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既然宏觀的問題不太好談,那么我們就談一點微觀的。
有句話叫見微知著,也沒什么不好。
今天和兩個同為創業者的朋友聊了一下創業這件事兒,蠻多感慨,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先說說我這兩朋友的故事。
1故事一,創業一定需要團隊嗎?今天無意刷到一個朋友的短視頻,我有些好奇,因為她以前創作都是集體創作,就視頻里包括幾個人那種。
但今天我看到這一條,只有她自己。
我發了個消息問她,她回:知道為什么這個視頻里,只有我自己嗎?因為錄這個視頻那天,我的團隊集體辭職了。
既然沒有人一起錄,我就寫了一個獨角戲的旁白,自己錄。
我想起了去年她剛要創業時我給她講過的話,我說不要一開始就追求所謂的團隊運作,先把自己的產能利用充分。
創業起步,并不需要按照完美的商業計劃書里寫的那樣,各個角色都要到位,這反而可能增加成本和管理難度,更容易失敗。
和絕大多數初次創業者一樣,我這位朋友并沒有聽進去我的話,很快她的團隊就招兵買馬,擴充到十余人。
畢竟,這看起來才像一個公司,創始人也才有一個CEO該有的樣子。
一年之后,又回到了最初一個人的狀態。
朋友說,其實沒必要一開始就找那么多人,一個人反而可能過得更輕松,她想明白了更多事情。
現在她自己運營一個幾百萬關注量的新媒體號,每個月大幾萬的收入,狀態明顯比前陣子好了些。
2故事二,堅持四年,燒光一千五百萬。
相比而言,第二個朋友的故事,更為典型。
互聯網行業,社區服務類App。
公司運營了四年,時間不可謂短。
員工大幾十人,還不包括一些兼職的。
四年花掉的錢,不多也不算少,一千五百萬。
今天下午和這位朋友敘舊,朋友說,搞了四年,終于有點疲態,不想搞了。
想暫時從這個狀態中抽離一段時間。
“我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過一下穩定的生活。
”朋友說完,神情有些凝重。
跟我對視了兩秒,把頭扭向了窗外。
這兩天的深圳,淅淅瀝瀝的小雨。
十七八度的溫度,對這座南方城市來說,已經算得上真正的入冬。
“懂得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一生。
你要去跟創業的人講聚焦,講起步切入口要小,講放棄沉沒成本,誰不知道?我沒創業的時候,這些東西都看了無數次,背得滾瓜爛熟了。
但唯有當自己真正跳進市場里,才發現知道有個卵用,還是要傻逼過,才能真懂!”朋友說,其實去年他就知道這個公司遲早要結束,但就像養育了三年的孩子,誰又舍得輕言放棄呢?于是結束的時間,一推再推,推到了現在。
“該放棄的,終歸還是要放棄。
沉沒成本不可追,這不是你教大家的嘛!”朋友在這樣的關頭,還能記得起我在金融課里講的東西,我感到欣慰。
3創業這件事,做失敗了,簡直太正常。
如果有誰跑來和你說,第一次創業,就大獲全勝,才是不正常。
很多創業的人一開始都懷揣著各種夢想和情懷,但卻相對忽視了賺錢這個目標。
那么賺錢重不重要呢?太重要了!就如我之前寫過的那樣,不要習慣了容易,就把容易當做常態,而忘記了生活本該有的曲折。
不要習慣了有個idea,拿個business plan就能招來投資人,然后搭建團隊,開發產品,圈用戶......,就忘記了創業其實是需要賺錢的,是需要現金流的。
在上升周期,錢多,人傻,速來。
這樣的模式不能說罕見,在媒體的放大下,很多人甚至誤以為創業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事兒。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都是十分膚淺的認知。
還有,一些習慣了辦公室吹著空調畫PPT的白白凈凈的書生,也似乎認為有個好的商業計劃加上資本,就意味著成功一半。
或者是,不少人總認為,創業沒有團隊怎么行,怎么著也得好幾個人一起搞,才能做出成績,才能改變世界。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他們奉行的哲學。
但真實的創業生態,離這些媒體報道里的故事,離商學院教科書上的案例,都相去甚遠。
大量成功的創業者,在一開始,根本就沒有團隊的概念。
團隊這個東西,大家似乎都有點過于迷信了。
更多人絕對不等于更有效率,更不等于更容易成功。
事實上,尤其在經濟的下行周期,人越多的創業團隊,越容易死。
此外,在越是困難的時期,創業這件事,就越會回歸到它的本質。
創業的本質是什么?是做生意。
雖然人們會用形形色色的浪漫詞匯來形容創業,但這改變不了它是做一門生意的商業本質。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要賺錢,要產生現金流。
這一點,在經濟上行期,在創業泡沫很大的時候,嚴重被創業者低估了。
當然,這不能怪他們,大環境使然。
潮水一旦褪去,你就會發現那些不太注重現金流的創業公司,成批成批的死去。
甭管它是曾經被資本吹上天的明星公司(小黃車大家并不陌生),還是沒有被媒體關注的普通公司,甚至是一個搞自媒體的“個體戶”,結果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那些在泡沫時期懂得克制,懂得聚焦,懂得深挖用戶需求,懂得創造價值,懂得靠自己造血的公司,在潮落之后,才會開始綻放光彩。
夢想很遠大,情懷也很感人,但創業的人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個“生意人”該有的思維。
生意人是什么思維呢,我不管這個東西未來會怎么樣,我先要有產生cash flow的本事。
不要說生意人思維格局太low,那些天天喊著改變世界的擁有大格局的人,很多都連一個商業周期都沒熬過,剛一入冬,就被凍死了。
想要創業,先問問自己,有沒有能力憑自己本事先賺它一百萬。
沒有的話,最好別來趟這趟渾水,這個游戲不屬于你。
4堅持了四年,燒了1500萬現金后,得到了什么?我如此問朋友。
“肯定不是物質回報,我創業四年肯定還沒在公司上班掙得多。
但更多的其他方面的成長吧!很多東西,得自己經歷了,才真正懂。
”比如呢?我繼續問。
“比如,一開始總想做加法!這個點子行不通,用另一個。
這個產品線不行,加一個。
公眾號做不好,試試微博,試試抖音。
或者都搞上,總有一個能行。
但到后面,才發現應該做減法。
一個個都砍掉,發現真正打到用戶需求的,就一個東西。
有時可能一個東西也沒有,前面做的全是無效的,是自己腦補的!”懂得放棄,懂得聚焦,懂得以小見大,懂得以深謀遠,才是真正的智慧。
下一篇:很多創業者都長著一張“被蹂躪過”的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像范爺一樣,創業成功、出任CEO、贏娶大黑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