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李覲麟 編輯/陳鄧新 來源:鋅刻度(ID:znkedu) 被譽為“生鮮電商黑馬平臺”的呆蘿卜,正在遭遇一場自創立以來所遇到的最大危機——11月22日開始,呆蘿卜官方公號稱“經營不善”,隨即引發關店危機,以及加盟商撤資無門,消費者充值金額無法使用的一系列問題。
盡管在11月23日、24日,呆蘿卜官方微博不斷發聲,對外表示呆蘿卜將在11月25日逐步恢復辦公,為早日運營做準備。
不過,對呆蘿卜來說,這場劫難似乎沒那么容易過去,截至11月27日發稿,從鋅刻度調查來看,其并未恢復辦公跡象。
2019年,生鮮電商行業風口來得浩浩蕩蕩。
今年4月,首家1000平米的盒馬菜場在上海盛大開業,隨后蘇寧菜場、美團買菜功能也接連上線,互聯網巨頭與資本的同時涌入,讓這個電商賽道細分領域變得熱鬧非凡。
彼時有專家認為,中國生鮮市場規模接近一萬億元。
面對如此藍海,迅速擴張、搶占先機成了眾多企業的發展第一步。
只不過,腳步太快后遺癥很快就顯現出來,融資一旦跟不上,就全盤亂套,這不僅是呆蘿卜的現狀,也是以往無數生鮮電商創業公司倒下的原因。
1 生鮮電商的倒下,不是個例 11月27日,鋅刻度登陸呆蘿卜小程序查看目前恢復辦公進度,隨機選擇安徽省的蚌埠市、合肥市和阜陽市等幾個地區,并選擇蔬菜菌菇、時令水果、肉蛋素食等分類,最終結果都是“這里沒有相關商品喲”,這也就意味著呆蘿卜目前仍然處于危機之中,何時能夠恢復營業還尚未可知。
陷入困境的呆蘿卜,在生鮮電商領域不算什么小角色,自2015年在安徽合肥成立以后,便迎來了迅速發展。
“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預售模式雖然沒能跳脫出以往生鮮電商的俗套,但通過APP與線下社區門店結合,設置前置倉的創新卻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因此,在短短幾年中,呆蘿卜不斷獲得資本青睞。
據企查查顯示,呆蘿卜在2018年8月獲得千萬級美元的天使輪融資,在2019年6月又獲得由晨興資本、高瓴資本投資的A輪融資。
數據顯示,到2019年9月,呆蘿卜已進入安徽、江蘇、河南、湖北四省,共19座城市,門店突破1000家。
不久后,在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第二季度胡潤中國潛力獨角獸》中,呆蘿卜也名列榜上。
就在豬肉價格連漲不止時,呆蘿卜還曾決定拿出五千萬來補貼銷售豬肉,讓不少消費者認為呆蘿卜“家門口的平價好店”這一稱號實至名歸。
可故事情節的發展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呆蘿卜就這樣突然地跌了跟頭,留下消費者、合伙人、加盟商的驚慌失措和四處維權。
其中有加盟商對媒體表示,呆蘿卜資金鏈斷裂后,不僅門店開不下去了,他們所繳納的15萬元保證金和房租也無法贖回。
除了“爆雷”的呆蘿卜以外,在今年倒下的生鮮電商還有不少。
今年7月,杭州生鮮電商品牌“鮮生友請”管理層張知豪、吳明明等人被杭州警方抓捕,這群管理層旗下的多個餐飲品牌相繼發生資金爆雷情況,對消費者、供應商、投資商、員工欠下了巨額資金。
同一時間,易果生鮮下屬企業安鮮達被傳與天貓、菜鳥共建的生鮮冷鏈業務合作已經終止,有人開始說,安鮮達還是成為了棄子。
盡管當時易果生鮮表示“終止合作”這一描述是不準確的,安鮮達與菜鳥、天貓仍在多項業務上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未來也將繼續合作。
但不久后,易果生鮮員工爆料其兩個月延遲發工資,安鮮達將于10月底全面解散的消息再次不脛而走。
今年10月,總部位于漳州的“迷你生鮮”被爆欺騙消費者,欺騙會員。
隨后,“迷你生鮮”發布聲明,稱因經營不善、長期虧損,已經暫停運營。
隨后發起退款計劃,自2019年11月15日起,共計分為24期進行還款,直到還清每一個人的每一分錢。
還有更多數不清的案例證明,生鮮電商的高速發展期已經過去,找不到適應生存的發展模式,最后終將走向一條陌路。
2 好生意也有邁不去的坎 生鮮電商難做,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盡管時至今日,又出現了一大批爆雷的平臺,但其實早在2016年,生鮮電商行業就迎來了至暗時刻。
在2014-2015年涌現出的一大批新選手,紛紛倒在了2016這一年,其中包括美味七七、后廚網、青年菜君、許鮮等。
屆時的順豐優選CEO崔曉琦曾表示,我暫時不會再碰生鮮等一系列言論。
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一組數據更是讓業內人從頭涼到尾: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生鮮電商平臺不斷爆雷(制圖:鋅刻度)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彼時一眾業內人士就開始反思,生鮮電商是否真的是一個偽垂直領域?為何從2016年到2019年,進入的創業者是一波接一波,倒下的創業者也是一批又一批,為何這些致命問題始終未找到解決辦法? 僅從市場潛力來看,生鮮電商是一條不錯賽道。
