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這是一個血液里流淌著豪賭基因的人。
他曾回憶說,“小時候我賭過錢,比方說贏了1塊錢,全放下,變4塊了,全放下,變8塊了,再全放下,變16塊。
有些人贏了1塊錢,就收回5毛,他贏的錢明顯比我少得多。
但我這種弄法,可能最后一次全沒有了,一分也不剩。
”就如同他描述的,后來的二十多年里,李書福每次都把他賺的錢“全放下”,賭到一個行業里。
跟政府賭一把政策19 歲那年,李書福向父親借了一百多塊錢,讓他的師傅從上海帶了一臺照相機。
出師不利,師傅只帶回來相機包,把相機留給了小偷。
不甘心的他又借了80 多塊錢,買了第二臺相機,開始了將近一年走街串巷的拍照生意。
那時候照相是被監管的行業,需要經過公安局的批準,沒有“照相牌照”的李書福做了半年之后,才正式開起了照相館。
或許,年輕時的經歷總是會影響一個人的未來發展。
現行的政策不允許做,他用自己的方式游走在政策邊緣,等待政策放開的那一天。
這種類似的經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都在李書福的身上不斷重演。
后來造冰箱,賣摩托車,創辦吉利汽車,都面臨過生產許可證的困擾。
愛琢磨是他的特質,李書福似乎不太關心做成這件事到底有多少困難,只想著怎么能夠把它做成。
生產冰箱蒸發器的時候,李書福就自己一個人,騎自行車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廠。
后來干脆組建冰箱廠,自主貼牌生產。
1989 年 5 月,他的北極花冰箱銷售額已達 4000 多萬元,26 歲的李書福已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土豪。
在冰箱賣的蒸蒸日上的時候,因為沒有列入定點生產企業名單,他不得不放下了冰箱廠。
90 年代初,海南房地產泡沫,李書福賠了幾千萬,事后他用一句話總結自己“只能做實業”,并決定進軍摩托車行業。
橫在他面前的第一道檻就是國家的產業政策,年輕的李書福跑到北京機械部的摩托車管理處,愣頭愣腦地問,“我們想生產摩托車,是不是你這里批的?”被問的官員反問他,“你知道國家產業政策不?”李書福答,“報紙上登過。
”官員笑了,“看見了不就行了嘛,你還來干什么呢?” 經歷過開冰箱廠的教訓,吃了閉門羹的他以數千萬元的價格收購了浙江臨海一家有生產權的國有郵政摩托車廠,為的就是一張合格證。
然而在摩托車銷量正是上升期的時候,擁有1億資金的他敢喊著要投資5億造汽車。
李書福剛開始決定要造汽車的時候,不僅飽受外界質疑,甚至連他的合伙人,自家的兄弟也不贊成,一氣之下,他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一度成為業界笑柄,但現在我們再看到這句話誰都笑不出來。
也因為這句話,直到今天他還享有“汽車瘋子”的外號。
制造汽車在當時屬于限制性行業,得不到主管部門的許可,他就靠注資四川德陽某監獄下的汽車廠,用客車生產許可證打起了生產汽車的“擦邊球”。
直到 7 年后,吉利汽車才進入國家汽車生產目錄,終于獲得準生證。
這之后是另外一個故事,他將成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一個代表人物。
在吉利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之前,李書福的每一次跨界創業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就是政策。
在很多人都在想著怎樣去解決政策問題,最后解決不了放棄做的時候,他似乎總是把政策問題放到最后。
早年他有個相機就敢拍野照,是因為他認為今后這一領域會放開;打著幌子做汽車,也是因為相信放開只是時間問題。
在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家中,李書福是一個另類,做事風格跟按部就班毫不沾邊,眼前的事情做的正紅火,轉而放手進軍另一個行業,甚至還不太這個行業的水有多深。
他的每一次選擇,都像是一場豪賭,堵上了之前的所有,堵的是模糊的未來。
李書福是另類極客,好奇并敢做,也許他可能不是用自己的技術去做,但他成就了一群人跟著他共同去筑夢,實現更大的夢想。
有一點始終沒變的是他總是活在未來的憧憬之中,早年吉利的車年銷量只有幾萬輛,他卻惦記著有一天去收購年銷售額 100 多億美元的沃爾沃,這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10 年后,吉利從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
逆襲的故事:收購沃爾沃2010 年,吉利控股集團以 18 億美元的價格將福特手中的沃爾沃汽車公司收入囊中。
這個擁有 86 年歷史的歐洲豪華車品牌,被一個做汽車僅 12 年的中國汽車公司拿下了。
他成功地贏得了世界的關注,《華爾街日報》和英國路透社不約而同地把李書福比為亨利·福特,盛贊他們身上都有“一股天然的農民智慧和商業直覺”。
