輝(1993年)他在16歲讀高中時就開始創業。
他是紅杉資本投的最年輕的90后。
溫城輝帶領團隊開發的“禮物說”app主要從“對象”“個性”“場合”三個維度劃分,采用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的方式將精選內容集中到送禮的場景中, 幫助用戶挑選禮物,該APP致力于打造國內最大的禮物電商導購平臺。
溫城輝現為貼貼科技CEO,投資人賭他會成為90后的馬云。
孫宇晨(1990年)銳波是孫宇晨的第二次創業。
從北大歷史系畢業后的孫宇晨曾赴美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東亞歷史。
留學期間,他和學校同學創立了一家視頻制作公司。
畢業后,孫宇晨以Ripple Labs大中華區首席代表的身份回國創業,現任銳波科技創始人,在中國推廣Ripple帶來的技術變革,從事去中心化清算系統產品的開發。
在他看來,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
高陽(1990年)大學上了3個月就退學的高陽,17歲接觸互聯網,22歲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現為專業面向開發者的中文技術問答社區SegmentFault的創始人。
向仁楷(1992年)大三時就擁有了自己的公司——“長頸鹿科技”公司,賣得是技術和創新。
他的創意產品是一款可穿戴設備:一個帶夾子的圓形徽章,可以固定在上衣領口,徽章內置的陀螺儀會實時監測身體的傾斜度,與手機聯動,隨時提醒用戶注意坐姿。
向仁楷給小玩意兒起名為“長頸鹿朋友”,從名字到產品外觀都走萌系路線。
向仁楷認為自己創業的優勢是:比起那些費心揣摩90后想法的公司,他更容易抓到同齡人對產品的要求,“天然萌總比裝萌者更有市場。
” 余佳文(1990年)去年,余佳文和他的“超級課程表”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位90后CEO在節目中聲稱,自己在高中時就通過開創一個社交網站,賺得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目前開發的“ 超級課程表”已獲得千萬美元級B輪融資。
面對社會上對于90后的各式標簽,余佳文放言:“別拿90后說事兒!90后終將過去,年輕的思想才會一直流行!” 季逸超(1992年)在高中階段,他就成為了蘋果應用的開發者,開發上市了7個軟件。
高二暑假時推出“猛犸1”瀏覽器,從瀏覽器設計到美工、開發、測試、 運營等全由一人獨立完成。
“猛犸1”已更新到第四代,是iPhone上個人開發瀏覽器里下載量最大產品。
獲徐小平和紅杉資本投資,成立以貝爾和施樂為目標的實驗室Peak Labs。
與其說他是創業者,不如說他是個極客。
【編后】這些90后創業者獲得過贊美,也遭遇過質疑甚至詆毀,但他們注定要從創業的苦與樂中學會成長。
90后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也被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簽,但是創業大潮中,90后終將會被更年輕的新思想所顛覆,時代在不斷前進,創業者只有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去接受新思想、新思維的洗禮,才能在創業之路上越跑越遠。
下一篇:李克強到訪中關村創業大街 問員工用什么手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錢伯斯卸任思科CEO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