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你)絕對是賣空氣的!”女投資人停下手中的筆,轉身離開立著的白板。
顏建國在白板上畫滿了他的“宏圖偉業”,哈哈大笑,聲稱自己是“中國最具有品牌價值的”。
因為在過去的13年,他注冊了七千多項關于“英雄兒女”的知識產權保護:無名英雄、平民英雄、英雄贊歌、大英雄……品類涵蓋影視劇制作、酒、服裝鞋帽,甚至汽車。
他說典型的湖南普通話,扔出一個重磅籌碼:“我是《鄧小平》的始作俑者!”《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原名《鄧小平》)開播以來以平均2.07%的收視率證明了獻禮片新模式的一次成功。
新華文軒[5.29%]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HK.0811,以下簡稱“新華文軒”)億元投資成本也成為焦點。
立式空調的扇葉齊刷刷地發出“撲撲撲”的響聲,淹沒了顏建國的聲音,他連著打了兩個哈欠。
事實上,他對《鄧小平》失望極了。
決裂與“君子”約定要么跟投,要么退出:《鄧小平》開拍前5個月,龔次敏給顏建國下了最后通牒,態度決絕。
作為全國首家書業上市公司新華文軒的掌舵人,龔次敏的膽識與魄力是圈內共識。
“不會說普通話”更顯出他濃厚的四川地方特色。
顏建國被“逼”向二選一的局面。
而在5年前,他還雄心勃勃,試圖在這個浩大的獻禮片項目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顏建國是一名“紅色文化”商人,熱衷于投拍主旋律影視文化產業項目。
2007年,他與唐國強合作,買下了原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編劇劉星創作的劇本《東方》。
這部戲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的播出效果讓劉星很滿意。
第二年,劉星帶著新創作的劇本《總設計師》再一次找到了顏建國。
《總設計師》是一部講述“他(鄧小平)讓中國富起來”的戲。
顏建國對這類題材很感興趣。
因為他知道,相關部門對國家領導人的紀念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逢五、逢十的年份要推出一批文字、影視作品。
他將此策劃成獻禮“改革開放30周年”、“鄧小平誕辰105周年”影視劇。
《總設計師》劇本中出現了一些政治敏感人物,“90%以上的人都反對我碰這個作品”,但顏建國認為自己的眼光很準,他相信人們會認可他和他的這部劇。
很快,2008年6月23日,顏建國以30萬元的價格買下了《總設計師》劇本,并享有電影、電視劇著作權、改編權5年。
他開始尋找投資人。
2007年6月,新華文軒成功在香港上市,按照其資本運營總監袁榮儉的分析,“根據四川省委、省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總體規劃,四川省政府將把四川新華文軒建設成四川的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
換句話說,四川省政府希望在建設文化強省的重大戰略中,把四川新華文軒作為項目互動融合、業態發展的一個平臺。
”而令龔次敏苦惱的是,在當當網等電子商務平臺的沖擊下,傳統圖書發行業務不斷在萎縮,他需要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
試水影視業也是龔次敏打造大文化概念的必經之路。
“出版集團上市后,都改名‘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做一些跨界。
這兩年影視行業比較熱,有些出版機構涉足。
”《出版人》雜志主編任殿順判斷,這將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文學和影視的關系肯定會越來越近。
”“他們也確實想投這部戲。
”一個月后,在朋友王斌的介紹下,顏建國在成都見到了龔次敏。
王斌是當地的一名房地產商人。
龔顏二人商議合作組建北京華影文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影文軒”),聯合投資攝制電影、電視劇《總設計師》。
王斌作為單一股東加入了合作。
三方商議分別投資804萬元、398萬元、298萬元,總股本金1500萬元。
按照協議,龔次敏方由新華文軒實際出資,顏建國方由他實際控制的北京華影天誠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影天誠”)實際出資。
不過,顏建國最終因資金短缺無法如數入股。
他輾轉找到在武漢從事鋼材貿易的李銀,把華影天誠名下19%的股份,折價194萬轉讓給他。
最終,四方簽署了補充協議,約定新華文軒、華影天誠、王斌、李銀分別占股41%、20%、20%、19%。
“低調,嚴謹。
”是圈內對龔次敏的評價,“(開始)一般都采取相對穩妥的方式。
”因為對題材的政治敏感性沒有十足把握,在沒有成功立項的情況下,龔次敏最終只投了61.5萬元。
