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創業故事 > 經驗教訓

經驗教訓

丁香園范凱:一個二次創業者的失敗

分類: 經驗教訓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10-22

閱讀 :604

本文轉自InfoQ公眾號(ID: infoqchina),已獲授權。

原文標題《范凱:一個二次創業者的失敗》。

作者:范凱、InfoQ編輯整理。

 本文根據范凱在由InfoQ舉辦的2016 ArchSummit 全球架構師(深圳)峰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介紹一個曾經成功創業的二次創業者是怎樣一敗再敗的。

范凱個人公眾號「肉餅鋪子」,ID:robbinthoughts,歡迎關注。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過去是一個創業者,不只一次創業,有成功的創業經歷,也有失敗的創業經歷,希望可以從正反面兩個方向給大家帶來一些獨特的思考和啟發。

2003年,我創辦了一個開發者社區,叫JavaEye社區,是以業余的方式在運營。

到2006年,網站的影響力已經很大了,我覺得應該把它當作一個事業。

于是,我開始創業運營JavaEye網。

社區發展很快,到2009年底,從流量、影響力、用戶量等方面來看,JavaEye社區已經是國內第二大的開發者社區網站了(當時第一大是CSDN)。

在2010年3月,正式被CSDN收購。

這就是我第一次創業的經歷,創業了三年半的時間,那時候沒有融資,但是放在10年前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然后,我帶領一個小團隊,從上海搬到了北京,擔任CSDN的產品副總裁和CTO,負責線上的產品研發和運營。

但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里,我還是比較迷茫。

因為從2010年開始,剛好是中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我是CSDN的CTO,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公司事務:開會、協調工作、招人、培養人才、部門PK等,我感覺自己陷入了很多無意義的事情當中。

同時,我看到很多身邊的朋友,那幾年發展得很好,我心里非常不甘心,總想去創業。

 第二次創業 2013年國慶節,我從CSDN辭職,開始二次創業。

從2013年11月到2015年6月,我連續做了三個創業項目,但是都失敗了。

到2015年8月,我加入丁香園,負責產品和技術團隊。

接下來講一下,不到兩年時間里我失敗的二次創業經歷。

第一次嘗試之前做了10年的社區,但是我發現在移動時代,社區沒有被很好地移動化。

同時,我對微信也有比較深的研究,于是,我判斷基于微信的社區是一個有龐大需求的創業方向。

我自己是做研發出身,又創業過,屬于草根創業者,對產品、研發、運營都比較懂,當時資金也比較充足,我拿了400萬的天使投資。

當時就組織了一個4人團隊:1個產品經理,2個研發工程師(一個前端和一個后端),再加上我自己,自我感覺是一個小型精英創業團隊。

只用了4個月,產品就做出來,結果發現產品不行。

為什么不行?我們做微信社區的同時,騰訊收購的Discuz團隊也做了微社區的產品。

Discuz微社區跟我們做出來的產品差得很遠,我們的產品從用戶體驗和產品功能各方面要比微社區好很多倍。

但是,微信自身已經是入口了,如果在微信里面再做社區,沒有更多的入口讓用戶一次點擊進入。

如果入口的路徑過于復雜,用戶是不太可能使用這個產品的。

我們自己判斷產品方向不行,在產品開發已經完畢、沒有正式上線之前,直接Close了。

之后我們思考了一段時間,能不能用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去尋找入口?當時,微信公眾號又推出了新功能——服務號的模板消息:當有特定事件發生的時候,可以向用戶推送消息,而且模板消息的發送量很高,每天最多可以發十萬條消息。

