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進華興的第一天就是搬家。
”日前,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專訪時,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周翔回憶道。
2006年夏天,周翔剛碩士畢業,就進入了華興。
簽offer前,他在網上搜索華興,想“看看這個公司到底是干嘛的”,搜來搜去,就找到一篇文章,是當時的一位合伙人講自己為什么從瑞信離職加入華興。
“寫得很好,這促使我快速簽offer。
”那時華興還與一家咨詢公司合在一起,但已有分拆打算,并為獨立后的華興招兵買馬。
周翔加入華興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團隊一起搬到樓上的新辦公室。
彼時,周翔對VC行業了解還不深,見到包凡后,覺得人和團隊都不錯。
“包凡人格魅力強,很有想法。
”周翔笑道。
“當時老大說,華興要做中國的高盛。
不要說外面的人,可能公司內部很多人都不信,我也是將信將疑,哪有那么容易。
”周翔坦稱,直到2010年,一批2006年的客戶長大了,當當、奇虎、人人都上市后,華興開始設立海外投行,他才想起自己剛入職的時候,包凡就說過這個想法。
事實驗證,在中后期融資和并購方面,華興是有些底氣的。
2015 年,滴滴與快的、58 同城與趕集、大眾點評與美團等并購大案,華興都是背后的重要推手。
而華興當下要在早期發力。
2014年下半年,早期融資平臺華興Alpha成立,為初創公司提供財務顧問服務,覆蓋天使輪到 B 輪。
周翔介紹,華興Alpha去年做了近100個案子,今年預計能到200個,項目成功率70%-80%,其APP平臺已有1000多家機構、6000多位投資人入駐。
以下為周翔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整理:以互聯網化和技術手段攻入早期FA2013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華興有很大的刺激,包凡覺得投行的業務雖然做得挺好,但不能躺在上面睡大覺,要考慮互聯網金融對整個行業的沖擊。
投行這么多年都處在“刀耕火種”的時代,什么都是用Excel、郵件,甚至靠筆記,沒有太多互聯網化或者數據化。
華興一直在想怎么能使投行的業務延伸、進化。
那時候,我們就開始規劃做點什么,也進行了一些戰略投資,比如小飯桌、IT桔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才決定把互聯網化和技術手段與華興在早期的布局結合起來,這就是華興Alpha誕生的契機。
我們主要覆蓋天使到B輪階段的項目,A輪項目大概占到60%-70%,剩下天使跟B輪各占一半。
剛好彌補了華興原來的FA團隊沒有覆蓋的部分。
現在,基本上除了線下碰面、溝通條款,每個融資過程里產生的信息和數據都會沉淀在平臺上。
創業者跟投資人見完,投資人的跟進情況會陳列到平臺上,創業者和投資人會互相評分,同時,FA也會對投資人做評價。
投資人在平臺上的瀏覽和搜索行為都能數據化,并積累下來,藉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投資人喜歡看什么。
而對投資人做畫像和分析,讓我們在對接投資人時就更有效率。
以前做項目,找投資人,往往是大家坐在一塊,一拍腦袋,想想這個項目適合哪些投資人。
現在平臺上陳列了幾千個投資人的數據,結合系統的推薦,項目成員再做一些修整就行,效率和準確度都大大提升。
但FA在線下的東西是不能丟的,互聯網平臺更多是起到輔助作用,提升效率。
通過這個平臺,FA團隊里一個人運作的項目數量能擴大一倍以上。
現在平臺日活平均在15%-20%,周活40%-50%,月活70%-80%。
這個平臺對大家不是可有可無的,尤其當我們的項目質量有足夠保障的時候,很多投資人會定期來看。
今年天使項目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半2015年我們close(創業家&i黑馬注:交易最終完成)了100多個項目。
今年一季度市場特別差,close的項目不到15個,二季度隨著市場的回暖有點反彈。
最差的時候是去年12月到今年2月,非常慘淡。
相比之下,A輪和B輪會好一些。
因為去年有些好項目今年到A輪、B輪了,大家還是能出手。
有段時間天使特別差,最近也好起來了。
天使雖然金額小,但最近沒什么特別好的創業方向,所以天使特別難投。
