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個鴨子店能有多火?刀哥今天要說的這個中國金牌鴨子店,2017年接待了804.7萬人,賺了將近19億。
全聚德,至少到目前為止,是最具標志性、名氣最大的鴨子店。
來北京不吃一回,也要帶幾包回老家送人。
但近幾年全聚德的表現令人擔憂。
其營業收入在2012年達到19.4億的高點后,連續幾年都在18.5億元上下浮動,增長停滯,2016年接待客流770.57萬人次,營收18.47億元,2017年營業額僅18.56億。
持股1810萬股的二股東IDG資本,持有3年,只賺了十幾個點,加之全聚德的業績表現導致股價跳水,IDG已經開始清倉式減持,全面退出。
這只老鴨,有點跑不動了。
1打造中國的麥當勞烤鴨第一股靠一部電視劇走紅全聚德,至今154年歷史,屬于烤鴨派系中的掛爐烤鴨。
新中國成立之后,全聚德烤鴨一度成為周恩來總理招待外賓的重點國宴菜式。
1954年5月6日,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用烤鴨宴請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
1972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當時,周恩來總理請他吃了全聚德烤鴨。
……1993年,全聚德集團組建。
1994年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提出連鎖經營的思路,要打造中國的麥當勞。
這應該是全聚德第一次重大轉型,為了把這個百年老字號打造成金字招牌,全聚德做過兩件事,堪稱文化營銷案例佳作。
第一件,講故事。
200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人藝)建院50周年,全聚德贊助排演了以全聚德發展歷史為原型的話劇《天下第一樓》,社會反響熱烈。
2004年,以此為藍本,全聚德與紫禁城影業公司合作拍攝了32集電視連續劇《天下第一樓》,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成為熱播劇。
當時,全聚德各店營收和接待人次增長了50%以上,店店排隊。
第二件,豎傳承。
2007年,北京前門大街改造,全聚德老店裝修。
全聚德則順勢做了一次老店火種保存儀式,從全聚德起源的前門老店引出百年爐火火種存放,引起了廣泛關注。
兩次營銷就奠定了全聚德的文化地位和品牌影響力,吃烤鴨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餐飲行為,而是一種民俗現象。
從成立股份有限公司那天起,全聚德就已經開始著手上市,但是前后13年,3次失之交臂。
盡管如此,全聚德并沒有放棄上市夢,終于在2007年成功IPO,成為A股餐飲頭牌,烤鴨第一股。
隨后在2014年,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引入資本IDG資本,并且成為了第二大股東。
這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聚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大階段。
2做“互聯網+”最晚走的最早,全聚德一敗涂地2016年4月全聚德成立了北京鴨哥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全聚德外賣和全聚德電商。
然而,2016年全年,鴨哥科技虧損1344.4萬,2017年上半年又虧損243.7萬,最終,2017年4月,年僅1歲的鴨哥科技無奈關停。
投入和損失都不算大,但這次轉型宣告失敗。
“互聯網+”也不再是全聚德的重點內容。
外賣市場已經相對成熟,為何晚入的全聚德走的最早?答案是,性價比。
1. 產品(品牌定位)與外賣消費人群不匹配全聚德的外賣,并沒有同其堂食區隔開,其價位在人均200往上,是大眾外賣產品價格的數倍,一點都不平民。
2016年7月,有媒體對全聚德外賣業務客戶端“小鴨哥”統計發現,除了全聚德手工鴨卷外,其他所有菜品的銷量均不過百。
外賣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年輕人,與全聚德的高端走位明顯并不匹配。
從外賣平臺消費人群層級來看,2015—2016年,絕大部分中國外賣用戶消費金額集中在200元以下。
《CNNIC第3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外賣市場,快食簡餐是最暢銷品類 ,占比高達73.6%,漢堡披薩位列第二。