于是,我們針對模板消息又做了一個設計,完全是以模板消息來驅動,讓整個社區交互。

但是,做出來之后,發現還是不行。

實際上,在2016年,比較火的分答、大弓、值乎,也是以微信服務號模板消息方式來驅動用戶使用的,充當了快速入口。

我在很早之前就認識到模板消息的用法,但發現還是不行。

因為社區的本質上是讓用戶之間交流。

而微信的對話模式以及微信群的交流方式已經足夠簡單。

如果要在微信里面用公眾號來實現用戶交互功能,哪怕使用模板消息解決了入口難尋的問題,用戶之間的交流還是不如微信本身更高效、更便捷,用戶還是不會去使用的。

大家也可以看到,除了口袋通、有贊這種騰訊扶持的微商城相對比較成功以外,在微信生態里面做社交應用應該說沒有成功的。

當然微信里面有很多成功的內容創業,但是我們認為,移動時代的社區形態很難有超越微信群的存在了,如果在微信里做比較復雜的應用,很少會有成功的案例。

這次因為方向錯誤,就把項目擱置了。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

第二次嘗試第一個項目Close之后,我有個朋友想做一個親子游項目。

同時我也發現,很多程序員平時工作很忙,周末就希望和妻子孩子參加親子游活動,特別是在江浙滬地區比較注重家庭的白領,這種需求非常旺盛。

于是,我們一拍即合:他是聯合創始人兼CEO,我是聯合創始人兼CTO,還有一個聯合創始人兼產品副總裁。

團隊一開始有20多個人,做了一年之后,發現問題還是很多。

最主要的就是創始團隊磨合不好、發展方向有分歧:CEO希望實現OTA平臺的模式,而我和另外一個聯合創始人的意見相反,認為OTA模式不適用于強調個性化的親子游,應該更多嘗試偏社區的方向。

最后,我跟另外一個聯合創始人退出了。

這是第二次嘗試。

從2013年到2015年,VC行業投資了幾十個親子游項目,但沒有一個跑出來。

第三次嘗試雖然不做親子游,但是親子方向還可以再嘗試一下,于是換了一種方式,做親子達人的共享平臺。

2015年Airbnb和Uber非常火,提出了共享經濟平臺的模式,這種模式在親子領域是有一定基礎的:很多在大城市的70后、80后白領,經濟收入比較好,可能丈夫在上班賺錢,妻子是全職太太。

而這些全職太太至少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稱之為高知閑散社會資源。

我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這些高知閑散社會資源利用起來呢?于是我們嘗試了親子的共享經濟平臺,結果是融資失敗。

在2015年剛剛成立這個項目的時候,有投資人感興趣,但被我拒絕了。

當時,我考慮的是,先把項目做起來再融資,估值才好談。

2015年6月,我們做出了一些成績:包括用戶轉化率、成單率、復購率,客單價等的數據都還挺高。

這時候再去融資,發現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

因為,2015年5月底A股暴跌,之后整個資本市場冷卻。

而且,在線旅游包括親子游的很多項目都比較失敗,投資行業對親子領域的態度已經轉冷。

在這種情況下,再去談投資就非常困難了。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有個投資人對我直言不諱地說:其實你們這個團隊的實力很強,但是親子游現在顯然不是風口,可能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做好這件事,你為什么不選擇更容易做成功的方向呢?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創業還是要順勢而為,尋找合適的機會,所以就Close了這個項目。

自我復盤從2013年底到2015年6月,三次創業項目都失敗。

但站在今天去回顧一年之前融資失敗的事,我覺得是一件好事。

如果當時融資成功,我可能會長期被這個項目牽制,而沒有辦法脫身,這對我來說可能是更壞的結果。

但是那時候的我還是不太能夠接受,很不服輸,為什么?首先,我在2013年10月離開CSDN,隨后開始創業,2014年的資本市場非常火爆,很多創業項目拿到很多錢,憑什么就我沒有做出來?第二,身邊很多朋友做得非常成功,我自己能力不比他們差,為什么別人能夠成功,我為什么不能?第三,很多人也是初次創業,很多項目發展節奏好,一年可以拿三輪融資,為什么我拿不到?當時這個殘酷的現實讓我很沮喪。

因為不能接受,所以我要反思。

我用了大半月的時間來反思,到底問題出在哪兒。

首先,依次分析所有項目,看看哪些地方有問題;第二,找朋友聊天,特別是創業比較成功的朋友,我過去沒有受過重大的挫折,在他人面前剖析自己的失敗很不容易;第三,請VC朋友分析,拜訪優秀的新興創業公司,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自我復盤之后,得到一個結論,我確實死得不冤。