而從整個市場來看,創業項目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多半。
“資本寒冬”每段時間都會發生,2008年一次,2012年一次,到2015年底又一次,但每次的特征都不太一樣。
2008年是全球經濟危機,大家都遇到了錢荒。
2012年更多是由中概股危機引起的,投資人對中國公司極度不信任,加上大批2011年融到錢的電商和團購公司不溫不火,所以大家比較猶豫,但資本市場并不是那么缺錢,好項目還是能融到錢。
而這波資本寒冬跟創業荒有關系,市場上創業方向進入了有限擇選階段。
今年你問投資人看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沒有特別的重點。
體育,感覺長不大;人工智能和VR,太早了;消費升級,有點偽命題,不少投資人都是這種心態。
前兩年有各種風口,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2014年是在線教育和共享經濟,2015年是移動醫療、供應鏈B2B、AR和VR,每一波都有支撐點,今年就沒有。
你找不到一個讓自己特別興奮的方向,怎么可能很激動地投進去呢。
此外,VC比過去謹慎了,因為大部分機構在過去兩年里投的項目都挺多。
比較知名的VC去年和前年投資的項目大概是他們每年平均投資項目的1.5倍到2倍。
這樣首先你錢花了很多,肯定要控制一下節奏,其次項目portfolio management(創業家&i黑馬注:投資組合管理)壓力比較大。
要保證這些portfolio找到“接盤俠”,就會花很多時間在portfolio management上。
當下的創業者,只要你是真心想做成事,就不要太計較早期的高估值,先拿到一筆啟動資金,趕快做事;不要過分計較基金是不是大品牌,先活下來,再考慮好好活著。
市場是最后衡量你是否能好好活著的最核心要素,除了融資,一定要用心做企業。
現在公司的估值普遍下降30%-50%,因此創業者一定要調整心態。
創業者一定要學習京東以及美團流血融資并成功活下來的教訓,也要汲取凡客和拉手巨額融資的教訓。
2011年美團B輪融資,當時拉手宣稱拿到了1億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
王興最后拿了阿里的錢,股份稀釋了很多,價格也比拉手差很多。
這種時候創業者就要有這種勇氣,因為你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公司能不能活下去。
對于創業者,資金流是第一要務。
第二就是公司運營要健康。
你應該計算在不融資的情況下,公司現金能不能支撐12個月以上。
現在融資周期明顯延長了,去年上半年A輪融資平均周期是三個月,今年大概在4-5個月。
第三是要建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資本寒冬里大家縮手縮腳,不敢亂花錢,正是考驗效率的時候。
聚美優品在成長期也經歷了2012年的資本寒冬,它的人效(創業家&i黑馬注:人均平均勞動效率)比競爭對手高兩到三倍,以競爭對手1/2-1/3的人數做出了更高的業績。
我特別欣賞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戰略,“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這句話特別適合創業者:別太高調,備好彈藥,建立核心競爭力。
投資人比以前更愛跳單了資本寒冬里,對FA的要求更高了,不再是把大家拉到一塊,簽個term sheet(創業家&i黑馬注:投資條款清單)就close。
很多嘗試會碰壁,碰壁的次數比以前要高,你不能試一段時間不行就放棄了,FA要有耐性和決心。
close時間拖長之后,碰到的復雜問題也會越來越多,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問題,投資人就開始猶豫。
FA要想各種方法去解決。
比如我們有一個戰略投資的項目,開始談得挺好,最后出現了一個問題,投資人要求對公司很大的控制權,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談判一下就陷入僵局。
我們一方面去了解戰投內部對于股份比例調整有沒有余地,另外也從交易結構上做了調整,使得這次融資出讓的股份比例并沒有太高,但是戰投的要求在將來有可能通過一系列節點性事件達成,這樣既保護了雙方利益,又促成了合作。
說起來,這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在這中間你要做很多。
