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3月3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時間”正式開啟,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將就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參政議政、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今年向兩會提交七份書面建議,涉及產業互聯網、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倫理、粵港澳大灣區、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就業、生態環保等熱點問題。
過去兩年,馬化騰連續建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近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馬化騰也再次帶來相關建議,表示期待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馬化騰還對未成年人保護、就業、環保等社會民生問題提出了務實建議,如建立識別未成年人的統一平臺,便于管理未成年人總體上網時間,以及家長對孩子進行個性化引導;積極探索全民社會保障制度創新,研究將保障范圍擴大到新經濟中的非標準和非正式就業的人員,如兼職的司機、快遞員、外賣員等。
加快發展產業互聯網,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隨著“互聯網+”深入推進,互聯網加速與農業、工業、建筑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騰訊也在去年頻頻放出信號,顯示其在產業互聯網布局的決心,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布進行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組織變革,其中新成立的 CSIG 將重點聚焦To B 、To G 類服務,該事業群將承接曾屬于 SNG 的騰訊云、優圖與 MIG 的互聯網+、教育、醫療類等產品。
馬化騰認為,發展產業互聯網,將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歷史機遇和技術條件,對實體經濟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
在此過程中,互聯網公司不是與傳統企業賽跑競爭,而是作為其“數字化助手”,做好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幫助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成長為世界冠軍。
在《關于加快發展產業互聯網 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馬化騰建議,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加快5G和IPv6全面商用部署;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鼓勵工業云、金融云、政務云、醫療云、教育云、交通云等各類云平臺加快發展,加速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馬化騰提出,應做好產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建立政府、企業、服務機構等多方協同聯動的安全治理機制;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加強關鍵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近年來,我國科技產業取得長足進步,科技實力顯著增強。
但在研發成果質量、專利授權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馬化騰認為,基礎科學研究是創新的基礎和源動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科技創新的“含金量”。
他在《關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 加強中國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議》中提出,從國家層面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多元化,除中央財政加大投入,鼓勵地方、企業、公益基金、個人等社會力量多管齊下;理順聯合研發合作機制,鼓勵和引導有意愿的企業積極與科研機構聯合研發,加強應用側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力度。
書面建議還提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科學領域成果轉化,構建產學研聯動創新平臺,打通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建設科研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強化基礎科學的普及和教育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提升科普水平,加強科技后備力量的培養,為中國未來20年至30年可持續的科技競爭力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廣泛應用,釋放了巨大的創新潛力,也帶來了風險挑戰,存在忽視社會效益,片面利用科技手段追求經濟利益,缺乏制度規則導致新技術濫用等問題。
馬化騰認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數字中國建設、數字時代的商業競爭都離不開科技倫理,發揮科技倫理在科技創新中的調節、引導和規范作用,才能促使科技活動朝著更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
在《關于加強科技倫理建設 踐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議》中,馬化騰提出,加強科技倫理的制度化建設,在國家層面制定倫理準則,引導和規范新技術應用,在國際層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推動新技術領域的全球治理;加快研究數據、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法律規則問題,如在數據規則方面,應進一步完善數據治理的頂層設計,建立數據收集、利用與保護的基本規則秩序,防范并打擊數據濫用行為。
馬化騰還建議,要加強科技倫理的教育宣傳,鼓勵全社會踐行“科技向善”的理念。
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促進就業穩定與生態環保隨著未成年人接觸網絡越來越早,結合青少年身心成長特點,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已成為社會共識。
3月1日,騰訊啟動了“兒童鎖”模式測試,13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在首次登錄游戲前,將被強制要求登記認證,只有在監護人授權完成“解鎖”后才能登錄,且登錄之后仍遵循現行健康系統的游戲時間限制。
馬化騰連續三年提交相關建議,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今年的《關于多措并舉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建議》中,馬化騰建議從觸網管理、家長介入、企業技術措施、大眾觀念培養等角度多措并舉,更系統有效地實現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書面建議還提出,加快制定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信息保護,同時扶持具有正向價值的信息和產品的創作和研發;全面加強網絡素養培育工作,培養大眾對互聯網發展應用的科學認知;推動相關研究組織和社會組織建立,加強相關問題研究和專業人才培養。
我國有9億多勞動力,解決好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重大的任務。
馬化騰此次還帶來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改革 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的建議》。
他提出,通過實質性措施降低企業稅費,為企業減負擔、增活力;發展壯大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動能產業,推動和帶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供給;進一步推動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加強數字人才教育,深化勞動力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同時,他特別提到,完善分享經濟等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的相關勞動法律規范,積極探索全民社會保障體系,研究將保障范圍擴大到新經濟中的非標準和非正式就業的人員,如兼職的司機、快遞員、外賣員等。
在生態環保領域,馬化騰提交了《關于推動深入開展國家公園體系建設的建議》,建議在政策層面,通過相關法律立法及修訂,理順自然保護地的土地產權問題;在研究層面,加大對海洋國家公園的投入,開展海洋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在技術層面,由自然保護地業務主管部門牽頭建立國家公園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共享與分析應用,提高信息資源效益,助力國家公園的標準化建設。
三度建言粵港澳大灣區,發揮區域核心優勢加快發展作為在粵港澳大灣區成長起來的企業家,馬化騰一直關注并推動大灣區建設。
繼2017年和2018年兩會連續建言,今年馬化騰還提交了《關于綜合發揮區域核心優勢 全面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公布,標志著大灣區建設發展開啟了新篇章。
一年多來,大灣區建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頂層設計成型、基礎設施貫通、民生人文融合、走向全球拓展。
馬化騰建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繼續立足實際,突出“市場主導、數字支撐、國際視野、多元共存”的新特色,并提出四點具體建議:一是,更好地發揮大灣區開放門戶優勢,培育灣區總部經濟集群。
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在大灣區設立總部,深化香港和深圳科技合作,支持澳門開放多元發展,加強大灣區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二是,更好地發揮互聯網科技優勢,促進大灣區產業鏈全面升級。
研究組建以金融科技為特色的“灣區開發銀行”,促進制造業融合升級,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效能,培育面向全球市場的數字文化產業。
三是,更好地激發高端人才潛力,加快研究出臺“灣區英才計劃”。
整合大灣區內各項人才政策,研究設立“灣區大學”,加強大灣區內青年交流合作。
四是,更好地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提升企業家和社會各界參與水平。
設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大灣區決策咨詢機構;加快大灣區數字政府建設,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激發新經濟業態活力;培育具有大灣區特色的企業家精神。
作為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連續七年向全國兩會遞交了37份書面建議,提出了互聯網+、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產業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科學等發展建議,涉及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經濟增長、文教衛生、區域發展、生態環保等諸多領域。
下一篇:一個猶太人率領的投資機構 投下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李開復:個人數據保護走向極端,價值創造也會停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