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2月5日-6日,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2015年正值《中國企業家雜志》雜志成立30周年。
6日下午,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閉幕會中,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發表了閉幕演講。
李開復在演講中說,在巨大科技潮流下,互聯網改變一切的前提下,一個傳統的公司,我建議,在做好自己業務的同時,要敢于用年輕人,放權去了解互聯網商業模式和運作模式怎樣帶給公司挑戰和機會。
以下為李開復演講實錄:李開復:非常榮幸來到2015(第十四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剛才分論壇和互聯網創業者有比較深度的交流,剛才何社長告訴我們在座80%以上是來自于傳統行業,今天在閉幕致辭我想更多的談一下互聯網+對傳統行業帶來了什么意義和機會。
互聯網這個概念可以更廣的去理解,它不止是傳統的互聯網也是移動互聯網,也是社交網絡,也是互聯網的變現模式,包括了支付等移動互聯網的各種能力。
如果宏觀的定義成為互聯網+,下面會怎么發展呢?過去的20年可以看到各方面的發展,先把網絡布開,這是物理互聯網,在上面有了PC,再上面有各種基礎的服務,比如搜索、電子商務、支付,再加上最近的移動、社交甚至在移動互聯網上已經有3.5億人直接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上面付費,已經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平臺。
回顧這兩三年,互聯網在高速且是侵略性的在侵占傳統行業,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內容和機會給所有的傳統行業的運營者。
當我們打開報紙、打開《中國企業家》,不止是看到互聯網界的什么產品出現了,互聯網的什么技術出現了,看到的更多的是,房地產、出行、金融等快速進入互聯網行業,例如滴滴、快的等,看到的是互聯網在改造傳統的行業。
這種趨勢是挑戰也是機會。
有很多上市公司老板來問我,我們怎樣能夠成立一個互聯網部門,該如何做互聯網+。
在此,我分享一下我的顧慮。
我看到的更多是想經過資本運作,杠桿出更高的股價,或者把已有的商品放到網上賣,前者是投機的行為,后者是比較簡化的思維,并沒有深度理解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運作,互聯網的精髓是什么。
這樣的傳統公司運營如果是非常簡單看互聯網把它當做電商、當做微信公眾帳號思維去看,我認為未來可能會被更多的互聯網基因的公司所挑戰。
這個趨勢不僅僅是中國的趨勢,我自己在美國工作多年,也看到很多美國公司面臨這樣的挑戰,美國現在最牛的媒體是誰?傳統的媒體不在表中,我們會發現美國最牛的是赫芬頓郵報和Buzzfeed,而不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時報這些耳熟能詳的公司。
國內也是今日頭條或者是微信公眾帳號或者是微博而不是傳統公司。
這是需要警惕的,我們也看到了美國傳統公司他們試著擁抱互聯網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勝出,沒有的各個電視頻道在努力互聯網化,但是最后勝出的是Netflix。
國內可以類推。
互聯網+的過程中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可能概率勝出是互聯網公司這是傳統公司一定要謹慎,千萬別把互聯網+當做投機的過程或是簡單電子商務服務上線的過程。
傳統的企業有這么大的挑戰來接受擁抱互聯網或者做互聯網+呢?其實最重要的理由是傳統公司運營模式還是不太了解互聯網的規則,還是圍繞著過去的傳統公司的思維。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很多做報紙雜志的朋友,包括國內國外的,他們對我說得很簡單的話,我們是做內容的,未來內容為王,所以互聯網不形成威脅,甚至國外頂尖品牌認為他們的品牌是最重要的,他們忽略用戶互聯網時代來臨后他們有更多的選擇,他們更希望看到他們想看到的內容,可以有長尾效應和個性化效應,過去編輯幫你挑選內容為長尾的思維是落后的。
