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85后投資人 魏嘉名校畢業,兩年主持生涯,之后轉行做投資,3年內她投了7個項目,涵蓋眾多項目類型,最高年化收益達30%,現在又自己創業做資金管理,1987年出生的魏嘉,其豐富的財富管理經驗和老練的投資手法與她的年紀形成強烈的反差。
成長經歷魏嘉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金融專業,畢業后先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工作,隨后回國加入了中國國際期貨公司任職辦公室主任,并兼任經濟新聞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兩年后,魏嘉去了“漢富控股”,先是任職投資經理,經手推動了幾個大型的投融項目,一年后就職集團副總裁兼資本市場部總經理,引導建立了集團的資產管理業務板塊,并在兩年內迅速發展為員工過萬,60多家城市分公司,管理資產幾十個億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
投資:唯“快”不破做投資經理期間,魏嘉曾經投資過眾多項目類型, 如投融超過50億的沈陽大型包裝產業園,濰坊國家級食品谷基地,還有多次的對上市公司的增發項目等等。
在魏嘉看來,投資的要訣之一就是 “快”,這個快字體現在對市場熱點的敏感度上,也體現在決策快說干就干上。
“若說對資本管理這個領域的知識,經驗和了解,市場上不乏其人,但真正能看到機會并決然行動的則還是少數”,魏嘉告訴創業邦。
她在接手項目后,快速調研,快速建隊,快速布局,快速開發定制化產品,快速迭代,總能走在別人前面。
她認為,金融資本這個市場很大,機會很多,同時也是競爭慘烈而機會稍縱即逝,在重視平時持續研究市場的前提下和風險防控理念不失的基礎上,必須強調快速行動,才能不錯過真正的“風口”。
創業邦記者發現魏嘉作為85后投資的項目有些還是偏傳統的,問及原因,她表示“不少項目看起來像是所謂的傳統產業,但都是極有市場需求的,運營良好,正在不斷地為它們的投資者創造收益之中。
就好像電商是新興產業,但如果沒有了傳統的物流產業,也無從談起。
”經驗:效益“穩”定在投資過程中,魏嘉發現,“產品創新和風險防控”,一直以來都是金融工作者的至尊圣經。
無論是經驗老到的投資人還是年輕的操盤手,違反了這兩條當中的任何一條,都會折戟于沙場,她的另一個要訣就是“穩”。
她在每一個經手的項目上都非常重視風險防控的預備工作,以確保投資的穩定性,但作為年紀尚輕的一員,她又對新事物的興趣和敏感度高一些,國外或金融市場上一旦有新鮮的事物發生,她都會拿來仔細研究一番,琢磨其中的邏輯關系。
魏嘉認為“嗅覺敏銳但不跟風,關注創新但調研周全,追求合理高收益率同時風險防控第一”是年輕投資人必須平衡的幾個方面。
簡單來說就是時刻要將投資人和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可持續的穩定的增長和收益,不逞一時之能。
在中國現在這個資產荒和信用荒的市場,要獲得絕對收益,必須有效綁定項目實際參與方的利益才能分享第一塊蛋糕,避免最后一張骨牌。
魏嘉團隊投資的主要邏輯是:在與項目的大股東綁定的前提下,進行風險可控的跟投;在后續資金明朗情況下的先投;前者是現階段他們國內投資的主要線索。
在國際市場上,他們主要為客戶提供風險隔離,收益穩定的投資通道,主要投資不動產等具有長期保值的資產。
創業:抓“準”客戶投資是用已經集合好的資源去甄選機會并取得回報,而創業則是要先想好機會所在,再設法集合資源去實現回報。
魏嘉在做投資過程中收獲到很多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時她也隱約感覺心里有一種渴求:如果這個事情我能夠那么做,結果應該會更好。
今年7月,她創立了自己的金融項目。
區別于現在墨守成規的銀行私行業務和魚龍混雜的私募業務,她的創業項目主要抓準極高凈值的客戶為其提供專屬私密、安全透明的財富管理服務。
魏嘉將國外家族財團辦公室和專業投行合起來,在國內財富管理中獨樹一幟。
魏嘉的產品沒有滿大街打招牌,而是通過為核心財團家族客戶提供專屬隱秘的金融服務,此外還通過為其量身訂制的交易結構參與投融資服務。
最后,青年創業網記者希望魏嘉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為資本寒冬下的創業者給些建議,她認為“用華爾街的正常說法,擁有現金流和擁有客戶的企業一定能融到錢!”
下一篇:雷軍:創業要把自己逼瘋 把別人憋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那些令喬布斯巴菲特說“不”的十件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