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創業故事 > 創業人物

創業人物

李開復:太聰明的人不適合創業

分類: 創業人物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10-12

閱讀 :610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日前在華中科技大學做演講。

李開復說,對多數大學生而言,創業的失敗概率很高,不妨一開始加入一家可以幫其創業的公司。

李開復還提及創業時IQ和執行力的關系。

李開復說,IQ只有120、但有很強執行力的人,會比IQ是170、但執行力一般的人創業成功概率更高,因為執行力遠遠比IQ更加重要。

“聰明反被聰明誤,特別聰明的人往往有很多點子,點子太多對創業并非好事,因為你作為一個老板,創業點子多了就完蛋了,如果每天進來一個新點子,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出來。

”李開復說,創業者的專注非常重要,要能愿意為產品付出超過100%的投入,比如,湖北人雷軍、周鴻祎每次上臺時,眼睛發出火焰式的光,就可以知道他們多愛自己公司的產品。

李開復還指出,當前的投資人最喜歡的是連續創業者。

這種人的特點是,不怕失敗,愿意去做,且成功有成功的學習,失敗有失敗的學習,如今VC投資這類創業者的比例越來越高。

華科學生當天下午1點就排隊等李開復演講以下是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在華科演講內容(內容有刪減):李開復: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可從美國的趨勢推算中國,當然這個已經開始不太靈,因為中國互聯網的結構跟美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就像今天如果你說好,IUG,互聯網時代即將來臨,那什么是投資的機會?其實也是一樣,我們可以推算說手機,安卓型打造了巨大的一個平臺。

那么物聯網時代,物聯網開發者需要什么?手機是不需要更多硬件可以成型?物聯網還沒有成型,所以有沒有可能做一個安卓,使得軟件、硬件都在這個上面,這就是一個趨勢。

那么這個并沒有什么困難,大家都可以預期趨勢。

我們只要能夠深深研究過去的一些趨勢,深深地認為歷史會重復的話,這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創新工場現在做什么?我們在深深的研究幾個領域,比如說我們在研究內容領域。

我們會發現,在美國的內容產生的是一套,中國也有產生一套,哪些是可以延伸的?我們會發現傳統媒體的內容是怎么產生的?新媒體內容又是怎么產生的?這些都是可以推算出來的。

所以其實這是可以研究,可以算出來。

我們花很多時間在研究已有的產業鏈,還有將有的產業鏈。

我們還會花很多時間做什么?我們會研究一批特別包容的用戶,他們有前瞻性,引導性,看他們在用什么?他們會引領世界。

那么這一批特別棒的用戶在過去是誰呢?在過去都是那些發燒友,比如說雷軍研究的,他做MIUI,就是針對發燒友,他們發燒友會把手機介紹給他們的父母、女朋友等等的。

所以研究了它,你就可以擁有一切,對不對。

我們也可以看到錘子手機也是針對發燒友。

95后將是引領世界潮流那么今天的發燒友會是誰呢?如果要做一個產品,要了解趨勢,了解用戶,誰是我們的今天的發燒友呢?是不是那些最會玩互聯網也好,O2O也好那批人呢?其實不是,或者游戲,或者內容,甚至那批人,其實不是的。

我們今天最重要需要研究的呢,是95后。

為什么呢?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個分水嶺式的變化。

在以前的用戶都是慢慢進步,比如說50后的到60后的,60后到70后,70后到80后,慢慢地在演變。

但是在過去這十年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助力。

你們從懂事以來幾乎就活在互聯網,而且基本上是在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時刻就擁抱接受了它,你們腦子里頭沒有那么多陳舊的概念,會變成包袱,然后讓你無法前進。

