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在趨勢驅動的風投領域,人們對于電子商務領域的態度變化簡直是太快了。
前一分鐘,VC們還認為傳統零售業已經完蛋,電子商務才是王道;而下一分鐘,他們又會覺得電子商務相關的概念已經被炒爛了,比如閃購、訂制等等,已經沒有空間給新來的企業增長。
而在創業者這方面,原先那些只專注在線發展的品牌,例如Warby Parker、Bonobos、JustFab,現在也幾經反其道而行之,開設了實體店。
面對這樣的局面,人們都疑惑了,到底哪一面才是真的?電子商務在VC那里還有沒有地位,他們還有沒有投資的興趣呢?現在的創業者,還有沒有機會創建一家成功的在線企業?這些都是人們在困惑的問題。
對于后面那個問題來說,其實創業的機會永遠都有,所以創建一家成功的電商企業,超越亞馬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比如,剛剛在2013年11月成功IPO上市的母嬰閃購電商Zulily,這家公司只有4年的歷史,上市時的股票發行價格是22美元,結果第一個交易日結束,股價上升到了37.30美元,漲幅為71%,他們的市值也達到了47億美元。
從上市之日開始的3個月內,股價最高的時候達到了72美元,近日的價格為61美元每股,也意味著市值達到了77億美元。
即使是問題重重的團購網站Groupon也還有將近57億美元的市值。
而在未上市的企業當中,有很多已經能夠產生可觀的交易額,并且在各自的領域保持發展,比如Wayfair、One Kings Lane、JustFab、Warby Parker、Bonobos、Honest Company等等。
即使是Gilt這樣的碰到了電商2.0瓶頸的企業,也還是能有所發展,并為其長期的IPO上市做準備。
這些只是有限的幾個例子,在電子商務領域還活躍著很多其他企業。
但是問題依然存在,那就是,在現在的情況下,VC對于電子商務的喜好程度到底如何?或者說這種喜好具體是什么呢? 根據風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簡稱CBI)的分析稱,VC對于電子商務領域還是足夠關注的。
根據CBI的報告,2013年上市或者被收購的450家科技創業企業中,電子商務類企業占據了16%的份額,是所有類型中最多的。
但是同樣是這份報告,我們還可以看出,在所有類型的公司中,只有1.04%的企業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交易,而超過66%的企業根本就沒有獲得過投資機構的融資,所以對投資人的影響也就可以明白了。
也就是說雖然有像Zulily這樣的成功上岸企業,但是更多的是那些沒有被關注到的。
然而,在機構投資者和華業街的投資者當中,應該還是有某種特定的投資喜好的。
所以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區分好壞,從大量的企業中找到那個能帶來巨大回報的那個。
對于這個問題,Upfront Ventures的合伙人Greg Bettinelli分享了他個人的五個標準,用來區分電子商務企業高低的5個標準:1、一支靠譜的創業團隊;2、早期的瘋狂增長;3、運營出色;4、市場空白大;5、處在一個變化著的行業。
沒有哪家公司能夠在所有的方面都做到很好,但是做到的越多,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大。
既然有了這些標準,那為什么最近一段時間VC們對于電子商務領域的興趣并不很高呢? 原因很簡單,電子商務企業做起來很難的。
要想在這個領域出頭,就要有很好的運營能力,但是實話實說,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運營能力的確是最為缺乏的素質了。
所以VC們沒有看到創業者們的能力,自然就會選擇觀望了。
2009年的時候,亞馬遜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Zappos,直到5年后的今天才出現了第二個10億美元以上價格上岸的。
而當時卻有很多的創業公司獲得了大量的風險投資,現在看來都是不明智的選擇。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VC們對于電子商務的冷淡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是盡管如此,電子商務領域的創業和投資機會仍然很多。
并不只是因為上面的那份報告中所說的,有很多電商企業上市或并購,更多的是因為,在線消費市場的持續發展。
根據研究機構Forrester的報告稱,2013年全球的在線消費總額達到了2620億美元,比2012年上漲了13.4%,并且預計這種漲勢還要持續到2017年,年增幅在10%左右,到那時總量將達到3700億美元。
總之VC的投資興趣總是跟著風向在變化,而在電子商務領域這種變化則尤為明顯。
下一篇:6大電商大佬的獨門絕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零食類電商如何差異化競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