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就算沒有馬化騰在9月11日互聯網大會上那句“二維碼將成為連接線上線下的關鍵入口”,微博小秘書也該坐不住了。
這段時間,新浪微博上一批大V們都紛紛用一個黑白交錯的小方塊,來推銷自己的微信認證賬號,激進者如虎嗅,直接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換成了頭像。
9月24號,新浪微博正式宣布提供二維碼相關服務,允許用戶生成指向自己微博的二維碼、查看二維碼指向網頁,以及直接打開已輸入特定內容的微博發布框。
三項中的每一項,都還看不出背后明顯的盈利可能,但在微信的逼迫之下,新浪微博又不得不打入先出手,占住入口再說。
看看市場數據,你也會同意“占口”勢在必行。
發布APP“快拍二維碼”的公司靈動快拍稱,截至6月底,快拍二維碼的用戶規模已突破2000萬,每月掃碼量超過1億。
根據這家公司的后臺數據,這1億次掃描至少證明在以下領域的存在大量的二維碼需求: 印象里,二維碼是個問世很久了的沒出息貨,怎么突然就發生了逆襲,引得騰訊、阿里巴巴、新浪等互聯網巨頭,不管有沒有清晰的商業價值,也都加入到使用和推廣二維碼的行列里來?二維碼這個O2O入口,真的兵家必爭嗎?從事二維碼業務的北京回首科技有限公司的顧培盟接受虎嗅訪談,虎嗅以問答形式整理、編輯如下:二維碼角上為嘛有三個方塊?放Logo不怕妨礙掃描嗎?先學術地看一看二維碼的知識背景:二維碼是指在一維碼的基礎上擴展出另一維具有可讀性的條碼,使用黑白矩形圖案表示二進制數據,被設備掃描后可獲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維碼其實有很多種碼制,現在中國國內主流的QR碼在中國已經逐步成為二維碼的標準,包括出現在火車票上二維碼均為QR碼, QR碼是1994年由豐田子公司Denso-Wave創建,最初是用來跟蹤車輛零件。
QR來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
拿虎嗅的微信二維碼舉例,這個二維碼的左上、右上、左下三個角的方塊起到定位識別的作用,碼內的黑白交錯的小方格蘊含了數據內容。
二維碼在信息量、QR二維碼的容錯率可以達到30%,這就是說,即使沒有辨別到全部的條碼、或條碼有污損時,也可以正確地還原條碼上的資訊。
比起一維的條形碼,二維碼的高密度編碼,信息容量大:QR碼可容納多達1850個大寫字母或2710個數字或1108個字節,或500多個漢字,比普通條碼信息容量約高幾十倍。
其實這個容量可以包含的信息量已經挺多的了,你可以直接就在碼內寫個“中秋快樂”,用來裝聯系方式當個人名片也毫無壓力。
其實二維碼在最早1994年發明時,信息就是只存放在二維碼內的,但現在的二維碼的用法,基于互聯網的比較多,因為它的訊息是一個鏈接地址時,可以承載的內容更多。
QR碼能成為比較主流的碼制,是因為它是一個免費、開放的編碼方式,人人都可以用它來生成二維碼。
二維碼有哪些商業模式?二維碼的應用的有主讀和被讀的概念。
國外,二維碼的平臺式服務指的是有一個平臺來供你生成二維碼,并在那后面附上圖片、文字、視頻等各種各樣的信息。
本質上,二維碼的內容是指向一個地址。
所以二維碼平臺式服務屬于被讀的領域。
但這樣的分類方式對用戶和市場來說太模糊了,我認為,目前市場二維碼的商業模式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幾種:1. 信息傳播。
不論是電子憑證還是博物館、媒體或商品信息,其實都是信息傳播的概念,用戶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進入它對應的地址,獲得完整的數據。
供應商通過發送電子憑證和鋪設掃碼硬件設備到本地商戶,來建立一個完成的商業模式。
2. 互動入口。
比方你通過掃描二維碼來關注微信好友,或優惠券領取、投票報名、參加調研等在手機上的可操作形式,向企業回傳客戶信息。
企業就能將廣告投放效應最大化,獲得寶貴的用戶互動數據。
這樣的互動購買模式已經在電影、電視、雜志、宣傳冊、廣告等領域開始使用。
下一篇:Square模式對創業公司的影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神奇的基因檢測 中國創業公司又該作何取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