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與廣大科技企業近兩年突然轉型AI不同,李彥宏和百度早早就選擇了相信AI,甚至很早就判斷清楚了AI即將在哪些具體領域爆發。
大部分人的思考習慣,是看到一個東西成功了,就感嘆成功者的運氣。
卻很少人愿意去回溯,到底一件事從想法到現實,經歷了怎么樣的思考和判斷,以及自我完善的過程。
把時間倒回過去來思考,其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今天我們已經知道押注AI,可以說是百度做的最正確選擇之一。
如今AI已經和百度融為一體,甚至成為中國科技界的一張名片,這都應該沒有什么人反對。
而與廣大科技企業近兩年突然轉型AI不同,李彥宏和百度早早就選擇了相信AI,甚至很早就判斷清楚了AI即將在哪些具體領域爆發。
比如2013年的時候,李彥宏表示“語音技術會根本性地改變人們使用互聯網和手機的方式”;同年,他還認為“人機對話的問題,最近幾年會很快進入實用階段。
”在2014年,他又提出“5年后語音搜索會超文字搜索”,隨后2015年百度推出了度秘。
顯而易見,今天來看這些判斷都實現了。
但在五年前,似乎還沒有多少人關注智能語音交互。
這里我們可以做個有意思的游戲:回到五年前李彥宏的視角,看看有哪些因素讓他選擇相信AI。
尤其是相信AI能夠帶來商業價值,并判斷AI將以何種形態帶來商業價值。
不難看出,當時的李彥宏,至少可以發現智能語音正在改變三件事。
效率2013-2015,是中文語音識別率快速攀升的三年。
這一段時間里AI的中文語音識別成功率,成功超過了人類語言交互效率。
另一方面,NLP和語義理解技術開始因深度學習而成熟,AI能夠“聽懂”人類,出現了可能性。
這樣的技術指數,雖然對于普通人來說在當時并不意味著什么,但就產業發展趨勢而言,意味著三件事必然在未來發生:1.鍵盤可以被取代。
打字輸入固然也很方便,但其存在的核心價值在于效率。
在語音識別率大幅攀升,可以彈性識別人類語言的情況下,鍵盤輸入的必要性也將受到挑戰。
尤其在手機端,語音輸入優勢空前。
2.按鈕將逐漸被取代。
生活、生產中有無數的按鈕,這些按鈕存在的價值是因為人需要操縱某個機器,比如說電視遙控器。
但在語音識別與語句理解能力攀升后,按鈕的地位可以被動搖。
當然從而產生的經濟價值也是難以估量的。
3.冗務被替代。
今天社會中的很多工作,無非就是聽、記錄和反饋。
尤其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效率低下的冗務,在AI識別說話的準確度達標后,大量類似工作將被取代,人類獲取服務的效率將大幅提升。
這些互聯網生活中的基礎效率改變,意味著巨大的市場調節和生產力升級。
智能語音交互作為這一切的基礎,其根基來自于技術升級。
這對于技術立身的百度來說是比其他風口更好的機會。
去年李彥宏談論AI時提出AI時代更適合百度這樣的技術公司,他認為“僅僅兩年的時間,大家就知道了深度學習,算法在迅速地發生變化。
外界既然都認識到了AI的重要性,那么對于百度來說,成功的機會自然變大”。
AI的技術積累來自百度更早的投入,而在此之前,則是企業家對于“技術到底能換取什么價值”這件事的預判,這或許也是DuerOS最初的思考邏輯。
“搜索-答案”的關系百度的核心業務是搜索,那么在上述邏輯中,智能語音帶來輸入效率提升和長句理解能力后,搜索業務勢必面臨巨大的迭代。
這或許帶給思考“搜索的未來”的李彥宏,另一種可能的發展方向。
加上一門叫做知識圖譜的AI技術,已經開始廣泛投入應用,搜索的變革也就自然而然孕育在了AI之中。
智能語音的進場,最直接的改變是用戶從習慣于搜索關鍵詞,開始向習慣于輸入大容量語句,也就是向搜索引擎進行提問過渡。
那么隨之而來的,也就是用戶期待的不僅是帶有關鍵詞的搜索結果和百科,還有對問題的解答,甚至對問題的再提問。
所謂搜索,核心價值是連接了人與信息,但信息不僅是關鍵詞,更多時候信息隱藏在問題背后。
