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童年的劉作虎曾經有過一次被遺棄的經歷。
他性格靦腆,不愛高談闊論,也極少吐露那段不那么美好的回憶。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在深圳,他告訴了我這個秘密:父親中風臥病在床18年后,母親選擇帶著大姐出走,當時自己才13歲。
現在40歲的劉作虎還記得母親離開之后的第一次年夜飯,正是那頓飯讓他察覺到自己和其他孩子的不同。
“我、父親、二姐3個人坐在一間家徒四壁的屋子里過節,冷清清的,在過年的晚上,我一個人坐在床上捂著被子哭。
”原本的小康之家變得異常貧窮,劉作虎的青春期是在土豆、毛豆、蘿卜干的陪伴下度過的。
他調侃,自己不夠高是因為童年缺乏營養所致。
另一個在創業后還反復被他記起的故事發生在17年前,當時,就讀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劉作虎以年級第二的成績被保研,但因幫人替考被校方通告。
看到“取消保研,留校察看”8個字的時候,劉作虎感覺自己要被學校開除,腦袋里全是“背著褥子滾回老家的畫面”,瞬間情緒失控,趴在宿舍床上哇哇大哭。
這個跌入谷底無法翻盤的畫面一次次像重錘一樣敲擊著這名從湖北漢川走出的小鎮青年,以至于在他創業最艱難階段的每個早晨,他都會想起那段經歷并感到痛苦。
被遺棄、孤獨、極度恐懼失敗和饑餓的經歷并沒有讓劉作虎成為一個脆弱的人,反而使他的性格更加堅毅。
不過在面對一些重大抉擇和潛在危險時,他會顯得更加保守和小心翼翼。
他不愿冒哪怕是“百分之一”可能的風險,在他看來“百分之一的風險發生了就是百分之百”。
他也拒絕過在別人看來是天大利好的生意,比如,韓國第二大運營商給剛剛創立不久的一加公司開出過40萬元訂單,但他說:“哪怕別人拿著現金找我,這筆生意也不做,萬一人家半途不要了,我的公司就會死。
”此后的采訪中,我一再向劉作虎求證,童年和大學時代的經歷是否對他日后這種謹小慎微的性格產生影響,他并沒有給我正面回答。
但事實是,在他創業的日子里,那些不開心的經歷一次次的提醒他思考以下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假如第二天,事業全毀了,我還有沒有重新再來一次的勇氣;另一個問題是,如何不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恰恰好先生10月12日晚7點,印度班加羅爾,在《經濟時報》主辦的科技論壇上,劉作虎作為創業先鋒發表演講。
上臺前,劉作虎覺得自己手心冒汗,背了二十多遍的演講稿一片空白。
心想,別人上去都脫稿,自己拿著稿子豈不是很丟人,畢竟這是一場面對印度本地觀眾的電視直播。
直到發現麥克風下有放演講稿的提示臺,他才稍微松了口氣。
印度“經濟時報創業公司大獎2015”頒獎典禮上,劉作虎作為嘉賓圍繞一加在印度市場的發展戰略等問題做了演講旁邊美國社交軟件Snapchat的創始人伊萬斯·皮格(Evan Spiegel)神態輕松,時不時跟名模女友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耳語幾句。
作為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報紙,《經濟時報》主辦的這場科技論壇名流集聚,而在這份報紙對此次論壇的預告里,劉作虎的頭像甚至比伊萬斯·皮格大了一倍。
在中國,他和他的創業公司尚處于一個表現平平的狀態;在印度,他則真實地感受到作為明星公司老板的待遇。
盡管如此,這種榮耀也只讓他的語氣興奮了幾秒,隨之又恢復成以往一貫冰冷、堅硬的語氣。
他說,突如其來的關注讓他“壓力很大”。
這份大約5分鐘的英文演講稿,劉作虎在此前三四天的碎片時間里斷斷續續地準備,前一晚臨睡前還跟著公關錄好的錄音練習了半小時,總擔心自己的中式英語出丑。
