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這是一個特別有屌絲味道的創業故事,是一個屌絲幫助屌絲的金融創新項目,而且首先示范這種模式的就是它自己。
2012年12月10號,李群林把他的眾籌網站大家投(最初叫“眾幫天使網”)搬上了線。
在這之后,直到今天10個月內,他做了5件“大事兒”——給“大家投”眾籌了一筆天使投資、推出領頭人+跟投人的機制、推出先成立有限合伙企業再入股項目公司的投資人持股制度、推出資金托管產品“投付寶”,“大家投”有了第一個自己之外的成功案例。
李群林之前是做技術和產品的,2012年想創業,可錢不夠,想找投資卻不認識天使投資人。
環顧一圈,中國創業這么熱,像他這樣沒有渠道推廣自己的想法,苦于找投資人的創業者比比皆是。
同時,除了那些能幾十萬上百萬投資的天使投資人之外,中國還有大把有點存款、閑錢的人。
而且,目前中國的天使投資人還太少,遠不能滿足創業者的需求。
李群林想到做一個眾籌網站,把創業者的商業想法展示出來,把投資人匯聚起來,讓他們更有效率地選擇。
那時,中國最早的眾籌網站點名時間已經推出1年多,最開始李群林也想上去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先幫自己籌到項目資金。
但他發現,點名時間采用的是預購的方式,就像當時的法律規定那樣,眾籌網站給支持者的回報不能涉及現金、股票等金融產品,也就是對支持者來說,參與眾籌是一項購買行為。
李群林覺得這對自己來說有些不實際,自己做互聯網項目,推出的大多是虛擬產品和服務,而且鑒于中國互聯網的免費特征,很難事先跟支持者約定回報的方式。
不僅對自己不適用,李群林也覺得這種認購的方式吸引力有限。
買東西的動力不足,僅為了幫別人實現理想就拿出錢財支持這也不太適合國人的務實精神,至少難以擴散開來。
李群林判斷,把眾籌作為一種購買行為會限制它的成長速度和規模,他覺得作為投資行為更符合大家參與眾籌的需求。
于是,他決定做一個股權融資模式的眾籌網站。
第一個實驗對象就是他自己的項目“大家投”。
李群林把“大家投”的項目說明放在了網站上。
那時,他的想法特別簡單,創業者把自己的項目展示在網站上,設定目標金額和期限,投資人看了覺得不錯就來溝通,然后投資成為項目股東,投的人多了逐漸把錢湊齊。
眾籌完成,平臺收取服務費。
不久,有人給他建議,這么搞是不行的。
投資需要專業能力,投資人需要帶動,最好是設立領投人+跟投人的機制,可以通過專業的投資人,把更多沒有專業能力但有資金和投資意愿的人拉動起來,這樣才能匯聚更多的投資力量。
同時,在投資過程中和投資后管理中,有一個總的執行人代表投資人進入項目公司董事會行使項目決策與監督權力。
李群林采納了這條建議,為“大家投”增加了這一條規則,投資人可以自行申請成為領投人,平臺審核批準之后就可以獲得這一資格。
“要想眾籌地快,最好是創業者熟人+生人的結合”,聊起現在網站上還沒籌資成功的項目,李群林反復強調這句話。
眾籌是個匯聚陌生人的平臺,創業者最好能先發動自己的熟人支持自己,然后由這些熟人的行為帶動平臺上的陌生人。
這是李群林的經驗之談,“大家投”到今年3月份共3個月時間成功籌得100萬人民幣,在項目團隊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情況下獲得共計12個投資人的支持就是這樣做到的。
在先被一些天使投資人拒絕之后,李群林把目光轉向了微博與各類創投沙龍活動,在上面找認同他的人。
最后,他找到深圳創新谷的合伙人余波,余波覺得大家投的股權融資眾籌模式是當時能填補初創企業融資渠道空白、構筑微天使投資平臺的業務模式,所以決定做一做這種金融創新背后的推手。
于是,創新谷成為了“大家投”這個項目本身第一個投資者,也是唯一一個機構投資者。
有了創新谷的信用背書,大家投又成功吸引了后面11個跟投人。
這十二位投資人分別來自全國八個城市,六人參加了股東大會,5人遠程辦完了手續,這里面甚至有四個人在完全沒有接觸項目的情況下決定投資。
這段為自己的項目眾籌的經歷,讓李群林總結出了一套經驗:眾籌的過程中總希望投資的人越多越好,但籌到錢之后,怎么處理與這些投資人的關系也是很關鍵的一件事。
在美國著名的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就曾經出現過投資者讓眾籌壓垮的案例。
有一個Diaspora的項目,在籌資成功3年之后,仍未能發布項目的公開版本。
它的團隊成員表示,他們被許多額外的事情困擾,包括回復電子郵件,以及為資助者制作紀念T恤,這導致他們沒有時間去編寫軟件。
“我們原以為這是一個暑假就能完成的項目。
我們開發該網站是基于信念,但處理與許多人的關系令我們困擾。
我們沒有準備好應對這樣的局面。
”大家投上線一段時間之后,根據后臺的點擊、閱讀等的數據,李群林也意識到要先制定一個規則,幫助創業者厘清與投資人的合作流程,界定投資人的責權利,以及投資人之間關系。
多個投資人直接入股項目會很混亂,甚至會影響到項目今后的融資;股份代持有法律風險。