所以我們現在花特別多的時間在研究90后、95后,甚至零零后,他們在想什么?用什么?因為我們認為八零后會慢慢學著你們,你們會帶來世界引領的,引領中國的潮流。

然后比你們大五歲,十歲的大哥哥姐姐,他們會跟你們學習。

然后少數的,比你們大二十歲的會跟你們學習。

在我們可能就沒戲了,可能就真的被時代拋棄了。

因為我自己其實很清楚,在網上看到我十年前就預測傳統媒體將消失,紙書將不再存在,每一次發一條微博,就有出版社出來罵我,說李開復又在胡說八道。

所以其實我應該是看這個趨勢看得還是比較清楚,一定的程度是把美國的趨勢延到了中國。

雖然美國書的消失跟中國的消失走的是不一樣的路徑,但是都是在消失。

那么這預測,所以我要講的是什么?一個趨勢預測的可能是對的,但是實際上我是不是就把家里的書全部像秦始皇一樣的燒掉,不是。

如果你跟我很熟的話你會知道,我最愛做的事就是在一個大樹下面,打開一本書去看。

所以我們這些人已經就要被舊時代洗腦,雖然我知道書會消失,但是我還是看它。

所以我們這些人已經預測趨勢,所以你們90后,95后將是引領著世界。

創新工場研究的趨勢包括哪些方面所以創新工場研究的這些趨勢包括什么公司呢?在座有沒有用美圖的,多少?怎么這么少,都是男生是不是。

在座有沒有用暴走漫畫的,這個多。

有17有沒有?你們太好了,有17的不太多。

有沒有開始翻翻動漫的?好,我知道。

有沒有拍SNH48的?SNH48是我們的投資項目。

哪里找到這種項目的?SNH48是一個歌舞團,很青春活力,然后很努力向上,天天向上的美少女,不僅會唱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你看吧,我下臺了是不是,為什么?因為他們很棒,這是第一點。

但是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研究這些95后的時候,怎么這么多人都在用,而且用戶的黏性非常高,這批人到底什么地方特別棒?然后它的商業模式是什么?然后讓我們突然發現了,他們不但是很有吸引力的,做得特別棒的一些舞臺、唱歌、表演秀、上電視、拍連續劇什么都做得很棒。

但是僅僅如此我們還是不會投,我們只投那些因為互聯網而改變世界的。

那么SNH48怎么回事呢?它的粉絲,它的觀眾其實不是當場的,絕大多數是在網上虛擬觀看的,所以如果今天SNH48在這兒表演,在座可能幾百人在看他的秀。

但是實際上虛擬觀看的可能會有幾十萬的,這些觀眾他們在網上互動,黏性產生的收入可以做虛擬貨幣,或者可以在虛擬的環境里送一束花給他們的偶像,包括他們的成長,還有彼此的互動,玩的游戲,每天收集的卡片,都是手游、網游變得真實好玩。

它是一種on line的電影,但是落地于一批充滿活力的孩子,是可以賺錢,是可以產生收入的。

所以它的商業模式是很好。

我們的趨勢就是這么研究出來的,從安卓到互聯網,到文化產業的投資,就是研究各種行業,研究國外,研究過去的趨勢,現在的趨勢,看老百姓在做什么?看95后年輕人在做什么?看任何的有引領性的這種用戶群,看他們在做什么?學了他們以后,他們可以引領別人進步。

創業者拓展人脈很重要最后講一下,美國其實很多方面真的是引領世界的創新,一方面我們很自豪,中國的創業者很棒,中國產生了獨角獸,有出了馬云、雷軍等等的。

但是實際上真正具有突破性創新思維的是美國的創業者,他們真的是敢去挑戰過去,挑戰權威,做過去不敢想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還是很佩服硅谷精神。

我們在硅谷也成了唯一一個中國投資者,在硅谷辦公司,我們有兩個人在那里,他們的工作是挖掘最最最早期的創新思維。

然后我們一方面在美國也可以投資他們,幫他們做投融資。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學習著、成長著,判斷過去的趨勢。

所以對大家有什么幫助呢?當你要想創業的時候,當然要做自己有熱心的,有能力的地方。

但是一定要考慮這個趨勢是不是順勢而為,那么這個趨勢可以根據剛才我講的很多方法自己來識別一下,這是今天想對我們創新工場講的第一件事,有一大批分析研究師,去分析研究出來的趨勢會是什么?這是一件。

