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什么是弱點營銷?“宇宙的精靈,萬物的靈長”,說的是人類。
但現實中,人性的弱點也不少:貪婪、恐懼、嫉妒、懶惰、好色、貪慕虛榮、難抵誘惑、害怕孤獨、熱愛免費、重視等級、迷信專家、崇拜名人、喜隨波逐流……關于人性的一切弱點,正在被消費社會利用和營銷。
一切營銷都是弱點營銷,針對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和后天養成的世俗判斷。
想想你因為怕腎虛、怕肥胖、怕膚黑、怕生病、怕落伍而進行的消費,想想你在電商大戰中搶的打折貨和在歐美搶購的奢侈品,想想你永遠缺一件衣服的衣櫥和找不到鞋的腳,想想你伸向淘寶的手和接不完的快遞,想想你看了廣告后買的東西和名人簽名,想想你買房和理財的被忽悠史——你的弱點被營銷、需求被開發、欲望被滿足,貌似雙贏。
但你為什么消費之后會失望、欲望滿足后會悔恨?斯拉沃伊·齊澤克說:“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而弱點營銷所做的,就是引導人一直需要、永不滿足。
《善惡經濟學》作者托馬斯·賽德拉切克對《新周刊》說:不滿足成為讓我們進步和成長的引擎,也會讓我們自己成為一個永不滿足的引擎。
人性難改,而營銷無所不在。
想不成為弱點營銷的犧牲品,必須有強大的內心和自我認知。
但真到那時,你倒能成功營銷別人的弱點了,無論你賣的是電器還是價值觀。
免費 貪便宜,誰能不貪便宜呢?只要你曾經消費過,你就一定在各路商家的打折、免費試用活動中掉入過陷阱。
雖然人人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是在類似“清倉、免費、大減價、五折起”的招牌下,看到有自己可能需要的東西,都難免會熱血上涌,不能自制地興奮、激動,迅速說服自己,進行原本不需要的額外或者過度或者超前的消費。
“零元購機”就是在這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的時期針對人的貪便宜心理而出現的最普遍的一種營銷手段。
“零元”二字有讓人血脈噴張的效果,足以讓部分人忘記在零消費的背后是你每月需要支付你原本可能用不完的話費。
零元購機劃算么?其實這不重要,只要你心動得閃過這個念頭,你就已經被商家算計了。
認命吧,沒有消費者能精明過商家。
VIP 1776年,美國摘掉英屬殖民地的帽子,宣稱:所有人生而平等;上世紀80年代,還是美國人,用一句“Very important person”作為郵件的標題,從此VIP被廣泛使用,人們又被拉回了等級時代。
在商業領域,VIP本來指的是創造了80%利潤的20%人群,他們直接關系著企業的興衰,員工的飯碗。
因此,企業對之悉心呵護,格外照顧:銀行的VIP不用排隊;航空公司的VIP有單獨的休息室;QQ的VIP在游戲大廳里可以隨意“踢人”。
正是這些“小特權”,成功滿足了已有VIP的優越感,也成為企業促銷的利器——潛意識里,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是多數人中擁有特權的少數人,在社會階層中位列更高的等級。
商家則順勢扮演著布道者,一邊以增值服務為誘餌,一邊向客戶灌輸“VIP并不是天生的,人人都可以成為VIP”。
2011年,某市場研究公司曾以500名消費者為樣本進行調查,其中19%的受訪者有5張以上的VIP卡。
除了熟悉的壟斷行業,還包括服裝、餐飲、美容、KTV,甚至修鞋鋪。
29%的受訪者承認,通過預存一定的金額換來了VIP;35%的受訪者為了晉級為VIP曾發生不必要的消費。
隨著門檻降低,VIP的人數越來越多,商家承諾的“小特權”卻越來越少,能兌現的更少,“不平等”日益趨向“平等”,“VVIP”亦應聲而出。
饑餓營銷 佛云人生八苦,其中之一為求不得。
然而,世間能做到無欲無求的有幾人?蕓蕓眾生,多是苦中求,以苦為樂。
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越是難得到的花的心思越多。
很多時候,“求”的過程已經超越了“求”的結果,過程越艱辛,得到后越有成就感,越開心。
饑餓營銷就是針對這種心理,投其所好。
商家有意調低供應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或者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增加人氣。
從蘋果的系列產品和近年來的國產大片可以看出,饑餓營銷的路子基本都是這樣的:在產品研發和影片拍攝階段就不時拋出一個又一個包袱,或以高科技為賣點,或以導演選秀為賣點,贏得消費者的持續關注。
但是,最核心的東西卻嚴格保密:比如,iPhone4的外觀設計被蘋果嚴防死守了30個月;《金陵十三釵》先后發布了多款電影海報,卻直到最后一款才出現女主角的一個背影,期間,兩配角演員因為在微博上公布了上妝照還被解雇。
而關于核心內容的猜測客觀上則在受眾中進行著一場口碑傳播。
當消費者的胃口被充分吊起來,便是最佳的產品上市時機。
被抑制了長久的欲望一旦有了宣泄的途徑,結果即風雨無阻,夜里排隊;哪怕票價創紀錄達到120元,也場場爆滿。
下一篇:樂視的“眾籌營銷”靠不靠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內疚營銷:把巧克力賣給節食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