第一,我首次創業是2006年,已經過去七八年,當今的互聯網創業戰法,跟當年馬化騰、馬云創業的時代完全不一樣了。

在10年前,互聯網行業不是顯學。

那時候,大家更希望去外企、跨國公司,譬如IBM、微軟等公司工作,這是更好的職業選擇。

至于說去互聯網公司,大家從未想過。

當時,互聯網還不是社會主流所認可的行業,還處在拓荒期,所以沒有那么多精英投入進去。

但是10年后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太多聰明人進入互聯網,他們要么在投資創業,要么在創業,社會的精英也吸引到這個行業里。

現在,互聯網行業的薪資水平也很高。

在這個情況下,競爭的激烈程度遠遠超過10年前。

相比10年前,我的能力更強、人脈更廣、擁有的資源更多,但是哪怕讓我再復制首次創業JavaEye開發者社區的成功,我也很難做到了,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落幕了。

第二,選擇創業方向很重要。

我之前二次創業的三個方向的選擇,都是有問題的。

事實也證明,我選擇的創業方向領域里至今沒有成功的產品。

換個角度來講,如果方向選擇錯誤,說明你個人至少在創業方向上不夠敏感,也只能怪自己能力不夠。

第三,我在二次創業時候沒有組建強大的團隊。

這是我個人做事風格上的局限。

我當時覺得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強,從產品、研發、運營、市場推廣以及銷售,什么都可以做。

但是現在互聯網的競爭非常激烈,需要專人負責PR融資、專人負責公司內部治理、專人負責產品,一個人時間精力能力都有限,無法做所有的事情。

最后,在融資方面,我也沒有做好。

現在,融資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融資已經成為創業很關鍵的因素。

現在我總結一下。

第一,創業方向和創業時機的選擇很重要。

首先,可能10年前創業不太需要運氣,你只要埋頭做就行了。

現在只要是看起來還能挖出金子的土地,肯定有一群聰明的人在拼命挖,整個互聯網創業領域很難找到一些藍海,競爭態勢跟過去不一樣了。

其次,10年前,到處都是空白領域,你做的是增量市場,提供新的服務,可以吸引很多用戶。

現在整個互聯網版圖幾乎被瓜分完畢了,很多服務都是存量市場,要從別人手里搶奪用戶,就非常困難。

用戶習慣一個產品之后,要讓他適應新產品,你付出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再次,現在互聯網流量已經被徹底壟斷了,這使得流量獲取的成本非常高。

另外要強調一點,成功的創業者,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個人能力,而忽略大趨勢的推動,也包括我自己。

2003年我做開發者社區的時候,主要是在國內推廣開源軟件。

在2003年之前,程序員都是用商業軟件,而2003-2005年是由商業軟件轉到開源軟件的一個轉折期,這個轉折期就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所以JavaEye一下就做起來了。

因此,很多成功創業者只是因為在合適的時間踩對了合適的風口,再加上沒有犯致命的錯誤,天時地利人和,而不僅僅是因為個人能力強。

第二,互聯網行業需要抱團,這點很重要,譬如我現在在丁香園,有時候也會參與一些騰訊內部的交流討論。

創業公司發展中,如果有前人給你指點,你不需要再去探索,否則,你會走很多彎路,浪費很多時間。

而浪費的時間也許就很致命,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可能已經跑到你前面去了。

第三,創業團隊還要互補合作。

作為一個技術創業者,如果你創業的時候,還沒有一個好的合伙人,說明你創業的條件還沒有準備好。

而是應該創業之前,你就基本搭建好這個團隊。

組建合作互補的創業團隊本身也是創始人的基本能力。

最后,「Move  Fast  or  Die」,這是反傳統觀念的。

過去總是說好的產品要慢慢打磨,但放在現在,10年前一些優秀的慢公司最后都敗給快公司。

2006年,當時國內著名的Web2.0公司有大眾點評網、百姓網、豆瓣。

而現在,大眾點評網被后起之秀美團收購了,百姓網也是跟58同城也拉開了巨大的差距,而豆瓣也有了下滑的趨勢。

因為競爭非常激烈,而且你所處的環境瞬息萬變,只要不夠快,可能就已經結束戰斗了。

這是很可怕的。

只有加快融資速度,快速讓自己成為一個獨角獸,快速在細分領域成為一個壟斷者。

否則,只能被低價并購,或者創業失敗。

 給技術創業者的建議最后給技術創業者提一些建議。

第一,要拓寬自己的人脈,儲備合伙人資源、VC資源,這個非常重要。

相當多的人可能在創業的時候,才由VC介紹一些合伙人和關鍵資源。

如果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行業會議,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好讓自己變得更Social,認識各個領域方面的牛人,有過足夠的磨合,這樣創業會更順利。