第二件就是要拓展人脈,到處去認識會幫你的產業的專家、精英、創業者、工程師,神人。

這個是怎么說呢?其實創業者很多人認為說你是送一個商業計劃,然后審了以后就會投資。

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做早期投資基本上是不太難的事情。

第一個是趨勢,會不會成為一個風頭,這個產品、公司干什么?第二個是這個創業者牛不牛。

這兩件成立了以后,他的第一個產品就是應對成功。

我記得在五年前有一個很棒的創業者來到我們辦公室,我們就覺得他的創業當時是不靠譜的,就跟他說不靠譜,不能做,不要做。

然后他說我必須要做,你不投資我找別人投資,后來他就找了另外一個公司,我們的預測是正確的,他做了半年失敗了。

但是我們沒有想到,這個人很棒,我們當時認為這個人很棒,但是這個產品不行。

但是很棒的人,可以把錢用完一半發現產品不對的時候轉型做另外的公司,他就做另外一個巨大成功的公司,我們就錯過這個機會。

并不是說我們一定必然要投這個人,而是告訴我們說,在初創的階段,一個人要懂得產品更重要,因為人是可以變的。

執行力遠比IQ更重要這里順便講一講,畢業后是應該創業還是應該參與創業?這個其實是因人而異的。

那些在讀書的時候就有過小創業經驗的人,真的分析了趨勢,了解了這個機會,找到了一個特別棒的,覺得現在就要做,不做就沒有機會了,這些人反而是覺得,我是覺得是可以創業。

但是畢竟這種人屬于非常少的少數,甚至如果你回顧六年前,我曾經寫過一封信給那些想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基本勸大家別做。

但是過去的幾年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很棒的95后創業者,所以我覺得在座的應該是有一些是可以適合應該創業的。

而且創業不是說一定要成功,創業如果失敗了,其實帶給你的是經驗。

所以我是覺得說,如果有少數可以創業。

但是對大多數的同學來說,雖然有一天你可以創業。

但是沒有必要在自己經驗不足,失敗率很高的時候創。

所以不妨加入一個可以幫你創業的公司,所以我加入了一個大公司,或者加入一個小公司,在那成長了,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不是一定要加入創新工場,業界的VC,也跟隨著創新工場也開始在做校園招聘,我覺得大家都可以去看一看,其實只要是頂尖VC挑選來這里幫助他們招聘的項目,其實都可以考慮,如果你對未來創業是向往的,但是現在可能覺得還沒有準備好,你9月15號可以來。

回到剛才講的題目,就是人才,所以我們認為這些真的最棒的人才,他們實際的執行力是特別重要的,遠遠超過IQ。

IQ當然重要,但是超過了110,超過了120,基本就OK了。

如果你是120,有很棒的執行力,你會比一個170,但是執行力一般的人,我們寧愿投資120。

所以IQ高,不見得需要特別特別地高,執行力遠遠更重要。

這個執行力就是說你愿意把這些事落實,當它發生,從工場、產品到事情的執行,客服。

我們見到大部分CEO都喜歡做客服,這就是執行力的一個最好的見證。

你有沒有愛你的產品愛到你上網去回答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還有一個IQ,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特別聰明的人往往會有很多點子,點子太多了對創業好嗎?其實是不好的,如果你去參加一個大公司做他的首席戰略觀,點子多了好。

如果你要做一個發明家,做一個研究員,去參加中科院做教授,寫論文,點子多好不好?非常不好。

如果你在大公司,你作為一個老板,點子多了好不好?當然不好,創業點子多了就完蛋了,因為你創業的時候,你的思維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你每天進來一個新點子,最后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出來。

而且你在這邊為什么?他們是來專注,是來執行的,如果你要發散的話,那么你希望,因為創業的公司,他其實就是在每一個階段,能夠專注力量,達到一些里程碑,讓下一步有人愿意付錢給他,愿意用更高的工資來進行投資他。

所以不專注的話,怎么能夠去說有下一步投資,所以專注是非常重要的。

而很多聰明人是不專注,所以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明確創業者的一個標準。

但是我們真的是看到了如果你不是特別愛你的產品,不愿意為這個產品的用戶百分之超過一百的投入,這些創業者是不行的。

如果看湖北人雷軍、周鴻祎,他們每次上臺的時候,眼睛發出火焰式的光,你可以知道他們多愛他們的產品。

所以這是創業者的一個特質,我們就想看到這種特質愛,對自己公司的自信,這些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連續的創業者更容易獲得投資另外一點我想稍微講一下,現在創業可能比兩三年前要稍微難一點,一部分當然是整個資本環境的問題。

另外一點,外面創業者很多了,而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年前投資的時候,我們還是很難找到這種連續性跟系列性的創業者。

