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前Apple雇員Michael Grothaus為何拋棄Apple,自立門戶?舍棄高薪,舍棄良好工作環境,更舍棄了美味可口的餐廳美食,這是為何?這都是因為他要減肥。
為了減肥,他創辦了屬于自己的公司,開發了幫助自己減肥的產品SITU。
為了減肥,大胖子Michael Grothaus也是拼了! 一年多前,我比現在胖得多,當我說我很“大”的時候往往意味著我的“胖”。
更直觀的說,我體重為280磅(254斤)。
美國疾控中心說像我這樣身高(1.86米)和年齡(35歲)的人,體重應該在140磅(130斤)到189磅(172斤)之間。
顯然,我已大大超出最高界限,多出100磅(90斤)。
而標準體重指數應該是19到24,而我則達到了38。
考慮到我高達38的體重指數,可能伴隨著我的疾病眾多,包括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某種癌癥等等,數不勝數。
但是令人生畏的不是這些恐怖的疾病,而是我的身體已開始不堪體重的重負。
在我10多歲和20歲左右,我的體型就已較為“碩大”。
但直到我30多歲時,才真正切切感受到體重帶來一種我從未體驗過的痛苦——倦怠感。
我意識到我應該改變,應該活得健康,我深信科技對個人健康的助力。
但現實并不如此,我發現市面上沒有一款專注于膳食平衡或健康追蹤的應用,至少對于我而言沒有。
我明白我所需要的產品要能夠幫助我減肥并保持健康,但沒人制造出此類產品。
這正是給予我的一個契機。
當關注自身健康需求,而市面上又無法滿足時,你就得自己創造科技。
以下就是我的故事,以及我的感悟。
一切從一個新年計劃開始 每個人都知道肥胖很惱人,但令你吃驚的是(尤其是你不曾胖過),不同年齡,肥胖惱人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在我10歲前,我還是個瘦小伙。
但后來由于各種原因,我開始吃得很多,體重迅速增長。
當我17歲時,在1994年12月31日,我站在我家衛生間體重儀上稱重時,顯示我已289磅。
我記得我當時就哭了,不是因為這駭人的巨大數字,而是因為當時正值青春期,但由于肥胖,自身難以吸引異性。
九個月后,我就將進入大學。
在那時,我急切希望我的初戀也會在進入大學時出現。
我記得當時我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新年計劃:在我8月18歲生日前,一定要減掉100磅。
這樣我就能在進入大學時,身體健壯,收獲自己的初戀。
當然,這個目標似乎難以企及,特別是我之前已嘗試過各種節食方法(進食包裝上明確標注卡路里含量的預包裝食品)。
我之前知道一項減肥定則:消耗的卡路里要大于攝入的。
因此食用這些食品能夠使我明確自身的卡路里攝入量。
但是,食用這些預包裝食品的問題是:食物缺乏多樣性,不久我就厭倦了。
所以,我沒能堅持下來。
同時,當我嘗試自己用新鮮天然的食材做菜時,我很快發現人無法辨識出正確的食物卡路里含量。
最后,以我的暴飲暴食告終。
但機緣巧合下,在新年前夕,當我站在浴室體重秤上時,我想到了解決方法。
1995年1月1日,我到商店購置了一臺廚房秤和一本800頁的“營養圣經”。
接下來的八個月里,每餐都在家自己做飯自己吃,并詳細記錄每餐的組成部分,然后將每部分稱重,再根據“營養圣經”人工算出其營養成分。
你可想象,每餐的稱重和計算營養成分會耗費大量準備時間(大概30分鐘),但這項工作能夠確保兩件事:首先是我能夠吃得有營養夠新鮮,其次是我每天不會攝入過量的卡路里。
我的努力總算奏效了。
在八個月內,我減掉了100磅并進入大學。
我全新形象在大學四年間為我帶來了更多女生的關注,這是我青年肥胖時期所難以想象的。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進入大學后,45分鐘準備每餐的日子宣告結束。
我進入了一些知名企業工作,這耗費我每個工作日的10-12小時。
