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蔡文勝:尊敬的各位來賓,尊敬的各位投資同行,還有可愛的創業者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把ASIA BEAT放在廈門這個地方我覺得特別有意思,而且放在集美這個地區,這個是集美新城,其實我也是今天第一次來,剛到的時候轉了一下,沒有想到在廈門島外都可以建的這么漂亮。
我們知道廈門有一個地方叫鼓浪嶼,是廈門的地標。
鼓浪嶼當時成立的原因就是有很多外國人、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到鼓浪嶼去創業,去建房子,當時同樣有來自東南亞的中國華僑也到鼓浪嶼創業建房子,同時也包含了中國的很多土豪,所以才形成了鼓浪嶼的今天。
鼓浪嶼現在留下的不單單是那些房子,其實鼓浪嶼創造了很多中國的第一。
中國第一個足球場就在鼓浪嶼,中國第一個體育博士也在鼓浪嶼,中國第一部鋼琴也在鼓浪嶼,所以這個地方也可以誕生很多創業的“第一”。
那回到今天的主題,的確現在創業是這個社會的最強音,是這個時代的搖滾,我覺得非常的貼切。
中國經濟這幾十年的發展,前面都是靠一些傳統的工業,靠勞動力來輸出我們的制造。
但是到了今天,不行了,我們必須要有創造,要有發明才能走出這個國門。
同時我相信,來自于東南亞或者是其他國家的創業者他們也想進入中國這個市場。
現在所謂的創業更多指的是互聯網相關的創業,但是在互聯網創業這個領域,大家也知道基本上只有中國和美國的公司會得到大的發展,這是什么原因?其實在2000年那一波互聯網時代,當時美國的VC進入大中華地區,比如要投十億美金,他們當時是分成三份,一份投到臺灣,一份給了香港,一份給了中國大陸。
但是最終在臺灣跟香港所有的資金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能成功,只有在大陸蓬勃發展,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用戶的規模,香港只有七百萬人,臺灣2200萬人,大陸有十二億人。
所謂的燒錢就是要有一個用戶的規模。
所以可以看得到,這個世界上其實互聯網只有兩個半市場,一個美國,一個中國,還有半個是印度。
只有中國和美國,你抓住了這兩個市場你就能成功,也可以延伸到其他的國家。
為什么印度只有半個?印度的人口雖然跟中國相近,但是印度有將近一半的人可能在未來幾年都用不上互聯網的服務,用不上智能手機,所以是制約它發展的瓶頸。
不單單香港、臺灣很難互聯網成功,哪怕是日本和德國有1億人,他們的高科技是世界上最頂尖的,也一樣做不出非常大的互聯網公司。
關鍵點還是回到用戶規模上。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為什么說像滴滴、美團他們花了那么多的錢,但是VC還是會給他們錢,因為他們的用戶達到一定的規模。
我也覺得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美團、滴滴這樣的,但是每個垂直領域里你一樣可以做得到,他的規模不一定達到幾億,但是最少要在這幾個領域排名前三,互聯網基本上是贏者通吃的時代。
所以現在的中國是處于一個非常大的投資浪潮。
美國大概只有三億的人口,從人口的數量來講,美國與中國差很多,但是美國現在還是最大的創業市場,因為美國雖然只有三億,但是他們基本上是高消費,高素質的市場。
而中國前面這十幾年的發展,我們主要在東部沿海快速成長起來,但同時,我們還有四線五線的城市非常值得擴充。
比如在美國“推特”現在基本上在沒落,但是中國的微博,2015年微博用戶還增加了一倍,這就是中國和美國最大的不同,因為中國還有四五線的城市的用戶剛開始使用微博。
我相信我們在座的人已經不用微博了,但是微博為什么還在繼續增長,這不是作假,不是的。
第二中國的基本環境,在2000年,也就是11年前,當時其實全世界的VC在中國其實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但是后來隨著中國的發展,我們知道從三大互聯網公司的崛起,基本上也吸引了全世界最頂尖所有的VC,包括資本。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近期有一個更明顯的特征,就是中國本土資本的崛起,因為以前中國人沒有錢,只能拿老外的錢,這也是中國的互聯網基本上要在美國和香港上市,但是今天你們可以看到,中國幾乎所有的概念股都在回歸A股,說明中國本土的資本力量在崛起,而且這個數量級非常的大。
我們原來在傳統產業里賺到錢的,服裝、鞋帽、礦產、房地產等行業的資金因為找不到出路也會涌向互聯網資本。
中國有一點在全球都非常特別,那就是我們擁有最多最努力的創業者。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在美國、歐洲、亞洲,我也去過東南亞這些國家,大家的努力程度真的遠遠比不上中國的創業者,我們中國的創業者一天不是干八個小時,而是幾乎16個小時,哪怕是在喝茶,或者是在喝酒,大家討論的話題還是跟創業相關。
但是這個情況你在其他國家是看不到的,甚至是在同樣大中華區的臺灣、香港也看不到。