第二,應該避開存量市場,尋求增量市場。

 中國互聯網發展趨勢這是我畫的中國互聯網發展趨勢的圖,從97年開始的中國互聯網,經歷了PC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PC互聯網時代從開拓期,到擴張、成熟。

真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概是從2010年開始的,安卓應用已經快速發展起來,到2015年,基本上就徹底成熟了。

當移動互聯網成熟以后,蛋糕幾乎已經分完了,要是再從底層發展是非常困難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去開拓未來的增量市場;另一個是更下沉,在傳統業務里做工作,譬如途牛、同程現在大量擴招線下,開拓傳統業務。

互聯網下一波的浪潮是什么?現在已經可以看到,智能硬件,VR、VR的產品,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技術,都在快速普及。

我預計在未來兩三年之內,大量的技術和新的項目會進入到這種領域。

現在,新浪潮正在啟動。

第一,存量市場徹底飽和,現在要再做一個APP,希望有更多用戶,這幾乎不可能了,所以基本下沉,往互聯網行業滲透;第二,如果新技術領域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成熟,但是這種技術驅動的互聯網浪潮才剛剛起步,譬如,已經設計出面向未來的新產品,但是還沒有投入市場大量使用;最后,SaaS領域現在還是很火。

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從2015年開始,各個垂直領域有很大的機會。

在基于云計算基礎設施和大數據計算平臺之上,語義識別、深度學習、智能硬件、VR等剛剛成熟。

那么在技術創新的基礎設施成熟之上,特定領域的大量創新項目會慢慢出現,包括醫療領域、汽車領域、機器人領域。

如果說以前更多是運營人員的時代,而現在就是技術人員的時代。

因為目前是技術創新來驅動下一代的互聯網浪潮,那么也意味著技術人員的價值和推動力越來越重要。

第二,這些技術會更加深刻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新技術浪潮會比移動互聯網進化速度更快。

PC時代大概從1997年開始,一直進化到2010年。

移動互聯從2010年開始發展到2015年。

接下來這種移動浪潮從崛起到成熟速度會更快。

最后,當你思考新的創業機會的時候,盡量不要去做存量的市場。

但是如果在一個新的市場或者沒有完全存量的市場,你推出新的產品,用戶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

比如,在2012年年底開通微信公眾號,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堅持每周更新兩三篇文章,一年之后,你也會有十萬粉絲。

但是在今天,如果你開通微信公眾號,在不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不要說十萬粉絲,積累一萬粉絲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就是所謂的互聯網紅利。

當一個新浪潮來的時候,會有一個很重要的紅利期。

特別是技術創業人,應該專注一些面向未來的行業,而面向未來的行業會有一到兩年的紅利期,在這個紅利期內你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就可以快速成長起來。

而且,從2015年上半年到2016年下半年,整個資本市場越來越寒冷,很多基金投資的項目退出成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去做更多傳統的項目,融資會更加困難。

倒不如做面向未來的項目,既然已經跨出去了一大步,那么可以跨得更大些。

這對我們的技術人員創業來說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好的技術大會,不該全靠鋪天蓋地的營銷廣告來吸引與會者。

我們始終認為,精心策劃的主題、苦心孤詣的講師團隊、提升永無止境的用戶體驗,再加上有真金不怕火煉的好內容背書,不用過多宣傳,清風自來。

10-22

下一篇:創業五年后公司倒閉,細數犯過的那些錯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失敗四大坑:找錯人才、弄錯需求、追求完美、不夠獨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一本大道在线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一级毛片中出无码|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无码免费又爽又高潮喷水的视频 |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精品黄AV电影|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日韩AV无码不卡网站|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