這樣的搜索習慣必須以用戶能夠提出復雜問題為開始,而智能語音正好帶給用戶以培養提問習慣的機會。
此外,用語言對事物進行描述,更符合人類習慣。
進行抽象的、非關鍵詞的搜索服務,也難以離開語音交互的支持。
而從問答式搜索去到更遠一點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甚至不僅是答案,而是建議,甚至是反問和辯論。
這樣的搜索效果有可能實現嗎?假如可以的話,核心當然需要更智能的系統。
但高度純熟的自然語言理解與自然語言處理,帶來人機對話的完整性,當然是另一項基礎工程。
按照搜索的進化來思考,我們很容易發現搜索業務是離不開語音交互的。
那么智能語音為什么對百度如此重要,當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用李彥宏自己的說法,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后,“要么think AI,要么 say goodbye”。
人機關系更大的機會,在于人機關系正在因為“人機對話”模式的到來而改變,這也是李彥宏早在幾年前就做出的判斷。
AI可以讓人類與系統交談,系統的理解可以轉化為命令,命令是機器執行的根源——那么人機交互必須以手觸發的現狀,也就很可能成為歷史。
我們很難低估以語音操控機器的潛力。
在最普通的家居環境中,有個說法是你不換智能家居的時候不會多想它,可一旦換了就再也回不了頭。
這是因為操作的簡便性和準確度來說,語言遠遠超過一個個開關。
尤其是能夠在空間中行使命令,這是天然更符合人性的人機交互方式。
家居之外,人機交互的價值迭代還發生在近乎每一個生活中的核心場景:工廠中很多工作可以由工人指揮機器完成,帶來巨大的效率提升;辦公場景里語音交互可以升級為助手,取代海量的協同工作;駕駛場景中,如果能說話控制方向盤以外的一切,那么對使用體驗是巨大的解放,更遑論無人駕駛場景里,人機交互只能靠語音來完成。
在語音識別和理解能力成熟后,這些市場自然會顯現出價值。
這對當時的百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于是我們看到了百度并沒有慌忙搶占音箱風口,而是搭建底層平臺,逐步完善對人機交互種類的覆蓋。
這是因為在百度的優勢中,設備不是核心,技術帶來的人機關系改變才是。
結論退回到五年前,我們站在李彥宏的視角中可以發現有三個準確出現的現象:智能語音技術正在成熟、智能語音對于百度的核心業務影響巨大、語音交互背后隱藏著巨大的新市場。
這三件事支撐百度準確找到了AI時代的核心方向。
今天DuerOS連接的設備已經過億,智能語音也成為了核心基礎技術。
但或許我們應該問的是:智能語音已經來到頂峰了嗎?退回去看百度與李彥宏當年的判斷,或許答案應該是:還沒有。
無論是搜索、信息流、內容,還是人機協作與泛社會應用,智能語音在今天只是打開了市場,搭建了更牢靠的基礎。
語言的魔力與紅利,都還沒有完整來到商業世界。
百度的對話式AI之戰,可能也還要跨過更遠的山梁。
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計算機視覺在這兩年也正在爆發。
而李彥宏恰好在2016年曾預言過,計算機視覺將是無人駕駛的最后一公里。
因此我們也可以判斷,在Apollo平臺的搭建中,計算機視覺將成為其中的重要部分。
而種種跡象表明,這一預測或許不再需要另一個5年,正在快速向我們駛來。
退回原點,往往可以看到更多。
在我們今天猜測AI未來的時候,這個方法或許格外有用。
今天,又有哪些技術原點,可以幫我們透視未來呢?
下一篇: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我就是個資本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吳曉波:新零售到底新在哪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