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今天是清明節,兩年前,我們發表了文章《清明節,36位企業家的六種死法》,擱在今年,這篇文章里的名單又會加上一個人的名字——兩個月前去世的茅侃侃。
2018年1月25日,消失在眾人眼前多年的茅侃侃再次引發關注,卻是因為那一天,他打開家里的煤氣,結束了自己34歲的年輕生命。
從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的創業新星,到融資遇阻債務纏身,茅侃侃的離世讓人們唏噓不已。
都說35歲是干事創業的一個坎兒,不論是拿了ABCD輪融資的創業者,還是拿著百萬年薪的“碼農”和“金融民工”,都或多或少在35歲的時候面臨著深深的職業焦慮與恐慌。
這個年齡,基本上都在職場上打拼了10年,在這樣一個青春已逝,中年未來的年齡里,創業者擔憂著功敗垂成、進退兩難,上班族頂著經驗有余體力不足的焦慮與危機感。
不過,正如女性最恐慌的年齡不是30歲而是29歲一樣,34歲反而是很多人職業危機最強烈的一年。
人生有很多死法,融資失敗、團隊解散、夢想破滅,這都是創業者的一次內心死亡,很少有創業者能在34歲的危機面前保持不倒,也很少有創業者能真正從“死亡”中爬起。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頂級創業者,在34歲時是如何跨過這道坎兒的。
史玉柱在和茅侃侃同樣的年紀,1997年,IT行業的前輩史玉柱也曾經想過要自殺,夸張的說法是,他跑遍了全國各地,四處尋求自殺,最后一站是青藏高原的珠穆朗瑪峰,因為無錢請向導,差點葬身雪山之上。
此前的史玉柱,是全國知名的創業明星。
1990年,他開發的M6401軟件讓他一個季度就掙到了3000萬,1992年,巨人漢卡銷量一躍而升至全國同類產品之首,M6403年銷量28萬套,產值1.6億元,實現利潤3500萬元。
有家知名媒體搞了個民意測驗,問“你最崇拜的兩個人是誰”。
80%的受訪者回答:一個是全球首富蓋茨,另一個就是史玉柱。
到了1993年,巨人僅中文手寫電腦和軟件的當年銷售額已經達到3.6億,是我國第二大民營高科技企業。
隨后,史玉柱成為了珠海市政府的座上賓,被拱到了一個極其高的位置,以至于史玉柱原本只想蓋18層的辦公樓被改成38層、54層,最后又改成了64層。
1994年初,巨人大廈開工典禮,現場的史玉柱本想按著劇本宣布巨人大廈要蓋64層,就被旁邊的秘書告知上海即將上馬63層的高樓,史玉柱咬咬牙,臨時宣布:巨人大廈要建72層!于是,當年的史玉柱成了1994年中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
巨人大廈爛尾樓然而沒想到的是,1996年巨人大廈資金告急,到了年底,巨人大廈未按期完工,國內購樓花者天天上門要求退款。
媒體“地毯式”報道巨人財務危機,幾近把史玉柱逼上絕路,那一年,史玉柱34歲。
不過最后,與茅侃侃不同的是,史玉柱最終沒有真正尋死。
隨后,他構思了日后全國最暢銷的保健品——“腦白金”,一年半之后,腦白金在全國市場鋪開。
月銷售額到達1億元,利潤達到4500萬。
腦白金在中國保健品市場上的異軍突起,奠定了史玉柱第二次成功創業,隨后的史玉柱在保健品、銀行投資和網游三個行業深耕細作,都獲得了相當驚人的回報。
史玉柱在回想自己34歲的時候說:“我的企業1996、1997年虧錢,給社會造成了很大危害。
當時除了銀行沒被我拉進來,其他的都被我拉進來了。
我的損失轉嫁給老百姓,轉嫁給稅務局。
企業虧損會轉嫁給社會,社會在擔這個窟窿。
所以,我覺得,企業不贏利就是在危害社會,就是最大的不道德。
”可見,當年的史玉柱,面臨的壓力可能是十倍百倍于茅侃侃。
馬云2018年開年,朋友圈里最火的文章翻來覆去都是在懷念1998年。
也許上世紀90年代前出生的人,每個人都有一個對1998年的獨家回憶,彈指一揮間,20年過去了,想到時空的瞬息萬變,每個人都在那一刻變成了哲學家。
不知道這些人當中有沒有馬云,但是馬云卻是在這20年里無數次地提到過他的1998年。
那一年,馬云也34歲,從在杭州創辦中國黃頁到帶著他的創業團隊北上創業,盡管眼光獨到但兩次創業都不盡如人意。
1998年底,創業夢破的馬云帶著團隊登上了長城,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團隊中的一個人突然號啕大哭,對著長城大聲喊:為什么!為什么!創業團隊離開北京時在長城的合影馬云后來在回憶98年的時候說:從北京走的時候我跟我帶到北京來的6個人說,我帶你們來了北京,但我要回去,我想告訴你們的是,第一,你們可以留在北京,可以加入新浪,可以加入雅虎,我可以打電話推薦,工資會非常高;第二,你們可以留在北京大機關里工作,會很穩定,工資也不錯;第三,你們可以跟我回去創業,每人的月工資是500元人民幣。
你們跟我創業,10個月內沒有休息日,回到杭州后,我們上班的辦公室只能在我家里,我們租不起辦公室,每個人租的住房離公司只需五分鐘步行,你們打不起出租車,會很窮,10個月后如果失敗了,我們再各奔東西,如果沒失敗,我們就繼續往前走,你們認真考慮三天,如果決定了告訴我。
他們這些人出去三分鐘后回來了,告訴我:我們一起回家。
所以我們這些人都一起回到了杭州。
那真是不可想象的,當時互聯網正熱的時候,他們每個人拿兩三萬元的月薪都是很輕松的,他們都是高手。
離開北京前的最后一個晚上,馬云和自己的團隊聚在北京的一個小酒館。
