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YCombinator的掌門人Sam Altman )什么導致創業者既不能保持增長又不能作出好產品?不同的創業者偏好不同的領域,所以沒法給出一個普遍適用的答案。
作為一個局外人,你可以看到的明顯例子是創始人迷戀他們的公眾形象。
在新聞中,人們真的很關注自己的排名,是不是在30 under 30 list,公眾形象很重要。
另外一點,是去參加社交活動。
你想象中覺得這會對你有所幫助,但其實不一定。
我就曾深受其害,因為所有投資者都會參加這種CEO大會。
通常是這樣的,“啊 你也來了 太好了”,“一定很有意思”,“你要見見其他投資組合的CEO們”。
這個,那個,然后你跟這些創業者們聊天。
"你不在辦公室的時間比在辦公室的時間要多”,“總是在社交活動中”,離本應該關注的事情越來越遠,這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
有什么事情,最好的創業者也經常搞砸?偉大的創業者都會犯的錯誤,就是在開除不良員工之前等太久。
實際上這個東西時教不會的,你只要犯一次就學會了,這是最普遍的最大的錯誤,真正偉大的創業者也無法避免。
解雇員工是經營企業時最壞的事情。
你犯了個錯誤,然后你就給別人的生活造成了實實在在的負面影響。
我自己當CEO時真的很難去開除員工,你會說“好吧,這個人沒做好,但也許是我的原因”,”也許是我在招聘時看走了眼“。
但是現在我要自己負責,所以如果我多投入一點,如果我多幫他一點,如果我給他創造條件他也許能補救過來。
好的創始人,都會認為他們可以把事情補救回來。
我學到的一點就是,這種情況下也許留下這個員工只會給他帶來更多傷害。
從長期來看,如果你把一個工作兩三個月的人開除掉,他們不會在簡歷上寫下這條,就好像它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如果他們工作了一年,但是仍不起色那么你就不得不把他開掉,這實際上會更傷害他。
如何雇員工,而且他還是你的朋友?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把對方當做普通人。
然后盡最大努力,讓這件事看起來像他們贏了一樣。
我解雇掉的每個人,解雇前我都幫他們找好了工作,然后我跟他們坐下來,說我們準備這么做。
并且我在他們離開公司前,就為他們找好了工作。
所以當他們走的時候,他們會說自己是辭職的,然后宣布他們的新工作。
看起來就是這樣,然后在他出去的時候我們會祝賀他。
我覺得如果我雇了這個人,如果我搞砸了甚至是他們沒做好,你就會跟他們坐下來說,“說實話,這是我工作中最糟糕的地方”,“你在這兒再待下去也沒啥意思了”,“個人來講我真的很感謝你”。
當然如果他們做了些不道德的事,那就另當別論了。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樣。
“個人來講我真的很感謝你”,"我真的很珍惜我們的友誼",“我知道這對我們來說都很艱難”,“但是我確信數年之后我們會笑談此事”,“并且繼續做好朋友”,“但現在不行”。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也會考慮到現在是不行了,然后會說“好吧,我想做這個”,“我知道這糟糕透了”,"我也知道這顛覆了你的生活,我想用最好的方式為你這么做”。
“所以第一我要超級慷慨地付遣散費,第二我會幫你找另外一份工作,第三要么你繼續在這兒工作一段時間,同時自己找工作”。
或者如果真不行的話,“你可以在家工作一段時間,但你要表現的像你還在這里工作一樣,直到知道你準備好宣布離開及你的新工作”。
如果你尊重他人,并表明你的立場堅定,那么結果往往會不錯。
但是你要盡力,讓他們容易接受并尊重他們,他們會很配合的。
他們會說“好吧,那我們看看該怎么做”,人們會很感激的。
如果是按管理書上或者律師的建議,準備最后一張paycheck,法律效力的辭退信讓他在上面簽字,這是一種不好的方式。
讓對方覺得有對抗性并且都是你的錯。
你應該換一個方式讓對方有臺階下,決定是無法改變了,聽聽他對公司,對下一份工作的想法,一切為了他好,這樣把事情漂漂亮亮地辦了,最后才去弄那些文件簽字,會讓大家和平交接。
自己創業,還是加入一個成功的創業公司?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我不鼓勵,只有你真正有個好的idea,并且你相信它能改變世界,并認為創辦公司是實現這個創意的最佳方式,你就去做,否則肯定是打水漂要失敗的。
還有一種是加入一個早期你也認可的公司,而且你也有貢獻,其實預期回報是要比創業大的,因為成功的創業公司畢竟是少數。
專才和通才,在不同的組織下如何轉變和側重?優秀創業者都是要通才,只要你離開了一線的開發,從開發產品到創辦公司,你就注定要從專才變成通才,這是一條不歸路。
如果在學校待得太久去創業,有沒有什么不同或者劣勢?在YC孵化器種,有人退學,或者讀了博士,除非你太極端,在學校待了14年,或者一天學都沒上,這些就不好。
正常范圍內,都沒大區別。
還是要看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個創業本身沒啥相關性。
你覺得機器有沒有可能管理公司?短期內,有很多由機器垂直管理的公司。
機器做的很多優化性的工作,遠遠比人好。
特別是在工業上,我想你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電腦安保、電商等。
十年之內我們會在機器學習領域,看到振奮人心的發展。
特別是在尖端人工智能方面的發現,總有一天會有人發現人腦智力和創造力的數學原理。
你如何看待比特幣?我不知道大家從哪兒聽來的,說我是個比特幣懷疑論者。
每當有人在公共場合問大家該不該買比特幣時,我都說不該,這已被證明是正確的了。
每次我說過不該之后它都會貶值,我想也許有一天它真的會變得有用。
