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懂懂筆記。
經過了十幾年的迅猛發展,電商已經成為消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購物方式。
而電商創業,也一度成為熱詞。
即便到了今天,電商各類目競爭激烈、市場趨于飽和,從綜合平臺到垂直電商的格局塵埃落地之時,仍有不少應屆畢業生、離職創業者“前赴后繼”,爭相進入電商行業,求的就是在一片紅海中搏出個未來。
那么,在下沉這個詞一度在電商渠道流行之后,三四線城市的那些“下沉”的電商創業者、從業者,又是怎樣一番景象?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8年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國內移動電商行業的用戶規模已經接近8億,滲透率較前年同期增長超過10%,高達71.1%。
“這個行業要是從數據上看,總會感覺一片向好,但似乎跟我們沒有太大的關系。
”春節期間,懂懂筆記與華南地區部分三四線城市的電商業者進行了交流,卻發現他們當中不少人對行業的前景,大多抱著一種茫然無措的態度。
當中有不少人覺得,電商創業只能在一二線城市才會有機會,即便二線城市也只有背靠江浙滬、輻射中西部,才能長久地保持競爭力。
在一些人看來,很多在華南地區三四線城市的電商團隊、小微平臺,基本上只能維持“活著”的狀態,難以在競爭中出人頭地。
至于相當一部分從業者的薪資、福利待遇,在了解之后更是讓人感到驚訝。
這些自稱身處“神經末梢”的小微電商,發展前景真如他們自己說的如此不堪嗎?那些“得過且過”的電商從業者們,又是為了什么在堅持?1、江浙滬電商的經驗,華南小鎮難復刻“2013年初我回老家,加入了這家電商團隊,到今天一做就是六年。
”在汕頭龍湖一家日用品電商平臺擔任策劃經理的李曉鳴,一提起電商行業,似乎就有訴不盡的苦楚。
李曉鳴告訴懂懂筆記,六年前,她剛以客服專員加入這個電商團隊時,工資是1500元。
如今雖然“頭銜”和“資歷”都提高了,但綜合算下來,月薪也就在3000元左右。
在這個物價并不太低的三線城市,這樣的收入水平只能勉強養活自己。
而愛美的她,有時候想添置點兒護膚品都要猶豫再三,“還好爸媽都有退休金,不然我真養不活他們。
”待遇雖然很低,但每周6(天)X10(小時)的工作強度,卻絲毫不比一、二線城市的同行低。
正因為如此,在過去六年時間里,她一直都在嘗試尋找新的工作機會,跳槽加薪。
然而,多數三線城市的電商企業,無論是工作強度、薪資福利都大同小異。
再怎么跳槽薪資提升的幅度也就在一、兩百元之間,讓她感覺沒有動力,何況換了地方還要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
“至于我們公司,這幾年不但沒有發展壯大,規模反而萎縮了一些。
”李曉鳴表示,五六年前,團隊旗下兩個電商店鋪每天的銷售額,都能穩定在數萬元,活動促銷期還常常超過十萬元(每天)。
而在過去一年,隨著大量背靠產業帶的日用百貨電商崛起,兩個店鋪的日營收平均也就在一萬五左右。
即便參與了各大平臺的“電商造節”促銷活動,銷量提振也非常有限。
“至于傳說中的義烏小商品電商,那就是個信仰樣板罷了!沒幾個三四線區域能做到。
”李曉鳴面帶苦笑說到,要不是因為自己是獨生女,需要照顧爸媽的情緒,當初畢業后絕不會回到三線城市從事電商工作。
但如今,一些在周邊城市做電商的朋友,也在告訴她生意很不景氣,令李曉鳴更沒有心思跳槽了。
“我們這個紅木家具,其實做電商的意義并不大。
