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在現在社會經濟壓力下,創業似乎成了大家一個獲得美好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下面一個在“創業界”摸爬滾打很多年的“老資歷”,看看他的創業寶典是什么?以下是創業草根吳遇安自述:人人都在談創業,人人都想創業(呵呵,其實是人人都想IPO吧),但是在我眼中,卻沒有幾人真正懂得“創業”二字的涵義。
在觀察了大量的創業案例和創業者后,我將創業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流”,成功率高,收入穩定,占據了成功創業者的絕大多數,大部分都處于“悶聲發大財”狀態;第二類,是“作死流”,成功率(我真的很想在這里加個“非常”)低,收入(我該不該加上“極其”呢)不穩定,但是偶而會出現幾個逆天的標桿型人物,喬布斯,比爾蓋茨什么的,鼓勵眾人繼續前進。
我會分為兩部分,分別講述自然流和作死流的特點,他們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創業和風投的關系,以及為大家提供我總結的創業指南。
今天我要講述的內容,可能和絕大多數人對于創業的想象不一樣,但是請各位牢記這一點,我寫下的每一行文字,都是我在這個領域內,長期的觀察和研判。
創業“自然流”老規矩,先放結論,自然流創業成功的精要,全部秘訣,只在四個字,“自然而然”。
有一次我朋友問了一個問題,似乎是問開那些開教育培訓公司的人都什么心態,也正是那一次,我才認清了所謂”自然流創業“的精要在哪里。
“哪兒有想那么多,當時我只是手上正好有資金,有資源,有人脈,這個現金流又比較穩定,就開了一間培訓公司。
”這個問題引發了我很多思考,讓我重新思考了創業的涵義,絕大部分的創業者,他們在創業時候的真實心態是怎樣的呢?他們在創業時的真實狀態是怎樣的呢?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我終于發現了這一點:絕大部分的創業,只是產業在世代轉換之間,正常的新陳代謝。
我們先來看這句諺語: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
在現代環境下,這當然是一句過時的時代糟粕,在許多環境下,我們提倡教的徒弟越會越好,教的徒弟越多越好,這樣師父就能專心升職或者專心管理不須為瑣事所擾,但是在人口流動性小的古代,這可是無數被餓死了的師父的,總結出來的最真實的警戒。
一個小學徒,進了一間修車鋪,他學啊學,在學修車的過程中,他的修車技術越來越好,客人們慢慢地都認識了這個修車的小子,他從師父那兒拿工資,他不舍得花,慢慢地存,終于有一天,他的手藝趕上了師父,也認識了很多客人,覺得師父給自己的待遇已經不夠了,或者不愿意再被人管著了,于是他拿著自己存了好多年的錢,或許還找熟人借了一點,在旁邊另立門戶,租了個門面,也開了個修車鋪子。
不要笑,這就是最真實的,絕大部分古代和現代創業者的真實故事。
進入某個行業,不斷地鍛煉,經驗越來越豐富,認識的人脈越來越多,掌握的渠道越來越穩固,自己的技能越來越強,資金越來越充實,終于有一天,他覺得自己不愿再受現有薪水或者管理的束縛了,決定自己另立門戶。
這就是自然流,只有四個字,自然而然。
你的經驗到了,人脈到了,資金到了,渠道有了,現有的這個殼子自然而然地就束縛不住你,你就準備創業,這就是最真實,也是絕大部分創業者的故事。
對不起,讓各位失望了,一點也不神奇,一點也不勵志。
這就像是“我工作了十年終于存好錢買了房子”一樣,是個土的不能再土的案例。
可是我們仔細地來分析一下,創業需要什么?人脈,經驗,渠道,資金,自然流的創業者,只是等著,一直等到自己把這些素質都存到了足夠達到“創業標準線”的那一刻,就開始創業了,雖然速度慢,但是到了創業的時候,他們什么也不缺,只要有個機會,就能開創自己的事業。
而現在的年輕人,往往很浮躁,幻想著不勞而獲,總夢想著做了個什么東西就能一夜暴富,幻想著ipo,才二十出頭的人,就想當上總經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醒醒吧,工頭喊你去搬磚了。
關于這個流派,我只介紹到這里,也只能介紹到這里,因為創業就需要的就那么點兒東西,而這些家伙慢慢地把該有的都攢齊了,所以他們就成功了。
慢慢來,比較快。
僅此而已。
下一篇:匿名創業者:我崩潰時的感覺和經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巨頭腳下,創業者該如何生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