按照持股率推算,公司總股本為150萬元,顏建國實際出資30萬元。
這并沒有達到顏建國的預期,他有些氣憤,覺得新華文軒是有意刁難他。
龔次敏的大手筆資本運作在圈內是有目共睹的。
2008年開始,龔次敏先后主導投資參股了安徽新華傳媒[10.02% 資金 研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皖新傳媒[-1.50% 資金 研報]”)、成都市商業銀行、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等,投資額超過5億元。
這些大手筆運作為新華文軒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增值。
比如,皖新傳媒[-7.14%]成功在A股上市,新華文軒持股近7%,投資收益近億元。
而成都商業銀行也正在籌備上市。
顏建國覺得被刁難的第二個原因是,華影文軒注冊成立后,龔次敏指派了兩名老部下袁榮儉、張小紅分別擔任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
顏建國作為華影天誠的代表并無實權,只是象征性的副董事長,“具體抓落實的是張小紅。
”資本斗爭與政治任務顏建國還是想占有主動權。
他的籌碼是他有《總設計師》劇本權益。
不幸的是,這個被懸空的“主動權”并沒能落地,“當時立項了沒批,就說資金不夠。
”令顏建國始料未及的是,另一個關于鄧小平誕辰的獻禮片已經開始醞釀。
這將讓他喪失在合資公司里的所有話語權。
2009年,中宣部決定由中央文獻政策研究室牽頭創作以鄧小平為題材的電視劇,作為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獻禮片。
“中宣部布置任務給中央文獻室鄧小平思想研究(組),他們這個組來負責統籌整個前期的劇本策劃階段,因為他們是做思想研究的,他們能保證整個劇的內容符合史實,再一個能代表正確的思想。
”知情人士稱。
當年2月,中央文獻政策研究室鄧小平專項研究組就開始組建團隊策劃《鄧小平》電視劇劇本,龍平平擔任總編劇,專業編劇張強,作家黃亞洲、魏人及鄧小平研究學者劉貴軍、周錕、王達陽等人組成了強大的編劇團隊。
上述知情人士稱,中央文獻政策研究室在研究劇本的同時,找到四川省委宣傳部,提出由四川省負責這部電視劇的攝制,四川省委宣傳部把這個政治任務安排給了新華文軒。
在重大政治性歷史人物的影視劇創作上,中央文獻政策研究室無論是在思想性、政治性上,還是在實際操作性上,都有極大的權威性。
2013年,他們就以相同的模式,與湖南省委宣傳部接洽完成了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獻禮片。
中央文獻政策研究室的劇本創作瞬間消蝕了顏建國《總設計師》劇本的重要性。
新華文軒開始了第一次清退顏建國的增資計劃。
顏建國堅決反對,因為他沒有錢跟投,增資后,他的股份也將被稀釋。
面對此刻強勢的新華文軒,顏建國、王斌、李銀選擇退出。
2009年4月,新華文軒收購顏建國、王斌和李銀三人手里所持華影文軒的59%股權,實現100%控股,并對其增資1850萬元。
顏建國覺得這是新華文軒排外的具體表現,“他們不按游戲規則做。
”這并未讓顏建國徹底死心,畢竟他覺得自己才是“他們(影視方面)的啟蒙人”。
一年后,顏建國通過自己持有的公司--秦皇島大旗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旗文化”)向華影文軒增資人民幣1077萬元。
這是顏建國惟一一次體面的回歸。
增資后,新華文軒持股比例又從100%下降到65%,顏建國持有35%。
“當時,電視劇還沒立項。
”對顏建國形成一種無形威懾的是,新華文軒在資本市場上又進行了一次大運作:完成了對四川出版集團的整體收購,將一向勢力均衡的圖書發行渠道和出版渠道合二為一。
2011年是顏建國短暫的甜蜜期,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地進行著。
新華文軒和顏建國共同發起成立了北京大旗金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旗金尊”)。
公司注冊資本金5000萬,新華文軒出資1000萬,占股20%。
華影文軒等待著《鄧小平》劇本的最終完成與立項。
“正常的一個民營機構來做這樣一個劇的話,花3到4年的時間就為等一個劇本,幾乎是不大可能的。
他們都希望能快速地把項目完成,快速地把錢收回來。
”上述知情人士說,考慮到公司的整體運作,“在做這個項目的同時,華影文軒也完成了幾個(市場化運作)項目。
”比如,《淘氣包馬小跳》、《青春驛站》、《畫皮2》等。
在顏建國看來,這些市場題材影視劇的投資運作都算不上成功,“《畫皮2》投了30%,也沒賺多少,(只是)拿固定回報。
”他真正想在合資公司平臺上運作的是“紅色文化”影視劇題材。
這是他過去十幾年精心籌劃的宏圖偉業的一部分。
新華文軒志不在此,“其實主旋律電視劇肯定沒有市場類電視劇投資回報率高。
做(《鄧小平》)這個劇不是單純講投資回報率,而是講社會意義,它的社會效應很高。
”上述知情人士說。
顏建國在此期間還曾意欲籌拍另一部紀念抗日戰爭80周年的紅色電視劇《東方戰場》。
