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注:中國投資者非常期待在印度這一科創市場中盈利。
印度科技領域風投市場逐漸冷卻,煩躁不安的當地創企卻在此時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中國投資者。
印度科技市場創企數量過1.2萬,這片科技熱土上的創業者堅信,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大波中國投資者一定不愿意錯失良機(雖然此時的歐美VC們都紛紛選擇靜觀其變)。
那么這些中國投資者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打造出估值10億美元的印度獨角獸。
當高瓴資本于去年1月投資在線汽車搜索引擎CarDekho 5000萬美元之后,這股印度投資狂潮就開始出現了苗頭。
很快,媒體就開始競相報道,《南華早報》持有者阿里巴巴及其金融服務分支機構斥資5億多美元投資電商網站Paytm(后來晉升獨角獸)。
8月,印度電商Snapdeal獲得5億美元融資,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參投。
為什么花如此重金投資Snapdeal?因為后者瞄準的是價值220億美元的印度電商市場。
在印度互聯網和移動協會(IAMAI)最近組織的一場活動上,一家成立于班加羅爾的中國公司成為了中國投資者和印度創企間的橋梁,9位中國投資人會見了125家印度互聯網和移動領域的創業公司,其中有10家企業被列入投資候選名單。
Snapdeal CEO Kunal Bahl據Venture Intelligence的風投數據顯示,從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包括阿里和騰訊在內的數名投資者已經在印度創企身上至少投資了11億美元。
由此可見中國風投押注印度創企已是大勢所趨,但值得注意的是,就這11億美元的投資數據都是在一些無法解決的邊境問題和商業機會匱乏的情況下完成的。
如果沒有這些阻礙因素,投資金額將會何其大!根據官方數據,自2000年到2015年9月這段時間,直接來自中國的外國投資金額累計達120億美元,只占了外資直接投資總量的0.47%。
“我們感覺,印度的互聯網市場將會成為繼中國后的第二大市場;也是中國投資者競相投資之地,”中國風投公司杭州盈動投資的高級管理人Eric Shu說,“從某種程度上說,印度的市場潛力十分被看好,因為印度與西方世界的連接更加緊密,而且大部分人都能講英語。
”Shu補充道:“我們相信,很多在中國獲得成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可以在印度被復制。
”兩個國家經濟的差距同時也促使了中國資金的流動。
Shu說:“印度的GDP年增長率在7.4%左右,而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卻在放緩。
去年中國的GDP增長30年來首次低于7%。
大量中國投資者擔心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步伐會減慢,因此積極尋找其他的熱門市場。
對他們來說,印度的互聯網市場跟中國十分相似,正展現出巨大的未來潛力。
”馬云APUS創始人李濤有些人同時還被印度在IT領域的造詣深深吸引。
“印度的大量人口、高度發展的經濟、能說英語的勞動力、一流的信息技術以及IT領域的外包服務,都是吸引我們投資印度的因素。
”科技公司APUS Group的首席執行官李濤說道。
作為一家連接中國投資機構和印度創業者的科技媒體和服務平臺,洋蔥范在印商務拓展負責人李正表示,“大量的資金正在路上。
”IAMAI和洋蔥范表示,未來三年里,中國風投承諾會向印度創業公司投資10億美元。
杭州盈動投資截至目前已投資100萬美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計劃成立1000萬美元的印度基金。
這筆資金在年底前將全部用于投資印度創企。
APUS由奇虎360副總裁李濤離職后于2014年6月創立,為“南亞地區甚至全球最主要市場之一”的印度的當地創企設立了2500萬美元的投資基金。
一方面,這為印度市場送來了及時雨,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不難發現,印度當地正面臨著資金枯竭的難題。
據CB Insights最近研究表明,印度創企第二季度融資額達5.83億美元,與第一季度相比下跌60%,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25%。
這意味著——很多創業公司都在掙扎求生。
據媒體報道,2016年至今已有12家創業公司倒閉,是去年的一倍。
互聯網巨頭騰訊在這場印度投資賽上也不甘示弱,領投健康醫療應用9000萬美元融資輪。
一些創業公司掙扎求生,另外一些則被其他創企收購。
“非理智融資之后隨即而來的就是破產。
現在,融資正在中斷。
” 印度二手車在線交易平臺Droom創始人Sandeep Aggarwal說。
這家公司于6月接受了一筆來自日本和中國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投資額在2500萬美元-3500萬美元之間)。
據Aggarwal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和中國香港的投資機構Integrated Asset Management進行交涉,后者于2014年買下福布斯雜志。
有一小部分的人肯定會有這樣的想法:印度企業家現在是不是在排隊諂媚中國投資者?“我們第一次活動之后,竟然收到了至少1000家印度創企的申請書,他們都在尋求中國投資者。
”洋蔥范的李正說。
在印度創業者看來,這些中國投資者不僅僅只是“金主”。
言下之意,除了資金以外還能為創企提供更多。
“印度當地互聯網領域的發展階段事實上只是中國5年前的水平。
中國已經開辟出了自己的創業之路,而印度創企不過是想學習些鳳毛麟角的經驗罷了。
與此同時,我們也想知道如何才能擴大本地的風投市場。
” 汽車交易網站Cardekho創始人Anurag Jain坦言。
金融科技創企5nance的創始人Dinesh Rohira表示,他的公司目前正在和3位中國投資者進行對話,希望從中獲取市場營銷和技術上的指導。
雖然印度創業環境尚不成熟,法律和規章制度也是一團理不清的亂麻,但是中國投資者并沒有被眼前的這些困境所嚇跑。
相反,他們決定迎難而上,把握當下的時機。
正如APUS創始人李濤所言:“我們對印度有著堅定不移的樂觀態度,未來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投資這片新興市場。
”
下一篇:目前月營收百萬元,今年內將實現月營收百萬美元,而這家創業公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微信公眾號是否作為互聯網創業者首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