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放眼中國商界,鮮有企業家如佛教徒曹德旺一樣,如此虔誠地將信仰價值觀融入企業經營與個人修行之中。
作為中國制造領域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今天身家超過125億的曹德旺,捐出去的錢也基本相當于這個數,而他坦言自己只把這些財富當作身上多余的贅肉和修行自律的根本。
“上天給你的財富自有定數。
錢對你們來說是錢,對我來說我是在減肥,是在消除贅肉。
”▲圖片來源:《中外管理》在曹德旺碩大的辦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擺放著一本巨大的《金剛經》。
另一本同樣大小的《金剛經》,放在他幾年前花7000萬元購置的豪宅門廳中央,每天進出得見。
過去一年的媒體喧囂并未擾亂這位汽車玻璃大王的步伐。
參佛,修行,捐贈,布施,全球建廠,每一步都走得有條不紊。
偶爾,曹德旺也會回應輿論關于“跑路”、“海外投資”話題,但每每說真話換來的是再一輪的誤解,他也只是一笑置之,稱“給他們一個開心的理由,有何不可呢?”即便最近再因對媒體直言看空房市,建議大家“盡快賣掉多余的房子”而被熱炒,他也從未想過做如馬云般站在風口浪尖上的網紅企業家,一如其自謙:“我沒什么本事,就是死心塌地做制造業”。
很少有一位中國企業家比曹德旺擁有更加虔誠的信仰價值觀并徹底踐行。
經商四十載,他全部的興趣集中在兩件事上,出則帶領福耀進擊廝殺,入則放下執念修心參佛。
作為中國制造領域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他在傳授行商經驗時,也只給出了跟日本稻盛和夫完全一致的四個字:“敬天愛人”。
不止于虔誠信佛,還在于他們都非常精通數字。
今天身家超過125億的曹德旺,捐出去的錢也基本相當于這個數,而他只把這些財富比喻為身上多余的贅肉和修行自律的根本。
一路帶領福耀從一個鄉鎮小廠成為最全球化的中國制造企業,如今曹德旺猶如得到“佛報”。
而財富對他而言,更大的意義是養活著上下游十多萬人,并讓企業延續下去。
至今年逾70歲,曹德旺仍然保持旺盛的精力,每天6點起床,一天工作十數小時,假日不休。
在2017年11月,曹德旺接受《中外管理》專訪時,他更大的樂趣是談佛道。
對視佛教為靈魂的曹德旺而言,與做企業的大道相比,術已不那么重要。
他更看重智慧,智慧就是法,是規律,也是理解萬物的基礎。
懷揣定力,踐行企業家的責任《中外管理》:您從少時就篤信佛教。
我們知道日本的經營之圣稻盛和夫也是虔誠的佛教徒,信佛究竟對于做企業有怎樣的幫助?曹德旺:幫助很大。
因為佛教的精神核心就是要求企業家研究“我”與社會管理的問題。
企業家怎樣才能夠得到社會尊重?就是你先尊重社會。
因此自律、自強、自尊、自愛的精神對于企業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你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做到自尊、自愛、自律、自強。
《中外管理》:我們都知道盈利是企業家的一個責任,但是能夠做到獲得尊重、對社會有貢獻這種境界是很難的。
身為優秀的企業家,你怎么理解企業家的責任?曹德旺:盈利是第二位的。
對于企業家的責任,我還是那幾句話:首先你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你的首要責任是國家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因為有你而富足。
現在我們經常講到豐田汽車的豐田章男先生,如果沒有當初老豐田、老一代企業家把汽車技術、產業做到這樣,后代能得到什么?但是豐田為整個社會,為人類帶來多大的方便、貢獻?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真正應該尊敬的是這些曾經為社會做過貢獻的企業家。
《中外管理》:對于福耀而言,又將什么視為自己的責任?曹德旺:因為汽車需要玻璃。
中國是大國,必須有一個企業有這個擔當,我來幫你做,福耀就是懷揣這樣的責任,給汽車企業做玻璃。
《中外管理》:福耀30多年前就進入制造業,親歷了制造業的演變發展,您覺得我們在哪些方面應該向國外的制造業企業取長補短?曹德旺:我們最缺的是一種精神。
