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你是真心要做農業嗎?”“是的!”“如果你是真干,就一定要遵循農業的經濟規律。
做房地產成功,做農業不一定做的好。
如果按房地產一樣的做法,做現代農業可能要虧大本”。
這是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顧幸偉與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曾經的一段對話。
6月15日,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揭牌,宣告碧桂園集團正式進軍農業。
在揭牌儀式上,到場祝賀的顧幸偉在講話中再次提到他與楊國強的此次對話。
顧稱,他之所以要再次強調,原因在于之前曾有一家著名房地產企業進軍農業,投入100多億卻鎩羽而歸,代價很大。
顧幸偉總結其失敗時說了一句非常到位的話:“你拿來別人的東西,貼上自己的品牌,然后賣高價,并沒有給該行業注入真正的價值,所以老百姓不買賬。
”眾所周知,凡是在中國堅持搞農業企業的人都是一些有些情懷與堅守的人,否則根本忍受不了農業企業賺錢少、周期長、困難多的諸多問題,而在中國,農業之外賺錢的機會太多。
兩相對比,真正堅持做農業的企業值得尊敬!楊國強笑稱他做農業是因為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太能干,以至于“失業”了,所以才干農業。
這是他的玩笑話,碧桂園一直堅持的"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愿景與使命才是背后的真正原因。
楊國強在20年間成立最早的慈善學校、職業學院、駐村扶貧、與全國13縣簽整體精準扶貧協議,做現代農業的水到渠成就太容易理解了。
楊國強和碧桂園完全有實力轉向很多很賺錢的行業,但他們偏偏選擇了農業!中國最嚴峻的問題中國目前最嚴峻的問題依然是農村,農村的問題不是某個單方面的問題,而是整體問題,比如資金缺乏、人才流失、小農模式、安全問題,哪個都不易解決。
藝術作品里,詩情畫意的鄉村景象,往往被破敗落后的農村現實打敗。
中國如今的農村比過去強千百倍,但整體仍落后于時代發展,人的流向就最能說明問題,農村人在選擇用腳投票。
越來越多的人借助上學、打工,離開祖輩生活的地方,年富力強的都去城里打工,剩下留守的婦女、兒童和老人。
“雖然現在已經進入無人駕駛時代,但我們還在用落后的農耕方式種地,落差很大。
”楊國強說,“前一陣子,我到本來有400多人的村子去看,因為村民外出打工,只剩下100多人,不少房子沒人理長滿野草,土地也荒蕪了。
”這恐怕是很多老家原在農村的城里人都曾看到過的景象。
問題其實比看到的更嚴峻!有學者說,要解決農業的現代化,要先改變農村的三化:農業發展的空心化。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逐漸流入城市,他們其中能力強的通過學習成為城市白領,學習能力欠缺的通過打工成為農民工,而靠土地吃飯的農民,在包括農村人的所有人眼里,是沒辦法去做的“職業”。
人口大量流失,發展農業所必需的技術、經營、管理所需人才極度匱乏,導致農業發展與科技發展脫節。
最終的結果就是,在農村賺不到錢,人一走更賺不到錢,惡性循環。
公共基礎設施的空心化。
對農村而言,一般好解決的比如說交通、上下水、電線、網絡等基礎設施近些年來已有長足進步,雖然不及城市,差距也正在全面縮小。
但醫療社保體系、教育體系仍與城里有較大的差距。
追求美好生活是所有人的權利,很多農村人就選擇去城市安家立業。
農村文化的空心化。
農民進城后,受到現代工業文明、互聯網文明、城市文明的熏陶后,會不自覺地放棄原先的農村文化,逐漸向城市現代文明靠攏,對文化的認同逐漸內化為城市化,對鄉土的依賴感越來越弱,甚至會排斥原先的鄉土文化。
在互聯網的加速沖擊和改變之下,城市文明的滲透力會更加強烈,原先的農村文化變得支離破碎,這種文化的邊緣化正在成為真正的危機。
一方面,傳統農村文化中重情重義,重視家庭,重視歸屬的優良正在被淡化,另一方面,互聯網文明的浮躁、急功近利的文化正在全面占據上風。
最終的結果不僅僅是基礎設施、收入減少在將人趕走,更是文化將人排斥出農村。
問題已經擺在所有人面前,怎么解決?要依靠誰來解決?有夢、有心、有力產業振興,鄉村才有可能振興。
而這是目前的農村很難實現的,只有靠國家和有追求的企業去幫助農村實現。
