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死的項目越多越快,意味著演進越快,會越繁榮。
”在車庫咖啡昏黃的燈光下,坐在 DoNews記者面前的劉輝,身體前傾,敲著桌子,音量降低。
劉輝,北京人,37歲,是創業大街的“元老級”創業者,接受過多家知名媒體采訪,也成為創業大街記錄片的主人公。
自2012年3月,劉輝就在車庫咖啡的桌子上辦公,一坐就是4年。
他目睹過創業大街的喧囂,也經歷過創業大街上的冷靜。
2015年,中關村創業大街被圍觀、被熱鬧、被泡沫、被侵襲……一年過去了,我們來聽聽這位“骨灰級”的創業大街人士是如何看待這一年的熱鬧與冷清。
我牛嗎?站在車庫咖啡門口,一眼望去,天花板上垂落下來的插線板落在略顯陳舊的長寬桌上,幾乎沒有空缺的座位。
在昏暗的燈光下,創業者們或低頭敲擊著鍵盤,沉默不語;或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也是一片喧囂的景象,與去年相比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圍觀者走了。
在車庫咖啡見劉輝時,他正在和鄰桌的創業者聊天,豪爽、搞怪、健談是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
當他向記者講述被美國副國務卿諾維利請去大使館座談、與科技部部長萬鋼合影這些經歷時,會時不時的問記者“是不是很牛?”記者反問他,“覺得自己牛嗎?”,他卻說“我自己沒多大感覺,見完就過去了,我依然還坐在這里,沒有變化,但是周圍的朋友覺得我很牛。
”劉輝認為自己是“有范兒”的,只做有用的事情,有些事情根本不屑去做,“那些每天見人就要換名片的創業者就是傻逼。
”沒有寒冬,只是冷靜“投資人與創業者都更加成熟和冷靜,這才是創業大街不再喧鬧的真正原因。
”劉輝認為。
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在O2O最為狂熱的時候,“誰都可以創業,誰有idea就可以拿錢。
”劉輝覺得可以用瘋狂、荒謬來形容。
劉輝認為,投資者瘋狂的投O2O項目不是投資,是投機,都知道風來了,但誰也不知道風口在哪里,都希望找到市場上的獨角獸,看誰都像獨角獸,誰都不愿意失去機會,于是大家都拿錢砸,一砸就砸出了泡沫。
“現在哪個投資人再投O2O就傻了。
”之所以會涌現出一批O2O項目的創業者,劉輝覺得是成本低,風險小,有成功的榜樣,想要復制別人的成功,“很多需求都是偽需求,還有創業者抱怨說用戶不看說明,人家就不看怎么了,誰的錯呀。
”劉輝認為,安卓市場的成功率不到2%,剛開始只要是個應用都有一大批用戶,現在一個用戶的成本是20塊錢,根本燒不動,所以注定失敗。
這段狂熱期,O2O項目到底燒了多少錢,到底存活下來多少項目,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唯一可以感官描述的就是在O2O創業涉及的各大領域里,到處都有補貼。
下半年,資本市場震蕩,投資人變得謹慎,大量存在泡沫的項目失血而死。
自此,資本寒冬論,咖啡燙了、涼了、還溫著,一波波討論、爭辯不休。
劉輝說前幾天去一個大會,投資人抱怨沒人要錢,像賣安利一樣到處發名片。
“所以,只要有好的項目,一點也不冷。
”“只有根植于創業大街的人才知道,去年上半年的熱鬧透著剛剛興起的羸弱,現在才是創業大街邁進正規的景象。
”劉輝認為。
不死是最糟糕的“都說去年下半年死了很多,死的越多越快越繁榮。
”劉輝認為,泡沫、寒冬都不是壞事兒,反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如果沒有泡沫就沒有Facebook。
”“創業大街上的咖啡廳生態就像亞馬遜雨林,奉行的是叢林原則,死的越快,意味著演進越快。
”劉輝觀察,創業大街上生死更替的速度從2014年下半年起開始變得越來越快。
“2013年,你很容易找到一個月前你在咖啡廳里遇到的創業團隊,現在你很難找到一周前在這里工作的人。
”“一個創業團隊剛剛宣布解散,下一秒就加入旁邊創業團隊,當時這個創業團隊的創始人還未走出這個咖啡廳。
”劉輝認為這種現象太有趣了,“換個團隊就是帶著電腦挪個座位那么簡單。