那么這種努力的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的機會,但是我們的創造能力對創業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知道淘寶最早是復制Ebay,最早是阿里巴巴的B2B,怕Ebay進入他的B2B,所以做了淘寶。
在美國也可以看到Ebay已經在沒落,但是淘寶還非常的強大。
我們再看京東,是最像亞馬遜的,可是到今天其實很多方面根本都不像亞馬遜。
這就是中國自己的創新,幾乎所有在中國能成功的東西都要加上中國自己的創新。
當然這里面也出現了另外一個機會,因為三大門戶不像雅虎,雅虎是分類信息導航,所以就給了當時創建265的機會,還有好123。
包括360大部分的收入是來自于360的導航。
這其實都是中國自己的創新。
(注:蔡文勝2003年開始模仿hao123做網址站265,2004年獲得IDG和Google投資,2007年谷歌中國高價收購265)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做這個嘗試要回到2000年的時候,中國第一個在海外有一個下載工具,當時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都有它的用戶,當時是一個PC時代,后來比較有工具化的往外發展是“UC WAP”手機瀏覽器,當時在印度占有很大的市場。
而UCWAP只是一個功能機時代的產物。
到了移動端,現在有幾個產品是非常好的,比如獵豹的“MAS”已經有6億多的用戶,雖然在兩年前要上市的時候,很多人基于他們的用戶,覺得中國人能夠拿到國外那么多的用戶,但是現在可以清晰的在谷哥的排行榜里面經常可以排到第一。
另外還有我自己做的美圖,我們在2014年底開始進入日本,我們單單一個產品叫“Beauty PLUS”漂亮,在臺灣有三百多萬,在印度有1800萬的用戶,在印尼有1600萬的用戶,美圖有一個產品叫美妝相機,去年8月份進入泰國,在9月份曾經創造當天一天下載量150萬。
我們知道泰國也就六千萬的用戶,按這樣的速度,不到幾個月就可以覆蓋了泰國。
這些說明中國系的創新已經開始走向世界舞臺。
我們可以知道前不久福布斯有一個封面關于小米,標題就說世界開始山寨中國。
我覺得在未來的機會,中國一定有更多的層出不窮的東西會發展到海外。
我舉一個中國人在海外發展很成功的公司,這家公司在新加坡,這個創始人叫李曉東,在新加坡讀書,在那邊創建了一個公司,但是他把研發團隊放在上海。
最開始他就山寨了一個對戰平臺,后來又山寨了中國的QQ,后來發現山寨的特別的成功,就投資了它,這家公司現在最新的估值是25億美金。
對于中國創業者來講有兩個方面是可以做的,一方面可以把中國原來成功的一些東西輸出到國外;第二,我們也可以進入到當地的國家,比如印尼、印度或者其他的國家去創業。
這個就像20年前我們中國人把我們的服裝,鞋帽生產后賣到非洲、歐洲,同樣當時有很多中國人就在當地創業,也取得很大的成功。
美圖在半個月前投了一家公司,在印尼做成了一個網絡叫做MEJME。
而且特別有意思,在半個月前我們決定投它,他是在澳大利亞上市,因為美圖投了它,當天的股票上漲了38%。
為什么會這樣?即使在澳大利亞的市場,人們都已經認同了美圖的影響力和價值。
我們知道創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跟投資相關的。
其實回到20、30年前,大部分人出國創業跟投資沒有關系。
因為企業都沒有錢,所以可以慢慢熬,慢慢發展。
但是到了今天,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在加速,雖然你不拿投資你也可以做大,也有機會,但是會很慢。
第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會很快被你的競爭者追到,很快被人家超越,或者別人復制你,山寨你。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好的想法,能夠再加上一個資本的力量,這樣就可以得到快速的發展。
那怎么樣才能拿到投資呢?當然每個人的機遇和環境是不一樣的,首先在中國目前來說,VC的錢是不缺,但是同樣要具備一些特征才有可能拿到投資。
我個人認為,你必須要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你做的方向跟趨勢是不是未來所發展的。
比如在中國你今天還是在做一個跟PC相關的東西,那基本是沒有出路了。
大家都進入移動互聯網,都用手機和移動終端,你再做一個PC就很難獲得成功。
當然,如果你告訴我現在要到非洲創業沒有問題,或者那個地方還有這樣的環境。
第二,能力和資源是不是匹配。
2000年的時候我在廈門,當時也會抱怨,就像所有的創業者就會問為什么蔡文勝不投你,我找了你很多次,你告訴他們你有多牛B,而且經常會發現在新聞上、媒體上報道出來的那些拿到投資的人,你覺得他們不一定比你強,為什么VC這么傻投那些人不投我呢?說實話,2000年的時候我會這樣想,VC為什么會投張朝陽?如果我還保留這樣的想法可能今天就沒有辦法站在這里。