工作家庭事務、租金學生貸款、每天生活瑣事,成天被這些所累,誰還有時間來稱重算營養成分? 在Apple食堂誕生的解決之道 時間流逝,體重又重新攀升。
畢業后,我就職于Apple總部庫比蒂諾。
科技行業伙食特好,Apple當然也不例外。
當然,他們不會將食物灌入你的喉嚨,但當你踏入Caffe Macs(Apple總部餐廳)時,你就會只有一個念頭:吃。
自制披薩、意大利面、美味的三明治、壽司——只有你想不到的菜肴,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所有的食物都由大廚們精心準備。
在2006年,嘗遍了Caffe Macs所有美食,為自己的理想企業工作,但我對自己卻感到前所未有的難受。
盡管我成長得更專業更具獨創力,但我的生活健康卻處于惡性循環。
我大量增重,隨之而來的是身體關節疼痛、胃痛和頭痛。
某一吃披薩時,我突然想到,如果我能知道所食用的食品的卡路里,那么我就能像高中時候開始我的減肥計劃了。
我希望Apple餐廳能為員工提供磅秤和食物圣經。
但轉念一想,即使我說服了餐廳的大廚,但誰又能像一個大學新生一樣有時間去進行那樣費時費力的測量活動呢? 對!我需要一款智能秤。
只要我把食物放在上面,它就可以顯示出食物所蘊含的卡路里。
如果我想繼續我高中時候的減肥方案,那么這樣一款智能秤就是給和我一樣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胖子們,最好的饋贈。
勉強算是一位創業者 在接下來5年內,iPhone誕生了,緊隨其后的是iPad,然后是如無線體重計和健康追蹤器等個人健康科技的涌現,但都未為我服務,未使我飲食營養健康。
因此,在2012年中期,我35歲而體重再次達280磅時,我意識到如果沒有人創造出滿足我需求的減肥技術,我就必須得“自力更生”。
這造就了兩年后我的產品——SITU(智能食品營養秤)面市。
然而,走到今天并不容易。
我從未想要成為一位創業者或者一家科技公司的CEO。
因為我喜歡撰寫有關創業精神和科技領袖的文章,才創辦了屬于自己的科技公司?絕不可能。
我創造SITU完全是出于我自身的需求。
這就是我對人們說我只能勉強算是個創業者的原因。
說實話,最初我只是有這個想法和該項應用的一些草圖和以及一片急切減肥的心。
我明白,要想將SITU從想法變為現實成為一個真實存在的產品,我就需要大量的幫助。
最初的幫助來自Jose Farinha。
他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也是一位隧道工程師,即使他不需要一款像SITU的工具來減肥,但也對我的想法感同身受。
于是,我們決定創辦一家企業,來將這款產品帶入我們的現實生活。
Jose除了極具創造力能夠幫我實現我的想法之外,還擅長于物理工程。
因此,能夠與他這樣的人合作大大彌補了我的薄弱環節。
我們成立公司之初,并未聚焦于最終目標——終極產品。
因為,一開始這樣顯得太過于激進了。
相反,我們制定了多個短期可行目標:完成應用設計,面試雇傭人才,尋求能與我們想法創造融合的優秀產品設計師,學習了解不同種類塑料對產品的影響,找到制造商,學習如何合理分工分配,等等一系列目標。
SITU的制造過程極其緩慢。
其過程有時振奮人心充滿樂趣,有時也極具挑戰,難以克服。
但是,它的制造過程影響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能重拾健康,且不為現實所改變。
使用SITU配套硬件與軟件幫助我減掉了80磅——正如你能想象到的,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現如今Jose和我已用SITU吸引了大量的用戶,他們相信該產品的功效,同時也向我咨詢了一系列建議。
以下是我對他們的建議: 1.創業的起點,源于為自己打造一款想要的產品; 我創造出SITU僅僅是因為我需要達到我個人的健康目標,這樣想來,感覺動機是有些“自私”。
但是僅為自己創造產品最終會成為你的優勢。
