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銷售額10億元人民幣,共有門店1368家。
這并不是什么連鎖中餐館,而是由一個單價0.7元的饅頭造就的小小傳奇。
“巴比饅頭”在2003年創立,2012年,其所有門店共創下10億元的銷售紀錄。
創始人劉會平并未滿足于此,不久前,他公開宣布:要做世界的包子大王,計劃未來三年內,門店額年銷售額達到25億元。
包子、饅頭這種不起眼的小買賣,怎么被劉會平做成了大生意?“劉師傅”轉型借助連鎖加盟,巴比饅頭迅速實現了低成本的擴張。
1998年安徽小伙兒劉會平初到上海,用手頭僅有的幾千元開了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包子鋪。
但由于不了解上海居民的口味偏好,他的店很快就關門了,本錢虧得精光。
之后,劉會平也做過其它品類,但都不成功,最終他還是決定回到自己最擅長的包子、饅頭上。
但要從不計其數的包子饅頭店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劉會平仔細觀察后發現,小店價格便宜,但衛生差;大門店衛生相對好,但價格也高,而且都是機器攪拌制餡,口感不夠脆。
2000年,利用大、小包子鋪的缺點,劉會平重操舊業,取名“劉師傅大包”。
為迎合上海居民的偏好,他做了很多新嘗試。
比如,為保證肉的味道純正,他專門從安徽鄉下采購天然飼料喂養的豬肉;他的菜餡全部由人工切碎,這樣青菜的口感好,非常脆;他在價格上也走親民路線,最初一個包子只賣7毛錢。
“劉師傅大包”迅速紅火起來,2003年,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劉會平將之改名為“巴比饅頭”。
2004年初,劉會平已經開了10多家直營的巴比饅頭店,加上親戚朋友加盟的門店,共計20多家。
但真正讓巴比饅頭走上快車道的,是2005年開始啟動的加盟,這種低成本的擴張模式讓巴比饅頭在當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突破500家。
目前的1368家店中,直營店只占比約10%。
開放加盟后,“巴比饅頭”的角色定位發生變化,從一個包子饅頭連鎖店的經營者,變成中式面點制造商,主要的營收來源有兩部分:向加盟店銷售供應包子、饅頭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加盟費、管理費(單店每月300—500元不等)等收入。
2008年,劉會平注冊成立了上海中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飲集團”),下轄“巴比饅頭”等子公司。
2012年,中飲集團僅通過巴比饅頭品牌就實現4.5億元銷售,再加上團餐等業務,共計營收5億多元。
目前,巴比饅頭主要聚集在長三角,僅上海就有700—800家。
劉會平正籌備將覆蓋范圍擴張至環渤海經濟圈和珠三角地區,計劃在2016年內,門店總數達到2500家;未來他希望在全國開設2萬家門店,而且以加盟為主。
除了橫向擴張,他還要從縱向上提升渠道的利用效率:向巴比饅頭的門店供應速凍餃子、速凍饅頭。
在這個業務坐標系上,中飲集團對應的是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速凍巨頭。
不過,劉會平自認為有勝算的“籌碼”,他覺得,相比走商超渠道的速凍巨頭,中飲集團直接配送到巴比饅頭的門店,渠道層級少,不僅零售價可以更便宜,而且實行每天派送,產品更新鮮。
劉會平的邏輯很明了:渠道為王。
他還從當下風生水起的生鮮電商中看到了渠道的價值。
“這個事情難就難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但這卻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他說,巴比饅頭每天通過上百輛冷鏈車為門店做配送,如果承接生鮮電商的配送業務,將生鮮包裹帶到門店,幾乎不增加成本,另外,門店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也有時間上門配送,獲得更多收入。
饅頭“爭上游”中央工廠成為巴比饅頭標準化、規?;暮诵?。
標準化運營是所有連鎖經營模式繞不開的問題,巴比饅頭也不例外。
在公司內部,劉會平逐漸建成了兩大體系,分管門店和生產。
尤其是中央工廠,在劉會平眼里,這是巴比饅頭實現標準化、規?;?,以及走向更大規模的核心。
早在2008年,劉會平就斥資2000多萬元,在上海松江建了一個中央工廠。
但是,這個中央工廠只能支撐1600—1800家門店的需求。
所以,在這個工廠周圍,一個投資3億元、占地百畝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
據劉會平透露,為支撐在珠三角地區的擴張,巴比饅頭也正在南方區域籌建中央工廠。
2014年中期,松江的新工廠將投產,劉會平不僅希望借此為所有門店配送,還會著重發展團餐業務,即為學校、工廠、醫院等單位的食堂集中供應面點。
中央工廠也只是劉會平藍圖中的一個環節。
2012年,巴比饅頭的中央工廠僅豬肉的采購額就上億元,未來幾年預計會達到數億元;蔬菜的使用量每天也達幾萬斤,未來有可能是十幾萬乃至幾十萬斤的采購量。
所以,在長期規劃里,劉會平還計劃與專業的養殖公司合作,專門按照巴比饅頭的要求供應豬肉;同時與專業的農業公司合作,成立農業園,為巴比饅頭種植更標準、安全更可控的蔬菜。
在他看來,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可以為巴比饅頭的中央工廠在成本和質量上贏得雙重優勢。
從2003年到2012年,短短10年間,巴比饅頭已經從一間小小的包子鋪成長為門店數量過千家,營收10億元的中型企業。
如今,劉會平正在學習如何管理一家中型企業。
2007年,他通過網絡招聘,認識了福記食品原高管灑海濱,兩人聊得投緣,灑海濱順理成章地加入中飲集團。
除此之外,巴比饅頭還從麥當勞挖來門店管理部的總監。
為了留住這些人才,最近幾年,劉會平拿出公司15%的股份分配給高管。
現階段,他正在考慮股權激勵制度到底該怎么做才能既對企業有正面作用,又能適應中飲集團長期的發展需要。
下一篇:80后海歸賣玩具成百萬富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歲芬蘭少年一年賺足4400萬美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