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成立于1994年的海底撈已有24年的歷史了,還記得你對海底撈最初印象嗎?客人一落座,服務員就會為長發女士送上橡皮筋,防止頭發垂落;手機會被手機套裝起,以防油星濺落;眼鏡客被奉上眼鏡布,不止用來防水霧,而且免費贈送;菜點多了,服務員會善意提醒免得浪費;熱毛巾每隔15分鐘被主動奉上;帶小孩的客人有福了,服務員不僅會幫著帶孩子、喂飯,甚至領孩子去兒童區做游戲;宴席漸殘,服務員又送上口香糖……【1】正是這一“中國式的貼心服務”,消費者紛紛為海底撈所癡迷。
同行和競爭對手們也不斷光顧,連百勝中國這樣的餐飲巨頭都不例外;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教授也悄然出動,還派出“臥底”,潛伏進入;海底撈甚至感動了揚州市政府,連城管局、環衛局的領導都前來取經……所有人只想知道一件事:張勇為何能讓員工如此真誠地付出一切?海底撈的秘密是什么?創始人張勇則表示海底撈沒秘密:“我們的管理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員工都很簡單,年紀輕、家里窮,都是受教育不多的農民工。
只要我們把他們當人對待,就行了。
”把人當人待,也算管理創新?或許,這正是海底撈最大的秘密。
【2】按照張勇的說法,海底撈與富士康一樣,員工大都是80后、90后的農民工。
他們農村長大、家境貧寒、缺乏教育,加上背井離鄉、受人歧視。
但在海底撈工作待遇不高、勞動強度更大,員工不但沒跳樓,還能主動、開心地工作,不得不說是一個管理的奇跡。
張勇的邏輯很簡單,就是要“公平”。
海底撈的每個人都需要關心與被關心,這基于一種最基本的信念——“人生而平等”。
只要做到這點,員工便會視海底撈為家,甚至為此拼命。
當絕大多數餐飲企業服務員都租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時,海底撈卻煞費苦心地規定:必須給員工租小區房,不能是地下室;空調熱水、電視電話、電腦網絡要配齊;宿舍距店面步行不能超過20分鐘;夫妻都在海底撈的,要盡量提供單間房;宿舍還要專門配保潔阿姨。
僅住宿一項,海底撈每年就開支巨大。
吃飯更不用說。
海底撈為員工又特聘廚師,一天三頓雞鴨魚肉不重樣,還有面包酸奶當宵夜。
張勇知道,好員工是海底撈最大的資產,一定要盡心照顧!為此,他不惜打造出民營企業中的“理想國”。
【3】以前,張勇躲避風投,不愿靠壓低員工福利來滿足資本利益。
但企業上規模后,他不得不考慮上市的問題.在以往的媒體報道中,海底撈以員工親如一家著稱,員工流失率僅有10%。
但近年來,隨著規模擴大,有報道稱新員工流失率曾達70%。
對此,張勇無奈地表示,問題一直存在,這或許是最初媒體報道的選擇性偏向,“家文化本身是他們的想象”。
張勇坦言,我不太相信一個人在加班工作時還會發自內心地笑,一個簡單的方法是,讓那些不愛笑的人出局,剩下的就都是會笑的。
對任何老板來說,企業的首要使命是活下去。
近年來,張勇為了做大海底撈時常焦慮。
焦慮逼迫著張勇四處學習、整日思考。
華商韜略梳理資料顯示,張勇去美國考察,回來就大刀闊斧改革員工薪酬體系,改為計件工資;為提高單店效率和盈利水平,又引入分店競爭分級制,搞起了末位淘汰;為提高食品安全性,海底撈在北京、上海、西安、鄭州建立物流配送和原料基地,集中處理食材,改善食品供應鏈……2016年7月13日,海底撈旗下的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在港交所正式上市,讓人們見識到張勇變革帶來的真正成效;今年海底撈也準備9月10日上市。
海底撈過去的成功,更多是建立在“忠義仁孝禮智信”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充滿了親情化、人性化的關愛管理。
而要真正建立起一家規模龐大、永續發展的現代企業,西方的流程制度與規范化動作,更是企業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撐。
將海底撈做成一家“以中為本”但又“中西合壁”的企業,顯然是張勇正在努力的方向。
上市后的海底撈會怎么樣,等時間來告訴我們。
下一篇:三十年馬云,三十年張朝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年前,是什么讓李彥宏相信了AI?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