中國人應該放下心來,定下心來。
日本人的典型特征是工匠精神,做事情很認真,德國人也很敬業,美國現在也開始講恢復制造業大國地位。
我們更應該放下心來,虛心地向世界發達國家學習他們高度敬業負責的精神,我認為需要做這個事情。
做慈善對我是減肥削贅肉《中外管理》:媒體評價您是持戒行商,其實做企業也是一種修行,您怎么理解這個修行過程?曹德旺: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是把自己做人的標準練出來,修行體現在做人。
那怎么修呢?把刀扎到肚子里,這邊太肥了割掉一點點,那邊有多余的贅肉也要割掉一點點。
我捐了很多錢,加起來有110多億,已經花掉30多億,我有氣魄做這件事。
錢對你們來說是錢,對我來說我是在減肥,是在消除贅肉。
《中外管理》:做慈善對您最大的意義是什么?曹德旺:慈善的目的就是學會做人,把自己修得自尊、自重、自愛、自律。
中國的三教,道教研究人與自然的和諧,儒家研究的是人與治人,佛家研究的就是我與社會,倡導滅掉我,這與儒家的克己復禮有些相通。
因此你看佛從哪兒來?都是笑瞇瞇的,肚子大大的,因為心寬體胖。
智慧是沒有規矩的,它就是法《中外管理》:作為虔誠的佛教徒,您如何在佛家思維和商業思維中找到平衡?曹德旺:它們有相通之處。
企業家的事業是風險事業,要規避風險的時候,就像你開車一樣,看到300米以外有一個大巖石在滾,你要判斷它是往哪個方向滾,考慮是否要過去。
你如果只看著眼前,開到跟前了發現它過來,那你完了。
未雨綢繆就是這樣來的,要通過現象來判斷走向,佛家也提倡這個東西。
所以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要學會通過現象來判斷問題。
比如儒家《易經》提倡的象數化,這個現象有多少數量,實際上就是現代MBA課程的管理統計學。
我們弄清楚了,用現象判斷問題的走向,了解事情這樣發生,帶來的結果是什么?會起到怎樣的連鎖反應?如果未雨綢繆,走在它前面,你就不會死。
《中外管理》:能夠敏銳判斷未來,這種做企業的智慧如何修得?曹德旺:智慧跟知識不一樣,知識可以從書本上學,而智慧是沒有規矩的,它就是法。
佛家倡導“法無本尊,觀法無我”。
第一層解釋:我是一切危害社會的根源,壞的事情都是我心在作怪,有我才發生這個事情,如果天下沒有我就不會發生這個事情;第二,法無本尊,任何辦法沒有起源的地方,法是因緣而生,因為發生了這個事情,才想辦法,用法律、用辦法來解決。
緣盡法滅,這個事情解決了,法就沒有用了,沒有基礎了。
法,一切都是為了治理針對某項東西而來的。
這同樣可以用在做企業上。
任何思想都有它的時效性。
時代變了,形勢變了,人的思想也在變,你再故步自封、守株待兔肯定不可行。
全球化是所有企業的終極目標《中外管理》:福耀全球化、走出去也是“主動出擊”嗎?曹德旺:全球化是所有企業的終極目標。
企業不斷壯大以后,必須國際化,才體現出它的終極目標,只有它的價值實現了,才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業。
所以,有些人說的:一走出去就說“某某人跑了”,是非常狹隘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中外管理》:就像當年中國盛唐時的絲綢之路,只有自信、開放才能走出去?曹德旺:自信是一種素質,是一種修養。
企業家培養自信,一要學會敬天,二要學會愛人。
你能夠做到這些肯定會有自信。
第三你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再加上一個非常高的境界——追求報國為民的理念。
《中外管理》:2017年,媒體大幅渲染福耀在美國遭遇的文化沖突和勞資矛盾,面對各種爭議,您保持淡定的勇氣來自哪里?曹德旺:來自自信,因為我沒有做對國家對人民不利的事情,我就會很淡定。
《中外管理》:現在回過頭來看,您覺得福耀的海外戰略算成功嗎?曹德旺:現在還不能夠算,但是我感到自豪,因為我的產品長期得到美國用戶的認知和認同,我有能夠生產出他們認同的產品的技術,我有底氣去美國投資。
《中外管理》: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您在美國建廠,一開始會有不適感嗎?曹德旺:沒有。
真正開明的人知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他的短處肯定有他的長處,如果都是短處怎么生存下來呢?你應該虛心地去研究他長處在哪里,短處在哪里,什么東西可以用,什么東西不可以用。