他想到了設立有限合伙企業的方式:假設有一個創業者在大家投網站上宣布自己的創業項目需要融資100萬元,出讓20%的股份。
然后有一定門檻和資質的領投人認投5萬元,其余陸續有5位跟投人認投20萬、10萬、3萬、50萬和12萬元。
湊滿了融資額度以后,領投人與跟投人會以此為注冊資金集體成立有限合伙企業,進入線下辦理有限合伙企業注冊、投資協議簽訂、入股項目公司工商變更等手續,資金注入創業者的企業之后,該項目的天使期融資完成,投資人就按照各自出資比例占有創業公司出讓的20%股份。
為了限制有限合伙的人數,“大家投”規定領投人和跟投人的最低投資額度分別為項目融資額度的5%和2.5% 。
因為為了防止有人利用合伙形式從事非法集資的活動,中國最高立法機構在合伙企業法修訂草案中規定,有限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最多不能超過50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大家投的這個最低投資額度的比例設計,就是為了將有限合伙的人數限制在40個左右。
“大家投”不超過40人的有限合伙制的規則設立,也是為了繞開現有的法律規定——國內利用互聯網平臺向公眾轉讓股權、成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行為定性為一種新型的非法證券活動。
也正是因為此,國內的眾籌項目的回報內容都不得是股權、債券、分紅、利息形式等。
鑒于在深圳注冊公司的高效率,大家投平臺承擔了為投資人跑工商注冊流程的工作。
9月份,“大家投”成功完成了一個30萬人民幣的眾籌項目,這是這個平臺第一次為其他創業者籌資成功的案例。
就在最近,李群林還改掉了一條大家投上的一條老規矩,11月8號即將推出新的調整機制——投資人在決定投資時,不用馬上就真金白銀的打出錢。
只需給出投資意愿,即投多少錢就可以。
這個過程中,投資人隨時可以反悔。
等到投資意愿總額達到目標金額,各個投資人再按照承諾劃撥資金。
而以前的設置是,投資人決定投資時就要真的拿出錢來,而且“項目上線半年之后,若籌資不滿,領頭人和跟投人才可以反悔”。
新規則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消投資人對自己的資金會產生空檔期的顧慮,讓觀望者行動起來。
但涉及到資金往來,就有平臺資金沉淀的嫌疑。
設立創始人賬號不是可取之道,第三方支付做托管的成本高昂,且并不能給予投資者資金很好的保護,最好的選擇是找到一個銀行來做資金托管。
李立群開始找銀行。
這時他又發揮了當時為大家投籌資時的屌絲勁頭,挨個銀行打電話跟人講他的創新模式。
大多銀行接到電話就拒絕了他,要么因為聽不懂他的模式,要么覺得操作難度大。
最后,他把電話打到了興業銀行的總行資產托管部,總算有人聽懂了。
最終,“大家投”委托興業銀行深圳分行推出一種面向大家投投資款托管服務“投付寶”。
它的作用類似于支付寶,但因為是銀行托管,在賬戶管理和資金流向上都更安全和明晰。
而為了這個產品的推出,李群林整整在銀行跑了4個月。
“投付寶”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投資款分批撥付給項目公司的制度,是否撥付下一筆投資款由投資人根據項目的實際進展來集體投票決定,這又是有效降低投資人投資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
與其他眾籌平臺不同,李群林把籌資期限的設定取消了。
因為允許投資人先表達投資意向,最后才出資,所以以前設定的最長半年籌資期也沒必要了,李群林決定不給創業者設定項目展示的期限了,并且允許創業者隨時上傳項目進展,用這種方式支持創業者堅持下去。
目前,大家投的團隊有6個人。
70個融資項目正在眾籌過程中,籌資金額在20萬元到500萬之間。
大家投平臺上的項目類型幾乎包括各個行業,平臺不做特別推薦,為的就是保持中立,以免誤導了投資人最后被埋怨。
但在11月20號左右,大家投將上線一個特殊的版塊,專門針對連鎖服務行業,將其與高科技創新項目區分開來。
兩類項目在出讓股份、投資金額、項目門檻、投資款撥付方式等規則的設定上都會有很大不同。
李立群之所以看好連鎖服務行業的眾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一個可以累積背書的業務形態,就是說這類項目的忠實客戶、股東、微營銷水軍三種角色完全可以合為一體,他希望可以用眾籌的方式助推出像小肥羊、海底撈、新東方、7天酒店等這樣的連鎖企業。
下一篇:李書福120元開始創業路,給創業者的2大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4歲女孩子創業 4年撈金170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