”大學同樣是修讀電子商務專業的李勉,指著展廳里的紅木家具告訴懂懂筆記,他在四年前進入了佛山一家知名的家具電商企業,剛奮斗一年就突然被家人“召回”到江門新會的老家。
回家后的“使命“很簡單——為家里的紅木家具廠建立電商直營團隊。
決議是家族長輩們開會后定下的,前期也對他給予了厚望——先做電商網站,把家族的紅木家具銷起來,然后再橫向經營起整個新會地區的紅木家具。
但如今,他所帶領的電商團隊,在經營上依舊是虧損狀態,近兩年多來仍需要工廠“接濟”,否則連人員工資都難以為繼。
創業過程的挫敗感,也讓這名90后對家具領域的電商模式失去了信心。
“學習過徐州家居電商、南通家紡電商一些成功的經營模式,也做了一些嘗試,但未見起色。
”李勉告訴懂懂筆記,他算是一名輕度狂熱的電商創業者,為了提振電商渠道的產品銷量,他甚至買下了上萬元“網絡營銷”課程,還嘗試了大量運營手段,但最終銷售成績卻令人難堪。
“鎮上不少做家具的都做了自己的電商平臺,經營上表現也大多平平,我這個電商網站如今也就是家族生意里的一項小配套了。
”為何義烏小商品、南通家紡等三四線產業帶的電商模式,紛紛成為行業“樣板”之時,這些華南三四線城市的小電商平臺,卻每況愈下呢?2、同樣的產業電商,不同的運營理念“有行業大咖說過,電商能背靠產業帶最好,但不知為何華南這些產業帶卻養不活我們。
”受雇于潮州一家不銹鋼制品廠、擔任電商運營經理的張明灝,是在去年初走馬上任的。
他告訴懂懂筆記,這家不銹鋼制品廠從2014年就開始自建電商團隊,并在天貓、京東平臺上都開了店鋪。
但在他入職之前,這個團隊卻長期處于“被批得最狠”的狀態。
“看了之前的數據報表,有時候在電商渠道上的月銷售額還不到2000元。
”這讓張明灝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在他看來,這樣的營收狀態基本可以關閉部門了。
經過一番了解之后,他才發現了門道:在潮州不銹鋼制品的產業帶中,自建電商部門卻并不賺錢的企業很多,幾乎每家傳統企業都號稱自建了互聯網業務平臺。
“這都是盲目追風造成的,各種電商團隊、電商部門都快泛濫了。
”張明灝強調,雖然大多電商團隊不賺錢,但是從業者的工作壓力卻不小。
加班加點成了這些三四線城市電商從業者的常態,歸根結底還是管理方式不當造成的。
李明灝透露,以他參與管理的電商團隊為例,之前工廠方面一直施加嚴格的KPI考核,號稱要培養狼性團隊。
“管理層動不動就打雞血,但在技能培訓、績效激勵方面卻舍不得投入,卻常常抱怨廣東缺少電商氛圍。
”李明灝算過,光是2016年其電商團隊的員工流動率就超過80%,從客服、運營到美工,幾乎都是年內“大換血”。
而新加入團隊的員工,管理層也只是一味的灌輸“努力、奮斗”這類空口號、空思想。
經營方面,一直沒有專業的運營人員面向基層電商從業者傳授相應的運營知識。
而看似著急的老板,也不愿意輸送員工到電商行業發達的江、浙地區取經學習。
“電商從業者也好,內部創業者也罷,都只有掌握了一些來自學校的很基礎的電商知識。
”曾在華南地區某職業院校擔任電商導師的吳怡告訴懂懂筆記,他教受過的學生中,有不少剛回到三四線城市之后,就被企業的電商平臺“委以重任”了。
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實戰閱歷的他們,每天都像無頭蒼蠅一樣,在激烈的細分市場競爭中苦苦掙扎。
為了實現高層所下達的KPI指標,從一個誤區走向另一個誤區。
“最終,銷售的目標拖了一年又一年,最終依舊沒能實現。
”在吳怡看來,華南地區很多城市的傳統企業思維保守,導致在投資、管理、自建電商團隊時,不樂于讓從業者、創業者試錯,更難提鼓勵創新。