那時我想如果有人再問是否應該投資比特幣時,我會改變我的建議的。
但是如果回來用這樣的指標,即要有用戶喜愛某個東西。
在座各位有沒有用比特幣買過什么東西?有誰用過五次以上的?有哪位把這當做日常習慣的?這就是比特幣的問題根源,因為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人們不愛它,它沒有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我相信它有那種發展的潛質,大家保持現狀就可以了。
我只能說我目前不會買任何比特幣,因為它還沒有成為適應市場的產品。
我也不會投資那些與之相關的產品市場的初創公司。
我只是覺得需要有用戶真的喜愛它,目前真正愛比特幣的人,是那些希望能靠它發財的人,因為他們買的比較早。
當然也有很多計算機科學家認為它是件令人驚奇的底細,區塊鏈是一種奇妙的技術,分布式記賬的方法太棒了。
關于這點 我100%同意。
但是比特幣作為一種商品,目前看來還有點嚇人。
為什么成為Helion,UPower 兩家公司的董事長?注:這兩個都是核能公司,Helion 打破現有能量轉換效率的聚變反應堆,UPower 設計的反應堆為即插即用的核能電池。
都是YC的投資項目,其中UPower 作為2014年DEMO day的明星項目。
我討厭進董事會,所以我能不去就不去。
我想如果你明天可以做某件事,幫助世界上最貧困的一半人,那么第一種是去做友好型的超人式的機器智能。
第二個選擇是,做真正的廉價、安全、清潔能源。
回顧歷史你會發現,生活質量和能源價格,總是息息相關。
每當能源價格大幅下降,人們的生活質量,尤其是最貧窮的人們,就會改善很多。
所以我想解決能源問題,很重要。
并且這會解決所有諸如氣候變化、戰爭之類的問題。
我只每次列一張表格,寫上有我關心的一些問題,然后透過現象找到根源問題。
你可以做像是健康,經濟,戰爭之類的事。
戰爭本質上是為了爭奪能源,我們會說他們因為其他原因而打仗,但其實是為了能源。
所以如果你深入思考,人們需要或者說我需要這種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就是在未來,能源便宜到一分錢一度電,而不是八毛錢一度,這樣一來許多我關注的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一個是聚變公司,一個是裂變公司。
在太陽能領域已經有很多不錯的進展,在我看來未來世界將有80%的能源來自地球,20%的來自太陽能,或者相反。
但是已經有足夠多的人在太陽能上努力了,卻幾乎沒有人關注核能。
所以我覺得對我而言這個更重要。
Days are long but the decades are short (長日慢慢,歲月如梭)。
如何看待時間和事情緊迫性?我覺得我19歲那年從大學退學的時候,感覺自己有無限精力。
我23歲的時候有人跟我說過,那種在創業時的高強度工作你不可能一直保持那樣。
也許你一輩子中有20年可以保持高強度工作,成為一個偉大的創業公司的CEO。
你可以在22歲到42歲之間做,也可以從28歲到48歲之間做。
但是如果你相信自己只實現了少數幾個目標,那個時候要考慮的最大問題,就是一種機會成本。
如果我要開始創業,那么如果失敗的話會花兩年、三年時間,或者花了十年時間才能成功。
那么我作為一個偉大的創業公司CEO的時間,其實就非常短了。
我想我在第一次創業時工作地太拼了,以至于有些激情燃盡了,所以再創業一次的想法讓我感到很害怕。
但是我錯在將人生想成一百年那么長。
你在思考準備做什么的時候,腦子里想的是“我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可以集中精力在職業生涯中大放異彩”。
但實際上這段時間并不長,創業的時間很短。
我堅信的是什么?我考慮的是我對世界有所貢獻的最重要的途徑,可以給我帶來最大的滿足感,以及如何把我的時間用在這上面。
我曾建議過創業公司,讓他們不要接受那些錢,因為它太熱了我們一直在這么做,并一直跟初創公司說不要追逐最高成交額。
有時我們會說完全不要募資,你需要考慮一個初創公司是否估值過高的唯一時機,就是當你購入這個公司股權的時候。
這又分兩種情況,第一你是為了投資,第二你決定到這個公司上班并得到股票期權。
所以這種時候我會認真考慮這個初創公司到底值多少錢,而不是說我覺得估值的數字。
估值是完全虛構的,完全不相關的,我完全不在乎,中間估值毫無意義。
我關注的是一旦可以交易,股票能值多少錢但愿不會等很多年。
令人抓狂的是媒體,每次記者問我“YC現在值多少錢?”,我會說“呃 我不知道”,這取決于他們退出時值多少錢。
中間數毫無意義,但是記者還會是問“好吧,我需要一個數字”。
所以大家都會非常關注它,但是我想你應該把它忽略掉。
并且忽略它的關鍵時間是你準備去這個公司上班的時候,如果你認為它值十億美元還要多,那么不要相信它真值十億美元。
因為,有人用優先清算權進行投資,這就使估值標簽毫無意義。
所以我看這些數字就是虛的,什么都代表不了。
作為投資人,我可能不會投資。
作為員工你也不應該讓創始人,或者是雇你來這個公司的任何人說服你,你的股票值公司估值的百分之幾。
因為它真的值不了那么多,這是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
然后你需要確定,你加入一家初創公司時,關鍵不在這家公司現在值多少錢,而在于我相信它在五年后值多少錢。
那時我將占有其價值的百分之幾?完全不用考慮中間估價。
一條職業建議我有一條職業建議,如果你想加入某個公司,請去那些你能找到的增長最快的公司。
因為你也將快速成長,從一個真正成功的公司那里學習好幾年,我想這種訓練是最好的創業訓練,這種經驗很寶貴。
下一篇:打不死的小強一修哥:從意氣風發到大起大落,創業究竟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反思潮:細數可能會死的幾個關鍵節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