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半年破千億!生鮮電商市場迎來小風口。
日前,2018年上半年的生鮮電商市場數據出爐,僅僅6個月,交易規模就超過了1050億元。
1050億元!上次突破這個數字,還是2017年的一整年的銷售額。
去年全年交易規模為1400億元,其中上半年是850億元,增長率高達23.5%。
對比于去年超過50%的增速,今年雖然有所放緩,但在總體規模上卻可能突破2000億元。
爆炸性增長的數字背后,是激烈的市場爭奪。
1 盒馬鮮生打開缺口市場規模3年翻5倍生鮮有著天然的品類限制,水果、蔬菜、水產、海鮮等產品的銷售周期短。
從采摘、捕撈到進入餐桌,基本上只能維持在3天之內,否則就會失去好的口感,甚至腐壞。
一直以來,它都困于物流的長途運輸,所以在電商上難有突破。
當問題被擺到臺面上,那就不是什么問題了。
潛在的市場引得商家們紛紛入局的時候,技術的問題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2015年,我國純電商的市場已經接近天花板,巨頭們開始構想未來的走向。
到了2016年,阿里巴巴孵化了一個新產物——盒馬鮮生。
對于這一動作,馬云低調的很,對外沒有公布任何消息,在驗證可行之前,他默默的做著“線上+線下”新模式的嘗試。
盒馬鮮生以門店為中心,通過即時物流,實現3公里范圍內半小時送達的配送服務。
2016年,盒馬鮮生單店的營業額超過了2.5億元。
如此亮眼的成績證明:新模式是走得通的。
于是,馬云喊出新零售的口號,帶著CEO張勇走進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高調的吃了一頓海鮮,自此開啟新零售的擴張之路。
與此同時,每日優鮮、京東的7FRESH、蘇寧的蘇鮮生也相繼上線,生鮮電商自此火爆。
商家之間激烈的競爭,帶動了市場規模的增長。
從2014年到2017年,生鮮電商的規模從290億元,猛增至1400億元。
3年內,市場規模翻了近5倍!2 半年融資5億元雙十一走入線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商海不只是巨頭們之間的戰爭,瞬息萬變的市場可能明天就竄起一個新秀。
如今資本市場的火爆,更引得無數有夢想的人投身創業浪潮。
僅2018年上半年,生鮮電商領域就誕生了10多個新品牌。
其中,進行過較大規模融資的有宋小菜、鮮世紀、天馬便利、有好鮮生等8家,融資總額超過了5億元。
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將線下的生鮮門店,整合進新零售的平臺,品牌之間的競爭在今年的雙十一集中爆發。
首先是京東宣布7FRESH將在成都設立西南總部,投資5億元開店。
而在此之前,背靠騰訊的永輝“超級物種”、阿里的盒馬鮮生、蘇寧的蘇鮮生都已在成都布局。
今年的雙十一相較于往年,其變化就在于線下渠道的參與度很高。
蘇寧打出“上網上街上蘇寧”的口號,7FRESH推出“早市”、“晚市”活動。
靠電商起家的馬云和劉強東一反常態,開始號召人們走入線下的門店,去消費一頓海鮮,或者買些新鮮的蔬果。
當線下的門店和線上一樣優惠時,新零售才真正展露出它的本來面目。
線上價格便宜的優勢不再,線下也重新變得火爆。
3 一二線城市布局巨頭們不相上下目前,阿里的盒馬鮮生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6個一二線城市,開出了近100家門店。
去年的這個時候,它還只有25家門店,1年時間翻了4倍。
同時,它還發展出盒馬工坊、盒馬味道、帝皇鮮等品牌,品類也從生鮮擴張至成人用品、藥品等。
它試圖打造一個全品類的綜合型的門店,讓人們有日常需求時都會想到它。
想要獨占消費者的心智,可沒那么簡單,劉強東首先不答應。
年初,劉強東曾放出豪言,要在未來3到5年內,把7FRESH開至1000家門店。
目前,它已入住北京、西安、天津、上海等城市,并且在下半年陸續傳出各地門店簽約落地的消息。
蘇寧因為有傳統門店的基礎,蘇鮮生的擴張就要簡單許多。
目前,張近東的策略是將蘇寧易購原有門店進行新零售的改造,增加生鮮區、餐飲區,將其新零售物種都整合在一起。
他的目標是在年內開出100家門店。
同一賽道角逐的還有,美團的小象生鮮、順豐優選、易果生鮮、天天果園、大潤發優鮮等。
巨頭們參與的競爭,往往拼得都是資本,生鮮電商也不例外。
冷鏈物流、生鮮儲藏對于成本的消耗是巨大的,此外線下的客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業內的普遍論調是,99%的商家都是不賺錢的。
可是巨頭們仍在加速擴張。
可持續的盈利模式,需要商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探索。
但是時間不等人,對手不會給你任何喘息的機會,在如今的市場爭奪中,資本先行是一種被迫的選擇。
誰能夠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誰就擁有主動權!依此來看,生鮮電商的搶灘戰未來將更加激烈。
下一篇:華南三四線城市小微電商,為何學不成義烏好榜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市值5.5億美元跨境電商巨頭連虧5年要涼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