這就是開放,以一種包容的心態來接受世界的萬物。
走出去,你要發自內心尊重他《中外管理》:您是真正以一種開放的胸懷走出去,到美國,到德國、俄羅斯,去迎接不同的文化,這些地方給您帶來的收獲又是什么?曹德旺:我有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什么東西我都覺得好吃,因此很適應。
這就是包容的好處。
因為你起心動念,你的心接受了它,當然你的行為也就接受了。
本地化,你要發自內心去尊重他。
而不應該讓自己跟人家對立。
《中外管理》:在俄亥俄州的工廠,福耀也雇傭了很多美國工人,對您來講管理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有什么不一樣?曹德旺:文化上不一樣,第一,你跟他們講話的時候要注意的就是,承諾的必須兌現,而你也不要輕易承諾;第二,講話就是講話,不要有推推搡搡、握手、勾肩搭背等行為接觸,這樣他認為你不穩重,不夠尊重他。
《中外管理》:媒體對于福耀的報道,反映出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文化理念有很大差異,比如美國工人很難接受加班,看起來也沒有中國工人勤奮。
這會影響當地工廠的生產效率嗎?曹德旺:我認為看你怎么處理。
美國工人有美國工人的優點,中國工人有中國工人的優點。
中國工人做事情不夠認真,沒有美國工人較勁。
你把工作交給美國人做的時候,這個動作教會了,他只懂得這樣做,很負責,很較真兒,這是我們跟他們比不了的。
中國工人做不完的,可以加班做,但美國人不會給你干。
但是真正培訓他會了以后,美國人做事情快,他不會想辦法偷懶。
中國工人有的時候自作聰明。
還是那句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他的長處,肯定有他的短處。
《中外管理》:您在全球辦廠用了大量多元化的跨國人才,您對跨文化人才的使用有什么經驗?曹德旺:人力資源,實際上這些在我們中國的古老文化中有很多可以學。
《大學》里就開始講“以人為本”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讀書來干什么?是讓他懂道理。
懂了道理又怎么樣?會懂得“至善親民”,它用的是“民”,不單單是某個人,泛指天下所有人,“以人為本”就是從那一篇開始,包含了所有與人相處之道。
中國文化里,李白《琵琶行》里有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我用人的政策。
你要以結因緣維護跟他的關系,你要關注他的發展,關心他的利益和他的前途,這就是我的用人之道。
上天給你的財富自有定數《中外管理》:據說您幾年前花7000萬給自己蓋了座豪宅,住進去了卻在糾結“佛祖是在菩提樹下修行的”,現在還糾結這個問題嗎?曹德旺:現在不糾結了。
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自律。
如果不限制自己,你把上天給你的財富指標用完了,你也就完了。
我認為冥冥之中有人在給我們定調,你這輩子吃多少斤豬肉,吃多少斤大米是有定數的。
《中外管理》:現在財富對您來講意味著什么呢?曹德旺:財富不是你一個人的,財富只是滿足你精神上的需要而已。
我現在精神上也不需要它來安慰我。
我更高的興趣是做成每一件事情,而且做出真正社會認同的需要的產品。
《中外管理》:您說福耀要做百年企業,您覺得現在30歲的福耀可以傳承下去的是什么?曹德旺:真正的實業企業,最終的傳承是制度、文化。
你不要講財富傳承,財富會引起爭奪的混亂,陷入財富的爭奪混亂里,企業就倒塌了。
《中外管理》:您最希望把什么東西傳承下去?曹德旺:福耀要由誰來繼承?我認為應該傳賢不傳后。
他真正有能力,有這個胸懷境界擔當起報國為民的責任。
所以要真正傳給有擔當能力的人。
下一篇:戴爾黃陳宏:不顛覆就會被顛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競爭對手來自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曾鳴:近觀10年,我從馬云身上學到了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