十九大上,國家首次提出:“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這才是解決農村問題的根本之道,而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只能靠企業。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楊國強和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碧桂園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加快布局集農產品育種、生產、加工、物流、銷售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與農民共享現代農業發展的紅利,助力中國現代科技農業發展。
(碧桂園與17家單位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的最新動作是與袁隆平院士合作,成立第三代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雖然因故不能到會,但88歲高齡的袁隆平通過視頻表達與碧桂園合作的未來愿景:“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資對我們而言是重要助力……我希望未來10年內,第三代雜交水稻能夠推廣到3000萬畝,增產的糧食可以養活武漢、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糧。
”計劃做現代農業,楊國強是籌劃已久,近兩年,楊國強先后帶隊考察了農業發達的荷蘭、以色列等國家的很多農業企業。
從農業設施、農業技術、流通模式等各個維度進行了解。
碧桂園參股現代先進農業企業海南潤達,參與投資建設了海南陵水縣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該項目采用鋼化玻璃大棚,引進國外全自動智能一體化包裝加工生產線,打造出一套立體垂直種植系統,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
楊國強深感銷售終端一直是農業發展的痛點,多年來也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
為給市場提供又好又便宜的產品,碧桂園打造自有零售品牌——鳳凰優選。
2016年創立,以社區零售為基礎,鳳凰優選業態組合包括有大中小型社區店、無人店、自動販售機、在線商城等。
截止到2018年6月份,鳳凰優選已在廣州、寧波、武漢、常州等全國30余個城市開設近500家店面,未來鳳凰優選要發展到兩萬家店面。
另外,碧桂園還有一個尚未廣而告之的自有品牌“碧鄉”,今年將推出“海南五色粽”等多種農產品,通過鳳凰優選旗下門店,未來將向超600萬碧桂園業主直供農副產品。
這兩個平臺將為碧桂園現代科技農業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支撐。
對于做現代農業,楊國強說“我們是有夢、有心、有力”,資金和技術對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碧桂園來說不是問題,但人才是楊國強最擔心的問題。
楊國強求賢若渴,向參會的所有人呼吁“請大家給我推薦人才”。
顧幸偉之前已經給楊國強推薦過一個領軍人才,但顧建議楊國強“和這位人才的簽約要是5年以上,不要還是3年,3年對房地產來說可以,但農業來說時間太短。
”如此溫馨、良性的政企互動故事一時在與會者中傳為美談!“我夢想中的碧桂園農業藍圖,應該是包括現代設施農業、現代化農機、物聯網和智慧農業,將覆蓋從土壤、種子、品質到生產流通的全過程,為社會為每一個家庭提供健康、安全、好吃、適價、實惠的食品。
”楊國強說。
幫助農村振興產業,才是最根本意義上的扶貧!達則兼濟天下“40年前,我是一位種田的農民,工錢一天5毛錢;改革開放后,我是一名建筑工人;現在,我64歲,之后的時間,我想投身到農業事業中去。
”楊國強說。
楊國強對于農業、農村的情結,無疑與其出身密切相關。
楊國強出生時,家里窮得幾乎沒有余力再多養一口人,18歲前沒穿過鞋子,從小耕田放牛,家里沒地方住,他就擠在哥哥工作的宿舍里。
有一次,楊國強跟哥哥談到將來,他忍不住哭起來,“我一天掙5毛錢,一年也就180多元,就算不吃不喝,50年也掙不夠1萬元,一輩子這么過有什么意思?”哥哥的一句話卻給了楊國強力量,“社會會變的,會變好的”。