他從劉星手里買到了劇本。
但新華文軒最終沒有通過這項策劃。
顏建國為此認為“他們沒有魄力,他們是機會主義者”。
最大的分歧是,顏建國認為他對《鄧小平》這個項目的運作手段與龔次敏完全不同,“《鄧小平》這部戲接近投了1個億。
我就反對這種投資方法。
我說不能這么做,要靠市場運作,不能靠股本金。
”龔次敏不喜歡這樣的聲音,項目任務重、時間緊,他不希望項目初期就有不同的聲音讓這個項目無法按照最初的設想完成。
2012年6月,新華文軒再次向華影文軒增資人民幣5000萬元,成功增持86.67%的股份。
顏建國所持股份被稀釋至13.37%。
并且,新華文軒把所持的大旗金尊20%的股份轉至華影文軒名下。
這意味著,大旗金尊變成了華影文軒的子公司。
而顏建國投資4000萬,并沒有獲得新華文軒或華影文軒的任何權益。
“他們想獨立操作這個盤子。
我已經搞得差不多了,他們想獨立操盤!”顏建國至今仍覺得,“《鄧小平》這個戲讓我來做已經賺了很多錢了”,“他們能不能賺錢,我不知道。
”盈利性也是龔次敏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因為主旋律影視劇向來沒有顯眼的收視率,市場普及程度也不高。
當他們看到劇本時,龔次敏的心里有底了。
“主旋律風險很大,做得不好也會賠。
”上述知情人士稱,《鄧小平》電視劇的操作考慮了很多市場化的元素,比如請明星出演,比如找最合適的而不是片酬最高的演員出演。
出局與市場運作2013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領導小組審查通過了《鄧小平》劇本。
這是壓倒顏建國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華文軒第二次清退行動的部署是:將華影文軒所持的大旗金尊20%的股份與顏建國所持的華影文軒13.33%的股份進行置換。
置換后,新華文軒再次100%控股。
在這種情況下,大旗金尊20%的股份折價1000萬,相當于華影文軒13.33%的股份值1000萬,而華影文軒整個公司的估值在1億左右。
“我沒有得到一分錢的回報。
”“用資本把我擠出來的。
”顏建國并不同意用股權投資稀釋他的股份,他一再提出“用債券投資”。
但是在強大的資本面前,他迅速敗下陣來。
當年10月,新華文軒再次向華影文軒增資8000萬元。
華影文軒資本金達到1.6億元。
2013年9月26日,《鄧小平》正式開機拍攝。
因為播出平臺是中央一套,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擔任了《鄧小平》的聯合出品方,主要負責劇本創作、立項、審批等方面的工作。
而具體的拍攝、制作都由華影文軒組織完成。
浙江影視集團也在項目后期跟投了少量資金。
截至當年12月31日前,新華文軒總共給劇組預付了2946.59萬元經費。
知情人士稱,在經費支出中,演員片酬并不是最大的支出,因為有些演員是零片酬出演,比如飾演習仲勛的張嘉譯。
場地布置在整個投資中占比較大的比例,“你得重現一個時代。
”《鄧小平》取景范圍包括北京、安徽鳳陽、黃山、深圳、西雙版納等地。
有些歷史場景也需要真實還原,比如按照1:1.25的比例還原鄧家原址。
除了演職人員外,整個團隊達到了近400人的規模。
后期制作完成送審的光盤也達到了兩百套(每套52張)。
上述知情人士估計,這部劇每集的制作成本是百萬級的,因為大部分中等規模電視劇的制作成本每集100萬是正常的水準,“獻禮片沒有成本的要求,(這部劇)比中等規模制作高一些。
”而為了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有關領導改成了《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直到8月6日,中央一套黃金時段首度播出了電視劇預告片,所有人才放下懸著的心。
與以往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電視劇獨播的壟斷局面相比,華影文軒在這次發行上取得了突破。
他們根據各地觀眾可能對《鄧小平》一劇產生的興趣程度預判,與東方衛視、四川衛視、深圳衛視簽訂了跟播協議。
雖然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在購買電視劇的出價能力上較高,但華影文軒并未在首輪向其推薦播出。
同期,新華文軒操盤的重點項目《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同名圖書也即將上市。
生于60年代、土生土長的湖南人顏建國反問我:“你覺得現在這部戲有很大的影響力嗎?”他說,“ 如果按照我的思路不是這樣做,我要做一個真正全老百姓都接受的一部作品,現在等于50歲以后的人都不能接受。
”他仍然堅信自己看中的項目不會錯,他只是“被排斥了”。
下一篇:一加劉作虎:不想只做屌絲科技公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王健林萬達4600億帝國及背后的戰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