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夠嗆!在旅游網上訂了家評價接近完美的酒店,結果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一位剛結束麗江之旅的讀者告訴懂懂筆記,本來以為“好評”多的酒店會比較靠譜,結果酒店“貨不對板”讓她十分郁悶,各種服務陷阱也讓她的旅行體驗大打折扣。
“真不知道網上那么多好評是怎么來的。
難不成這類平臺也可以刷好評不成?”這位同學,你猜對了。
從事刷單“灰產”已經7年的文波(化名)告訴懂懂筆記:“只要屬于電子商務領域的基本上都能刷好評,不僅如此,我們還能刪差評!”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有一件事情是他絕對不會相信的:網上商家的評價和信息。
許多看似美好的商品,事實上都是大量的刷單機構“造”出來的。
面對充斥著大量虛假消費評價的虛擬世界,我們還能僅憑“信譽”就取信于商家嗎?話說回來,這個虛擬的“評價”市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或許,從文波的“從業史”里面我們能夠略窺門徑。
零售電商的“信譽”需求,催生了刷單“灰產”2010年,只有中專學歷的文波,在畢業之后就撞上了電商崛起的洪流中。
他先是進了一家電商代運營機構,在工作過程中了解到了許多小微電商賣家的需求,“平臺信譽可以說是個死循環,沒有信譽度的賣家賣不出貨,賣不出貨就提升不了信譽。
既然有市場需求,就會有人來滿足市場需求。
”頭腦靈活的文波看到了“信譽”帶來的商機。
于是,他離開了代運營機構,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建了一間工作室,干起了“刷單”的生意。
通過線上宣傳,開張還不到一個月他們就接到了十幾個賣家的訂單。
“后來忙不過來了就開始招兼職。
”文波告訴懂懂筆記,當時每刷一單好評,他就支付給兼職人員0.5~1.5元的傭金報酬,然后再以5~10元每單的價格向賣家收取刷單費用。
在十倍的利潤驅動下下,文波不久就在當地建立起一支擁有2000余名兼職成員的刷單團隊,服務于國內很多省市的電商賣家。
文波參與的,是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戲。
“電商平臺監測機制總在變,所以我們也要跟著規則來調整。
”平臺機制監察越來越嚴厲,文波前幾年不得不面向全國范圍招收新的刷單兼職人員,“如果刷單的地址來自全國各地,就會顯得更自然和真實,電商平臺的檢測系統就不容易盯上賣家。
”文波表示,為了讓訂單看起來更真實,包括他在內的不少刷單機構都堅持在操作的過程中將下單、付款、收貨、好評的時間進行間隔,幾乎能夠保持與真實買家的動作習慣一致,“這樣做雖然效果好,但刷單成本和價格也水漲船高。
”部分帶圖刷五星好評的“服務”甚至曾高達20元每單,令有迫切需求的“客戶”怨聲載道。
但對于缺乏信譽的新賣家而言,刷單依舊是剛需,費用還是得支出。
但是,文波坦言近幾年來他們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
“在出現將訂單物流的流轉列入刷單監測機制之后,我們這行的生意就逐漸不好做了。
”文波告訴懂懂筆記,從三年前開始,許多沒有物流信息的訂單都會被平臺評定為刷單行為,并對賣家做出相應處罰,“所以為了有物流信息,我們不得不開始建議賣家發物流空包。
”雖然與部分中小規模的快遞企業合作,降低了空包的物流價格,但連連上漲的刷單費用甚至已經高出產品本身的價值。
一樣都是“燒錢”,于是乎部分銷售低價產品的電商賣家開始通過免單,賺取買家的好評與信譽。
“突然間生意就差了很多。
”在失去了這部分主力客戶之后,文波開始慌了。
為了彌補這一部分損失,他開始將目光瞄向那些有品牌知名度的大企業,“每年幾個電商節日,它們都需要一份可以對外宣傳的‘成績單’,所以需要刷銷量,在費用上通常也不會太過于斤斤計較。
”憑借豐富的刷單經驗,團隊的業務能力得到了部分大品牌的認可,成了這部分大企業的“御用”刷單機構。
文波也在各大電商造節過程中賺了個盆滿缽滿。
僅2014年,他就在部分品牌刷銷量的過程中獲利近兩百萬元。
零售電商的發展,給了許多個人創業的機會,同時也帶給“灰產”帶來大量的紅利,從刷單到賣家再到快遞空包,都是這條“灰產”鏈條的受益者。
