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隨著國外一些企業社交產品相繼被大公司收購,國內很多公司似乎看到企業社交的巨大商機,各類企業社交類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公眾視野,有暴力拷貝yammer的,有在現有產品基礎上強制社交化的,也有在企業社交基礎上開發oa應用的,這些產品大都打著云計算saas模式、移動化、免費等招牌,當然也有提供部署私有云的,甚至開放api,支持用戶的二次開發……我非常想知道,這些產品盈利了嗎,用戶喜歡用嗎? 首先吐槽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也是一個叫做weeoa的企業社交產品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我的項目組只有5個人(2個php,1個ios,1個android,1個美工),如此龐大的工程我們僅用了1年的時間就使這款產品上線。
發自內心的講我真的對這款產品充滿了期望,一直把發展自由民主的企業文化、促進溝通與創新、提升用戶工作效率貫徹在每一個功能細節。
但是產品上線了,卻讓我有些憂慮,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觀點,希望能得到指點和幫助。
分析yammer的成功模式,我個人認為yammer就是為大企業而生,最為適合跨國公司,可以突破地域、國別的限制,利用高效的分享交流工具共同維護和發展公司的企業文化,而這文化的精髓就是創新,當一個人靜下心來寫文字或是激烈討論時,最有可能激發隱性知識,而隱性知識是一切創新的源動力。
但是yammer的模式一定會適合中國嗎? 我是一個程序員,我了解的是:開源并且好用的代碼必須要到國外的網站上尋找;美國總統可以隨便和廚師開玩笑,在我們的國家領導們可能很難聽進去一個普通員工的想法;美國政府可以將自己電子政務部署于第三方的云平臺上,而在中國還處于為了一個小門戶網站建設自己的豪華機房,還不會放心把任何一條真實數據對外公布的階段。
這不是反動,這是事實。
反觀一下國內的企業社交產品,首先,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會把數據部署在第三方嗎?領導會認為員工間的分享交流有什么實際意義嗎?企業社交是不是在瞎耽誤工夫?一個幾十個人甚至幾個人的團隊需要社交嗎,qq群可能更方便?對于大的公司開發那些輕OA應用適用嗎,他們需要的辦公系統是ERP? 國內的產品可能有一個共同的誤區,都認為社交化需要與企業管理功能相結合才能帶來用戶粘性,而沒有認真思索如何讓社交化適應中國的水土,能夠明確定位客戶群體,真正了解客戶想要什么。
我個人認為,社交化在中國的企業得以發展,首先要推行民主自由的企業文化,官不再像官,領導者能引導所有成員共同分享和學習,這樣才能讓企業社交實現其價值,而利用五花八門的管理應用來爭取用戶是不對的,如何把社交做的更加豐富多彩,幫助用戶不斷提升溝通效率,引導客戶愛分享、愛學習、愛創新才是關鍵。
從管理的角度,大企業注重流程化,人不能越級辦事,小企業注重工程效率,往往身兼多職,這就使企業應用不好定位,做輕了大企業是沒有使用價值的,小企業有個社交其實就足夠用了;做重了風險太大,既缺乏行業經驗、開發成本又高,也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的理念相違背,最后使得眾多產品開發的所謂的企業2.0產品不倫不類,根本不會有人去用。
還要吐槽一點,以中國的國情,中國政府和企業全面理解云計算的思維還要有相當長的階段,缺乏公信力,造假,腐敗,維穩等這些現象都是云計算在國內快速發展的巨大阻力。
在中國,不得不說政府是IT行業得以生存的重大支持力量,我們還會看到很多豪華機房不斷涌現。
大家都能感覺到微軟收購yammer是為企業社交這個市場造勢,中國也正在培育這個市場,但用戶不是傻X,只有好的理念、好的體驗并能產生實際價值的產品才能生存下去。
以我在weeoa的推廣過程中的經驗,真的不建議企業社交的產品設計者把重心放在企業級應用,而重點關注社交本身,它的核心價值是分享、學習和創新。
但是企業社交的種種壁壘,何時能讓我撥開云霧呢?
下一篇:創業已經走歪,但創業者依舊是時代的英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職業經理人創業為什么成功者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