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拼多多于今日(7月26日)在美國上市,市值1600億人民幣。
創始人黃崢占股50.7%。
這位出生于1980年的杭州普通工人之子,用28個月時間創造了身家800億的奇跡。
80后的創業者和億萬富翁越來越多。
前不久摩拜胡瑋煒就已經成為10億級的富豪,而好未來張邦鑫、大疆汪韜、今日頭條張一鳴、滴滴程維、趣店羅敏更是早已超百億身價。
但是,白手起家做到市值1600億,個人身家800億的,黃崢是第一個。
黃崢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沒有家族的力量可以依靠。
他的一切,完全來自于個人努力。
而成功的關鍵,只在于三個字:弱關系!(一)2002年,黃崢在寢室上網,通過MSN添加了一位陌生網友。
這位網友向他請教一個技術問題。
黃崢學的是計算機,平時喜歡在網上發一些文章,這位網友恰巧看過了。
黃崢幫網友解決了問題,網友非常感謝,順手給黃崢一點小小的回報,改變了黃崢的整個人生。
這位陌生網友名叫丁磊,網易創始人。
所謂弱關系,就是親戚、老師同學及早已熟識的朋友之外,與你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結識,只有微弱聯系的陌生人,如網友,一面之緣的飯友、酒友、K友、驢友,曾有業務往來但交往不多的客戶,同一個飯圈的飯,學校隔壁班的同學或其他屆的校友,同一寫字樓其他公司的點頭之交等等。
弱關系雖然與我們的聯系很弱,但是在我們找工作生活的很多人生重要關口,往往能發揮比親朋好友更大的作用。
1973年,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MarkGranovetter)提出了弱關系(weaktie)理論。
他的研究表明,通過人脈關系找工作的人中,在強關系幫助下找到工作的占31.4%,在弱關系幫助下找到工作的占68.6%。
丁磊之于黃崢,就是典型的弱關系。
黃崢幫助丁磊解決技術難題后,丁磊出于對黃崢的欣賞和感謝,把黃崢引薦給自己的一個朋友。
這個朋友名叫段永平。
段永平對黃崢而言,是弱關系轉介紹的關系,更是弱關系。
黃崢到美國求學時,他們才第一次認識。
后來,段永平成了黃崢的人生導師。
對了,段永平還是陳明永、沈煒、金至江的人生導師。
這三個人分別是OPPO創始人、Vivo創始人和步步高CEO。
而段永平自己,是“小霸王學習機”和“步步高”的創始人。
2006年,段永平62萬美元買下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可以帶一個人同行,他帶了黃崢。
在黃崢的就業和創業過程中,段永平無數次指點、出謀劃策,甚至出資。
黃崢今天的成功,與丁磊和段永平脫不開關系。
這個時候,原來的弱關系,已經轉化為了超強的強關系。
但這種關系的起源,就是最初MSN上的一個好友申請。
圖:黃崢與巴菲特(二)馬云更是運用弱關系的大師。
十幾歲的時候,他就跑到街頭搭訕外國友人。
其中一位友人KenMorley,后來在馬云求學期間資助了他,并在他結婚時幫忙買了房子。
不過最大的幫助,是改變了馬云的人生:1985年,在Ken的幫助下,馬云得以去澳大利亞旅游。
多年以后馬云回憶:“澳大利亞之旅改變了我,我沒法形容這改變。
紐卡斯爾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
沒有那29天,我永遠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
當我回到大陸時,我完全是另外一個人了。
” 圖:馬云在Ken的幫助下去了澳大利亞,回來后他變成了另一個人和蔡崇信的結識,也是弱關系運用的典范。
1999年,蔡崇信回臺灣,一位做IT的朋友找他幫忙,說要把公司賣給一個大陸人,請精通財務和法務的蔡幫忙處理。
蔡見了這位長得像外星人的大陸人,兩人是第一次見面。
我們無從得知馬云對蔡崇信施了什么魔法。
只知道后來,蔡崇信放棄了580萬年薪,到馬云這里拿500元月薪。
據說,阿里今天的成功,一半是他的功勞。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弱關系的聚集和轉化上更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記者,她有天然的渠道接觸無數的弱關系。
但是,80后記者那么多,為什么只有她做成億萬富姐?關鍵就在于她能把弱關系維系住。
采訪一個人容易,采訪之后,那個人還愿意搭理你,難;采訪之后,那個人愿意出錢出精力出主意來幫你,難上加難。
而胡瑋煒做到了。
投資人李斌有錢有思路,什么都想好了,只等一個人來執行,為什么選擇了胡瑋煒呢?因為她有聚攏弱關系的能力。
而組建團隊正是創業必不可少的關鍵能力之一。
胡瑋煒在做摩拜之前做GeekCar,專門租了一個四合院,用于辦沙龍。
夏日夜晚,花毛一體,啤酒任喝,邀請汽車行業的工程師、科學家、愛好者、從業者聚會,每晚高朋滿座,思想火花四濺。
后來解決了摩拜設計和技術難題的王超,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
圖:胡瑋煒和她的團隊。
這些都是她聚集的弱關系沒有結識弱關系的渠道,就自己尋找。
沒有聚攏弱關系的平臺,就自己搭建。
這就是為什么馬云能成首富,胡瑋煒能遠遠拋棄同齡人的原因。
(三)弱關系無處不在,就看你有沒有運用的意識。
在高中校友微信群里,我認識了不少師兄師姐。
