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阿里一波三折的上市路,終于有了新進展。
16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啟動上市事宜。
隨著“合伙人制度”與港交所博弈失敗,阿里最終選擇了美國。
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對外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今天決定啟動在美國的上市事宜,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國際化,進一步實現阿里巴巴的長期愿景和理想。
未來條件允許,我們將積極參與回歸國內資本市場,與國內投資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長。
”不過,阿里方面并未披露有關上市的融資金額、具體日程等具體細節。
據消息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阿里巴巴的這筆IPO將籌資逾150億美元,估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雅虎和其他現有股東將在IPO中出售股票。
Facebook于2012年通過IPO交易籌資160億美元,是全球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的標王。
這一次,阿里巴巴有可能打破這個記錄,成為新的標王。
為何一定要上市?對馬云而言,完成與雅虎簽訂的“合格IPO”協議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保證公司控制權的前提下完成上市。
阿里巴巴的13年歷史,就是一部馬云個人的奮斗史。
人們樂于看到一個草根英語老師艱苦創業、屢吃閉門羹卻又奇跡般地成為商界巨鱷的勵志故事,卻一直忽略了馬云在與資本、股東、董事會博弈中的如履薄冰與步步為營。
從一開始,馬云及其阿里巴巴就是VC追逐的對象,而馬則對他們恪守著底線。
馬云將VC比作咖啡店,并稱硅谷到處都是。
8年前,馬云還是為了彌補互聯網燒錢的速度,向投資者彎下了腰。
2005年8月,雅虎以近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阿里巴巴35%的股份,同時阿里巴巴完全收購雅虎中國。
此次收購的結果之一是成功趕跑了Ebay。
根據2005年阿里與雅虎簽訂的協議,從2010年10月起,雅虎投票權將增至39%,馬云等管理層的投票權降為31.7%。
同時,雅虎在阿里的董事會席位將增至兩席。
這預示著股權和投票權都不占優勢的馬云有失去公司控制權的可能。
為了防止控制權旁落,馬云在內部發起了“Long March(長征)”計劃。
從2010年2月起,多次向雅虎發起回購,均被拒絕。
“雅巴”關系開始惡化。
同年,美國雅虎和Ebay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后者為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
但這一切并未阻擋住雅虎收購協議的合理發生,馬云失去了控制權。
之后,爆發了震驚國內外的「支付寶事件」。
就在支付寶事件掀起的嘩然大波尚未退去之時,2012年6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在港交所以發行價退市。
此舉引發了香港資本界的抵觸情緒,不少看好阿里巴巴未來并做投資的小股東遭受損失。
同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回購雅虎股票。
雅虎與馬云簽訂協議,阿里將以76億美元回購雅虎手中20%阿里股份。
并且,阿里巴巴集團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余股份中的50%。
最關鍵的是,在該協議中雅虎放棄了董事會的一席,至此阿里的四人董事會架構中,管理層占兩席,雅虎及軟銀各占一席。
馬云實際已重掌公司的控制權。
但協議還規定,只有在阿里集團完成合格的IPO時,上述回購約定方可生效。
阿里巴巴集團一位高層告訴《財經》記者,協議簽訂之后阿里內部就悄悄啟動了上市計劃。
“不得不上市,并且要盡早上市。
”在謀求上市之際,馬云仍將投資者看作“錢”的化身,他對一家內地媒體表示,“這世界上的錢有的是,我不相信找不到相信我們想法的錢。
”但阿里這次解決的并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控制權。
內地、香港、紐約,誰將更符合要求?為何選擇美國?此次,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的主體為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這是一家注冊于開曼的公司。
由于中國證監會要求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公司主體必須在中國內地,因此阿里的上市地點只能在香港和美國之間產生。
美國本來不是阿里集團的首選上市地——首選地是香港。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阿里巴巴本應是各大證券交易所的爭搶對象,但它卻兩次被擋在了香港證券交易所門外。
香港的《上市規則》秉持公眾利益優先的原則,不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股權結構,而馬云作為創始人和小股東,恰恰是通過這種方式保持著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朱文紅稱,若想以較少股份控制上市公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選擇“AB股”的雙重股權架構的上市模式。
這個模式在美國適用,但港交所并不支持。
馬云不得不面臨艱難的選擇:如果是失去控制權赴港上市,那么他之前所做的各種努力,包括支付寶的股權變更,均會失去意義;如果無法實現較高估值,對此前的投資者和創業者均難以交代。
據《財經》記者了解,阿里巴巴一直有赴美上市的備用方案,對阿里巴巴來說,香港始終是其最優的選擇。
而本次最終選擇美國上市,無疑已經證明與港交所的溝通已告失敗。
同時,在架構、公司治理及其它幾個方面,阿里巴巴已經給投資者、股東做出了足夠的讓步。
據阿里多位高管透露,阿里將采用事業部+子公司形式,選擇優質資產上市,前者如阿里媽媽、天貓、杭旅、音樂、B2B業務等正在或者即將產生正向現金流的業務線,后者如搜索、聚劃算、阿里云等具有想象力的業務。
而支付寶、阿里物流也不在上市資產中。
阿里巴巴的上市業務是清晰的,正如馬云多次強調的,“如果路演時我還需要向投資者解釋阿里各個業務是干什么的,那說明我們是失敗的。
”阿里巴巴集團的賺錢模式亦頗為清晰,主要收入來源于“淘寶+天貓+B2B”,其中前兩者收入占據90%以上。
其中,B2B收入來自所收取的中國供應商的年費、服務費及廣告費;淘寶收入則完全來自各種廣告收入,如與大賣家簽訂的KA框架協議(一年150萬起)、直通車P4P、鉆石展位業務、超級賣霸、天天特價等,以及少量的軟件訂購費;天貓收入則主要來源于廣告、銷售額分成和服務費,比如對賣家收取技術服務年費:6000元/年,銷售分成是3%-5%不等。
但此番赴美上市也并非坦途:考慮到此前與雅虎的支付寶爭奪糾紛及對VIE架構的破壞,阿里巴巴需做好被美國投資者做空的準備。
看似簡單的上市地點選擇,對馬云來說卻復雜、艱難到了極點。
而這種尷尬局面的形成,又源于中國特定的商業環境和歷史:阿里復雜之極的公司架構以及股權問題、控制權問題,歸根到底是在它最需要資本的時候,缺乏合理合法又高效的融資渠道,所以無論早期與海外資本合作還是后來與紅色資本合作,都有著“不得已而為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味道;而中國政府主管部門對各種業務、牌照、門檻的限制,則進一步增加了阿里架構的復雜性,摻雜了公權與私利之后,已是一團亂麻。
阿里上市后必將進行一系列的投資并購阿里上市,將引發一場規??涨暗馁Y本狂歡。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層面的資本狂歡。
阿里已經是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而且其利潤率令美國的同行們也艷羨不已,所以阿里并不缺現金,所以上市的目的和很多互聯網公司不同。
融資上市后,大筆的現金最先可能是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合適的標的投資。
沒上市之前的2013年,阿里巴巴的不停揮舞著鈔票:5.86億美元入股新浪微博、8.22億港元(約4.7億美元)入股海爾電器、11億美元收購高德地圖、11.8億(約2億美元)控股天弘基金……高大上的IPO之后,阿里必將掀起新一輪的投資并購大潮。
下一篇:Yelp斥資5000萬美元收購歐洲點評網站Qype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阿里巴巴完成76億美元回購計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