那天下著很大的雪,眾人邊喝酒,邊抱頭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
因為誰都不知道選擇這條路意味著什么,回到杭州繼續創業又會發生什么。
回到杭州后,馬云和自己的團隊把一年的生活費留出來,其他的都放在桌子上,總共50萬元,這筆錢省著用可以支撐團隊用到1999年的10月。
盡管經歷了兩次的創業失敗,在痛苦中離開北京回到杭州,然而,馬云34歲的故事還沒有講完。
手握50萬的創業資金,馬云遠赴美國尋找商機,當他坐在一家餐廳用餐時,腦子里苦思冥想未來公司的名字,他覺得互聯網就像一座寶藏等待人們去發現去挖掘,而他的公司應該就是那個最早打開寶藏的人,想到此,靈光一現:阿里巴巴!自己理想中的公司不就像那個打開寶藏的青年阿里巴巴嗎?于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就定下來了。
當馬云興沖沖去注冊這個域名的時候,發現這個名字已經被一位加拿大人注冊了,馬云看看自己手里五十萬人民幣的啟動資金,咬咬牙拿出了一萬美金,換回了“alibaba”的域名。
劉強東如果說1998年阿里巴巴最初的模樣是湖畔花園風荷院16幢1單元202室那套房子,那北京中關村里一個租來的賣刻錄機、光盤的小柜臺就是京東最初樣子。
那一年,劉強東24歲,比馬云足足小10歲,十年后的2008年,34歲的劉強東也遭遇了創業挫折,與茅侃侃相同的是,這個坎來自于融資的壓力,盡管不知道當時的劉強東有沒有自殺的念頭,但的確是一夜白了頭。
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第一輪融資用光后的京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此前,京東先后將融資來的投資數十億元用于倉儲物流的建設,如果無法持續拿到融資,意味著之前的所有努力將化為烏有。
而不巧的是因為金融危機,沒有一個投資人愿意撒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
整個2008年,劉強東有半年時間都在跑著見投資人,最多一天見過5個,說同樣的話,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走吧,走吧。
當時的京東,拿不到任何錢,只能過橋貸款,每年利息是20%,相當于放高利貸。
不得已之下,劉強東向今日資本申請過橋貸款,那一年,今日資本給京東做了四五次的過橋貸款。
盡管資金壓力非常大,但劉強東在面對員工時,總是熱血沸騰地說:“錢馬上要來了!”但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他又會一個人喝悶酒解壓。
回憶起34歲的危急時刻,劉強東說“骨子那種恐懼感,還有那種對兄弟們那種愧疚、羞愧,帶來的痛苦可以說是無法言喻的。
”他已經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如果2008年年底還不能把B輪融資敲定的話,京東的賬面資金只夠還完供應商的錢,再給員工發N+3的補償——這意味著京東可能就要準備解散。
34歲對于劉強東是難忘的,他坦言:“創業這么多年,我只在那個時候長期失眠過,額頭前的一撮頭發直接一夜變白,因為我沒有辦法去面對員工的眼神,這是我對大家的責任,也是我最恐懼的。
”劉強東的白發天無絕人之路,最終劉強東扛住了壓力,2009年1月,京東獲得了今日資本、雄牛資本及梁伯韜私人公司共計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度過難關,起死回生。
五年后,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接近260億美元,成為當時中國僅次于騰訊、百度的第三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34歲的史玉柱、馬云、劉強東面臨著風光創業后的失敗、連續創業的失敗、擴張中融資的失敗,然而,他們都堅持了下來,34歲的痛苦經歷成為了他們日后成功后的談資,也成為了創業路上掙扎著的創業者們的一碗雞湯。
而34歲的茅侃侃自殺了,同茅侃侃一樣沒有跨過34歲坎的人更多,像去年傳聞中華為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因為他們在跨越34歲這個坎時失敗了,所以很少再會有人去關心他們的故事。
清明節,可能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令人感傷的一個節氣。
從古至今,不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就是“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總讓人想起一個又一個的坎兒。
34歲遇到的坎,可能會是比較大的一個坎,但這個年紀也是最年富力強有能力渡劫之時。
也許咬咬牙,又會創造一個新的創業雞湯故事。
下一篇:等車時悟出的6種創業境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又一創業者離世:不要死在財務自由之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