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近幾年流行起來的詞電子商務,讓眾多的創業者看到了新的商機,于是便紛紛投入,結果不都不怎么理想。
曾幾何時,“電子商務”成了中國互聯網的經濟命脈、成為無數媒體熱情贊頌的焦點話題,被冠以了無數閃耀的光環。
隨著網民人群的不斷增加、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新興模式的不斷涌現,數萬億的市場蛋糕,吸引了數以百萬的創業者和投資者。
一、市場規模很大,競爭卻極其殘酷。
只經歷了短短幾年時間,中國電商的整體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數萬億元,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中國傳統的食品、紡織、化工、機電等行業。
2011年中國整體消費環境明朗,網民數量將超速增長,中國電商市場規模必然還會再度翻番。
加上中國網民的購物忠誠度并不高,商品的同質化問題短期內還難以解決,為新興網站創造了機會。
巨大的蛋糕似乎就在眼前,只要伸手就可以輕松切掉。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占據電商市場最主要份額的數碼、保健品、時尚用品類電商市場,一直是人山人海、熱鬧喧囂。
可真正賺到大錢的,仍然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巨頭。
以數碼商品為例,眾所周知“京東”是行業大哥,其他數碼電商一直難望其項背。
可京東也是在苦苦支撐了幾年,才真正實現全面盈利,其艱辛歷程很難想像。
中國垂直、門戶、區域性時尚電商也早已超過十幾萬家。
可真正在市場上有影響力的網站,只有麥包包、走秀、逛街網、唯品會等不超過20家網站。
而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創業型、中小型網站都被湮沒市場大潮中。
當然,有很多電商都賺到了錢助企網絡認為也有很多不知名的電商也一直處于盈利狀態。
但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雖然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下,任何電商都有機會吸引的全國消費者,都有著成功的機會。
但也必須明白,任何電商也都直接面臨著全國的所有競爭者,包括已經巨大無比的大鱷網站。
沒有區域性限制、渠道限制,既是電商發展的巨大優勢,也直接造成了電商不得不面對的巨大競爭現實,要切蛋糕就必須有壓倒性的優勢。
二、進入門檻很低,發展卻極其艱難。
我國對電商管理的相關政策還較少,進入電商的門檻也非常低。
只有具備法人資格、通過了國家備案、申請相應商品銷售權利,就可以成立一家電商公司。
寬松的政策、較低的門檻,再加上巨大的市場刺激。
使很多傳統企業和老板,都不加思索的進入了電商。
加上各種電商服務公司多如牛毛,可以幫助電商實現各種外包支持。
如果想做一個功能簡單的電商網站,到項目策劃到上線運行,最快一周就可以完成。
有了眾多傳統企業和個人的加入,確實促使了中國電商“龍騰虎躍”的成長,創新推出很多電商模式和平臺,刺激了網民的消費。
但嚴重的問題也同樣出現了,那就是作者在無數文章中反復強調的:“電商創業者完全將傳統企業的運營經驗,用于電商網站管理”,其結果只能是慘淡收場。
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很多企業張嘴談及電子商務就是阿里巴巴和淘寶,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企業都是通過阿里巴巴才嘗到了電子商務的甜頭。
曾經為石油氣企業、橡膠企業做過B2B平臺戰略策劃,這些企業都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行業背景。
而在談及運營前景時卻驚人的一致,都要在短期內成為本行業的阿里巴巴,而且要搶走阿里巴巴的同行業會員。
但他們卻沒有考慮今時今日的電商環境,以及他們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最可怕的是這些企業設想的“投入產出比”以及要求的盈利時間點,都令作者哭笑不得。
想低投入高產出并沒有錯誤,關鍵在于現在的電商環境、網民意識、競爭環境已然不是2004年了。
不管是一個人投資的電商平臺,還是有著強大企業支撐的電商平臺,都必須正視自己、正視市場、正視競爭對手,而且必須明白一個電商平臺想成長為網絡巨鱷,其過程將很曲折、很艱難!三、創建資金很少,推廣卻極其燒錢。
導致中國電商網站擁擠不堪、摩肩接踵的關鍵要素,除了低門檻之外,就是創建的低成本。
制作一個功能齊全的簡單B2C網站,技術成本不超過2萬。
很多創業者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想到電商市場“以小搏大”撈幾桶金。
曾有幾十個創業型網站,來詢問作者如何快速提升品牌影響力、快速提高流量和轉化率、能快速增加網站銷售并且吸引VC投資。
而這些網站都只有50萬以內的資金,而且這些資金包括辦公地點、人員工資、辦公成本、推廣費用等等全部成本。
除了建議他們開展區域營銷、盡量避免囤貨、將有限的費用花在品牌營銷而不是硬廣投放上,作者真的想不出更好的解決方式了。
這些創業者只是百萬電商從業大軍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人和企業甚至只準備了幾萬元的預算,就準備在電商市場上大發其財。
面對這些充滿激情的企業和個人,真不知道是該鼓舞還是打擊。
在電商現在流行一句話:“沒有幾百萬就不要做電商。
”并不是說消費者嫌貧愛富,只購買有錢電商的商品或服務。
實際上這句話的精髓就是,只有在支付了團隊建設、辦公成本、硬件設備、商品準備等費用時,必須還有充足的資金用于市場推廣。
如今對創業網站比較科學的推廣成本是:4:6。
也就是說,如果有100萬的資金,最少要有60萬要用于市場推廣,剩下的40萬才是可支配的創業成本。
在這里,作者想建議眾多的創業者,請將“創業資金”和“推廣資金”分開計算。
這樣,在推廣自身網站品牌、面對市場競爭的時候,底氣還能足一點,勝算還能大一分。
電子商務注意事項:1、資金鏈緊張:創業初期,尤其是小型企業創業初期,資金是最大的問題。
一方面,投資額有限,另一方面,因為是初創企業,下家欠款的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涉及到外貿,一是上家付款周期可能比較長,二是新辦企業的退稅返回時間也特別長,因此資金周轉的整個周期就很長。
生意越好單子越大,資金的壓力也就越大!應對方法:一是多方融資,不管是借還是貸,在生意好的前提下可以嘗試,當然還款的壓力也比較大;二是盡量提高周轉率,比如要求上家帶款提貨,以便打付款時間差;或者和下家商議延長付款周期等。
雖然有難度,當然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三是比較無奈地用時間換成長,意思是在資金實力不強的時候不要接太多單接太大的單以減緩資金壓力。
雖然生意多生意大是好事,但是相應的也代表風險大,一旦操作不當,資金鏈斷裂,企業剛起步就夭折了——形象地說,就是嬰兒被飯活活噎死。
2、行業狀況不熟,市場打不開:很多企業都會有這樣的情況,看到某行業的興盛,于是沒有精心準備甚至可以說是盲目地進入這個行業,這才發現手頭沒有客戶資源,開發市場也很難。
應對方法:一是多方宣傳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利用各種平臺,如網絡、展會等;二是招聘有經驗及有客源的業務員開展業務;三是主動出擊上門跑客戶……其他還有很多方法,等待各位大俠補充;企業信譽度不高,導致下家資源缺乏:很多新辦企業可能開發市場比較成功,但是卻在下家資源上出了問題。
比如貿易公司,接了單子,有時候卻放不下去,因為這是新企業,本身也不熟悉太多的供貨商,即使找到了一家,因為自身信譽度還不高,所以在談判等各方面都比較被動,包括產品質量控制和工期上也很沒有話語權,甚至經常會遇到“店大欺客”的情況,被下家牽著鼻子走。
下一篇:得線下者,得電商未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宅經濟過后,直播電商要把“大故事”做成大產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