在最開始發言的20秒里,講臺上,兩個交叉的麥克風正好擋住他的臉,他幾乎很少抬頭,語調略帶顫音,直到看到臺下很多觀眾都對他的演講抱以友好態度時,才逐漸抓住演說的節奏,把一加對于印度市場的戰略、產品的發展規劃一一講完,并適時地感謝了所有該感謝的對象。
演講前,劉作虎和其他出席嘉賓閑談發言稿沿襲了他以往的風格——嚴肅、不講故事、以理念為主。
他確實不是那種有感染力、很擅長社交的人。
在巨星名流中,他聽得多,說得少,低調節制,刻意避免引起別人注意,習慣不斷酌量、觀察和吸納信息。
過去一年,這位40歲的CEO出現在這種公眾場合的頻率越來越低,微博、朋友圈的更新速度幾乎以月為單位。
在中國的微博上,雷軍的粉絲數量是1252萬,羅永浩有1272萬粉絲,剛剛進入手機市場的周鴻祎也擁有1075萬粉絲,他們中的一些人很早就是微博大V,習慣在公共輿論場中發言,一些人因為語出驚人而被大眾牢記。
劉作虎擁有的微博粉絲數與這些CEO相比毫無優勢,只是他們的零頭——159萬,一個挺沒特點的數字,不夠多,甚至也不夠少。
他自認口才欠佳,語速平穩,不帶情緒,習慣說服人而不是感染人。
比之于出席社交圈內活動,他更喜歡和產品經理們待在一起。
公開場合,他避免談及風口,認為風口就是投機主義,他也不喜歡《從0到1》——由彼得·蒂爾撰寫的、被中國互聯網企業家們視作經典的創業讀本,因為這位硅谷創投人總喜歡教人以“All in”的方式對待創業。
而另一位硅谷企業家本·霍洛維茨以血淚經歷寫作的《創業維艱》則被他反復推薦給下屬閱讀,以此提醒自己和下屬,創業每天都是坑,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別抱太大幻想,也別有點成績就嘚瑟。
他對險中求勝的創業故事更沒什么好感,他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是確保“公司活著”。
兩年前,他辭去OPPO副總裁,創辦了一加科技。
當媒體們抱著極大興趣等待他能給出一個足夠有感染力的創業起因時,他卻老老實實地回答:當時OPPO面臨互聯網沖擊,老板陳明永打電話問他,有沒有興趣做一個互聯網新品牌,他覺得可以,但向老板提出唯一的條件,要做就要和OPPO分開做,獨立成立新公司。
這不是向老板要權,而更像一次破釜沉舟的舉動,他覺得,“不能讓員工感覺有棵大樹靠著,大家沒有斗志。
”與老板談完的第二天晚上,他就決定出來創業,“說干就干。
”他強調,創業也是一份工作,只是壓力責任更大而已,他拒絕給創業本身涂抹太多理想主義色彩。
一加1出貨量達到100萬臺的時候,多家媒體追問他作何感想、是否開心,他的回應平淡得像一杯白開水,“還好,壓力更大了”。
記者再問,“為什么你能這么快占據市場一定份額”,他說產品,然后從產品材質、外形、屏幕、軟件,一路說到包豪斯設計,聽得大家云里霧里。
有人贊嘆他早期布局海外市場的精明戰略,他笑笑,又跟人解釋,哪有那么精明,最早想在海外做口碑,國內做銷量,試試發現海外不錯,才開始發力。
這與很多企業家成功后重新包裝甚至神化自己以往的經歷不同。
在深圳一加公司總部腦暴會議室,劉作虎反復跟我強調,自己的創業來自于反復試錯,“肯定沒有一個宏偉的藍圖或者模式,你做新產品,一開始對市場其實沒有底,不是你一拍腦袋覺得這樣好,就真能行得通的。
”在采訪他的很多媒體記者看來,他是一個中規中矩、甚至有點老派的商人,為人正直,卻也缺乏情趣。
他的印度合伙人維卡斯(Vikas)委婉地告訴我,他希望自己的老板在性格上更具侵略性一點。
劉作虎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一次采訪快結束的時候,他自我調侃:“我是一個沒有什么特點的人,很多媒體說采訪完不知道怎么寫我。
”
下一篇:貨拉拉創始人Shing:創業就和打德州撲克一樣,得沉住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吳海燕:與創業者同在,“三新”背后的投資邏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