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馬云在演講。
昨日(25日)下午,來自海內外的1000多位浙商精英匯聚省人民大會堂,參加第三屆世界浙商論壇,縱論經濟新常態下的浙商新機遇、新作為。
生意越難做越有機會“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代。
”新當選為浙商總會會長的馬云,發表了激情洋溢的主旨演講。
“生意越難做越有機會,關鍵是眼光。
” 馬云說,現在是真正的商業變革時代,對某些人來說是機遇,對某些人來說是災害。
“經濟潮起潮落是正常現象,我對未來充滿樂觀。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并不對立。
失敗者總在怪別人,而成功者總在怪自己。
真正的企業家要在經濟好的時候能夠判斷到不好的時候,并做好準備,在經濟不好的時候用不同的眼光和視角看待未來,如此才有機會。
”馬云認為,未來制造業不是B2C(企業到消費者)而是C2B(從消費者到企業),即用戶改變企業,而不是企業向用戶出售。
今后要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化生產。
馬云鼓勵年輕的創業者敢于冒險,“未來是你們亮本事的時候了。
”浙商轉型“要從先發到先轉”制造業面臨的困境是繞不開的話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說:“娃哈哈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已是一流水平,但我們也在轉型,一方面消費者需求在變化,更注重健康環保,我們進行了相應的產品開發;另一方面,娃哈哈正在進入高新技術產業。
”宗慶后說,娃哈哈的工業機器人已開發了多款產品。
一面是浙商回歸,包括產業回歸、資本回歸和人才科技回歸等;另一方面,是本土浙商積極“走出去”,抓住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加快全球化步伐。
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認為,浙商的“走進來”與“走出去”并不矛盾,相反通過騰籠換鳥,會形成共贏的局面。
經濟學家辜勝阻認為,浙商轉型“要從先發到先轉”,發揮其行商、群商、敏銳、堅強的特點,積極從經驗型浙商向知識型浙商轉變,從冒險型浙商向制度型浙商轉變,從功利型浙商向責任型浙商轉變。
另附:10月25日下午,第三屆世界浙商大會第三場論壇之《新作為——創客好時代》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出席并作主旨演講,作為新任浙商總會會長,上午剛剛從省委書記夏寶龍手中領過沉甸甸的“浙商總會”大牌的馬云將對創客們說什么?以下是馬云演講實錄:大家下午好,昨天剛剛當了浙商總會會長的官,記得上一次當官是1985年擔任杭州師范學院的學生會主席,不過我覺得兩者本質上都差不多,都是要有責任心,要有擔當,我確實從來沒有當過會長,昨天我們跟選出來的副會長等很快召開了會議,會上大家提了很多建議,確實感覺浙江企業家眼光獨到,看法也完全不一樣,我也學習了很多,我對浙商總會的工作很有信心和希望,尤其是我們秘書長、副秘書長的能力也很強,一直為浙江企業呼喊,相信浙商總會會做的很好!剛才在下面看了很多,記了很多,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以前我是做老師的,總覺得知識分子很了不起,總是看不起商人,但商人不是培訓出來的,也不是政府能培養的,商人是靠獨特的眼光拼搏出來的,商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稀缺的資源,是社會發展中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以前在公司中討論戰略的時候,一些MBA畢業的總是說這個戰略不好啊,不能復制啊,我認為能復制的是復制品,戰略不能被復制,不能復制的才是藝術品,就像我的臉一樣。
(場下大笑)企業家要把自己的企業和戰略打造成藝術品,無人可以復制,無人可以超越,才能走的更遠。
企業家很難的一個是知行合一,知道了做出來是很難的,我經常看到一些學者專家講經濟的時候,我想我比他們還能說,但做出來很難,所以希望大家要珍惜這個社會上的稀缺資源,珍惜企業家,小時候總覺得做科學家、老師很了不起,但很少人說要當老板,好像做老板很丟人,但正是這些老板、企業家才是社會中不斷磨練出來的,大家對夢想當老板的人要有更多包容和支持。