楊國強跟著哥哥做了幾年建筑,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楊國強便進了順德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員。
1989年,又成為公司的法人兼經理。
“畫圖、預算、買材料,我什么活都干,一天假都沒放過,終于超越了鎮上另一家老牌的建筑公司。
”1993年,國企改革,楊國強和其他拍檔收購了公司,開始了私營化運作。
兩年后,他以8000萬元拿下了碧桂園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事業逐漸壯大。
(1993年,楊國強先生在開業儀式上發言)與很多出身農村的企業家相比,楊國強身上的農村情結更重。
他帶領下的碧桂園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致力于“為大眾建造買得起的好房子”,以在大城市郊區和二、三線城市快速滾動開發大盤項目、走連鎖經營路線而聞名。
低成本拿地,快速開發,配套到位,低價開盤……這樣的速度和把控別人做不到,楊國強能做到。
因此,在中國十大房企里,是銷售均價最便宜的一家。
2017年,碧桂園更是一騎絕塵,以5500億的銷售規模,成為第一。
正是在碧桂園的發展突飛猛進之時,楊國強決定騰出精力去做可能是自己心靈深處最愿意做的一件事——回歸農業。
其實,與楊國強有類似經歷的還有京東的劉強東。
劉強東出生在江蘇宿遷的一個農村。
他曾回憶,小時候很難吃到肉,每星期只能吃一頓豬油拌飯,“當時覺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吃完還用碗沏幾碗熱水喝,直到看不到油花,才舍得洗碗。
”初中畢業,劉強東考上宿遷中學,之前父親承諾要帶他去上海旅游作為獎勵,但最終因太忙而食言了。
一氣之下,劉強東拿著多年積攢的50塊壓歲錢,獨自坐上了開往南京的火車。
在火車上,他第一次感受到與這個世界的差距。
“之前,即使是村長,無非家里肉多一點罷了。
但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她和家人在吃著蛋糕,說著話,穿得很有氣質。
”而那時候,農村人夏天就穿大褲衩和汗衫,光著腳,穿雙拖鞋都算文明了。
劉強東當時就穿著一雙拖鞋。
那一刻,他真心感受到一種自卑,頭一直低著到了南京。
巨大的差距讓劉強東暗下決心,一定要去中國最大的城市上學。
如愿考上人民大學,后來他一路創業,干過飯店,賣過電腦,創立京東走上人生巔峰。
2014年5月,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是中國第一個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綜合型電商平臺。
與楊國強類似,劉強東在企業成功后也心系農村,比如被廣為討論的“跑步雞”項目,就是把產業扶貧、消費升級結合,既讓消費者買到安全健康好吃的雞肉,又幫助了合作的農民。
劉強東目前還是在單個項目的幫助農村上,而楊國強已經把做農業上升為碧桂園的主業之一,要系統地做現代農業。
其實,中國目前有很多企業家其實都是農村出身,通過做其他行業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像楊國強和劉強東一樣,都有心、有力去幫助農村,只不過需要合適的方式與渠道。
鄉村振興并非某個企業的責任,卻與每個企業都相關,只有當農村發展起來時,中國才能全面、和諧發展,中國的企業才會有更多的高消費能力的消費者,中國的內需才能獲得更大的擴展空間。
從此意義上說,碧桂園其實具有引領意義!結語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崇拜松下幸之助,不是因為他是經營之神,是因為他80多年為社會服務的人生理念。
他強調,只有對社會好,社會才會對你好。
” 楊國強曾這樣說。
從農民到房地產商,再回到農民,這是楊國強的個人選擇,其實更是中國面臨的一個社會命題!農業起初幫助工業等非農行業,非農行業發展起來后再反哺農業。
國家是如此,楊國強和碧桂園也是如此,可謂同頻共振!楊國強選擇做農業所給與社會的最大價值,恐怕首先是榜樣價值。
下一篇:Facebook創業史:在玩鬧和酒精中成長的巨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趕驢車扛貨包,貧窮逼他創業,五線城市做出百億企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