在全世界最被VC追捧的一批人,就是我創過一個公司,然后第二次、第三次再創,這些人特別被追捧。

因為第一,他證明了我是不怕失敗,愿意去做,我的團隊不會被任何人懷疑,我是真的是下了決心,有承諾的要創業,做好。

第二,創業以后再學習,成功有成功的學習,失敗有失敗的學習,走過一次,第二次就好很多。

無論那些創業導師,加速器、孵化器、VC,包括創新工場在內,有多牛,我們沒有辦法用紙上談兵的方法教創業者,那么他自己走過一遍更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的。

所以我們特別喜歡追捧這樣的創業者,這個每個VC都是一樣的。

在五年前你去敲創新工場,或者敲任何基金的門,大部分都是很青澀的,有剛畢業的,有兩三年經驗的,各種都有,但是很少看到CEO。

現在來敲的門非常多的是CEO,如果你看創新工場、紅杉等等投資的各個公司,CEO占的比例是越來越多。

所以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是如果你是第一次創業的話,你很有膽識,如果你覺得挑戰太大了,又沒有明確的創業點子的話,真的不妨加入這些公司,你如果足夠早地加入公司,你差不多可以鍛煉你是一個創業者了。

其實創業是一個人的事情,人的素質、能力、潛力是特別特別重要的,而且中國美國都是一樣。

中國、美國人的創業者的重要性還不是完全一樣,在國內我們團隊特別重視關注有很好的領導,公司決策等等。

在美國可能更重視的是創造力,還有他的合作能力。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創業者,你要自己更多經驗,就需要更多的修煉。

第三點是幫助這些創業者。

我們一旦選到適合投資創業者,一定要盡全力去幫一個公司達到相應階段的成功。

簡單地來說,一旦投了一個公司以后,你可以衡量他的幾點,這個創業者在外面是需要9個月,有創新工場就減少兩個月,七個月。

他需要招一個二十人的團隊,在外面要三個月,創新工場可能只需要五個月,創新工場往往有可能招到十個更優秀的人,這就是初步的衡量。

再下一步的衡量,他產品做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給他非常多有見地的建議,能夠幫助他產品做對市場,找對方向。

還有我們能不能夠在他的產品推出的時候,能夠幫他更快地傳播,更快地達到更多的知名度。

比如說我們在座的王兆輝是這方面的專家,他的專長就是想各種方法,來幫助一個產品快速成長。

所以如果你聽過我們投資的小魚在家,或者我們的智能鋼琴,壹枱鋼琴。

這些就是肇輝(注:王肇輝是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很巧妙地找到了演藝界的各種大明星,從韓寒到李冰冰,到趙薇,讓他們自己愛上這個產品,然后自發地來推動這個產品,經過微博和其他的渠道,不是找人代言,而是說這個產品就是足夠地好,然后他找到合適的人才能幫助推動,這也是我們做的工作。

創業者要盡快實現互聯網細分領域壟斷過去我們可能會認為壟斷者不好,他不創新,他霸占了市場,他會抬高價錢等等。

但是其實這個是對過去的世界有一種理解,可能在運營商時代,在服務器時代是這么回事的。

但是我們今天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本身就是用網連住了一切,把每一個城市都連了起來。

你們可以想象,如果我的微信只能在武漢使用,或者我的支付寶只能在杭州使用,這個產品會有多困難?互聯網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它是一個不分地區、地域的一個最大的網,它既然把整個網連在一起,它其實就是連接了資源提供方和資源享用方。

