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場與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的互動交流,多數時間是“教父”的經驗分享。
畢竟論及創業,柳傳志走得最遠,絕大多數創業者很難企及。
如果有人愿意深究下建國后中國的創業史,會對柳傳志多出幾分敬仰。
很多企業家在時間河流中閃爍之后消失了,而聯想集團上市之后,柳傳志又帶領聯想控股在香港再次上市。
作為中國科技行業創業“教父”的柳傳志,事業、道德、家庭均無瑕疵,其行為和價值觀影響著后代創業者。
不過,他最近居然迷上了追網絡小說,還特意與身處南通的年輕小說作者電話深聊了一個多小時。
從昨天(8月25日)下午到晚間,長達三四個小時的問答和晚宴,除了銀行密碼沒說之外,老柳確實說了不少對創業者有意義的東西,很多同學后來忙著看錘子發布會去了,我來提煉一些重點內容,跟大家分享。
一、誠信是價值觀的底線除了柳傳志自嘲之外,恐怕沒幾個人敢把“混不吝”這詞加到柳傳志身上。
不過當他在回憶創業之初的時候,確實認為當時的自己有點“混不吝”,除了無法抑制的創業和改變人生的欲望之外,“破罐子破摔”、反正也不會更壞的“混不吝”精神也支持他走了很遠。
但幾十年下來,柳傳志一直在堅持一種價值觀——誠信,并貫徹到聯想這個企業。
關于這部分內容,公開資料有很多,在與虎嗅作者談話過程中,他再次做了重點強調。
他強調一個創業者必須對自己員工誠信,如果在承諾方面也玩兒“狼來了”的故事,最終受到損害的一定是公司。
強調價值觀其實也是針對目前一些年輕創業者被熱炒的解讀,柳傳志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大多數人失去誠信和契約精神,那么將來很可能在文化上恢復到一盤散沙的狀態。
他經歷過或接近過很多人無法想象的一個時代,一盤散沙幾乎意味著一事無成。
中國要去參加奧運會,連路費都掏不起,這種整個國家與民族的羸弱感和無力感是當下很多人不存在的記憶。
未來的物質可能不會貧乏,但文化上的散沙同樣可怕。
所以盡管時代在變化,但是一些核心的東西需要堅持,這是整個商業社會得以存續的基石。
媒體公開信息提到,柳傳志在與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溝通中,關于U盤文化產生了分歧,柳傳志最新的注解是,即插即用、拔出即離開的U盤式就業文化本身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前面增加一個定語,就合乎情理了,比如增加“公司和個人協商之后(離開)”,或者,“個人離開對公司以及同事不會造成太惡劣影響”等等。
而這個協商,就是對契約精神的遵循。
順著這個話題,他也談到企業組織的碎片化是不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其實還看不太清。
他說一個初創公司幾十人,可能會對組織的碎片化感同身受、深以為然,但是如果企業要對社會對產業發生更大的改變,勢必會上規模,比如今天的阿里巴巴、滴滴,都是成千上萬人規模的企業,同樣要講究列方陣、排隊形。
二、如何取舍創業者經常需要面臨幾個問題:比如經營行為完全合法和邊緣發展的問題,創業者和員工利益沖突平衡的問題,當下利益和未來利益的平衡問題。
柳傳志給出的建議是,永遠不要直接做違法的事情。
這個事情聽起來很遙不可及,但很多創業者并沒有守住這個底線,創業成功之后卻進入監獄。
如果停留在上面的建議,教父就不是教父了。
他說到,在法律之上,就需要各種權衡,需要創業者來權衡具體得失。
創業者要想清楚,要不要在現有法律、規定內找到利于自己的“漏洞”,并作為公司發展的助力。
他說,創業者需要想清楚公司的未來,卻并不能要求員工來做這些事情。
創業者自己要奉獻,為公司初期注入發展的動力,而非直接用奉獻精神來要求員工,“從聯想歷史來看,只有我跟少部分早期初創者才對自己有‘奉獻’的要求,不講‘奉獻’企業也做不下去。
到后來,我們對員工講‘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這里面隱含的意思是,個人利益已包含在企業利益里。
”有的作者提出在當下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創業者怎么講戰略呢?柳傳志的回答是:確實,傳統行業有清晰的未來,組織需要的是迅速執行,而現在很多行業前景并未明朗,那戰略可以有階段性,比如前期要發展用戶,然后再探討商業模式,甚至連試錯本身,也可以成為戰略的一部分;但是試到一定程度,總要形成自己的打法與重點,不可能無期限地一直“試”下去、亂打下去。
以上種種看起來折中選擇的背后,是老一代創業者的取舍之道。
三、如何迂回于政策盡管提前交代不愿意說打車軟件的話題,但是柳傳志依然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所以我單列出來當做案例解讀。
他說,新加坡一直鼓勵拼車,但國內此前并未有相關的政策。
隨著各類互聯網打車軟件的出現,出行行業改善了老百姓出行條件,但同時也觸及了傳統利益既得者。
在互聯網創業與傳統行業即將接軌的時候,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需要與傳統公司發生交集。
創業者應該堅守正確的方向,比如滿足出行需求,但同時需要解決與傳統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以及留出精力與政府、政策進行迂回。
總的來說,就是不放棄,不對抗,迂回前進,支付寶、滴滴目前都選擇了這條路。
四、不要賤賣你的股份很多創業公司在面臨困境,或者在現金付出無法滿足員工需求的時候,經常會過早出讓也就是“賤賣”了自己的股份。
如果公司發展足夠好,股份的價值會越來越高,自然可以作為有價值資源來吸引人才,如果公司發展不夠好,那股份即使送到員工手中,也無法對其有任何改變。
早期企業的股份,對員工其實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他也不會當回事兒,所以創業者不要“賤賣”自己的股份,而應該有更加清晰的愿景,或者增加一個時間期限來進行兌換,比如簽訂一個協議,工作滿多長時間或者達到什么樣的結果,再進行股票兌換。
這個聽起來就是在建議,不要用一個麻煩去解決另一個麻煩,但很多創業者恰恰就栽倒在這個坑里。
五、創業有一定的失敗概率,且行且珍惜
下一篇:Uber卡拉尼克:創業者應有8大特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馬云來告訴你創業都需要什么技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