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前言:本文通過作者與老友間的散談、頭腦風暴,以傳統的設計服務公司為例,提出了一個小小的創意。
為傳統的設計公司提出了一個新的“互聯網+”思路。
小編感覺貌似也適用于傳統的營銷策劃公司、管理培訓公司,甚至是傳統的制造工廠。
當然,目前還只是創意!在未被轉化成價值之前,都算扯淡!不過,小編私下里還是認為,這個“淡”或許還真的值得我們很多傳統公司一“扯”。
李敬是我十多年沒見的老朋友,他和自己的朋友周游先生,在北方合伙經營一家叫做ZKD的設計公司。
名字聽起來有點國際化大公司的B格,但實際上整個公司攏共也就仨人:一個老總,一個副總,一個行政兼財務。
最近兩天上海有個標識展,他和周游先生一道來上海參展。
忙里偷閑的功夫到我公司喝了杯茶,擁抱了一下我這個十多年沒見的老朋友。
玩笑彼此白發增多,肚子變大的同時,話語間我也聽出了他們對事業的惶恐:雖然通過自己的用心、專注,在北方地區從幾家著名的設計公司口中活生生的搶了幾個重量級客戶,一年也能掙個兩三百萬。
但是就隱隱的感覺這么一家設計公司老是靠這樣的傳統模式做不大。
更何況他們所在的城市并非北上廣深這種大都市,多數客戶是對設計的價值認知非常不夠的。
面對這樣的市場窘境,他們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未來到底怎么樣,連自己也很難說清楚。
于是我們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個臨時的頭腦風暴。
首先,我否定了他們一個“設計+平臺”跨界思維他們想和互聯網思維發生點關系,用“免費”的模式幫客戶設計VI,然后通過自己搭建一個電商平臺來幫客戶賣貨,從而獲取銷售抽成。
我立刻打斷了他們的想法和思路,因為我知道他們的想法像極了我現在所做的“驗光車上門配眼鏡”模式。
但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深深的知道這里有個他們倆根本無法逾越的深坑!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們伊視可表面是一家眼鏡零售公司,實際從基因上看,我們卻是一家眼鏡設計公司。
我們除了銷售自有專利眼鏡品牌,同時也再賣一些國際知名的品牌眼鏡。
而這些眼鏡卻并不是通過正常的批發、代理渠道而獲得的。
我們實際上是這些品牌背后的設計服務商。
雖然我們的眼鏡設計費在全球來算,都是最為昂貴的。
但是對于這些國際品牌我們卻是“免費”的。
因為我們的模式是:幫品牌方設計眼鏡,然后對方把眼鏡生產出來后,以低于實際批發價的一個約定折扣抵頂給我,以此來充當眼鏡的設計費。
然后,這些產品就可以放在我們伊視可的平臺上做獨家的線上銷售,從而我們獲得利潤。
但是這個模式的核心是我們先有伊視可這個銷售平臺,后有設計的品牌產品進入。
這里的本質不同就是“先后問題”。
設計服務和電商零售實際上是兩碼事,就好像牛與馬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基因。
我們總是習慣看別人做的好,就覺得很簡單。
實際上那是一種“無知者無畏”。
這種精神在互聯網早起還有點紅利,但是進入互聯網當下這個階段,就行不通了。
因為很多東西都已經有了自己的體系和運行的規則,如果你是一個完全的門外漢,那就很難一下子扎進來,并如魚得水。
這就好比一個老人用智能手機一樣,即便通過半年一年學會了基本使用,但是很多功能也依然磕磕絆絆,永遠進入不了熟練狀態。
葵花寶典說:要想成功,必先自宮!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個說法。
你要想做電商平臺,那么首先你要砍掉自己的設計。
因為電商平臺和你的傳統設計業務幾乎風馬牛不相及。
團隊、資金、體系、資源......都不一樣。
那么,你有必勝的把握嗎?所以類似我們伊視可的這種案例只能算是個例,并不具備可復制性。
因為誰也不知道我們團隊在這6年里,死過多少回!其次,我給了另外一個“設計+VC”的跨界思維還好我和李敬、周游先生都是80后,面對想法被否定都還能坦然面對,不至于像個孩子那樣,爭個面紅耳赤,最后回頭一看,全是狡辯。
我們說創業要順勢而為,當下的中國恰恰是萬眾創業的時代。
那么這個“勢”我們如何“順”呢?我們很清楚,無論在哪個時代,草根初創企業大多都是“瘸子”:懂技術的不懂運營,懂運營的不懂產品,懂產品的不懂設計,懂設計的不懂交互......所以才會有了此前一些VC大佬所說的“這是一個合伙人的時代”,因為合伙人之間可以互補長短,從而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拳頭砸向市場。
是的,無論是電商模式也好,傳統模式也罷。
這個世界已經進入了“集體看臉”的時代。
你的廣告著陸頁文字表述再詳細,再精準,如果圖不好,轉化率立刻降低50%以上。
對,就那么殘酷!這做過電商的人應該都曉得。
除此外,即便顧客買了你的產品,收到快遞后發現包裝設計很垃圾,說明書很老土,那么你也別再指望這個顧客對你有什么好印象,或者下次復購了!君不見買某品牌一瓶小小的精油,竟然可以收到五六件甚至十幾件外包裝設計精美的小贈品?君不見小米手機的外包裝號稱上面可以站倆老爺們兒?君不見蘋果手機的外包裝連個紙張交接縫都很難找到?那么,這些是什么?當然是設計啊!設計是有價值的,但是在它轉化為市場價值之前,那些沒有體驗過設計價值的人,是很難認可的。
這也算是人性使然吧。
所以,“順”萬眾創業的“勢”就是要做初創公司的“設計合伙人”!把我們的設計能力當成一種“資本”去投資那些你看得上的“創業團隊”,按照天使投資的規則,去占他們一小小部分的股份。
等到A輪、B輪甚至IPO的時候再退出!如果一定要給這種模式起個名字,就叫做“設計投資公司”吧!當然,VC也有VC的基因,有他的專業性以及運營模式。
但是2016年不是經濟不景氣嗎?大多數機構不是變得異常謹慎嗎?相信投資人才也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有所流動吧?嗯!那就先找個來自投資機構的合伙人加入吧。
如果運氣好,沒準兒還能撿個漏哦。
下一篇:牢記這7個字,你也能擁有“用戶視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少林小伙:我是怎么把公眾號做到300萬粉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