如果你是在做電子商務的話,如果你是在做信息的話,內容的話,就提供內容給內容享用者。

如果你是在做游戲的話,就是游戲跟游戲的玩家。

如果你做社交就是人與人。

概念都是中間有一個所謂平臺,它把兩批人結合了起來。

那么這種平臺,一定是壟斷式的是有最大的優勢。

所以為了達到壟斷的目的,一個公司找到了一個風投以后,達到一定的成功,他一定要非常快速地去融一大筆錢,然后非常有效地使用這個錢,得到有效的用戶和有效的成長。

因為最終在這個市場里面,第一名跟第二名他們估值的差別不是50%,100%,可能是二十倍跟三十倍。

也就是說那個成功達到壟斷平臺者的公司呢,他的價值會是第二名的幾十倍,甚至可能都沒有第二名存在。

我們只要想一想,除了安卓還有別的操作系統嗎?除了百度還有,這個不好講。

其實基本上每一個領域,除了微信,還有另外一個社交軟件嗎?對不對。

除了微博,你還有做別的社交媒體嗎?其實基本上一個老大,它的成功,是可以在一段時間產生巨大的價值給平臺的兩邊。

然后在這一段時間,它可以給自己產生最大的利益。

所以在今天的創業特別重要的就是說,怎么樣能做成一個小壟斷,然后找到一個成長的模式,讓它非常有效地成為一個中壟斷,成為一個大壟斷。

今天時間有限就不講很多,還是有問題的,然后自然會有解決的方法。

但是那些壟斷者,那些業界最有價值的公司,百度、騰訊、阿里,他們其實占有了壟斷者的優勢。

所以作為一個VC,我們特別需要能夠識別哪些公司它是找到我們的有潛在壟斷領域,然后如何幫助他成為一個小壟斷,做成一個大壟斷。

這個就是我們作為VC得到最大的成功。

95%的創業可能是全部洗牌重來我順便提到,還有很多人對創業的誤區,我們曾經有一個創業者,我們投資了他,做了一段時間最后有一個公司答應大概兩倍的價錢收購他,最后談砸,公司也沒做好,最后變成零倍。

本來這個投資我們可以賺兩倍的,后來因為他自己的種種錯誤,造成公司一文不值。

然后他把公司關了以后,就跑到我辦公室來,李老師,我對不起你,拿你的錢把你都賠掉了,我真是要想盡辦法要償還你什么什么的。

然后我就跟他說,這個不要在意,為什么不要在意呢?我解釋我們投資的模式,我們投資的模式不是就投一百個公司,希望都能得到兩倍的回報,或者一半兩倍,一半三倍,或者一半兩倍,一半四倍,平均三倍的回報,不是這樣的。

我們投資一百個公司,我們所有的回報可能是來自五個投資,這五個投資可能會給我們二十倍到兩百倍的回報,這是我們早期VC所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在一百個公司里,不斷地push,把里面的五個能push到二十倍到兩百倍的回報。

你想如果達到20倍的回報,這五個公司不就把我們全部投資錢償還了嗎?如果得到200倍的回報,不就賺了十倍了嗎?我們整個基金投資就來自于那5個特別棒的公司,也許是獨角獸。

另外95個公司,就都當多交學費,當然這95個公司里面,能有十個會賺個三倍、五倍、十倍。

可能有二十個會賺個一倍兩倍。

可能就六七十個會倒掉,但是這些都無所謂。

從我們的觀點來說,我們就是要把你擰成一個獨角獸,成功了就很棒,不成功沒關系,我們交了學費,你交了學費,只要到時候一句話我停止,就是聽到的很悅耳的音樂,這句話是什么呢?李老師,我這次失敗了,下次我還愿意拿你的錢,這句話就是我非常愿意聽到的。

因為我們投資失敗了,我們絕不認為說我們賠了一百萬美金或者是,這真的不重要,我們整個行業模式不是這樣子運營的嘛,我們交了一百萬的學費讓他學,只是他如果下一次還能拿我們的投資,他這一次可能是5%能夠成為獨角獸,那下一次可能就是10%了,所以他只要再給我們機會,我們就會有更多的回報。

所以這整個投資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他鼓勵著我們做投資的人,成為一個不畏懼失敗,然后繼續地鼓勵創業者,然后讓他們得到最好的學習,就是經過自己創業,然后成為成功者,然后希望他們還會給我們再投一次這樣的榮譽。

所以如果你們考慮創業的話,如果你要找一個好的投資者的話,他們是會用這種姿態,這種眼光來看你。

而不是說我是你的,我給了你一百萬,你最好趕快還我一百萬,或者兩百萬,這種天使其實都不是真正的業界最好的投資人。

業界看到很多很好的投資人,他們的心態其實都跟我是一樣的。

所以整個早期投資,它本身就不是一個線性的事情,它是一個少概率得到最大的回報,失敗的概率是很高的。

所以同時你們也可以想一想,這是不是你們想做的事情?從創業,把自己最珍貴的三年到五年的時間投進去,只有5%的可能得到一個很大的成功。

然后呢,其他95%可能就是全部洗牌重來。

你們可以每天看著馬云、雷軍,說這是我的偶像,我要做他們這樣的事情,你還是真的要考慮一下他的成功的概率跟你是不是可以接觸?如果你覺得可以的話,那我還是鼓勵你去做。

這六年來我學到很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其實創業者的素質很大程度是與生俱來的,不見得真的是哪天就決定的。