曾有投資人表示,生鮮的高頻剛需屬性,能夠讓企業和消費者在一周內接觸互動措辭,一旦將這一流量入口壟斷,便能夠順利將其他品類的商品導流,從而實現商業變現,這便是眾多投資人看好生鮮電商的重要原因。
對于這一點,崔曉琦也曾提到,他表示生鮮電商有三高,其中“高需求、高頻次”是優勢,而“高門檻”則是難倒很多初創企業的一個元素。
生鮮電商的關鍵在于保住這個“鮮”字,這就要求企業擁有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
而事實上,在運營環節中,成本、倉儲、運營、物流、品控、技術投入都是難以降低的必要成本。
一款生鮮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歷無數個環節,走過漫長的鏈條,其中物流、損耗、包裝等環節中的消耗巨大。
據業內人士透露,生鮮電商的成本占總價的30%-40%,而生鮮電商的毛利才10%-20%。
對于用戶習慣的培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青年菜君、小農女當年失敗結果來看,將目標群體完全定位在工作繁忙的白領,是不可行的。
要知道,不論是傳統菜市場還是商超,買菜主力人群都不是白領,放到生鮮電商,也是同樣道理——要吸引這部分人群,平價、方便、新鮮缺一不可,這便又回到了開始問題,如何整合全產業鏈的資源,如何找到品質與成本的平衡,尤為重要。
基于此,生鮮電商間的競爭實際上也演變成了一場資本間的較量。
但資本也并不是制勝法寶,如崔曉琦此前所說,“做生鮮,有親爹也難”——順豐優選背靠順豐速運,做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另外,還有擁有30億美金估值的每日優鮮,背靠騰訊這棵大樹,卻也只是在融資能力和燒錢數量上占據優勢。
相關數據就統計,建設前置倉、增加SKU、用戶補貼以及推廣,導致每日優鮮每月支出高達3.8個億。
其中,前置倉模式最近廣受質疑。
背靠阿里的盒馬生鮮,目前在全國建立了48個多功能倉庫,服務于全國170個相關門店,不過,隨著規模的迅速擴張,盒馬鮮生門店管理問題時有發生,今年就曾出現過多起門店違規售賣死魚、店員亂貼生產標簽等食品安全問題。
今年5月31日,位于蘇州昆山的吾悅店成為盒馬三年來首家關閉的門店。
有業內人士就表示,選址考慮不周,附近低價大賣場的擠壓等都是其失敗的原因。
這樣的發展模式,一旦資金鏈斷裂,也同樣覆水難收。
也正因如此,盡管生鮮電商的生意聽上去像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美夢,可真正投入其中時,才發現這是一場生死局。
安鮮達屢屢被爆出現運營問題 3 萬億藍海市場仍是一個數字 生鮮電商,是個重投入且盈利期漫長的行業。
經過了近十年的沉浮,這個行業也來到了發展重要節點,形成了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自建店模式,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京東到家為代表的平臺模式,以超級物種為代表的商超聯動模式。
而且目前來看,盡管創業者紛紛折戟倒下,但各方資本對生鮮市場的渴求仍未停止。
根據媒體消息,餓了么內部正孵化一個名叫“餓鮮達”的新項目,這個與菜場合作運營的嘗試項目在餓了么新零售體系,將首先試水北、上、深、蘇州、南京等城市,開店20家上下。
另外,一家名為“菜劃算”的社區生鮮團購平臺,最近也悄然殺入賽道。
從股權結構來看,背后也有阿里系的身影。
每種模式背后,都背靠不同的大佬。
不過,不管哪種商業模式,其實都是為了去解決生鮮電商最受關注的三要素:產品、用戶、物流。
只不過,從大環境而言,盡管各種模式對上述三要素都做出了種種努力,但高成本、高損耗、低利潤、盈利模式不穩定等問題是這個行業的普遍陣痛,這個行業看上去,未來仍是難以那么樂觀。
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冒然闖入的創業者,或許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這真的是一個規模一萬億的藍海市場,還只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虛幻數字?
下一篇:疫情之下,跨境電商的機遇與挑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塊9包郵,到底賺不賺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