文波同樣在這一波紅利中,積攢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雖說刷單是欺詐行為,但他卻認為,得益于舉證難等因素,幾乎沒有從事刷單者因此而受到處罰,所以大家都在蓬勃興旺中不斷擴張著“業務”。
迎來爆發的服務電商,成為刷單者成長的溫床2015年,經過瘋狂的擴張之后,文波的線上兼職隊伍已經成長到8000余人,并分布在不同城市,儼然是一家上了規模的“刷單工廠”。
但在業內小有名氣的文波,卻開始頭疼另一個問題了。
“都知道刷單暴利,也沒啥門檻,就是人海戰術。
所以這一年有許多新團隊誕生,開始搶生意。
”他覺得,刷單沒有技術壁壘,只要有人手就可以入行,所以行業漸漸有了競爭。
因為有大量可選擇的刷單團隊,所以文波在大客戶那有了“失寵”之勢,“有的客戶開始要求團隊墊付刷單資金,才愿意合作。
”幾百萬的墊資對于文波來說并不多,但出于對風險的把握,他還是決定放棄了與部分大客戶之間的刷單業務,重新為團隊尋找新的方向。
一次文波在一家新開業的餐館吃飯時,店老板為他送上了一份小吃,希望他能夠在點評軟件上為餐廳好評。
頭腦靈活的文波發現了商機,攀談中店老板告訴他,因為許多食客有“選擇困難癥”,所以喜歡通過點評平臺的選擇好評率高的餐廳用餐,因此評價對于餐廳來說很重要。
“因為這個需求,我和團隊開了幾天研究會,發現已經有機構在做服務電商平臺的刷單業務了,但我們還是決定全面轉型。
”文波告訴懂懂筆記,因為不用發空包,不用仿真人操作,只需要注冊和評論,所以刷服務電商平臺的好評相對簡單很多。
更重要的是,他擁有遍布全國各地的兼職人員,可以輕輕松松的適應各種地域限制的刷單需求,“雖然有競爭,但我們有資源優勢。
”一貫講究效率優先的文波,在確定轉型之后,就讓團隊開始整理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端的所有服務電商平臺,從美食點評到娛樂消費,從酒店預訂到在線旅游,一一分析了國內各平臺刷單的可能性和難度。
羅列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解決方案,供商家與客戶選擇。
“操作簡單,所以也便宜。
以餐廳來說,刷500個帶圖好評只要1000~1500元,商家提供大量圖片,兼職人員自行組織文字即可,相比通過小吃吸引消費者點評成本更低,而且效果快。
”加上點評賬號來自全國各地,也使得餐廳給人一種“慕名而來”品嘗美味的既視感。
實際上,對于文波來說這項受歡迎的業務并不是主要收入。
他告訴懂懂筆記,作為服務電商平臺的一類,在線旅游平臺在這兩年廣受熱捧,許多用戶都已經習慣了出行前通過在線旅游平臺查詢預訂酒店,甚至訂購相應的旅行方案套餐。
所以信譽度對于酒店和旅行社來說也十分重要。
“所有的旅行評價和酒店評價都是可以刷的,只要與商家聯合起來操作。
”他透露,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流量,也為了提高傭金分成,許多在線旅游平臺對于商家刷好評的行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有時候一天連續刷幾十單好評,平臺也不會過問一句。
針對前文中旅客在麗江所經歷的遭遇,文波表示,“有些旅游平臺大量的‘高星’酒店,都是這樣刷起來的,所以實際上‘貨不對板’也并不奇怪。
”相對于餐飲和娛樂消費來說,酒店、旅行套餐都是高價值,所以其開出的刷單費用也相對可觀。
文波表示,如果能為酒店或旅行社帶來大量的出行訂單,他們甚至還會給予一定的獎勵提成,“至于刷單后續所產生的部分用戶差評,我們也會通過部分平臺內部關系去操作(刪除),只要客戶出錢。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頻道就在不久前,麗江“蚊子是寵物”事件中的客棧被爆出事實——其大量好評信譽都是靠刷單刷出來的,有關平臺也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處罰。
但結果也是不了了之。
被曝光出來的,恐怕僅僅是服務電商平臺刷單產業中的“冰山一角”。
網上大量的虛假消費信息,需要用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判斷真假,這也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困擾。
本應提供便利的互聯網,在并不完善的游戲規則和聰明人的共同努力下,也逐漸與本質背道而馳。