兩組數據并沒有直接指向烤鴨這個品類,但卻間接顯示出,200元左右的烤鴨產品并不是外賣市場的主流,關聯性很低。
2. 忽略了消費場景烤鴨,相比其它更休閑化的食品來說,并不屬于常態化食品。
說起北京烤鴨,往往會令人想到某些帶有特定元素的消費場景,比如京味風格,古香古色,雕梁畫柱,明火烤爐,大師傅現場烤制,現場片肉等等。
比如,很多消費者說,去全聚德不止是因為烤鴨好吃,更多的是圖他的用餐環境和服務,一對一服務,讓人有種VIP的感覺,請客吃飯有面兒。
周黑鴨也是做鴨,但其產品是休閑食品屬性,不需要特定的消費場景,更符合如今年輕人自由隨意的休閑風格。
這就是外賣與堂食的最大區別,外賣再發達,用戶再多,堂食的體驗是無法送達的。
同是做烤鴨外賣,2014年就開始進軍互聯網的金百萬的做法就很有清晰,大膽砍掉了一半的直營門店,全力聚焦于外賣。
通過對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資源整合,2016年,金百萬的烤鴨外賣做到了3個億的營業額。
大董烤鴨的外賣,另辟蹊徑,做起了“烤鴨漢堡”。
另一個自己做外賣的餐飲品牌海底撈,2010年就已經開始做外賣,只比肯德基線上訂餐晚了一年,比美團還早3年。
用6年時間,做成獨立運營,并推出了覆蓋中低端市場的產品。
重點依然體現在其特色的服務上,所產生的附加值對得起海底撈的客單價。
外賣就是外賣,與堂食的邏輯不同,外賣用戶對于附加值的反應明顯更加強烈,便捷是一種附加值,省時間是附加值,上門服務是附加值,這就是外賣模式的性價比。
品牌策略上,金百萬延續了老IP,在內部做升級,海底撈增加了副牌。
產品策略上,金百萬與堂食差異化,更考慮用餐人數和份量,在原有產品上進行拆分重新組合。
海底撈由于品類原因,更傾向于定制化。
看起來,全聚德的外賣鴨哥更像是一場自嗨,做好的鴨卷,盡管方便使用,但更像是把傳統正餐做成了小吃,無法品嘗到烤鴨剛出爐的外酥里嫩,是消費者口中最差的產品體驗,更沒有了現場片鴨,親手卷制的儀式感和體驗感。
“名不副實”,“不值”,“沒有吸引力”,這樣的評價是消費者對鴨哥外賣最大的否定。
3創新基因早衰,同行熱火朝天“玩”烤鴨全聚德曾經有著很強的創新基因。
從1998年開始,全聚德就已經開始秘密研究“智能烤爐”。
2007年全聚德“泄露”智能烤爐烤鴨,引來各路質疑和爭議,“全聚德的烤鴨還是原來的全聚德掛爐烤鴨嗎”?憑借這項創新,全聚德提高了整體效率,更減少了廚師的培養成本。
但近年來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全聚德的轉型創新不是隔靴搔癢,就是無疾而終。
2017年,全聚德計劃收購開店20家、主打養生特色的廣式餐廳連鎖品牌湯城小廚。
但最終,由于現金資金不足,在8月份以交易的復雜性及推進的不確定性為由,終止對湯城小廚的收購。
在此之前,2016年7月,全聚德長沙梅溪湖店成為其首家進駐商業綜合體的門店,打破其此前選址均為非商業購物中心的原則;嘗試過仿膳茶點和“川小館”等新品類;2017年初,參與收購麥當勞中國,失敗。
相較之下,新派餐飲怎么玩烤鴨?爭議頗大的利群烤鴨店。
藏在北京一條百年歷史的胡同里,四合院,門臉破爛,開了26年。
2016年前這些關鍵詞令其在大眾點評上連3星都不到,對其評價多是“環境次”、“服務糟”、“以破胡同里的簡陋風味騙老外”等等。
但來這里吃烤鴨的中外名人、政要,報道過該店的海外知名媒體,實在太多,不做贅述。
現在這家店,依然保持老工藝烤鴨,過去被吐槽的點,反倒成了其特色,有一種“網紅店”特色餐飲的味道,典型的舊貌配新潮。
走高端的大董,食客的評價是有范兒。
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裝修風格,高大上的氛圍,滿是創意的“意境菜”,配有詩句的菜單,這是大董。
長安壹號,堪稱全北京分量最重的烤鴨,每只6斤6兩,師傅只片88刀,3分鐘搞定。
各有特色,總有一點能夠打動目標消費群體。
全聚德也有自己的特色,然而在產品和服務上的創新似乎已經枯竭,互聯網轉型簡直是生搬硬套。
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說:“一個品牌可以長大,但是不可以老化。
”大董創始人董振祥說:“讓消費者敬畏的同時,必須讓消費者感受到驚喜。
”全聚德三個字讓人敬畏,但失去了產品創新,久無驚喜;辯證唯物主義講,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同理,每天都要燒新柴,根本沒有百年爐火。
下一篇:小拉鏈一年賣了十幾億!做成了世界第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五年做成行業第一,這是極米的故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