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9月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促進醫藥、醫療和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企業的共享,推動醫藥電商加快跨界融合與發展,將是藥品零售行業未來服務模式轉型的關鍵,商務部將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制訂醫藥電商發展的相關政策、機制和標準。
一時,“醫藥電商拐點論”甚囂塵上。
“此次商務部的發言極為關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醫藥電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傳統醫藥企業已感受到來自互聯網的沖擊。
所以,同行們也都在積極布局醫藥電商這一領域。
”廣東康愛多連鎖藥店有限公司(下稱“康愛多”)董事長王燕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其實,醫藥電商一直是業內所關注的焦點,處方藥放開也始終是醫藥電商發展的關鍵所在。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處方藥的市場份額為8000億元,而非處方藥只有2000億元。
處方藥毛利高、市場份額大,若這塊蛋糕被切開,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不過,現實的問題是:處方怎么來?醫療機構與以怎樣的方式與電商企業之間共享處方信息……這些都依然沒有定論。
頻受資本青睞 去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第八條中明確提出: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處方的標準、格式、有效期等,應當符合處方管理的有關規定。
這被業界解讀為明確B2C平臺可以銷售處方藥。
如若成行,8000億元的處方藥市場將成為一塊巨大的蛋糕。
進入2015年,受相關政策的不斷利好刺激,醫藥電商的投資額度不斷創下新高。
上海醫藥(601607.SH)8月18日公告,旗下電商平臺上海醫藥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藥云健康”)完成A輪融資,融資總額達11.12億元。
上藥云健康系上海醫藥于今年3月設立的云醫藥O2O公司。
京東與IDG資本入股,持股比例分別為12.5%及5%,公司的核心業務是“電子處方”、“藥品數據”、“患者數據”這三大平臺。
此前最大融資額要數廣東壹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下稱“壹藥網”)。
這家從事藥品B2C自營業務的網站已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為4.5億元,目前資金已全部到賬。
此外,廣州七樂康藥業連鎖有限公司創始人石振洋上月宣布,將啟動B輪融資計劃,這是繼去年獲得3億元A輪融資后,這家廣東醫藥電商龍頭的又一次對外融資。
此前,6月22日快方送藥宣布獲得5000萬A輪融資;6月初,北京思邈互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藥給力”也獲得千萬元人民幣級別的A輪融資;今年5月,藥品終端網還獲得2700萬元A輪融資。
“受政策預期影響,醫藥電商頻頻受到資本青睞,這種情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為瘋狂。
”康愛多董事長王燕雄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
去年9月,太安堂(002433.SZ)宣布3.5億元的價格收購康愛多100%股權后。
收購僅10個月后,今年6月下旬,太安堂便迫不及待地欲將它推向新三板,借助資本的力量布局醫藥電商產業。
“大家都知道醫改政策的大走向,未來醫藥從研發生產到流通、售后的整個環節,將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所以大家都在嘗試介入。
”王燕雄稱。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擁有互聯網交易資質的企業合計為425家,同比增長56.3%。
天貓醫藥館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第三方醫藥電商平臺,諸多藥企開始入駐。
數據顯示,在天貓醫藥館TOP20家旗艦店中,上半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旗艦店共計2家,過5000萬元的共計11家。
太安堂2015年半年報顯示,實現營收89.23億元,同比增長100.98%,康愛多的營收為2.88億元。
太安堂表示,“康愛多醫藥電子商務業務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公司的商業類業務同比增長近十倍。
”不過,相對太安堂近90億元的銷售額來說,康愛多所占份額依然較小。
華潤醫藥集團旗下的健一網上半年銷售額也超過億元,達1.15億元。
不過,在銷售增長的同時,如何保持較高利潤依然任重道遠。
在業內人士看來,網站建設、運營推廣、物流倉儲、藥師咨詢等管理成本都大幅侵蝕了醫藥電商的實際利潤。
上半年太安堂銷售費用增加了245.70%,管理費用增加了58.26%,原因之一是“康愛多電商平臺扣費、快遞費以及管理費用增加所致”。
處方藥“癥結” 處方藥網售解禁政策遲遲不見落地,也讓醫藥電商陷入尷尬僵局。
阿里健康則正在這一領域作出嘗試。
據《河北日報》報道,今年4月1日,阿里健康河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入駐石家莊高新區物聯網大廈。
作為阿里健康河北區域總部,該公司探索從藥入手,線上線下一起發力,推動醫藥分家,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阿里健康選擇石家莊市作為其首家“處方電子化”試點城市。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處方藥的市場份額大概是8000億元,而非處方藥只有2000億元。
如能夠撬動處方藥市場,醫藥電商的市場份額將從2000億元一舉擴至萬億元。
基本模式是患者使用“阿里健康客戶端”,向社會藥店發布電子處方購藥需求,并選擇下單。
但在以藥養醫的現實情境下,諸多醫院并不愿意開放處方信息。
今年初,阿里健康與河北省政府的合作,被業內寄以厚望,如今大半年過去,阿里健康河北項目負責人仍感覺阻力重重。
“公布處方信息,醫院方面最擔心的是醫療責任界定。
原有的診療服務,包括藥品都是醫院自取。
而診療服務和用藥已經分開的情況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如何界定責任成為關鍵。
”上述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還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披露,在現實情況中,醫生依靠藥品銷售提取回扣是一大頑疾,“如果處方外流,醫生沒有獲取收益的話,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
上述阿里健康的人士披露,對于處方信息公布,醫院積極性仍不太高。
“近期,這種模式因為還處于開發階段,我還暫時不方便透露太多細節。
總之,我希望能夠在利益分配上,在調動醫院和醫生的積極性上有所突破。
”阿里健康方面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下一篇:海歸創業發展報告:海歸創業最愛高科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義烏高職院校培養網絡小販 部分90后年入百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