這里說明兩點,張朝陽他們能拿到錢一定有他們個人的基礎,哪怕他們沒有個人的基礎,VC傻瓜投資了他們,也是他們的事,你別跟他們叫真,你只有根據自己目前的資源和能量,慢慢的做,人家就會找上你。
哪怕一開始只有三個人,你現在身上只有十萬塊,你也要先從十萬塊做起來。
一開始也不要想做一個平臺,或者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幾乎所有的創業者最開始的初衷都是解決某個的需求,解決這個需求的基礎上,你慢慢的積累你的用戶,慢慢得到VC的認同,這樣慢慢就可以成長起來在中國是這樣,在美國也一樣。
楊致遠在創建雅虎時,他其實是一個沖浪的愛好者,他上不同的網,他經常收藏,然后展開了就形成了雅虎的首頁。
而扎克伯格把哈佛里面的學生檔案黑出來,把女孩子的資料變成一個臉譜,初衷就是泡妞。
所以對于我們創業者來講,我一直認為你要抱著這樣的想法,哪怕沒有拿到錢你覺得你現在能夠把這個事做起來,因為你只有這樣的心態,當你慢慢做的時候,別人投你錢的時候你才可以加快。
同樣有這樣的心態,面對投資人你的心理素質會比他們高很多。
如果你總是抱著找那個VC說我有這個錢才能干嘛,那基本上是沒有戲了。
第三:是否具備優秀創業品質。
現在是一個雙創的大浪潮,誰都要創業,但是最終成功的是少數的。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兩個不同的聲音,有的覺得所有人都可以創業,有一種聲音是說不要教壞大學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的。
在這里我怎么看呢?首先,我認同所有人都可以創業的,但這個創業的方向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為我們現在講的創業是互聯網,是做大公司。
我覺得創業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你作為一個畫家也是一個創業,你做一個音樂人,你做一個歌唱家也是一個創業,在未來這種越來越個性化的時代,每個人其實都有機會創業,哪怕做一個網紅,網紅就像15年前的個人站長,只是當時個人站長要干很多事,要注冊域名,要營銷,要懂得技術。
而今天的網紅比較幸福,有那么多的平臺,有微信的公眾號,有微博,有美拍,你只要利用你的平臺發揮你的長處。
我們在美拍上有一個東北女孩子,她天天把她吃飯的過程直播出來,竟然也獲得35萬的粉絲,長的并不是漂亮,但是有那么多人看。
現在她可以到淘寶開店,也可以賣好吃的東西,這其實也是一種創業。
第一個特征,你必須有非常好的學習能力。
互聯網真的使一日千里,前面不管你讀什么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未來的學習能力、整合能力、思考能力是不是足夠強大。
第二個特征,你要有管理組織能力。
依靠一個人成功越來越難了,除非剛才說的要做一個網紅沒有問題,靠個人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要成為一個好一點的公司,偉大的公司,你必須要有組織能力,你必須能夠吸引不同方面的優秀人才,比如你要有財務能力的人才,有運營能力的人才,有銷售能力的人才,所以必須要有團隊的能力。
第三個特征,同樣你要有忽悠投資的能力,我在這里說忽悠投資是在說你要展示自己讓投資人不斷的對你投錢,這其實也是一個能力的體現。
因為在快速發展的階段,資本會決定很多的東西,我們知道在三四年前滴滴、快的那個時代做這種打車軟件中國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最終為什么是滴滴打敗了所有人,這對投資人王剛的忽悠能力非常的有關系。
哪怕是馬云,我們知道電子商務在2002年互聯網泡沫時,大家幾乎都拿不到錢,只有馬云非常有能力,2002年的時候竟然可以融到8200萬美金,以致于成為今天的霸主。
第一個是類聚效應,物以類聚就是類聚。
在互聯網時代,有相同的觀點,相同的愛好,可以通過一個點快速的積累起來。
因為互聯網信息發達,變成贏者通吃,強者越強,回到規模化的問題。
因為以前你自己喜歡某個人,最多只能跟周邊的人交流,但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有了社交網絡,可以快速的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也讓這個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這就是類聚效應。
第二個互聯網特征就是眾包。
如果我們做一個事情,可以讓無數人幫你干活,而且不用付工資,就是很牛B。
淘寶的成功也是雷同,馬云他做了一個平臺,發動所有人幫他開店,馬云不用付工資的,當然,在這個過程里,如果你還能接上一些工具,比如支付寶,讓開店的人賺到錢就是更多的成功。
所以能如果有更多的人幫你免費打工,你就可以更成功。
第三個特征就是分享。
有了分享,我們很多生態,很多創業的結構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比如像uber或airbnb,這個公司的模式有無數人都嘗試過,都想做。