我不會陷入回答類似于“賣給別人的產品”這種無解問題的陷阱。
但是這卻能夠使我反復捉摸推敲產品設計和用戶硬件與軟件的使用體驗,也因此我得以不斷優化產品。
SITU就是優化的典型范例:發布iPad應用,食物稱重,得出營養成分。
成功研發出首部SITU耗資5萬美金。
假如最終沒人認可SITU,我可以展示盡管作為廚房秤的SITU價值5萬美金,代價高昂,但我對此很滿意,因為它確確實實能幫我減肥。
2.產品要為他人著想; 我堅信,正是因為我不太苛求SITU面向用戶的設計,也不在乎能否賺錢,才得以將首次產品制造得如此成功,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用戶。
在首款產品成功幫我減肥后,Jose和我打算在Kickstarter一個月內籌集6萬美元資金。
我們一發布信息,就極其意外的收到了眾多郵件、信息和電話,來咨詢的不僅包括與我一樣想要減肥的人群,還包括糖尿病人和運動員,也有衛生組織領導人與肥胖研究員。
每一位聯系我們的人都使得我們對自己的產品有了一些全新的認識,不僅如此,我們還得到了改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的建議。
3.不要灰心,創業之路上總有意外 任何時候你取得了一些進步(不管是減掉了100磅或是創辦屬于自己的公司使產品面市),都得明白行進路上總有意外,大多還都是惱人的。
在我使用SITU減掉80磅后,完全變了一個人。
毫無疑問,我外形的吸引力增大,但我未曾料到的是一些聯系人對待我的差異。
我想說,令我驚訝的是人們評判人的能力是基于你的體型大小。
打個比方,胖Michael與瘦Michael擁有同樣想法,但在人們眼中瘦Michael的想法更好。
這是一個我希望能夠忘記的體悟。
4.對那些誠心挑刺的人,說一句“去你媽的”! 盡管我認為最后一點建議極其有用,但我認為并不能完全采納。
2001年5月,我為在戛納電影節的一個制片廠工作。
當我出席一位導演及其演員媒體招待會時,有位記者問到導演其影片是否徹底脫離好萊塢敘事手法與影像技術,取得商業影片成功。
在導演還未來得及回答前,另一端的電影主創就站起來回答說:“假如他們不懂,就去他們的。
我們相信該片終會成功。
這才是最重要的。
” 那部電影最終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
當我想用戶首次介紹SITU時,除了Jose,很少有人能夠理解。
大多數都無法理解為何SITU比手動輸入所食食品更好。
更糟糕的是,這些人都還未得到產品就在問為何SITU不能正常工作。
我頻繁聽到“我從未使用過SITU”“它不工作”“如果這想法很棒,早有人做出這種產品了”更甚者會說:“你不應該那樣做,你應該這樣做”。
對這些人,我只想說:“去你媽的”(當然是在我心里說,表面上我仍要笑臉相迎,感謝他們的建議,然后接著實施我的計劃)。
我想說的是,在你告訴他人想法時,每個人都成了指點這些事不能做,那些事不能做的“專家”。
這大概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具有話語權,每個人都候著他們的次序,即使他們并不充分了解話題本身。
當我告訴他人我要減掉80磅時,他們給我類似的反饋:“你?想減80磅?我看不行”。
“沒人可以不動手術就減80磅”“你最多減20磅然后又反彈回來,相信我,我試過”“來塊餡餅嗎?” 如果我在心中不對這些人說去他媽的,然后接著繼續樂觀實施計劃,我就不會有如今的成就。
兩年后,我成功減肥,我比前20年的我都更瘦更健康,并且我還有一項了不起的科技產品。
所以,如果下次有人告訴你,你無法實現你的個人目標時,你盡管對他們說:“去你媽的吧”!
下一篇:年銷售過億的淘寶網店店主成長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打工仔驚天創業史:從1.2元到20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