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晃眼,小龍蝦的季節就快過去了,而你們的「夜宵 & 出差好伙伴」周黑鴨在這個夏天非常得意。
今年五月,一向專注于賣鴨脖子的周黑鴨高調宣布:我們要賣小龍蝦了!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東西。
久久丫、絕味鴨脖等一眾老對手顯然沒緩過神來,紛紛暗想「你這個濃眉大眼的竟然也叛變革命了」。
沒想到上市僅僅10天,周黑鴨旗艦店的小龍蝦銷量就突破了2萬份,而他們每份售價并不便宜——69.9元。
憑借這個出其不意的怪招,周黑鴨小龍蝦成了這個夏天的網紅小食。
令人不解的是:做了這么多年的鴨脖,怎么周黑鴨就突然有膽量跑到全新品類撒歡了?就在上周,周黑鴨拿到了阿里巴巴數據創新峰會第二屆數據先鋒的稱號,一切才大白于天下:原來又是阿里,這次是阿里數據。
神秘的數據參謀數據來源于阿里巴巴旗下一款名為生意參謀的 ToB 產品。
如果不在淘寶上開店,你有很大幾率從來沒聽過這個產品,但是你一定見過它怒刷存在感的場景:每年雙十一,那個在大屏幕上滾動的,令人血脈噴臟的總銷售額,有一部分就是從生意參謀中抓取的數據。
馬云說阿里巴巴不是電商公司,而是一家大數據公司,原因就在于它電商系統背后各種復雜的數據工具。
周黑鴨的電商負責人尹合龍對邦哥說,小龍蝦的產品正是通過挖掘行業大數據后發現的痛點,隨后上線做的一項嘗試。
他們通過生意參謀里的市場行情一項發現,小龍蝦的搜索詞在4-8月普遍較高,銷售峰值則是在5-6月。
進一步研究了買家畫像一欄后,發現小龍蝦人群和鴨脖人群也高度匹配。
重要的是,他們發現顧客在購買小龍蝦的同時,并不會明顯減少對其他單品的需求。
換句話說,這是潛在的增量市場,可以大幅提升客單價。
實際上,鴨肉生意在大夏天一向不好做。
通過查看天貓上近 3 年鴨肉零食月度搜索人氣走勢可以看到,七月是品牌除春節外最大的銷售淡季。
然而,夏天恰恰又是全中國歡天喜地吃龍蝦的最佳時節。
既拓寬品類,又能提升淡季銷售數據,口感也貼合,周黑鴨賣龍蝦似乎順理成章。
20年服裝品牌靠電商渠道涅槃周黑鴨靠小龍蝦火了一把,而另一家參與數據先鋒評選的老派服裝廠商高梵,則是靠著數據徹底獲得新生。
現高梵電商副總裁李偉向邦哥回顧了公司這么多年來,驚險的創業歷程。
高梵是1994年創辦的羽絨服企業,最早只是做一些品牌代理。
直到2004年才開始做自己的品牌,正式開店。
和許多那個年代的服裝品牌一樣,高梵采用的是加盟店形式,公司對于各個商場里的店鋪約束力很差,僅僅是品牌授權和抽成。
久而久之,面對2008年天貓的強勢崛起,高梵和許多品牌一樣開始節節敗退。
2011年,高梵創始人嘗試性地找了一個人兼職做電商。
他們在天貓上開了一家店。
沒想到,僅僅一個月就做了100萬的銷售額。
這個數據把一幫傳統服裝行業的人給嚇到了,他們突然意識到電商有搞頭。
當機立斷,投入了2000萬。
結果呢?2011年,電商部門虧損。
李偉說,究其原因,就在于電商生意發展到2011年的時候,已經有一套相對程度的玩法了。
一群傳統行業轉型來的人即便拿著2000萬也無濟于事。
傳統服裝行業設計產品,很少會有消費者需求的一手數據,大多時候是憑借管理的經驗來「拍腦袋」。
第一年折戟成沙后,高梵吸取經驗,找了專業的代理公司來打理天貓旗艦店。
隨后的兩年,電商收入都在3000-4000萬左右,這還是建立在電商部門只是在賣公司尾貨的基礎上。
徹底重生:從2個月出貨到7天上線2014年,線下渠道進一步萎縮,而電商越發強勢。
這個背景下,高梵做了一項非常激進的決定:電商渠道全面開始自營,砍掉所有線下店!幾乎是一瞬間,這家成立了20年的企業,從代理、變成自營品牌,如今變成了一家電商公司,而此前一直在易觀做戰略咨詢的李偉,正是在2013年加入負責電商業務的。