但其實今天在座的每一位,你們心里大概知道你適不適合創業。

很多同學說,李老師,你幫我分析一下,我是應該創業呢,還是應該就業?我要不要出國回來再什么?還是我應該創業,創業對我合不合適,我可以告訴你我的背景。

我每次都想回答,但是不太忍心回答,我的回答是,如果你還要問的話,那就不要創業。

那些真正成功概率最高的人是不需要問這些問題的。

因為很多同學也在想,希望我談一些創業之外的問題,所以這個也談到一下。

如果你在考慮要不要創業,真的創業不是適合你的。

雖然現在我們看到克強總理提倡的全民創業,但是創業有很多種不同,開個賓館也是創業,做個服務業也是創業,你去租輛車把這個優步、嘀嘀什么全部掛起來,這也是創業,你在淘寶開個店,這也是創業。

這一類的服務型的創業跟我們是不一樣的,這個失敗概率會更低,更多的人可以去做,所需要的能力也不會那么高。

但是其實我相信總理所說的全民創業,應該是包括了兩種創業,一種特別難度,5%成功獨角獸的創業。

還有那些更廣泛的創業。

這兩者結合起來,我相信確實是推動中國經濟非常好的方法。

但是有些人誤解說,每一個人都要去做一個騰訊,這個真的是不太現實,我也真的不鼓勵每個人去做。

因為那些成功概率真的是零的人,他們去做其實是增加社會成本,應該讓那些有一點成功概率的人去做,5%可能能做成功,這個是非常值得的。

國外游說是要成為有世界觀點的年輕人那么今天創業談到這里,下面我就稍微談一點我給那些不見得想創業的同學心里有一些問題,尤其是剛才很多人在出國這個問題上舉了手,我想稍微談一下,如果你們覺得還要求學問,創業不是我想做的,或者至少現在我不想做,大家考研,我該在國內讀還是去國外讀。

總體來說,我是非常贊成更多的人考慮出國,這并不是說要認識外面的人。

但是我們有時候真的要考慮到美國大學的成功,是來自過去一百多年的努力,然后慢慢地發展起來的。

很多人說讀哈佛值不值得?如果你實際去算一算,我兩個女兒都在美國讀大學,學費是很貴。

但是她們學校經費是透明的,你可以看得到,他在每個學生身上花的錢是學費兩倍到三倍,因為這些美國,尤其是比較頂尖的學校,會把自己的各種經費,把校友捐贈都投在學生身上。

這樣的一種奢侈型的教育,是在美國之外的國家很少能見到的,頂尖學校之外的很少能見到。

其實美國的學校對全球的學生,包括中國的學生,還是開放的,所以如果你有機會能去一個頂尖的美國學校學習的話,這個機會還是值得珍惜,值得考慮的。

當然這不代表說出國就不要回來,甚至我相信大部分人出去后都會回來。

但是出了國這一趟,我覺得第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能夠去享受美國納稅人跟美國慷慨捐贈人給學校那么多的資源,做奢侈型的這種頂尖教授給高薪,然后讓他們來教,這真的是一個很值得學習的過程。

另外,我覺得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是充滿偏見的,而今天我們每一個人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需要發展自己的世界觀,因為世界是連接起來的,了解世界是重要的,看問題要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無論你是在中國或日本,或者美國長大,這個國家一定會把他的做事方式灌輸給你,這是每個國家都做的,可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實際上看問題是有很多觀點,沒有什么特別好的方法,你問我說李老師,怎么去學世界觀?還真沒有方法學世界觀。

想學世界觀真正唯一的方法就是出去看看,出去看看的時候不能只說我去讀一個學位,上幾堂課,讀完了就回來。

要充分地去進入那個社會,了解他們是怎么考慮?你不必同意他們的思考,但是你要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話可以讓你發展你自己的替代性思維。

很多東方教育的一個問題就是把很多問題都講得是非黑即白。

但世界上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有很多答案,有很多人跟我說,中國的古書我讀了這么多,全部的智慧都在這里。