從社交到娛樂,灰產用“人海”捧紅了明星“到去年初,我們全國(兼職人員)就已經突破三萬人了,發展還是很快的。
”曾經只有幾個人的小團隊,逐漸在在電商大潮中成為一支龐大的“刷單部隊”。
然而對于當時的文波來說,對現狀卻不是很滿意,“人數很龐大,手頭掌握了大量的平臺賬號,其實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2016年春節后,他決定跳出電商領域,嘗試在逐漸興起的社交領域里尋找發力點。
雖然對著個陌生的圈子早有耳聞,但是新業務也要逐漸嘗試。
在朋友的搭橋牽線下,他開通過海量兼職人脈資源,幫部分商家在微博和微信上刷轉發量,做推廣,并且收到了不錯的反饋。
“因為刷的質量還行,也有實際的推廣轉化,所以在社交媒體上打出了一點名氣。
”文波告訴懂懂筆記,通過微博微信慕名而來找他刷推廣量的客戶并不少。
但最令他驚訝的,五一之前,一家小有名氣的演藝經紀公司找來了。
“同樣是刷量的需求,但不同的是,他們想要刷的是明星的影響力。
”對于經紀公司來說,旗下明星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小,直接決定了其本身商演或代言的費用高低。
為了讓明星,尤其是新晉明星在短時間內大量聚集人氣,他們就需要借助策劃機構策劃爆點話題,并利用文波這樣的刷單機構為明星刷大量“存在感”。
“因為從來不關注演藝圈,都不知道這么多網紅、明星也要刷量,無論是今天和誰鬧緋聞,明天和誰組CP,都是經紀公司和策劃機構的把戲。
”他透露,當一個具有爆發性話題出現了之后,經紀公司就要求他們發動大量的兼職人脈,在微博和微信上炒作明星話題,“因為我的人很多,所以基本上一個小時內就可以把一個話題頂上微博熱搜榜。
”文波透露,如果看微博時,發現一些不知名的新星的生日話題被頂上微博熱搜榜,或許就是出自他們的推動。
甚至一些粉絲之間的矛盾,也都是由他們的按要求挑起的,為的就是給明星創造話題和關注度。
當然,或許某個明星在機場打個電話、拎著一款新包、被粉絲偶爾撞見圍觀拍照都可能上了熱搜,但是不好意思,哪來那么多粉絲天天在機場偶遇明星,哪來那么多粉絲關心愛豆今天換了一款新的短裙?對于關注熱度快速上升的明星而言,他們越熱,就能越快獲得代言機會或廣告主的青睞;影響力越大,經紀公司與明星就能賺得越多。
自然給予“文波”們的報酬也不少。
“這種炒作方式,遠比(經紀公司)在社交平臺投推廣要劃算得多。
我們做一單基本上就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入賬。
”文波透露,這些炒作手段屢見不鮮,在社交媒體上,所謂真假都是普通用戶難以察覺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被火爆的話題牽著鼻子走。
當一顆新星緩緩上升時,許多粉絲在水軍的帶動下紛涌而至,爭先購買其代言的產品。
這其中,廣告主受益,經紀公司受益,明星本身受益,提供大量水軍的“文波”們也跟著受益。
那么誰來買單呢?恐怕是眾多的粉絲和消費群體了,這或許是整個影響力鏈條里的唯一“受害者”。
或許,他們也不是……看到自己的愛豆被更多人喜愛,花錢購買自己愛豆代言的產品,粉絲們的心理滿足也是一種“受益”!無論是零售電商,還是服務電商,甚至是用戶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社交網絡,一場“零和游戲”每天都在上演。
通過與文波的交流,懂懂筆記挖掘了一些“干貨”與讀者們分享。
遇到大量好評的賣家或商家,要仔細查看評價記錄,多比對曬單圖片,如果發現有大量拍攝角度相似的圖片出現,那么基本可以斷定其有刷單行為。
若有可能的話,不妨從多個平臺上搜索同一商家,通過比對評價內容,可以確定其口碑的真實性。
對于平臺和監管部門而言,或許只有出臺更為嚴格的管理手段和懲罰政策,才能讓“刷單”難以生存,或者說“成本”難以接受。
只有這樣,才能還用戶一個純粹真實的網絡世界。
交流的最后,文波說了這樣一句話,“雖然網上購物很方便,但我這五年來從沒有在電商平臺上購買過一件產品。
”
下一篇:生鮮電商崛起,樓下的生活半徑一公里屬于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8年即將過去, 二手車電商將迎來艱難一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