為什么到今天他們能成功呢?這就跟分享,跟社交網絡有關。
也就是說在十年前,比如我去倫敦,倫敦有個房子要租給我,我都不敢租,因為我怕它是黑店。
同樣當時在倫敦,那個業主他如果要租給一個人,雖然可以賺點錢也不敢租出去,因為他怕租客把東西搞壞。
社交網絡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網上對房東的評價,同樣這個房東也可以看到要租他房子的是什么樣的人。
比如我如果用微博登陸,就可以看到蔡文勝是天使投資人就會覺得比較靠譜。
所以社交網絡給我們帶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也就是說我們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如果把分享和社交網絡結合起來,就會變得更加的容易。
我自己覺得未來或者現在在發生的三個創業方向:第一就像剛才我講的uber、airbnb就是把閑置的資源重新的優化,這個模式在方方面面都可以得到體現。
他們是相對標準化的服務,所以可以做起來。
在未來可能更多個性化的服務都會出現,就像聯合辦公,我們的愛特咖啡也是。
比如說游艇也可能共享,未來共享教育也可以,比如今天這個劇院,平時放的歌劇可能利用率就很低,但是你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模式,所以把閑置的資源重新分配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第二,能把復雜的事情簡易化,功能單一明確。
比如美圖秀秀在2008年之前就是一個傻瓜的PS,所有人都知道你要P圖,但是它很復雜。
所以美圖秀秀就做一個簡單的,做成一鍵生成的,所以就獲得無數人的喜歡。
Facebook在發展的越來越強大,但是功能也越來越簡單。
第三個創業方向是能夠改造傳統的商業模式,改造傳統的工業模式。
小米和58到家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我們知道小米最早做一個手機,比如聯想要做一個手機要派出無數的市場調查人員了解這個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手機,最終定價,定完價讓老板拍腦袋生產多少萬臺的手機,然后找明星推廣。
而小米幾乎把中間的流程都改變了,雷軍就在微博發一個我要做手機了,大家有什么意見,讓大家出意見,應該用什么樣的配件,而且你多少錢可以接受,大家覺得大概兩千塊錢可以接受,ok,就讓大家交定金,這樣就可以知道生產多少臺的手機。
生產完以后讓大家交全部的錢,從工廠直接配送到用戶手里,你們可以想想這個流程節約了多少成本。
就不說其他的,在傳統領域里,你鋪手機,比如聯想,在中國是渠道最強大的,比如50萬個渠道,你再分發到夫妻店、柜臺,中國可能要兩百萬個小柜臺,一個柜臺鋪兩臺手機,你就要庫存四百萬臺。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聯想他們賺不到錢。
58到家是什么模式呢?我們知道58同城的成功就是把報紙的分類信息搬到網上來,但是現在58到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58同城干掉,因為58同城的成功是把信息放到網上,我們會在上面找家政,租房,但那些信息是幾乎每個城市不同的家政公司,不同的房產銷售公司在做的,信息會層出不窮,會有很多虛假信息,但是用戶會把這種不好的體驗怪罪于58同城,所以58到家就統一做起來,比如廈門家政,以前這一百家的家政的服務沒有標準化,是很難發展的,但是58到家這樣做了以后,就可以顛覆整個行業。
你們由此可以聯想出來,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太多的這種模式我們都是可以去改造它,顛覆它,簡易化。
上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張圖片,這個圖片是一本書叫做《起點引見》的封面,這個是谷歌的一個封面的公司,最近的阿爾法狗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因為我去過谷歌好多趟,我覺得谷歌是一個探索未來的公司。
前面中國互聯網的創造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老是在說百度怎么樣,沒有辦法,哪怕是蔡文勝也沒有辦法,因為第一批創業者都是為了賺錢,但是現在的年輕的創業者應該有更高的理想,因為你們的父輩已經幫你們積累了財富,你們不用為了生存的壓力,你們有的吃,有的穿,所以我希望在往下的創業者中看到更多對未來對科技的探索,創造出真正有世界競爭力的中國產品。
下一篇:吳海燕:與創業者同在,“三新”背后的投資邏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郭廣昌如何從3.8萬賺到400億的:股市成提款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