其實西方的古書也有很多智慧在里面,而兩套古書思考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我非常地幸運,我接受了中國式的教育,讀到小學,然后還很愛讀書,看了很多古文。

然后到大學的時候,我讀的美國大學,就逼著我大一大二的時候看了兩百本西方的哲學文學,讀的時候有點痛苦,很枯燥。

但讀完了以后,我覺得整個思維就開闊了,很多人就問我說,你作為一名理工科,你寫什么書?做什么演講?哪里學來的這都是?其實很大的程度都是我自己愛讀書,還有在美國接受人文教育被灌輸了這么多本書達到的這樣。

所以如果你有幸出國的話,千萬不要把它當做一個任務讀完了就可以。

我剛從美國、英國回來,見了很多當地的學生,他們很多跟我說我出國沒什么差別啊,男生打游戲,女生看韓劇,整天刷微信,除了上課之外,好像跟國內是一樣的。

我就跟他們說,你們這出來的時間都浪費了,父母辛苦賺的錢送你出來,不是要你在國外去刷微信,看韓劇的。

父母錢賺的錢是真的希望你成為擁有世界觀點的年輕人,所以這是可能今天我想講的第二個建議。

但是當然出國有幾個前提了,家里的經濟環境要是合適的,因為出國還是很貴的。

然后你自己的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要是足夠的。

然后你自己要下定決心,出國我不是就去宅在家里每天刷手機,而我真的要是去了解那個社會。

如果這幾個前提是OK的話,我對那些想出國的同學還是非常鼓勵的。

當然出國就要進一個比較好的大學,我覺得美國的前五十名,歐洲的前二三十名,都是值得努力的對象。

當然不代表其他的就不可以,但是只要在這個類似里面,我覺得都應該值得考慮。

其實每一個人的未來都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你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真的是你自己心中才最清楚。

我相信在座有些可能適合做創業,有些適合就業,有些適合公務員,有些適合國企,有些適合外企,有些適合留學,有些適合在國內讀研。

我講的創業跟出國這兩個方向,絕對不是唯一的選擇,但是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地思考,因為大學畢業的這十年,其實真的是你們的黃金時刻,因為在這十年,大學終于把你培育了出來,你有一套學習的能力,然后你的人生的時間還不會被很多婚姻啊,孩子,房貸,車貸等等所煩惱,你可支配的時間是非常充裕的,你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這十年的時間,無論想做什么都應該思考清楚。

所以大家還在讀書,應當還有很多的時間,我相信如果每一個人把自己每天想做、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之后,稍微留點點時間思考一下未來的方向,因為這十年的時間如果浪費掉的話呢,是很難取代。

以下是李開復與學生交流環節(部分):主持人:相信大家在聽了李老師給我們做了這樣一個交流跟分享以后,還有一些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接下來進入到今天的提問交流環節。

提問女:李老師您好,我是廣播電視學院的學生,我想請教您一下,您對新媒體有何了解?您對新媒體未來的發展有什么前瞻性的預測?或者說你預測的趨勢是什么。

記者要有獨特價值 否則會被工作機器取代李開復:關于新媒體,我們在座有一位特別能干的新媒體人,他的名字叫做雷建平。

他所做的雷帝觸網是我們每一個科技界的人必讀,所以如果你們微信還沒有關注雷神觸網可以關注。

其實建平有個有趣的例子,他在某某大網站,騰訊做記者,但是我們在創新工場看到的是,幾乎整個媒體界的科技的記者,優秀的全部跑掉了,有些去創業了,有些被挖到新媒體了,有些去做公關了,有些做投資了,創新工場就雇了好幾位優秀的記者。

但是我看到這么多記者里面,我還是很欽佩唯一一位還是堅持在騰訊做的,那么我想他堅持下去的力量應該讓他自己回答,但是我會假設是因為他可以做新媒體。

因為他不止在騰訊做,騰訊還很慷慨的讓他自己有微信公眾賬號寫文章,而且讓別的網也能夠轉發他,他覺得這樣是他傳播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覺得做媒體呢,真的首先的警鐘就是說,過去這五年,李開復認識的優秀的科技記者幾乎全跑了,這個對我們做記者是代表什么樣的一個挑戰和現象?但是我們看到業內有一位留下來了,然后他進入了新媒體,然后做得非常棒的有巨大的粉絲群,包括我們這次見到的幾個武漢的市領導,都每天讀雷建平的文章。

