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詞典網 創(chuàng)業(yè)知識學習分享
進入2014,跨境熱還在持續(xù)。
隨著政策利好推動,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yè)也希望參與其中。
近日,天下網商在廣州組織了一場主題為“中小企業(yè)如何做跨境電商”的線下沙龍。
作為邀請嘉賓之一的遞四方集團副總裁劉向東,就跨境電商相關話題與大家進行了交流。
口述/遞四方集團副總裁 劉向東物流:4方面選擇合適的物流公司主要從四個方面去衡量這個物流公司是否適合自己。
首先,看公司的歷史。
其次,看公司的服務渠道是否全面。
不同的貨物需要選擇不同的物流方式,例如小包就有兩公斤的限制。
物流公司渠道廣泛,商家就不需要再去尋找其他物流公司并作出判斷。
另外,在一個物流公司發(fā)貨越多,能夠享受的服務也越多。
再者,看價格。
物流費用會侵蝕賣家的利潤,所以價格是賣家最為關心的。
但一味的壓低價格,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例如:操作異常,丟包,派送時效不穩(wěn)定等等。
只追求經濟效益,必然會損害客戶體驗。
絕大多數(shù)賣家只有在這方面吃過虧才會有所領悟。
最后,看公司的整體實力。
例如網點分布是否夠廣,是否有一套無縫對接上下游的系統(tǒng)等。
倉儲:注意海外倉的風險必須明確的是,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做海外倉。
海外倉適合那些價格高,體積大,易碎,傳統(tǒng)物流渠道不能走的(電池、粉末等)貨物。
做海外倉還需要考慮商家本身的資金實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因為海外倉有一個特點,發(fā)出去容易,回來難。
回來的貨算進口,很多時候回來的運費和海關關稅的成本會遠遠高過貨值本身。
這個產品在這個國家是好賣,但也不是全能賣的了,沒能賣掉的貨,就形成庫存損耗了。
平臺:三方平臺+自建商城巧妙結合對剛涉足跨境電商的商家來說,建議先選擇第三方平臺。
第三方平臺有成熟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是建立在平臺方長期的經驗積累基礎之上的。
它首先最能保護買家們的利益,然后最大程度保持公平競爭。
對賣家而言,第三方平臺的好處就是流量可以不花錢,壞處是你玩的越大,你的戰(zhàn)略隱患越大。
難說哪天,你的一個不經意的錯誤,把你店關了。
不過,這些隱患對自建商城的跨境B2C來說并不存在,因為自建商城并不求流量而在于做品牌背書。
如果用戶在網上能夠搜你的品牌,會感覺你的品牌是有基礎的,對于記住并信任你的品牌有好處。
自建商城的意義絕對不能簡單理解成銷售,因為在線就意味著處于在推廣和信息傳播的狀態(tài),因此第一功能是信息傳播,其次才是成交。
我們也看到很多商家把第三方平臺和自建B2C商城做了一種很巧妙的搭配:在發(fā)貨的包裹里放一張B2C商城的宣傳單,這樣也實現(xiàn)了自有商城的免費推廣。
人才:搭建團隊,先把自己考慮進去搭建跨境團隊,首先不要寄希望于來一個人才把這事兒全給你打理清楚了。
如果你不了解電商,就永遠沒辦法把握人才。
如果是做第三方平臺,那就需要先花一周時間去了解平臺規(guī)則,。
對商家來說,你應該知道哪些規(guī)則需要遵守,當你招人面試的時候,才知道對方靠不靠譜。
單純靠人推薦,是有點偷懶的意思。
其次,不要把銷售寄希望于懂平臺操作的人。
懂平臺操作是必須的,但也要有人懂產品。
懂平臺操作的人不一定懂描述,不一定能拍好圖片。
所以很多成功的傳統(tǒng)企業(yè),老板自己就很懂,他們的成功,都是從基礎做起。
所以在團隊配置上,一定要把自己考慮進去。
未來一定是缺哪塊補哪塊。
下一篇:阿里巴巴:中國對美國敲響的又一個警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電商進入甩賣時刻:垂直企業(yè)將何去何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