電商對于高梵的改造是顛覆性的,最根本的在于全部業務流程開始利用數據監控。
1、首先是產品設計。
高梵的傳統線下客群是40-50歲,購買力在1000-2000元的中老年群體。
而電商數據顯示,更多會來旗艦店買羽絨服的都是80后,他們對價格也更敏感。
每當換季上新之前,甚至會僅僅放出新款的設計圖,測試用戶的點擊量,只有點擊量足夠高才會進行生產。
2、其次是生產流程。
傳統的羽絨服品牌,考慮到成本問題,做一批貨最少也得2000件,并且是提前兩個月時間。
而電商生意的數據是實時變化的,包括流行趨勢、用戶反饋,甚至是天氣,都會影響到銷量。
這就意味著提前兩個月生產2000件有著極大的風險。
最終,高梵將供應鏈改造為一次生產100件左右,并且做到7天出貨。
李偉說,極端情況甚至有過單批僅僅生產50件的例子。
雖然這樣做大大增加了開模成本,但是配合電商較高的售罄率,很大程度提升了效率。
3、最后是銷售環節。
因為生意參謀提供的海量數據維度,有時候甚至多到讓人無所適從。
李偉會讓同事跟蹤到每個產品的收藏、加購、點擊和轉化。
電商只是未來的冰山一角馬云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過,阿里巴巴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很多時候,這些在平臺上生存的大玩家、或者小玩家更能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酒仙網是一家酒類的垂直電商平臺,其平臺事業部總經理齊鳳磊負責除京東之外所有第三方線上渠道。
他對邦哥說,天貓平臺和別家電商渠道最大的渠道就在于需要鉆研數據。
數據量大到幾乎可以代表全網,玩兒法又有千千萬萬,所以除了粗暴的廣告投放和品牌價值之外,「只有玩兒精了才能鉆進來。
」大如酒仙網,也是一步步在天貓上扎根的。
齊鳳磊說,他們2010年試水電商、2012年研究直通車廣告、SEO 搜索,后來還有嘗試和阿里影業等文娛板塊合作,這一切都不可能離開數據單獨存在。
可能是在易觀養成的思維習慣,高梵的李偉在看待問題時還是習慣于站在一個很高的位置。
他研究了市面上各大國產服裝品牌,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中國做死掉的服裝品牌都是因為庫存。
包括差點掛掉的李寧、班尼路、以及美特斯邦威等等。
換句話說,如果售罄率夠高,沒有庫存問題,公司基本都不會死掉。
李偉又觀察了類似Zara、優衣庫這樣的國際品牌,他們的售罄率都在90%以上,而中國品牌大多是60%-70%。
那么,電商品牌的數據呢?——80%以上。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線下店的衣服總是比線上要貴,因為總得有人為擠壓的庫存買單。
電商的高額售罄率,表面上看解決了庫存問題,但其實核心就是數據。
如果沒有數據在開發、市場、測款、生產,和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深度參與,決策頻次就不可能達到一周一次。
類似生意參謀這樣的數據軟件,只是阿里大數據的冰山一角。
正如很多人都看到了中國電商快速的崛起,但他們很少意識到真正即將崛起的是被龐大用戶數據改造的零售業——也就是馬云所講新零售的雛形。
下一篇:60平米早餐店一早營業額5000塊,老板只做了這五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賣二手書竟年入百億,開店1000+!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