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評價企業的維度可以有很多,比如是否讓股東獲得滿意的回報,是否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是否善待員工,是否承擔社會責任,等等。
不過從2001年創刊至今,我們一直認為,有一種維度對于今天的商業更為重要,那就是“受尊敬”。
常常聽到這樣理直氣壯的宣示:我們創立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為股東創造價值,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錯在我們將金錢作為唯一價值。
一些公司可能為股東賺取豐厚的紅利,但卻無法贏得最基本的尊敬,無論是在他的對手那里,他的客戶或者他所生存的社區。
在我們這個時代,這樣的情況屢有發生。
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一家受到尊敬的公司,理所應當為股東創造物質財富,與此同時,他應該向我們展示商業的美好,讓我們確信商業在促進人類生活與文明進步過程中扮演的積極角色。
或者說,它本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一部分。
我們期待更多的公司贏得尊敬。
盡管中國經濟獲得了數十年的高速成長,在財富世界500強中已經占到五分之一強,但有時候我們不免感慨,真正受尊敬的企業似乎不如我們期望的那樣多。
或者說,在過去多少年中,無論社會大眾還是投資者,都太看重了一家公司在財務上的成功,比如是否融得ABC輪,是否躋身估值10億美金的獨角獸,春風得意去敲鐘或者股價連創新高。
我們以此為標準,進而肯定或者否定一切。
但是要警惕的是,任何時代的商業都不乏那樣一些公司和公司人,他們蔑視一切,自命創新和顛覆者,高喊著要重新制定規則,但當喧囂過后,人們發現,他們做所的一切是違反常識的,無非是在正常的商業規則和理性之外尋找靈便之路,盡管他們不無追捧者,甚至不乏追隨者。
但是到頭來看,他們從來沒有創造價值。
如果他們的成功證明了不恪守商業基本規則,不尊從商業倫理和秩序的成功,這種成功對于商業并沒有建設,而只是破壞。
問題在于,很多時候我們不太在意這些公司信守怎樣的價值觀,不太在意它對商業倫理抱持怎樣的看法,當然我們更不會拿它宣揚的使命和愿景當真,但縱觀中外古今,那些贏得尊敬的企業毫無例外地確信,他們尊奉的使命和價值觀是他們生存的價值和理由,他們一直為之而努力。
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常識。
我們會發現,那些“受尊敬”企業的塑造者具備共同的特質,那就是企業家精神。
他們敢于創新,敢于試錯,有一種“為的就是改變世界”的豪氣,但他們不是非理性和無底線的冒險家。
膽氣之外,他們有堅定的使命感和價值觀。
他們可能是顛覆者,也可能是堅守者。
他們已經是商業巨人,也許還只是“小家伙”。
不管他們身處哪個領域,在做什么樣的事情,他們體現出來的是同樣的精神氣質。
我們知道,未來中國擁有怎樣的商業文明,決定于他們。
因為他們留給后世的不只有物質財富,還有文明的傳承與進化。
如果肯于相信他們帶給我們的未來,我們就一定會發現,即使從物質財富的角度看,那些不能贏得尊敬的公司也不可能持續地為股東創造價值。
用腳投票不僅適用于那些失去創新能力或者經營管理不善的公司,對那些無法贏得尊敬的公司同樣適用。
如果股東回報來自于一家對環境和社區造成損害的公司,如果在這家公司的每股盈利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對消費者的傷害,這種傷害很可能包括了你的家人和孩子,這樣的公司絕不值得持有,它的股東回報甚至可能歸零。
就此而言,受尊敬可以看做公司溢價的一部分。
這種溢價體現于你可能更容易贏得合作伙伴,你的利益相關方不會輕易拋棄你,你更容易贏得年青一代的支持。
很多時候,這種溢價也會體現于公司的財務價值——當然這是一系列因素影響的結果。
下一篇:雷軍預感蘋果遲早會對小米下黑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0后員工們想要“信任”,但60后領導們只信“權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