今天談了很多經濟,經濟潮起潮落,很多人說現在形勢不好,但三十年來到現在不好很正常,很多人覺得倒霉啊,怎么就被我碰上了。
其實經濟一直都是這樣,只是中國經濟壓抑了太久,突然之間由于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由于前三十年的政策爆發出來了,才讓前面30年顯得尤其好,但是,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賺到錢的不是真正的企業家,就像牛市賺到錢的也不是真正的投資者一樣,大浪褪去依然在那里的才是企業家。
真正的企業家對未來的判斷要好,要在經濟好的時候能夠判斷到不好的時候并作好準備,在經濟不好的時候用不同的眼光和視角看待未來,才有機會。
曾經一個著名的浙商說過,生意永遠是越來越難做,關鍵是眼光,你看到縣里,就只能做省里的生意,看到省里,就做省里的生意,看到天下,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
現在很多人說生意不好做,但你去問宗慶后、問魯冠球,他們也不好做,生意就沒有好做的時候。
今天的經濟問題,其實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中國歷代的苦日子都過了,還怕什么呢。
前一段時間我去一個欠發達的地區作報告,縣委書記說世界經濟錯綜復雜,影響了我們縣,其實都是套話,世界經濟對我們中國有沒有影響,客觀說是有的,所有人都說不好,肯定會有。
但有四件事情,中國乃至世界都沒有引起足夠多的重視,因為任何事情出現的當下的危機背后有更大危機。
第一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
當時中國政府應對恰當、及時,但是沒有預料到它的波及范圍會那么廣,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它其實是像海嘯一樣影響深遠。
第二,沒有人想到互聯網會對世界經濟有多大的影響。
相信5年前、10年前我說互聯網對世界很多產業和行業將產生巨大沖擊和影響時,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我只是說下,但現在似乎每個人不說“互聯網+”都好像都不時髦,但其實互聯網技術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第三,能源危機帶來的系列變革也沒有引來足夠多的重視。
第四,經濟發展模式對環境帶來的危機也沒有讓我們足夠重視。
近幾年來中國政策一直在說轉型升級,說了很多年,效果多少總該有,這4件事情和經濟轉型升級在一起,我們經濟的變化真正開始了。
其實經濟轉型升級已經開始了,只是沒想到這么難,但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拔牙也要付出代價,還要疼痛,要休息幾天,轉型升級更是這樣,現在很多企業家既要轉型想要有新的模式,又不想丟掉原來的好處,不想請假,不想流血,這怎么行呢,如今我們國家正在付出這個代價。
可以說,未來,第一,制造業還會下滑,不管你高興不高興。
第二,虛擬經濟的日子也不好過。
但制造業下滑并不是說所有都不行了,蘋果,特斯拉就還很不錯。
什么意思呢,原來30年我們靠什么起來的?品牌啊、技術啊都沒有,靠的是勞動力低、成本低、原材料低,現在還能這樣嗎?600、700多的工資還能發給他們嗎?勞動力越低意味著產品附加值越低,我們發展經濟不就是為了提高大家收入水平嗎?其次,原材料低,還能繼續低下去嗎?那么多的污染,我們有真正的原材料嗎?這是一個真正商業變革時代的開始,如果你把它看成機會,它就是機會,看成災難,它就是災難,但了不起的企業一定是誕生在危機中,我們要要冷靜下來,看怎么改變自己。
我自己很樂觀,未來幾年日子可能更糟糕,但做好心理準備,就不怕。
從未來5年到15年來看,中國經濟的機會強大無比,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國這樣的機會了,我一直是樂觀主義,但不是盲目樂觀。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經濟形勢好,跟你沒有什么關系,你不一定會好,經濟形勢不好,你不一定不好,看角度而已。
然而,目前的經濟調整對浙商是巨大的機會,可以說,浙商群體過不了的關,其他群體人也過不了,浙商的拼搏、努力是全中國少有的,我們炒房、什么都炒過了,所以說不要擔心,一定要有信心。
從長遠來看,要去把握未來能持久的經濟模式是什么,現在都說經濟增速緩下來了,但哪有一個人1米8還保持10%高速增長,那是怪物。
