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近日,一位創業者的經歷在網上引發討論。
一位在成都有房有車、月薪過萬的年輕人,為實現自己的田園創業夢,辭掉工作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子辦起養雞場,沒料到兩年下來虧損數十萬元,與家人分歧越來越大,打算重回城市找工作。
有人批評,這位青年把創業看得過于理想化、浪漫化,感情用事甚至有些任性。
兩年光陰、數十萬元打了水漂,不得不退回“原點”,在很多人看來當然很不值,甚至是失敗了。
揣著一腔熱情和打拼多年掙來的啟動資金返鄉創業,卻遭遇人生的滑鐵盧,難免失落失意。
但若把眼光放長些、眼界放寬點,人們會發現,盡管遭遇挫折,但在創業中,這位成都青年對鄉村的理解比之前深切,對市場的認識比之前深刻,對人生的體味比之前深沉。
至少與那些高談闊論夢想的人相比,他為夢想流了汗、盡了力。
這些都是寶貴的人生閱歷,書中學不到,金錢難買來。
什么是創業?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回答,但有一點應是相同的,即創業是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其間充滿曲折,不會順風順水。
實現零的突破,不僅要頭腦冷靜,還要心頭火熱;不僅要有卓越能力,還要有創造激情——敢于改變現狀,勇于追逐夢想,踏著荊棘奔走,冒著風雨前行。
如果說前者是干事創業的“撒手锏”,那么后者就是干事創業的“永動機”,也是青年身上應該具備的特質。
很多時候,有“兩把刷子”可能不難,有一腔熱情并保持下去著實不易,特別在“雙創”熱潮涌動的當下尤為可貴。
也許,有用人單位看到報道后會欣賞這位青年毅然離開安樂窩、投身創業的勇氣與魄力,向他投去橄欖枝,邀請他為開拓市場、創新創業的“排頭兵”“急先鋒”。
“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句話人們耳熟能詳,但現實中還有不少人脫離不了以成敗論英雄的窠臼。
比如說,對成功者往往不吝贊美,仿佛他們所做所行都那么完美,而在失利者身上則看不到多少閃光點,似乎他們所做一切都導向一個失敗的結果。
事實上,創業成敗受到很多條件影響,與個人、環境都有莫大關系。
成功者固然有很多優點,失利者同樣有過人之處,成功者當然應該推崇,失利者同樣需要掌聲。
多看到失利者身上的亮點,發掘他們舉動中難能可貴的地方,才能讓他們受到鼓舞激勵,同時也能引發更深層次的反思。
就拿這位成都青年來說,他的創業夢折戟,到底是因為對個人能力與創業環境沒有清醒的認識就一猛子扎進商海而交了“學費”,還是相關地方配套跟不上、營商環境不夠好,企業難扎根成長,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這無疑是需要厘清的問題,也是比成敗本身更值得探討的問題。
“經歷,比成敗更重要。
”前段時間,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一個歷經幾落幾起的創業者的事跡,當記者問他三十多年來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想給后來者什么忠告時,他沉默片刻之后道出了這句肺腑之言。
一個人,不糾結成敗得失,才能成功時不驕不躁,挫折時不墜青云之志、不懈拼搏之勁。
一個社會,不以成敗論英雄,就會給失利者更多的理解、包容,并努力改善環境、創造機會。
下一篇:所謂創業,就是嚼著玻璃凝視深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某FA的吐槽:早期創業者都哪兒去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