還有制造內容的報紙和雜志,他們并沒有真的了解到,也許他們可以生產最好的內容,但是實際上生產流程和生產的速度經過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他們也沒有了解到,社區是帶來眼球最大的模式,寫社區的運營比傳統的發行來的更加重要。
互聯網的流量跟傳統的雜志的行銷模式、發行模式完全不同,他們更沒有了解到,其實生產最好的內容跟生產產品經理的思維是一致的,內容應該有迭代,了解用戶背后大數據,不斷的打磨觀察用戶,使用的互動行為而不只是寫了丟就出去,例子可以移植到汽車、消費領域,沒有互聯網思維和運營模式的公司,沒有真正抓到互聯網的精髓。
第二個問題,傳統的公司有巨大的包袱,它可以杠桿化過去的成功做更多的業務,包括互聯網業務,但是嚴重的挑戰是過去的成功可能也就形成了它最巨大的包袱,比如說美國的柯達公司,其實數位相機是柯達所發明的,但是它覺得如果它過分推它的數字化相機會傷害了過去的產品,所以故意把發明藏了起來,因為實在不能夠吃自己的午餐,如果過去的成功企業做的特別特別大,但是一個新的發明不能允許自己做新的事情,每做一個新的事情可能會蠶食了它過去的成功,恰恰這種思維被美國經濟學家定位成創新者的窘境,帶來了很多傳統公司逐漸衰落的命運。
傳統的公司不止是房地產、做汽車的公司,甚至高科技公司也是一樣。
當我在蘋果的時候,蘋果搞不懂軟件,軟件時代來臨了蘋果迷茫了,互聯網時代來臨了微軟也迷茫了,社交時代來臨了,谷歌也迷茫了。
高科技公司發現科技潮流很快,如果不能深化你的理解,并且愿意用壯士斷腕的心情擁抱新技術,放棄過去傳統經營的業務可能得到的營收和利潤,這樣的公司在沒有包袱互聯網公司進攻下可能無法對抗的。
第三,很多傳統公司經營很好,也得利于過去信息不對稱或者是分割市場,也許有個公司某個市場有非常大的知名度壟斷了那個市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被分割的一個一個市場被形成了完整的平臺,過去靠信息不對稱獲得特別高的利潤,或者是黑盒操作等獲利的傳統公司,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有去中央化的作用給壟斷者帶來更大的挑戰。
我們看到余額寶的推出,讓很多錢從銀行轉到了余額寶,因為其實銀行過去有著不合理的利潤,也看到了過去的買車如果要買一個進口車要支付很多倍應有國外的價錢,但是隨著互聯網汽車電商時代的來臨,價格快速下降,互聯網是非常巨大的去中心化的作用,如果一個傳統的公司其實是靠著過去的信息不對稱來獲利的,互聯網的時代會面臨比較大的災難。
在巨大科技潮流下,互聯網改變一切的前提下,一個傳統的公司,我會建議,在要做好自己業務的同時,要敢于用年輕人,放權去了解互聯網商業模式和運作模式是怎樣帶給公司挑戰和機會的。
有時候一個大公司很難有兩種思維,又要以前做成傳統公司的基因,又要有互聯網公司的文化是很困難,有時候靠合作的模式,或者拆分一個小的子公司是比較可行的方向。
這樣的浪潮下,創新工場給今天創業者帶來了巨大的機會,過去我們投資的很多互聯網創業都是一些低成本的創業,而且是非常年輕的創業者,沒有很多的經驗,包括我們投資的美圖和很多其他的公司。
但是其實隨著互聯網開始接觸到傳統企業,我們今天投資的創業者反而是四五十歲的創業者,他們又懂傳統公司又懂互聯網,比如投資了馬東是來自于央視又在愛奇異工作過,還投資了裝修方面的專家。
我們特別喜歡那些有傳統公司經驗但是又真的懂互聯網,愿意用沒有包袱的創業,讓這兩批人能夠聚合在一起,共享未來,產生利潤,這是最看好的模式,例如樂視和小米都是非常好的把握住了傳統加互聯網的機會。
創新工場非常愿意和在座的傳統公司合作,如果你們認可我剛才的思維,我們可以共同讓互聯網+和中國傳統企業互聯網走的更融洽,可以彼此加分,謝謝!
下一篇:雷軍:創業需要有鋼鐵般的意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馬云:15年前曾看不起商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