經濟也是一樣,人眼睛看到的增長,未來20年到30年里,將是腦子的增長,不是身體,也就是說未來中國的增長不是體量而是質量。
在如今世界四大經濟體中,只有中國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超過了5%,每年的GDP量多大啊,這些錢中國很充足了,問題是錢該用到哪里,用的合理嗎,對嗎?這是未來經濟的很重要的思考。
另外,總書記在美國說,中國有中等收入人群,已經達到3億,根據目前增長速度來看,未來數年內將有5億人將成為中等收入人群,是美國的數倍,這是多大的需求啊。
美國經濟靠內需、美元和軍事這一套經濟體制發展起來的,如果我們也有這樣的三個體系,我們也會發展的很好,但我們做到的嗎?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模式,我們會越做越死,北京的藍天什么時候能看到?這樣的路子下去,產生的災難是很可怕的,我們的孩子是會倒霉的,經濟確實是該改了。
不過,我們今天的模式歐洲、美國、日本都走過,沒什么好怕,有學者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就像小孩子青春期臉上都是傷疤,一樣要過,不管有沒有陷阱,我們都要過。
而我們未來的機會在于強大的內需。
三駕馬車里,馬車是出口,是投資,但內需絕對是牛車,消費該怎么挖?為什么難挖?原因很簡單,中國政府前30年,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是擅長的強項,但消費政府沒有辦法,沒辦法讓老百姓把錢拿出來,因為這是企業家的事情,這是創新,是真正的本事。
什么是消費,消費的消是消耗,費是浪費的費。
什么是浪費,小時候家里只有一個電視機,現在我們家里有5個電視機,其中四個從來不看的,這就是浪費。
而這種消費和內需的拉動一定是企業家的作用,請大家記住,未來20-30年中國一定是消費拉動,一定是企業家、市場拉動,這是所有人的機會。
說到機會,現在很多人炒股,但記住,天下沒有人是靠炒股發財的,投資和炒股是有巨大差異的,投資要研究多少東西啊。
說互聯網企業是機會,但其實互聯網現在茍延殘喘的也就是BAT,其他有多少好過呢,多少是靠講故事賣PE、賣市值呢,日子也不好過,很多企業家說有信心,真有信心嗎?很多問題看透了也不可怕,什么事如果恐慌,就是不知道未來,但絕大多數人說不行,未必不行,憑借我們今天的能力,怕什么呢另外,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千萬不要對立,中國兩者都是嬰幼兒,都是很粗糙的,中國的虛和實都在初級階段,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比如那些炒股票的,都是聽聽電視、廣播,聽朋友講講而已。
過去30年我們走的太順利了,歐美國家幾百年里他們經歷的倒霉的事情很多了,中國已經很幸運了,平穩、高速發展了30年,未來30年是我們練本事的時候了,前面30年的團隊、能力、毅力都該用上了。
很多人現在怪政府不作為,不是他不作為,是他不知道怎么作為,以前他就是知道招商,招商就是第一步,生孩子只是第一步,養孩子更難。
現在我們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們缺少大量經濟人才,這個儲備是需要時間的,我們只是過慣了30年的順風順水,一下子碰到一個倒霉的事情不適應而已。
另外,我也看到,現在實體怪虛擬,虛擬怪實體,失敗者總是在怪別人,成功者總是怪自己。
哎呀,怎么我怎么沒注意到,兒子跟我說怎么沒聽等等,這是成功者,而那些無論什么都怪別人,打球不好都要怪球童,這是失敗者。
所以我們自己要不斷反省,學會欣賞別人,學會學習,幾乎99%的人失敗的時候都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大家都差不多,只不是會不會反省、學習和欣賞別人,因為好企業都是誕生在壞時代。
比如,英國和美國在海運上的競爭,美國人來了后很快就把英國人打下來了,為什么,英國人不敢冒險,歐洲人卻敢,美國人哪怕有大風大浪,也要開輪船去沿海地區賣茶葉,路上經歷了多少困難,省下來的錢可能讓每一斤茶葉少了5分錢,從而拿下了市場。
所以,現在我們敢不敢去冒風險,敢不敢去挑戰自我,是我們要思考的。
下一篇:侯為貴、任正非這一代企業家的"真情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周鴻祎:不會找合伙人,不配做創業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