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杭州因為擁有阿里巴巴,形成了一個電子商務生態圈;成都因休閑氣質和政策支持,成為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勝地;廈門因良好的人居環境,成為了草根創業者的新選擇——中國未來的硅谷,未必和中關村有什么關系。
人人都在談“創業”,每個城市都在建“硅谷”,這個時代中了成功的毒。
但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各個城市,都沒有準備好。
中國城市言必稱“硅谷”,但它們都沒有硅谷的軟件和硬件——往大里說,它們缺乏創新精神和反叛精神;往小里說,它們沒有那么多的人才和風險投資商——它們甚至沒有硅谷那么好的自然環境。
中國創業者喜歡拿喬布斯和馬克·扎克伯格當自己的偶像,但現實情況是,他們多數人都以事業為財富路徑,以模仿為成功要領,以金錢取代個人興趣。
把創業變成一件無趣的事情,直至上市這個終點。
創業者和創業城市該怎么做?也許應該看看杭州、成都、廈門這三地的例子。
十多年前,杭州接納了馬云這個“大忽悠”,現在馬云給這座城市營造了電子商務生態圈,每年間接帶來千億級別的GDP貢獻;成都最早是一座被人看輕的網游之城,最近數年卻因自己的休閑氣質和政策支持,吸引了無數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這些創業者在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時,也正在讓成都成為真正的“移動互聯網之城”;以小資氣質聞名的廈門,正因良好的人居環境吸引了大量的草根創業者前來,而成為一座“新興的科技創業城市”。
這三地都擁有優勢,也有各自無法避免的缺點,但當把它們放在一起綜合考量時,我們就能發現,當一座城市和創業者都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時,他們就能正向影響,給彼此更多的力量。
中國的“硅谷”也許會出現在這三個城市。
對于杭州的創業者而言,硅谷的“創新”概念并不吸引人,至少在北京同行紛紛模仿硅谷的時候,他們依舊心安理得地做著電子商務。
這些圍繞淘寶做生意的人,可能頭幾個月、頭一年就能賺錢。
13年前,當馬云和他的同伴在杭州城西的湖畔花園創業時,可能沒有想到,阿里巴巴日后會成為這座城市的商業圖騰,并被賦予更廣泛的政治意義——2008年,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訪問阿里巴巴后發問:“廣東為何沒有阿里巴巴”?此前,俞正聲關于“上海為何留不住馬云”的言論已經被滬上媒體炒翻了天。
這些言論從側面印證了杭州對創業者的吸引力,這里既不會像廣東一樣只注重制造業,也不會像上海一樣只知道吸引外資和扶持國企——阿里巴巴的崛起說明,至少創新精神和中小企業在這里能夠得到包容——要知道,馬云很長時間內都被當成“大忽悠”,但杭州相信了他。
十多年后,杭州成為一座創業者聚集的城市,他們仍然以創新為自己的準則,但已經沒有馬云當初的困擾——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人人熟悉的名詞,而以阿里巴巴為核心的電商生態圈已經足夠大,從中分得一杯羹,就可以輕易讓創業公司做到億元級別的規模。
Web2.0最熱的時候,劉平陽在杭州成立了和Flickr相似的圖片分享網站又拍網,和電子商務沒有一點關系。
但沒過多久,又拍就發布了“圖片管家”——這是一項圖片存儲服務,淘寶賣家和其他電商企業通過它,可以讓自己的商品圖片更快載入,從而讓買家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
不經意間,又拍就和電子商務掛上了鉤。
2011年,劉平陽創立了花瓣網。
這是一個比又拍網更接近電子商務核心的網站。
它的概念源自美國的Pinterest。
用戶可以在這個網站點擊自己喜歡的商品圖片,進入購買鏈接。
交易完成后,花瓣網這樣的網站就可以獲得分成收入。
這只是與電商相關服務的一小塊而已。
事實上,從最簡單的淘寶店,到物流、廣告、代運營,電商有無數個垂直領域的機會等待著創業者去發掘——這種機會,現在只能出現在杭州。
其中最流行的服務是購物導航。
在電商癲狂發展的今天,杭州知名度最高的兩個創業公司都不自己“賣東西”,而只是“幫人家賣東西”。
陳琪創辦的蘑菇街,從社區入手,現在已經是國內最富知名度的女性購物社區。
通過淘寶分成,它已經在賺錢。