現在投資人跳單比例挺高的,有些投資人跳單也挺有名的。
今年close時間要比以前多上兩到三倍,這個過程里暴露出來的問題會更多,跳單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大家都說FA包裝公司,但我們會讓公司在簽term sheet之前把問題暴露出來,并且想辦法解決,遠遠比最后DD時(創業家&i黑馬注: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被發現要好。
我們會分析公司有哪些問題可能阻礙交易,提前想辦法解決,或者跟投資人一起想辦法解決,使案子順利完成。
我們今年項目雖然close的周期延長了,但是成功率沒下降,還是70%-80%。
雖然市場融資環境較差,但每個月市場上公布的A輪、B輪案子還是有150到200個。
現在,FA被誤認為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行業,很多人覺得認識幾個投資人,手里握住幾個還不錯的項目,撮合一下,掙個介紹費就好了。
但FA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行業,專業的職能不是體現在,給你介紹一個投資人,而是有專業的服務在里面,如:交易結構設計、創始人股份分配、交易談判、解決DD碰到的問題、怎么在DD階段不被投資人跳票……都是需要專業經驗和職場閱歷的。
當然,這也讓FA市場也有一些亂象:一是不負責任,比如有的FA給你對接幾個投資人,做成就做成,做不成就算了。
有的FA直接把你扔到平臺上,搞不成也所謂,甚至你再打電話都找不到客服。
二是不專業,沒價值。
FA跟公司一起去見投資人,應該事前幫公司梳理見投資人的思路,事中要傾聽,判斷問題,事后再總結。
很多FA就在邊上玩手機,結束就走了。
早期FA的話,亂象又更多一些,一些早期FA把融資做成跟房產經紀似的,純粹是信息對接。
但實際上早期FA身上的責任比中后期FA更沉重,篩選噪音也更大,這使得早期FA需要更具前瞻性和開放學習新事物的心態。
我們更追求質而不是量。
判斷早期項目的質量比中后期要難很多。
可能一個細分領域里就得做好幾個公司,有的細分領域你也不清楚能不能成。
那怎么判斷?我覺得最起碼要能預見得到這個公司這輪融資完成后,還能再做下一輪融資,這是基本的篩選標準。
下一個風口,誰都看不清下一步的投資主題,像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消費升級,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趨勢。
但所謂的風口并未顯現。
消費升級是一個趨勢,但它什么時候會到來,不太好預測。
它在一些領域里已經很明顯了,比如母嬰、電影文化產業、體育行業,但在其他方面的消費上,什么時候能到爆發點,很難判斷。
布局早了你就是先烈,就是這樣。
風口一定會有,比如2011年最主要的投資主題是電商跟O2O。
那個時候你不投與交易相關的,不跟著這個潮流走,就會錯過一個時代。
到了2014和2015年,你肯定得投移動互聯網,傳統的社交、視頻、新媒體已經機會不多了。
如果你要投資電商肯定要看移動電商,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隨著科技的演進,肯定有一些場景化領域的優質創業項目出現,那些是風口要去追逐,但有一些風口其實是虛晃和短暫的。
比如去年的AR和VR,因為技術還沒成熟,布局太早,有不少創業者會成為先烈。
AR和VR的風口肯定還會再到來一波,去年被人為提前,就出現了一些并不是太好的投資機會。
對風口的判斷有時候也會出錯。
有段時間大家覺得智能穿戴會成為風口,結果呢,還沒足夠興起,就快被淡忘了,因為智能穿戴在具體的場景化應用上尚未解決人們的剛需。
只能說,你不跟著風口走是不對的,但你純粹跟著風口走也是不對的,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
下一步風口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會到來,大家現在確實都看不清楚。
下一篇:萬科挖掘租賃市場機遇 “打包”運營深圳城中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投資人面對早期項目應該如何估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