從企業高層就不愿意投入過多的成本磨煉隊伍,更不愿意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激勵機制。
“這種一味靠高強度、高壓力的管理經營方式,試圖建立一支狼性的電商團隊,結果自只能適得其反。
“或許,也正因為大量廣東、福建等地區的傳統企業,抱著電商業務“聊勝于無”的心態,讓這里很多三四線城市的電商熱潮,依舊在“活著“的狀態延續下去。
3、作坊眾多,低線城市電商培訓卻火爆“一、二線(城市)電商創業熱,三、四線電商培訓火。
”提起電商的話題,在粵東地區創辦了一家電互聯網訓機構的鄭宏就剎不住閘。
他告訴懂懂筆記,從2012年開始,全國各地掀起了電商創業熱潮后,華南很多城市的電商培訓市場就隨之火爆起來。
電商培訓這把“火”,一燒就是7年。
如今,即便火勢變得有點“虛”,但是在華南地區的很多低線城市,這依舊是一門好生意。
再過一個半月,鄭宏開辦的電商培訓班,又會有近50名學員畢業,走向各自的工作崗位。
“汕頭的玩具、內衣,潮州的不銹鋼、瓷器,揭陽的玉器、首飾,這些(產業)都需要大量的電商人才。
”他笑著表示,華南尤其是粵東地區,個體工廠、商家比較多,機會自然也不少。
自從電商成為消費主流方式之后,不少當地的工廠主、私企老板,都希望能通過電商渠道讓自家的產品“觸網”,實現所謂的“互聯網”轉型。
即便是街邊的一家特色餅食店,也想要通過網購平臺將商品賣向全國各地。
“心都很大,但行動很小。
在這些三、四線城市中,不少企業的電商團隊規模就只有兩三個人。
”鄭宏告訴懂懂筆記,他曾見過澄海一家只有十多個工人的玩具小作坊,建立了一支兩個人的電商團隊,經營著一個通用模板的官方網站,和一個信譽只有一心的淘寶店。
幾乎所有小作坊、小工廠的企業主,都不是很懂電商,但又非常想做電商。
因此,他們需要大量外來的專業人才,正是這種需求讓電商培訓在三、四線甚至五線城市遍地開花。
“連中專、大專院校也都迎著風口,開辦起了各種電商合作培訓班。
”據鄭宏透露,在報讀、參加電商培訓的學員當中,有不少還是“廠二代”,肩負著家族產業的新希望。
鄭宏表示,這些曾經與培訓機構合作開辦過脫產電商班的企業,有超過七成以上的電商部門至今仍然無法實現盈利,只能依靠傳統的供應鏈渠道,“養”著并不賺錢電商團隊及電商平臺。
他們一邊要忍受著電商大品牌、大平臺的沖擊,一邊要無奈地刷著“存在感”。
“因此,這樣電商團隊能開出的薪資、福利自然很低。
很少聽學員說有企業有為其上“五險”的,就別提“一金”了。
”但與一、二線城市相比,這些三、四線的電商從業者、創業者也大多安于現狀,畢竟低薪資對應的是三四線城市的低開銷,生活成本很劃算。
這樣的低支出,與低線城市電商行業的“低薪資”現狀,形成另一種平衡關系,讓不少電商從業者勉強得以生計,繼續從事著這一份與“得過且過”的工作。
【結束語】傳統企業抱著“聊勝于無”的態度,從培訓機構、院校雇傭了一群“得過且過”的電商從業者,以“趕鴨子上架”的方式運營著一個“可有可無”的電商平臺。
在汕頭、潮州、揭陽、江門等很多城市,因為電商巨頭向城鎮、鄉村的下沉,使得任何小作坊、小工廠都熱衷于“觸網”,不愿意放棄轉型的機會。
對于那些“廠二代”和創業者而言,電商似乎是必經之路,也是未來不被時代拋棄的關鍵。
但似是而非、不愿投入的轉型心態,又讓這些華南地區的底線城市,始終游離于電商大潮的主流之外,在“末梢”呈現著一種“活著”的尷尬狀態。
這個結,一時難解。
下一篇:不入駐淘寶天貓,品牌商還能做電商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000億!生鮮電商迎來風口,阿里、京東、蘇寧開啟搶灘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