之前我和他們除了都是出自平江一中,毫無其他關聯,他們不知有我,我亦不知有他們。
但是,通過微信群的互動,我們建立了聯系和信任。
有位師兄說,如果今后我要出國留學,他愿意全額資助。
好幾位事業成功的師兄師姐都對我提出招攬之意。
在我做咨詢以后,幾乎所有開公司的群友都來找我咨詢公司管理方面的問題,有的師兄師姐還主動介紹聯系咨詢項目給我。
對彼此而言,我們都是高價值的弱關系。
我老婆參與創業項目,做“互動學堂”,希望天下沒有難辦的學術會議,這個項目前景非常好。
我在浙江大學未來企業家俱樂部微信群里一介紹,就有做投資人的校友愿意去洽談融資。
所以很多時候,弱關系并不需要太深的人脈,有信息流通,就有弱關系的變現。
圖:微信群是弱關系的重要來源我和現在的團隊,也是弱關系聯結的功勞。
起初我在一個穩定但沉悶的單位工作,業余時間喜歡看看微博,結識了一些人,其中一位是做咨詢的大佬前輩。
在這位前輩的啟發和鼓勵下,我才有眼光、能力和勇氣進入到咨詢行業。
而團隊成員,80%都是因為在網上看到我寫的文章,受到感染而加入進來的。
我需要一支團結能干的隊伍,他們需要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我們互相成就,走在共同創建中國最偉大咨詢公司的路上。
而這,都起源于弱關系。
(四)2010年,三個美國研究人員,Eagle,Macy和Claxton做了一個研究,他們發現,越是富有的人,弱關系交往越多;越是窮人,越只在強關系圈子里打轉。
我們很難說清楚是因為富有,才有更多的弱關系,還是因為更多的弱關系,所以才富有。
但顯而易見的是,成天只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同學打交道,你接觸新的信息和各行各業優秀的人的概率,一定大大小于那些經常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
因為,弱關系理論的本質,不是人脈,而是信息的傳遞。
圖:你的弱關系越廣,獲得的信息就越多。
信息社會,掌握信息就是掌握資源每天在你周邊的人,你們做的事情,接觸到的人,了解到的信息,看的朋友圈,和你差不太多的。
不接觸外面的圈子,新的學習機會、新的工作機會、新的投資機會、新的創業機會,從哪里來?請記住,有價值的人脈關鍵不是你融入了哪個圈子,而是你接觸了多少圈外的人。
有很多人,看起來并不辛苦,但他們所獲得的卻極多。
而你辛辛苦苦拼死拼活,每個月卻只能賺那么一點點,為什么?因為他們善于利用社會網絡資源。
只要掌握社會資源構建和經營的能力,就不僅可以用自己的努力,還可以用平臺和系統去放大努力的效果。
這就是弱關系的力量。
而你只靠自己,怎么能拼得過人家?(五)弱關系是如此重要,每個人都必須刻意經營。
熟人之間相互了解太多,只有陌生人里面,才有和你及周邊人截然不同的技能與資源。
如果你習慣于單干,全憑個人勤奮和聰明勁,肯定走不遠。
只有不斷地開拓弱關系,才有可能遇到貴人。
你還要學會把弱關系變為強關系,讓貴人愿意帶你玩,愿意幫助你,拉你進入新的圈子。
如何開拓弱關系呢?方法很多,關鍵是你愿意放開自己,付諸實踐。
在網絡上,你是不是習慣于當一個看客,而不去留言點贊?在微信群里,你是不是只喜歡搶紅包,而從來不發紅包?朋友拉你去參加一個飯局,你想著晚上還有新更的劇集沒看就懶得去?在微博上,你是不是萬年潛水,從不發聲?校友的聚會,你是不是厭惡和陌生人交往,一推再推?讀書會,是不是聽都沒聽說過,更別說自己組建?如果是的話,那你就是把自己限定在一個狹窄的圈子里,自我制造了一個關系圍城,屏蔽了價值無限的弱關系。
弱關系存在于校友聚會、讀書會、行業協會、歌迷會、網友聚會、教堂、寺廟、微博、微信、朋友圈、知乎、豆瓣、抖音、郊游、K歌,一切能接觸到陌生人的地方。
只要用心開拓,弱關系無處不在。
圖:弱關系無處不在,就等著你去開拓如何把弱關系變強呢?如果你有實力,就用實力說話,如黃崢之于丁磊。
如果你有熱情,就用熱情說話,如馬云之于Ken。
如果現在沒有實力,可以靠讓對方知道你未來會變強,要展示你的意愿和努力,如我之于咨詢屆的那位前輩。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展現你的靠譜、責任心、守承諾、思維敏捷、熱愛學習等等去獲得對方的信任或欣賞。
最后,哪怕你什么都沒有,也可以通過對對方的仰慕、膜拜和忠誠。
一定要多到硅谷和華爾街去,到北上廣深去,到高校去,到創業園、高新區去。
要到優秀人聚集的圈子及其周圍去碰。
在網上,要到高校BBS、知乎、豆瓣、簡書、Github、維基百科、36氪、領英、果殼網、讀書和學習類網站、公眾號和交流群、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的評論區去。
碰到比你優秀的人,要善于向他們學習,虛心請教。
同時,還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變得更強、更靠譜,或者展示你的用心、努力、謙虛、好學、忠誠讓貴人愿意接納你,信任你,給你機會。
人生的逆襲必須靠貴人。
對于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我們,貴人只能從弱關系中產生。
強關系能給你過去,但弱關系能給你未來!
下一篇:為父還債走上創業路,六次創業后終獲成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圖秀秀吳欣鴻:從千萬小子到億萬先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