”“不死是最糟糕的,死的將為新的提供原料——有創業經驗的人,一個人一年失敗十次,肯定牛逼了,就明白過來了。
”劉輝認為,為什么創業者到哪兒都是牛,因為他們面對的問題都是真實的。
只能揮拳前行2012年,劉輝機緣巧合來到創業大街,再也沒離開過,“我剛來的時候別人怎么創業我就學著裝個樣子,一路磕磕巴巴,現在有點感覺,正在組建團隊。
”在創業大街4年,4年沒有收入,他先后創業6次,6次全部宣告失敗。
2014年,IOS和安卓的競爭使開發成本變得特別低,“你不需要懂很多,不需要數據庫,只要畫個界面,用三五天時間做個東西就會有人投錢,拿到錢就可以雇更多的人開發后臺。
”劉輝為了抓住這個手機軟件開發的大好機會,費勁周折找到三個合作伙伴,用了4個月做了一個基于地理位置的知乎“敢問”,當然,最后以團隊分道揚鑣而告終。
“當時,我覺得知乎成功了,做一個基于地理位置的知乎是不是也能成功呢,是不是啊?不能。
”說完劉輝哈哈大笑起來,“但是我比這幫人強的一點是我沒有花錢,我忽悠,利誘開發者來給我免費做,原型做了兩周,程序3天做出來了。
”CCTV紀錄片組楊曉飛導演的紀錄片《烈日灼人》真實的呈現了劉輝這四個月內心的糾結與掙扎,這一切并非他向記者講述的那么云淡風清。
劉輝說:“我迷戀打拳,創業和打拳一樣,失敗了就放棄不打了嗎?沒有退縮的余地,只能揮拳而行。
”創業最終通向成長這部反映創業狂潮的紀錄片之所以取名為《烈日灼人》,楊曉飛導演是這樣解釋的:烈日是狂熱創業的表象,灼人則是創業者努力前行不斷突圍所經歷的痛苦體驗,創業最終通向的應該是成長。
在記者與劉輝交談過程中,時不時有人來打招呼,每每劉輝會問“你那個項目還在做嗎?”當對方給予肯定的回復的時候,劉輝會豎起大拇指。
“這個圈子就是這樣,見面都會問項目還做不做?”劉輝向記者解釋道,“剛開始被問的時候心里和針扎的一樣,現在堅強多了。
”“以前覺得換項目是一件特別羞恥的事情,現在不這么覺得了,大家對自己和別人都更加包容了。
”劉輝認為,這些年的創業經歷,除了讓他結識一幫靠譜的朋友外,最大的變化就是有耐心了。
“以前太急于求成了,現在更愿意做一個可能3——5年后才能成功的事情。
”劉輝認為自己成長了,但這里的很多人是沒有進步的,“有些人第一天問你是投資人嗎?現在問你幫投資人看項目嗎?或者從一個項目變成現在的三個項目,這是他們唯一的變化。
”有人站在街口,手里立著一個有項目尋找投資人的牌。
劉輝調侃道,“投資人傻么,你騙我也得有個樣啊,你這一副不給錢不干活的樣子,我能給你錢嗎?”“所以,不需要沉淀,水越大,流動越快越好。
”劉輝這些年總結出創業最可怕的有兩點:一、期待應用出來后就可以獲得100萬用戶,如果用戶增長緩慢就不干了;二、整天為拿來的1000萬怎么花而發愁,就不想怎么做好UI,產品解決什么需求。
黃金時代劉輝約10年前就想擠進互聯網,但失敗了,“來到這兒,就擠進來了。
”“以前對創業敢想不敢做,來了這兒以后,發現很多人就像打了雞血似的,在外面你是異類,在這兒你能找到共鳴。
”劉輝認為,感覺整個社會開始關注創業這個群體,創業成了一件時尚的事,覺得跟著這種感覺(創業)走不會錯,盡管之前也失敗過很多次,但還是覺得創業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家人也開始理解支持我了。
”劉輝深深的嘆了口氣。
采訪結束,記者離開車庫咖啡,走在創業大街上,夕陽的余暉淡淡的普灑在淡灰色的街面上,明暗交替的影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落日的光芒照在房屋上,行影匆匆的面龐上,一片金黃。
正如劉輝對記者說的,“這是一個黃金時代。
”創業這件事從冷清到去年此時的火熱,迅速進入高潮,然后又急速入冬。
與此相伴的創業大街也幾乎經過了同樣的歷程。
DoNews去年對創業大街做了數次報道,一年過去了,創業大街怎么樣了?DoNews記者制作了《一年后再訪創業大街》系列報道,今天刊發的《根植創業大街的人:死的項目越多越快越繁榮》為第二篇。
下一篇:陳坤入股,天天網要做全球明星“星妝品牌”—領跑明星創業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家咖啡店是如何在5年之內,把估值從1億美元做到150億美元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