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追逐互聯網20年的雷軍,要如何安放他的互聯網夢?“我并不是很糾結我們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
我更在意的是小米是一家獨一無二的公司。
”6月23日,雷軍在香港四季酒店對投資者和媒體宣稱,盡管此前小米還堅稱自己是互聯網公司。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 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雷軍在公開信中強調對小米的定位。
在小米6月7日和6月14日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的CDR招股書里,其也反復強調:“小米集團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 而早在2013年9月小米完成D輪融資前,雷軍便給這家公司穿上了互聯網外衣。
其實,雷軍的互聯網夢很早就已開始。
1998年,雷軍出任金山軟件CEO,要求金山經理層每天花兩三個小時研究互聯網。
從金山轉型到投出移動互聯網半壁江山,再到帶領小米殺出血路,二十年過去,他一直在費力追逐互聯網的步伐,結果卻被互聯網浪潮拋棄,如今,小米能承載他的互聯網夢嗎? 搖擺的小米定位“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于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 6月21日小米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雷軍在路演時對投資者說。
當天,小米公布招股價格區間為每股17港元至22港元,計劃發行21.79億股,融資規模為47.2億-61.09億美元,小米市值降至539億-697億美元,與之前追求的千億美元估值相去甚遠。
“雷軍說小米是家互聯網公司,只是為了提高估值。
”當談及小米對自己的互聯網定位時,一位投行人士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手機行業現在處于血海,很低的毛利潤,(如果)定位為手機硬件公司將遠遠撐不起小米的估值目標。
”自2018年小米IPO提上議程后,雷軍和小米一直急于證明自己是家互聯網公司,應獲得比硬件廠商更高的估值。
繼5月3日雷軍在公開信中稱小米是家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后,小米的招股書中也一再出現小米是家互聯網公司的論調,隨之而來的是連番質疑。
小米在招股書中透露,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躍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長約4.5小時。
但小米沒有一款可以拿得出手的互聯網產品,互聯網與硬件的收入比例嚴重失衡。
2016年,小米總營收684.34億元,來自互聯網服務的營收僅65.4億元,占比9.56%;2017年小米營收1146.25億元,互聯網業務貢獻的營收僅8.62%;直到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互聯網營收占比仍不到10%,手機一直占其銷售額的很大一部分。
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32.31億元,按照小米的算法,其互聯網業務毛利21.19億元,毛利率65.58%,互聯網服務成為其重要獲利來源。
但被忽略的是,小米的互聯網營收建立在其硬件基礎上,其獲客成本是手機、電視以及其他IoT設備,小米刻意將互聯網服務的成本與硬件成本隔離,方有小米互聯網業務看似光鮮的毛利率。
“我真的不在意小米是不是互聯網公司,有人問我應該給騰訊的估值還是蘋果的估值,我說應該是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
”歷經重重質疑后,雷軍不再執著地宣告小米的互聯網屬性。
“硬件、新零售和互聯網,三個環是小米的商業模式。
”但他依然濃墨重彩地表達了他對小米互聯網業務的看重,“2017年,小米的互聯網收入達99億人民幣,毛利率超過60%。
如果不考慮電商的話,這99億人民幣的收入也能使小米進全球互聯網公司的前25名。
”據原國美電器董事長陳曉回憶,他有一次去拜訪雷軍,后者給他算小米的估值:“小米有7000萬用戶,每個用戶的價值380美元,這樣算下來,小米市值300億美元。
”而客單價是互聯網估值的核心,雷軍的初衷,也許便是成為互聯網的弄潮兒,但現今失衡的小米能承載雷軍的互聯網夢嗎?錯過的追網年華于“互聯網行業的活化石”雷軍而言,互聯網一直是他的夢,這場夢20年前便已開始。
但他與互聯網的故事,叫做錯過。
“改革開放30多年,有無數次這樣的機會,比如90年代去深圳炒股票,去海南島炒地皮,比如一大堆,可惜我一個都沒有撈著。
”雷軍曾如此調侃自己,他所不曾提及的,還有1998年開始的中國互聯網浪潮。
1998年,金山正逐漸從危機中走出來,剛工作6年的雷軍接替求伯君成為金山CEO。
彼時,距離馬化騰創辦騰訊還有3個月,而丁磊的網易也剛成立不到1年,李彥宏還是硅谷的一名工程師,但之前埋頭寫軟件的雷軍已經開始將目光投向互聯網江湖。
那時,剛掛帥上陣的他,要求金山經理層每天花兩三個小時研究互聯網。
當年9月,雷軍看上了張小龍的FoxMail,張小龍答應以15萬元的價格將其賣給金山,但最終FoxMail以1200萬元的價格花落博大互聯網絡公司,因為雷軍忙于聯想注資金山事宜,他和金山與張小龍、FoxMail擦肩而過,徒留遺憾:“當時談完以后,我也沒有再仔細去想這件事,回想起來應該是我們錯過了一次機會。
”他還看上了丁磊的網易,但當時春風得意的丁磊沒有回應他,到2001年丁磊想賤賣網易時卻找不到買主,曾拋出橄欖枝的雷軍,雖然洞察了互聯網的先機,但他那時忙于應對微軟。
2003年,熬過寒冬順利轉型的網易股價暴漲,丁磊成為中國首富。
如夢初醒的雷軍,帶著金山殺入網絡游戲領域,雖然金山開發的《劍俠情緣網絡版》風靡一時,但難以與網易、盛大等網游公司匹敵。
2000年,雷軍帶領金山創辦電子商務網站卓越網,雖然大獲成功,但一直處于燒錢狀態,看不到什么時候能盈利的雷軍忍痛將其賣掉,終究也沒能做出中國的亞馬遜。
其后的兩年,后來者陳天橋的盛大、馬化騰的騰訊、李彥宏的百度先后上市,2005年陳天橋取代丁磊成為中國首富,百度市值達39.58億美元。
那時,正帶著金山反反復復沖刺上市的先行者雷軍,成為互聯網圈的失意者。
2007年10月16日,八年間五次沖擊IPO的金山終于在港交所上市,但雷軍卻黯然神傷。
他發現,自己和同事們16年、5840個日夜奮斗的青春,只換來6.261億港元的市值,與互聯網行業的后起之秀網易、百度等相差十萬八千里。
“為什么有人付出100%的努力只能換回20%的增長?反之,有人付出20%的努力,卻能獲得100%的回報?” 金山的坎坷上市帶給雷軍的是沉痛的反思,“金山軟件有中國最優秀的一批工程師,大家都很團結,執行力也非常強。
但為何最后上市依靠的反而是網游業務?”“金山在上世紀90年代還很火,1999年互聯網大潮起來的時候,我們卻忙著做WPS,忙著對抗微軟,無暇顧及。
到2003年時,我們再環顧四周,發現我們遠遠落后了。
”雷軍后來回憶,他和金山就那樣錯過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波浪潮。
2010年雷軍創辦小米,團隊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是米聊,用戶迅速增長到100萬,但瞄準相同賽道的騰訊在米聊誕生一個月后推出微信。
面對攻勢兇猛的騰訊,雷軍的團隊難有招架之力,轉身投入智能手機的浪潮。
2016年,米聊官網再未進行版本更新。
在手機行業站穩腳跟的小米,先后推出互聯網音樂、數字閱讀、瀏覽器等互聯網產品,但在騰訊、網易、阿里等巨頭的鐵幕下,后來者雷軍還能掀起足夠大的風浪嗎?
下一篇:馬云:不要學別人如何成功,去學他們如何失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蔚來李斌回應蔚來汽車發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