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羅永浩4月初在微博上為其錘子科技招聘軟件研發總監時,除了百萬年薪的誘人條件外,還特別提到了“如果應聘者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上海、杭州或深圳,錘子科技在搬離北京前,另有每年十萬元的PM2.5津貼。
”實情也罷,噱頭也好,但北京確實不太招人待見了。
從2009年開始,“逃離北上廣”的現象開始涌現,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很多人的這種逃離,都是各種權衡、比較下做出的決定,這個決定,關乎他們以后的人生路怎么走。
現在,發現我身處的創業圈,也開始上演這種“逃離”。
當然“逃離”用在這里很不準確,很多創業企業選擇離開北上廣,是一種主動的出擊,創業者想要掌握自己企業的命運,離開“北上廣”,關乎企業之后的路怎么走。
云科技報道,2008年創立創意商品電商網站趣玩的周品在今年將公司總部從北京搬到了成都。
為什么要搬?周品說其實是“以人為本”。
“我們這一票人在北京都沒生活得更好的可能性……我想要我們這一票人在3-5年內能安心創業。
避免有浮躁的想法。
”下面我們就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創業氛圍最濃、風投機構最密集的北京為切入點,來看看具體的情況:在IT企業、IT精英聚集的北京中關村地區,房價已高達六七萬/平米,君不見新浪今年一季度的利潤只能在北京買一套房嗎? 而且,現在商住兩用房很難注冊公司了,居委會不給蓋章了,工商局也不批了。
北京寫字樓的租金更是不虛“寸土寸金”之名,初創企業們真心租不起,找個辦公的地非常難。
再加上孩子入學難、交通擁堵、空氣污染以及二三線城市“宜居”生活的吸引力,很多創業者對在北京生活是越來越不滿意。
當然“萬惡的北京”也不是一點都不讓人留戀,就像回到二三線城市的青年會懷念北京的展覽、演出、講座、形形色色的朋友一樣。
很多創業者對北京也不是說一點兒都不愛。
畢竟這里有最好的互聯網創業氛圍、人才多、資本多、點子多、媒體多……有的企業把總部遷走了,市場、品牌等部門仍留守北京,創始人也要每個月飛北京一趟;也有的企業從二線城市發家后,把總部定在了北京。
力美互動創始人舒義在2012年接受《創業邦》雜志采訪時為記者列出了下面這些數據:我在成都給一個游戲公司投了幾十萬元,熬了三年,沒有再融資也活得好好的,團隊的核心成員一個都沒走。
兩年前,成都核心的 ios程序員,月薪在2500到3000元。
成都的環境更適合做開發,比如明確的游戲開發任務,人員不浮躁,沒有挖人的現象。
相比之下,北京的人力成本太高。
兩年前,一個核心的ios程序員月薪就在2萬塊,和成都將近10倍的差距。
僅僅在兩年前,我們公司的最高工資是8000塊。
我當 時覺得好心痛,基本上恨不得天天盯著他做好多事情。
現在在北京,我們公司核心的程序員月薪在3萬元,一般的也要1.5萬元。
從百度那些大公司招來的人,動不動就要求年薪四五十萬,而且還要有期權留住他。
核心的銷售,月薪也基本在1.5萬到2萬元之間。
再說辦公成本。
最早我們在東四環外的大成國際辦公,200平方米,每月2萬塊。
我當時覺得好貴。
我們之前在成都最市中心的一棟寫字樓,面積一樣大小的辦公室,月租金3000元。
去年,我們在北京重新租了一個辦公地點,月租金8萬元。
現在租下的一層樓,每月差不多30萬元,一年光房租成本就要花掉400萬元。
看在各個城市的他們怎么說到底選哪里創業,或者是現在的公司該不該搬家?看看其他創業者及投資人怎么說:PPTV創始人姚欣:企業最終能否做好,選擇合適的創業地點只是外因,不是最核心要素,關鍵還是靠團隊和商業模式。
選擇創業城市姚欣認為要考慮下面三個方面:首先,跟企業發展規模有關。
比如,武漢更適合本土青年創業,那里物價水平相對較低。
武漢有大量的大學生,不缺人才,比較適合技術開發團隊和早期的創業團隊。
不可否認,尋找高端財經管理類人才可能有點困難。
其次,跟創業者背景有關。
上海可能更適合海歸或高管等起點比較高的創業者。
這些創業者需要站在上海這種更靈活的國際化平臺上,離資本更近,可能利于創業早期就能拿到啟動資金,讓企業高速發展和成長。
再次,業務領域也很重要。
我接觸過很多創業者,有的做清潔能源等生產制造類的行業,盡管企業有研發,但更重要的是制造、生產、物流,他們不一定非得選擇在北京、上海創業。
還有很多電商企業或者O2O模式的企業,更多地需要跟傳統產業結合,他們其實也不一定非得在北上廣城市。
但是,我們做互聯網的傳媒領域,人才、人脈、資源、資本等90%以上的資源都聚焦在大城市,我們可以選擇的城市不會太多。
但企業最終能否做好,選擇合適的創業地點只是外因,不是最核心要素,關鍵還是靠團隊和商業模式。
同步推創始人熊俊:廈門的創業成本很低,首先物價水平很低。
單就房租而言,同樣的寫字樓,北京有可能是每平方米一天5塊錢,在廈門則是每平方米一天1塊錢。
試想,如果把房租省下的錢花在員工薪酬上,要么可以開出比北上廣更具競爭力的薪水,要么可以雇用更多的人。
當然,從整個大環境來講,廈門也并非純粹的創業樂土,偏安東南,人才是最大的瓶頸。
“當時李開復就對我說,廈門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熊俊說,廈門的大學偏文科,這對極度依賴人才的互聯網創業是致命的缺陷。
人才如果在北京這種城市,不在這家公司還可以去另一家公司,而廈門的人才如果離開了同步助手,很可能就無從選擇了。
另一個問題是互聯網的氛圍,單就移動互聯網創業來說,時間成本是除了資金成本外首要考慮的因素。
北京人才眾多,做出同樣一款產品的時間可能要大大低于廈門公司。
“那些需要深耕細作的項目, 比較適合放在廈門;如果只是拼速度、拼快速的融資,就不是很適合來廈門。
”熊俊每個月都會到北京一兩次,保持行業的敏感度,維系與圈內人的關系。
下一篇:淘寶創業成新潮 專業團隊指導很重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淘寶第一村”造富退燒:小賣家走向消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