夢想終于照進現實,而當初在傳出福特評估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新聞時,有人認為吉利瘋了,有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也許他沒有想那么多,不管手上有多少籌碼,他就是敢想著買沃爾沃。
2010 年 11 月 10 日,杭州,李書福見到了瑞典國王,及其率領的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代表團。
這一天,是吉利收購沃爾沃交割后第 100 天。
李書福首次表示,中國將建設成沃爾沃的第二本土市場,并計劃在成都、上海和大慶三地建廠。
盡管此時,沃爾沃的稅前虧損高達 15 億美元,而且還欠著福特 35 億美元的債務。
“我們找美國福特談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我是誰,連見也不見、談也不談。
”李書福談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曲折之路,為收購寫信給福特石沉大海,后來福特換了 CFO 才促成了這筆交易。
說到最后收購的成功,他歸結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原來和福特在談判期間很難去參觀沃爾沃的試驗廠、研發中心,現在我覺得它是一個名副其實、受人尊敬的汽車行業的長者。
”李書福肯定地說,“并購沃爾沃物超所值。
”以前我們是要自己研究車的結構。
以前水漏到車里去,怎么漏進去的,搞不清楚,非常頭疼啊,晚上睡覺睡不著。
有時候一下想明白了,深夜兩三點突然爬起來,跑到車間去看看是不是這樣漏進去的。
如果確實是這樣,就很高興。
如果不對,第二天又把工程師請來,繼續研究。
輕重、速度、密封等等,這些過去都是我們頭疼的問題。
——李書福吉利收購沃爾沃后,兩者的合作就開始加強。
2012 年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簽署了技術轉讓協議,聯合開發小排量、高性能、綠色環保系列發動機,及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等新能源汽車。
過去吉利頭疼的技術問題,擺在沃爾沃這個經驗豐富的兄弟面前,還會是問題嗎。
提升品質和品牌幾乎是所有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所要面臨的問題,僅僅作為一家生產、銷售廉價的經濟型轎車的公司是沒有出路的。
李書福承認國產的汽車和國際廠商的差距是非常大,盡管嘴上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但他心里明白要做好汽車是需要技術實力的。
擁有沃爾沃之后,吉利能夠縮短自己的學習過程,并很快能從沃爾沃的研發中心受益。
如果光是想賺錢,可以去進口一些零件組裝,做自己的品牌。
花大價錢收購沃爾沃,李書福是想了解怎么真正的從上游去生產一個車,從沃爾沃身上學習,這才是他的真實目的。
智能汽車大潮下的沃爾沃或許在沒有擁有沃爾沃之前,李書福沒有太多的資本去談論未來的汽車形態,他更多的是跟隨。
擁有沃爾沃的李書福,如何利用沃爾沃的技術優勢站在汽車與互聯網這個臺風口?2012 年 9 月,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公路上,3 輛無人駕駛的沃爾沃汽車,在一輛有人駕駛的卡車帶領下,以 90 km/h 時速完成歐洲環保型道路安全列隊行車(SARTRE)的測試項目。
智能汽車不是把汽油機換成電動機,把油箱換成鋰電池,也不是把汽車控制系統中加一張 sim 卡能聯網就是智能汽車。
相對于 Tesla,李書??赡芨雨P心”無人駕駛“,因為在他對汽車產業未來的判斷上落腳在“無人駕駛”上。
他說在不斷了解沃爾沃的過程當中,自己被沃爾沃在汽車互聯,汽車安全和無人駕駛的研究和邏輯深深的打動,甚至將會重新定義他自己的產品哲學。
擁有了沃爾沃的他,有了更多的狂傲的資本去談論未來的智能汽車,他要做的就是如何讓沃爾沃汽車引領”無人駕駛“的潮流。
未來汽車會變得像籃球一樣靈活,“想到哪就滾到哪”。
談及智能汽車,李書福提到了沃爾沃的 XC90 車型。
據他透露:“明年投放市場的 XC90,要實現高度的智能化。
”如果說做吉利的時候,缺乏技術實力只能去跟著浪潮走,那么這一次,擁有沃爾沃的李書福真正有了絕地反擊的籌碼。
李書福之所以成為今天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一個代表人物,因為他踩準了每一個關鍵節點。
在產業悄悄將要發生變革前,他的每一步棋都是基于對大勢的研判后的實踐。
這一次汽車與互聯網的大潮,他終于能夠有實力去推動。
下一篇:洪波:創業是“除去心中的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優衣庫CEO潘寧:怎樣開一家賺錢的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