所以這個告訴我們做媒體,做記者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我個人認為其實新媒體也好,舊媒體也好,內容還是王,誰能寫出最好的內容,總有他的生存成功之道。

但是我們同時要考慮到,在我們記者受過訓練之后,還有一大批機器人在受訓練,昨天百度世界看到好多新的技術出來。

記者可以寫文章,機器人可以寫,我們看到了AP、美聯社,90%的文章都是機器寫的。

我們看到了前幾天是哪一個美國媒體,大量地裁員,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機器會寫這些文章,你做新聞傳播的想一想,我的工作機器可不可以代替?如果我只是傳一篇文章,我認識有一些科技界記者,如說七八年前,就是在網上看一看,這邊抓幾句出來,然后問問朋友,在網上把這些博客弄一些,一篇文章就出來了,某某公司今天公布財報,因為他前幾天宣布一個產品,然后產品被誰誰誰批評了什么,就出來一篇文章。

這樣的文章需要人來寫嗎?機器可以寫的,所以如果你決定進入媒體,如果你真的相信內容為王,那你就要做一個王的內容,就要做一個機器不能寫的內容,就要寫深度的文章,就要挖掘,就要找那些找不到的東西。

就要把這個當作你的人生去撬進去,每一篇去想盡各種渠道、方法,找到那些一般人在網上找不到的內容,然后把它產生出一篇人家讀了會說,我讀這篇文章學到很多東西。

所以我覺得要做記者的話,就要抱著這種心態,抱著這種我要學習紐約時報,愿意花一個月的時間讓記者寫一篇深度的調查,要學習像財新這樣的媒體,胡舒立他是同意他的員工花很長的時間去深度的理解調查。

這些東西是機器取代不了的,所以要走入新媒體,就讓自己有特色,做機器不能做的事,然后讓自己能產生別的機器都產生不了的內容。

其他的都會被時代淘汰,現在請建平補充幾句。

雷建平:今天很激動能在這個場合中跟各位一起交流,我是武漢人,我在騰訊科技待了八年的時間,這么長一段時間,我從從業以來一直做的是媒體的工作。

像我做了八年后,我的同行基本上都已經轉行,轉行原因很簡單,也就是說做媒體是一個很窮的職業,很多人是把媒體當做跳板,轉型去做投資人,或者去創業,也能拿到很多的融資。

比如說我們這里面的一位從記者轉型非常成功的案例,就是王肇輝同學,他就是創新工場的聯盟創始人,他抓獲了一次機會,現在在行業里面發展得是非常不錯的。

我就談一談關于為什么要堅持做媒體?開復剛剛提到,媒體行業它是很大程度上被機器所取代。

但是為什么我能堅持下來呢?大家會想到一個東西,機器能取代的只是一些非常常用的一些東西,比如說上市公司他會發季報,發的季報它這個數額是定的,像這樣一些很基本的工作,這些是機器所能取代的。

但是有一些東西它絕對是機器不能取代的,比如說每個公司它都有最新的新聞,比如說作為記者的話,第一時間就應該去挖掘背后的一些東西,包括主動和CEO,和這些高層去挖掘。

比如最近的例子就是酷派和360的例子,大家都看的是一個消息,但是有新聞理想人他就會去挖掘背后為什么周鴻祎會和酷派的高層決裂?這個絕對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而且從另外一方面,記者是很容易遭遇到瓶頸的,比如說我在騰訊八年,我的崗位一直沒有變化。

但是很多人在企業里面,可能一開始是一個普通員工,但是很快的時候他可能就升為高層,或者是創業,他的薪水也能獲得一個爆發性的增長。

做記者這個行業,他有一個特點就是,他不是一個行業,卻是介入所有行業的最好敲門磚。

比如你一直用心地去做新聞,做到一定程度,你就很容易被像開復老師這樣的大人物所欣賞。

因為在這個時代,大家太需要有真正新聞理想人去做媒體的報道。

這個行業需要有像華科這樣好的學生來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讓投資人,包括讓創業者,尊重我們這個行業。

 

10-12

下一篇:一聽杜雪騫10年后再創業:太無趣的人生過不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0位從失敗中走向成功的偉大逆襲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下载|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性色av无码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无码人妻啪啪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 夫妻免费无码V看片|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