在最近一輪融資中,它獲得了2億美元的估值,而它的員工,不過60人。
白鴉創辦的“逛”,依舊是社會化的購物導航。
同在杭州的創業公司丁香園的CTO馮大輝說:“杭州很多創業者都可以直接從電子商務切入”,而那些從阿里巴巴出來的創業者,更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陳琪和白鴉都曾在阿里巴巴干過。
馮大輝也在阿里巴巴呆過很多年,但前兩年他加入的丁香園和電子商務并沒有關系,他說自己是“少數從阿里出來,不用阿里資源做事情的人”。
但他也承認,自己身上被打上阿里巴巴的烙印,“在阿里呆過兩年的人,會很強調價值觀。
在宣傳和推廣上,也可能是阿里巴巴那種張揚的風格”。
馮大輝的觀察是,從2009年左右開始,隨著淘寶的崛起,杭州的創業者越來越多,但在整個過程中,并沒有標志性的事件,“可能是阿里的光芒太耀眼了,把其他的公司都掩蓋了,而在互聯網之外,杭州成功的公司并不是太多”。
對于眾多的創業者而言,阿里巴巴可以是一個是靠山。
但他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去除了阿里巴巴的影響,杭州創業者可以依靠的東西不是太多。
杭州并沒有頂尖的技術人才,這里并不像北京、上海,擁有無數的大學作為技術,充其量,只有一所浙江大學拿得出手;政府對于創業園區的規劃并不是特別好,這給很多公司造成困擾——一些發展較為成熟的創業公司在杭州找一塊稍微大點的辦公場地都很有難度,丁香園曾經試圖在濱江區找一塊2000平方米左右的,但馮大輝發現“根本找不著”; 而本地的雄厚資本也不青睞于互聯網公司,因為他們做實業起家,看不太懂互聯網,更熱衷于炒房炒煤礦。
杭州創業公司的資本更多時候是來自京滬等地的風投。
在馮大輝看來,對創業者影響更大的事情可能是自然條件——“杭州的天氣太糟糕了”,“冬天冷,夏天熱,對辦公環境影響極大”,加之杭州的交通極其擁堵。
杭州的生活環境并不像外界說的那般好。
更多時候,是創業者本身在改善這里的創業環境。
馮大輝和白鴉聯合發起了著名的貝塔咖啡,這個當初朋友聚會的場所,很快成為杭州創業者最熱衷的討論據點,他們分享“干貨”,討論前景。
有時候,投資人也會來到這里——杭州本地投資機構天使灣的合伙人龐小偉就會到貝塔咖啡,和創業者討論,一個好項目、好團隊應該是怎么樣的。
這種“創業者”+“咖啡館”的經營業態,貝塔咖啡后來引進到北京和廣州,使之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模式。
杭州本地另一個投資人李治國則正在干政府該干的事情——創辦創業園。
因為覺得“如果能有一個固定地點,讓多家創業公司聚集在一起,彼此交流溝通的頻率會更高”,身為阿米巴基金合伙人的他在杭州城西拿下一塊地,和其他五個人一起創辦了福地創業園。
這個和創新工場有點像的創業園,試圖推動杭州的創業氛圍。
目前,已經有近20家企業進駐這里。
李治國的夢想是把這里變成一個小型的“硅谷”。
這是一個理想化的目標。
事實上,對于杭州的創業者而言,硅谷的“創新”概念并不吸引人,至少在北京同行紛紛模仿硅谷的時候,他們依舊心安理得地做著電子商務。
馮大輝說:“杭州創業者絕大多數時候比較務實,都是奔著賺錢去的。
這些圍繞淘寶做生意的人,可能頭幾個月,頭一年就能賺錢。
”這在硅谷是無法想象的。
“7000元收入可讓一個年輕人在成都買得起房與車,還能去吃美食,生活安逸。
而在北京雇用一名Android工程師,月薪起價是1.3萬元。
即便如此,他們也不太敢在北京買車買房。
”在互聯網城市版圖當中,成都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城市——它沒有眾多的個人站長,也沒有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巨頭。
它最擅長的互聯網領域,是低調而賺錢的網游。
2208年,盛大以1.4億元收購彭海濤的網游公司,讓外界第一次看到成都的網游實力。
到了2010年,成都與網游相關的企業達到210多家,從業人員達到3萬。
它們大多數集中在成都的高新區。
網游的火熱和成都的休閑氣質不無關系——成都人生產網游,自己也玩網游。
曾久居成都的卓衡科技首席設計師劉鵬說,成都是一個很典型的熟人關系城市,網游具有社交的性質,所以特別受歡迎——特別那些是本土的棋牌類游戲。
下一篇:六成創業者首次創業靠借錢:低齡化成為常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第七屆西安連鎖特許暨創業項目博覽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