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做過公務員,賣過芝麻糊,銷售冰淇淋讓他意外進入速凍行業,此后虎口奪食、10年做到45億,此人便是思念食品的創始人李偉。
1990年,正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關鍵時期,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就是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的營業。
也是這一年,22歲的李偉從河南大學新聞系畢業。
此后的6年中,李偉先后做過公務員,干過記者,賣過芝麻糊,做過蘋果牛仔褲的代理,甚至還開過電子游戲廳,前前后后換了五六份工作,但是全都是“打醬油”,沒有太多的感覺。
直到1996年春天。
這一年,聯合利華的冰淇淋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異常暢銷,可愛多、夢龍等牌子的冰淇淋竟然賣到4塊錢一個,“對半的利潤”。
李偉心動了,最后削尖腦袋,通過東拐西拐的關系拿到了河南總經銷的代理權。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市場,聯合利華可謂是一枝獨秀,拿到了總經銷,那就等于拿到了一臺印鈔機,“總部直接配送5輛冷凍車,并建造1000多方米的冷庫。
”果然,生意好得一塌糊涂,很多小年輕排隊瘋搶,李偉3個月就賺到了第一個100萬。
不過,冰激凌的旺季也就3個月,等到10月份一過,銷售額就開始直線下滑,偌大的倉庫也成擺設。
這個時候,湯圓進入李偉的視野,“冷庫是現成的,夏天賣冰淇淋,冬天賣湯圓,兩全其美。
”李偉把新公司取名思念,“寓意團團圓圓。
”新廠房就建在三全食品的斜對過。
不過,當時三全的產值已經過億,當家人陳澤民可是個技術大牛,而李偉一無技術、二無渠道,三無資金,憑什么跟人家競爭?果然,即便1998年臨近元宵節的那幾天,庫房里依然堆積了幾百噸。
再看馬路對面的三全食品廠,車水馬龍,貨車排起2公里的長龍,“不僅要等,還要求現款提貨。
”李偉只能撿漏,靠給的政策靈活,“賒賬3個月,賣出去再給錢”。
有個別經銷商等不及,就前來思念拉貨。
不過,李偉有自知之明,思念湯圓與三全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怎么辦?自己不會,那就必須請高人。
1998年5月,李偉就在河南最權威的媒體《大河報》刊登了一條啟事,“招聘總經理,年薪50萬起。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鄭州一家知名速凍食品廠的廠長李晉洲聞風而來,他一來不要緊,呼啦啦帶來20多個,“全是業界精英。
”李晉洲沒讓李偉失望,很快,一款用溶質餡料代替傳統沙質餡料的湯圓問世,“綿白糖、黑芝麻、花生等和優質豬板油制成餡,”咬開面皮,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
針對市場上流行的30克大湯圓,李偉的策略是改走小路線,“推出10克玉珍珠、3.5克黑珍珠等系列小湯圓”。
別說,就這么簡單的兩個動作,“由粗變細”,“由大變小”,消費者卻相當買賬。
很快,思念湯圓在鄭州市場立住了腳,春節最多一個月銷售流水達到60萬。
這個時候,李偉決定走向全國。
并針對不同地區,采取不同配方,如西南地區的用紅糖、姜糖替換綿白糖,北京市場主打巧克力餡。
到了1997年,公司全年營業額突破1000萬。
但是,湯圓究竟還是小眾食品,更何況季節性也非常強。
有沒有一款沒有季節限制,又能讓自己的冷凍庫派上用場的產品呢?很快,李偉瞄上了速凍水餃。
不過,當時的速凍水餃基本就是灣仔碼頭的天下,要想打出品牌,首先就要在餃子餡上下功夫。
這個時候,開封的灌湯包讓李偉找到了靈感。
開封灌湯包起源于宋代,以五花肉、蟹肉等原料為食材,“要是能用灌湯包的餡料做成灌湯水餃,絕對是一大創新。
”于是,李偉買來了灌湯包的秘方,用做灌湯包的方式做水餃。
很快,皮薄餡多,灌湯流油的思念水餃贏得了一干長途貨車司機的青睞。
此后,新聞出身的李偉長果斷砸上100萬制作了一個廣告片,并掏出300萬在央視一套播出。
這回,廠房門前終于排起了長隊。
但是,南方的顧客反映餃子餡太油膩,“夏天本來就熱,哪里吃得下這么油膩的食物。
”李偉聽進去了,他改用青菜+瘦肉的餡料,研發出口味清淡、低脂的夏季水餃,“韭菜雞蛋,豬肉薺菜,通通都有。
”結果就憑這款夏季水餃,李偉賺到了第一個5000萬。
2000年,李偉挺進上海,不過上海人見的世面多,一款來自中原的小食品怎么可能打動他們?這個時候,李偉想起了三全食品的陳澤民,“相互補臺,好戲連臺,聯手合作如何?”沒有想到陳總正有此意。
于是當年10月,兩位河南老鄉一笑泯恩仇,從競爭走向合作。
針對龍鳳、海霸王的大包裝,三全、思念眾志成城,一改品牌產品的傳統套路,賣起了散裝食品。
兩個名牌產品放在超市一起賣,價格還便宜,當然是1+1大于2,半年后,龍鳳、海霸王陣地被攻陷。
然而,僅僅2年后,進超市就成了雞肋,因為賣場進場費足足漲了2倍。
不撤柜?只能賺個流水。
撤柜?就要重新開辟終端,“將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加大了鋪貨的成本。
”怎么辦?李偉的新招就是開快餐店,“回款要比商超快得多,現金流更加充沛。
”在快餐店的選址上,李偉堅持的是金角銀邊,“盡管地方寸土寸金,但都是成熟的商圈,客流量大。
”2004年11月,李偉在上海徐家溝開了第一家快餐店“一江兩岸”。
2個月后,武漢漢江路出現了第2家,半年后,南京總統府出現了第三家......一家快餐店難道就賣水餃?當然不是,北京炸醬面、四川擔擔面,各地好吃的快餐紛紛涌進了一江兩岸的后廚。
此后,不僅僅是快餐,航空用餐,醫院用餐也成了思念的利潤增長點。
2006年8月,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上市,市值一度飆升45億。
當年9月,思念更是成為北京奧運會的獨家供應商。
2008年,一群膚色各異的運動員圍著幾盤熱氣騰騰的餃子,笨拙地拿著筷子,吃得十分熱鬧。
思念就此走向了洋人的餐桌。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2011年,廣州工商局對速凍食品進行了抽檢,在100 批次的樣品中,整體達標率只有38.0%,史稱“病菌門”。
“寧愿原料斷檔,停產停工,也要做到產品全部合格,”李偉怒了,一口氣推出了四重安全手段。
第一,堅決不收“含菌豬”,對每批入廠豬肉進行檢驗,含菌豬肉一律退貨。
第二、出廠產品由按比例抽檢改為批批檢測,保證速凍水餃不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
第三、引進4家第三方檢測,對流通環節的思念食品,進行定期檢驗。
第四、公開招聘首席質量官,賦予其產品生殺的獨立權力。
四步走嚴把關過后,思念的52款水餃全部合格。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2012年10月,上市6年的思念卻踏上了退市之路。
不過,用20億的價錢賣出,用6億的價錢贖回,李偉的私有化方案,被專業人士稱為高手中的高手。
有如此高人坐鎮,想必未來的思念依舊值得期待。
下一篇:00后極客CEO:15歲年齡下藏著45歲的老靈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初中輟學的他,在70多國賣了2000萬輛電動自行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